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腕带标识在消化内科病房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作者 卢美兰 《河南中医》 2014年第B11期521-521,共1页
探讨腕带标识在消化内科病房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细化工作流程,规范查对流程,转变患者家属及护士的思想观念.护士加强对腕带核查管理,使腕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腕带 消化内科 护理差错
下载PDF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30
2
作者 许永春 冯青青 +1 位作者 李春安 幸军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62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31例,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和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对照组31例,仅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治疗8周后比...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62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31例,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和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对照组31例,仅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内镜评分差值分别为(1.47±0.42)和(0.86±0.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例数28例(90.3%),对照组总有效例数20例(64.5%),联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单独应用美沙拉嗪,且有很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 布拉氏酵母菌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肾损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许永春 冯青青 王占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659-2661,共3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常累及肺、肾、肝等其他器官,急性肾衰竭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文就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肾功能损害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综述如下,有助于进一步探索重症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机制。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肾功能不全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兰索拉唑联合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樊拖迎 冯青青 +2 位作者 李春安 幸军 白雪连 《疑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24-225,共2页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六味安消胶囊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GERD患者随机分成3组,兰索拉唑(A)组20例,六味安消胶囊(B)组20例及兰索拉唑联合六味安消胶囊(C)组20例,各组予相应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临床症...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六味安消胶囊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GERD患者随机分成3组,兰索拉唑(A)组20例,六味安消胶囊(B)组20例及兰索拉唑联合六味安消胶囊(C)组20例,各组予相应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症状积分和胃镜下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胃镜下食管炎明显改善,且C组症状积分下降、总有效率(P<0.01或P<0.05)均优于A、B组,但3组内镜下食管炎愈合率、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六味安消胶囊对胃GERD有很好的疗效,且优于单用兰索拉唑或六味安消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兰索拉唑 六味安消胶囊
下载PDF
IL-12和IL-15对外周血CIK细胞增殖和对SMMC-7721肝癌细胞杀瘤效果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祝仲珍 傅颖媛 +4 位作者 腾召纯 何丹 熊圆圆 王占科 詹丽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21-525,共5页
目的观察常规培养条件下添加白细胞介素(IL)-12、IL-15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培养的CIK细胞的杀瘤作用,为高效率、高质量体外制备肿瘤患者自体CIK细胞制剂提供新思路。方法首先筛选出IL-2、IL-1... 目的观察常规培养条件下添加白细胞介素(IL)-12、IL-15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培养的CIK细胞的杀瘤作用,为高效率、高质量体外制备肿瘤患者自体CIK细胞制剂提供新思路。方法首先筛选出IL-2、IL-12、IL-15最佳添加水平;然后采集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后,根据添加的细胞因子种类和组合类型进行分组:A组(IL-2常规培养组)、B组(IL-2^+IL-12组)、C组(IL-2^+IL-15组)、D组(IL-2^+IL-12^+IL-15组)、E组(细胞因子空白对照组);各组单个核细胞分别在培养第0、5、10、15、20天,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进行CIK细胞计数,锥虫蓝染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膜CD3、CD8、CD56阳性率,MTS法测定CIK细胞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杀瘤效果。结果B、C、D组培养第10、15、20天后CIK细胞增殖倍数均明显高于A组(P<0.05);D组培养第10、15、20天CIK细胞增殖倍数均分别明显高于C组(P<0.05)。B、C、D组培养第15、20天CIK细胞膜CD3^+CD8^+、CD3^+CD56^+百分比均分别明显高于A组(P<0.05);D组培养第15、20天CIK细胞膜CD3^+CD8^+、CD3^+CD56^+百分比均分别明显高于B组(P<0.05)。在效靶比5∶1时,各组培养第10、15、20天的CIK细胞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杀伤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D、C组培养第10、15、20天CIK细胞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杀伤率分别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IL-12、IL-15均可促进CIK细胞增殖,IL-15在促进CIK细胞增殖的同时还能增强CIK细胞杀伤肝癌SMMC-7721细胞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15 细胞增殖 杀瘤活性
下载PDF
