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细胞在荷瘤小鼠PD-(L)1抗体治疗中的作用
1
作者 侯俊雷 杨学智 +3 位作者 董芬 查皓然 杨菲 朱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4-814,共11页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性B细胞对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1,PD-(L)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影响,阐明B细胞影响免疫治疗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使用公共数据库中的黑色素瘤患者免疫治疗队列,分析B细胞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性B细胞对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1,PD-(L)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影响,阐明B细胞影响免疫治疗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使用公共数据库中的黑色素瘤患者免疫治疗队列,分析B细胞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以及免疫治疗响应的关系;使用TC-1和B16-OVA肿瘤细胞对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的皮下及肝脏进行荷瘤,构建肿瘤模型。比较B细胞清除对PD-(L)1抗体治疗效果的影响;对第15天的TC-1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明确T细胞的数目、功能及表型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B细胞表面分子以及细胞因子。结果基于ICBatlas公共数据库中的ERP105482数据分析,肿瘤中CD19高表达的黑色素瘤患者PFS较低表达者更长(753 d vs 95 d,HR=0.3,95%CI:0.13~0.65,P=0.003)。B细胞在免疫治疗应答的患者中显著富集(P=0.01)。在小鼠TC-1肝脏荷瘤模型中,PD-(L)1抗体治疗后肿瘤质量明显减小(P<0.01),而B细胞的清除削弱了治疗效果。B细胞通过促进T细胞浸润和功能来增强PD-(L)1抗体治疗,且治疗后B细胞亚群发生变化,表现为PD-1低表达亚群增加(P<0.01)。结论PD-(L)1抗体治疗后,B细胞亚群中PD-1表达的下降可能是B细胞促进PD-(L)1抗体治疗效果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1 B细胞 肿瘤微环境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下载PDF
肿瘤相关性贫血与SARS-CoV-2特异性记忆CD8^(+)T细胞丰度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杨学智 侯俊雷 +3 位作者 朱恩健 龙海霞 查皓然 朱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7-1056,共10页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性贫血对外周血中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记忆CD8^(+)T细胞丰度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3年6-7月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HLA-A*11∶01阳性中晚期实体瘤患者34例。根据血红蛋白浓度将患者分为无贫血组(HGB≥120 g/L,n=...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性贫血对外周血中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记忆CD8^(+)T细胞丰度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3年6-7月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HLA-A*11∶01阳性中晚期实体瘤患者34例。根据血红蛋白浓度将患者分为无贫血组(HGB≥120 g/L,n=14)、轻度贫血组(120 g/L> HGB≥90 g/L,n=14)与中重度贫血组(HGB<90 g/L,n=6)。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新冠病毒抗原表位刺激并扩增记忆CD8^(+)T细胞,使用ELISPOT筛选阳性表位,构建Tetramer。利用扩增后细胞检测Tetramer+细胞比例、数量及ELISPOT斑点数,用以反映新冠病毒特异性记忆CD8^(+)T细胞丰度。分析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与Tetramer+细胞比例、数量及ELISPOT斑点数的相关性。分析不同贫血组Tetramer+细胞比例、数量及ELISPOT斑点数的差异。结果 34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36~78岁,中位年龄57岁。患者扩增后Tetramer+细胞比例、数量及ELISPOT斑点数与血红蛋白浓度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无贫血组相比,中重度贫血组患者Tetramer+细胞比例、数量及ELISPOT斑点数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肿瘤患者外周血新冠病毒特异性记忆CD8^(+)T细胞的丰度与血红蛋白浓度正相关,提示肿瘤相关性贫血可能通过降低外周血中记忆CD8^(+)T细胞的丰度导致患者病毒易感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性贫血 记忆T细胞 新型冠状病毒
下载PDF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文轩 程鹏哲 王媛媛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第2期84-85,共2页
目的通过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疗效评估。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第九六四医院进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均于术前术后行MRI扫描,通... 目的通过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疗效评估。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第九六四医院进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均于术前术后行MRI扫描,通过图像测量硬膜外压痕纵轴值、椎管直径、计算椎间盘还纳值,根据临床症状进行术前术后的JOA评分,计算术后改善率RIS。对患者的术前术后的MRI检查结果及JOA评分结果进行比较,观察术后疗效。结果通过比较术前术后的检查结果发现椎间盘术后有明显还纳,术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JOA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