乙酸性胃溃疡大鼠溃疡愈合不同时期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的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樊拖迎 白雪连 +2 位作者 樊群 冯青青 李春安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727-729,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雷尼替丁干预不同时期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在大鼠乙酸性胃溃疡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乙酸性胃溃疡模型,测定不同干预时期大鼠血清中NO、ET水平并分析其相互关系,观察溃疡的病理变化。结果大鼠在造模形成溃疡后,... 目的探讨雷尼替丁干预不同时期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在大鼠乙酸性胃溃疡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乙酸性胃溃疡模型,测定不同干预时期大鼠血清中NO、ET水平并分析其相互关系,观察溃疡的病理变化。结果大鼠在造模形成溃疡后,模型组NO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而ET-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1);经雷尼替丁治疗2周后,NO水平无明显回升,ET-1水平无明显降低(P>0.05),大鼠胃溃疡未愈合;治疗4周后,大鼠NO水平明显回升,而ET-1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溃疡趋向愈合;治疗6周后,大鼠NO水平回升至正常,而ET-1水平下降至正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愈合。经相关分析表明NO水平改变与ET-1水平变化呈负相关(P<0.01)。结论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时,NO/ET失衡,雷尼替丁可诱导、促进NO合成,反馈性抑制ET生成,使NO/ET平衡重建,溃疡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内皮素 胃溃疡 大鼠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军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冯青青 樊拖迎 +2 位作者 彭秋平 幸军 杨洋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78-580,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军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132例南方某部队军人胆汁反流性胃炎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采用西药(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和枸橼酸铋钾...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军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132例南方某部队军人胆汁反流性胃炎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采用西药(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和枸橼酸铋钾)联合中药(胃特安片)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总的疗效、胃镜下改善程度、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以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总的疗效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3%(P<0.01);治疗组胃镜下疗效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8%(P<0.01);治疗组HP根除率(95.5%)与对照组(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活动性炎症均取得较好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病理学改善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结论西药联合中药(胃特安片)治疗军人胆汁反流性胃炎,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 中西医结合疗法 胃特安片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万狮 许永春 文卫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54-55,72,共3页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近期发生并发症(十二指肠乳头出血、急性胰腺炎)的情况。方法 355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98例行十二...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近期发生并发症(十二指肠乳头出血、急性胰腺炎)的情况。方法 355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98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sEST+EPBD),257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对近期并发症(十二指肠乳头出血、急性胰腺炎)发生率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发生率sEST+EPBD组为1.02%,EST组为6.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胰腺炎发生率sEST+EPBD组为6.12%,EST组为6.2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发生率低,急性胰腺炎发病率与单纯十二指肠乳头切开相当,又部分保留了乳头括约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 近期并发症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后常规行胆管引流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万狮 许永春 文卫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4期702-703,共2页
553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96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后再行胆管引流术(EST+ENBD或EST+ERBD),257例单纯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对近期出现胆管炎发生率进行对照... 553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96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后再行胆管引流术(EST+ENBD或EST+ERBD),257例单纯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对近期出现胆管炎发生率进行对照性研究。胆管炎发生率EST+ENBD或EST+ERBD组为0.00%,EST组为2.3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后常规行胆管引流术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引流术 切开取石术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 ENBD 泥沙样结石 差异有显著性 乳头括约肌 对照性研究 内镜逆行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卢美兰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A01期31-31,共1页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有机磷中毒的疗效。方法确诊为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90例,按入院的单双日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单日收入患者为观察组,双日收入患者为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对照组使用阿托品,比...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有机磷中毒的疗效。方法确诊为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90例,按入院的单双日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单日收入患者为观察组,双日收入患者为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对照组使用阿托品,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护士劳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中毒 盐酸戊乙奎醚 疗效
下载PDF
p38MAPK抑制剂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永春 刘枫 +2 位作者 龚燕芳 金晶 李兆申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合并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NP组和SB203580(干预)组,每组18只。以左旋盐酸精氨酸腹腔注射建立大鼠ANP模型,对照组大... 目的探讨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合并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NP组和SB203580(干预)组,每组18只。以左旋盐酸精氨酸腹腔注射建立大鼠ANP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干预组在制模前腹腔注射SB203580(用二甲基亚枫溶解配制成10μmol/L)5mg/kg体重。术后3、6、12h分批处死大鼠,取血测淀粉酶、TNF-α和IL-6含量,行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测髓过氧化酶(MPO)含量,RT-PCR法检测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术后6h,对照组的血淀粉酶、TNF-α和IL-6含量、肺组织湿/干重比、MPO活性、CINCmRNA及p.p38MAPK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035±73)U/L、(0.944-0.16)μg/L、(4.77±0.86)μg/L、3.92±0.29、(0.39±0.02)U/g、0.28±0.04、0.09±0.04;ANP组分别为(5848±656)U/L、(3.84±0.32)μg/L、(103.54±15.32)μg/L、4.97±0.47、(1.03±0.08)U/g、0.62±0.06、0.52±0.14;干预组分别为(4259±286)U/L、(1.64±0.21)μg/L、(76.56±11.46)μg/L、4.32±0.34、(0.78±0.05)U/g、0.374±0.04、0.27±0.08。ANP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ANP组,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SB203580可通过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ANP大鼠胰腺及肺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SB203580 急性肺损伤
原文传递
唑来膦酸联合IL-2体外诱导胃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的研究
12
作者 田爱 夏志强 +2 位作者 黄勇亮 李万狮 许永春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9期3750-3753,共4页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胃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的作用。方法:收集胃癌患者和健康捐献者各30例,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并分离出单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唑来膦酸联合IL-2诱导前后γδT细胞的数量及其...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胃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的作用。方法:收集胃癌患者和健康捐献者各30例,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并分离出单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唑来膦酸联合IL-2诱导前后γδT细胞的数量及其CD69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的γδT细胞数量和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唑来膦酸联合IL-2诱导PBMC后,胃癌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γδT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IL-2体外诱导PBMC可显著扩增γδT细胞,以加强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胃癌 唑来膦酸 IL-2 过继性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胃镜下射频消融联合胃三联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李春安 樊拖迎 +1 位作者 幸军 李婷婷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胃三联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内镜下符合疣状胃炎,Hpylori阳性的患者74例,分为治疗组:射频消融+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对照组:单纯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4周后观察疣状隆起消失率...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胃三联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内镜下符合疣状胃炎,Hpylori阳性的患者74例,分为治疗组:射频消融+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对照组:单纯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4周后观察疣状隆起消失率、临床症状缓解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治疗组疣状隆起消失率、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100%和93.94%,对照组疣状隆起消失率、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29.03%和61.29%,治疗组在疣状隆起消失率、临床症状缓解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Hpylori根除率治疗组93.94%,对照组93.55%,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射频消融联合胃三联治疗疣状胃炎疗效确切可靠、安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胃炎/治疗 奥美拉唑/投药和剂量 阿莫西林/投药和剂量 克拉霉素/投药和剂量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14
作者 冯青青 许永春 +2 位作者 李春安 幸军 樊拖迎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观察大黄灌胃、芒硝敷脐及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价值。方法将41例SAP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常规组(20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组(21例),中西医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 目的观察大黄灌胃、芒硝敷脐及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价值。方法将41例SAP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常规组(20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组(21例),中西医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黄灌胃、芒硝敷脐及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中西医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3.1±0.8)d、(3.1±0.8)d、(21.5±2.8)d,较常规组的(5.2±1.4)d、(4.7±1.3)d、(32.1±3.6)d均明显缩短(P〈0.05或P〈0.01)。中西医组发生并发症5例,较常规组的8例显著减少(P〈0.01)。中西医组病死1例,转手术1例,常规组病死1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灌胃、芒硝敷脐及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促进SAP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胃肠道 功能恢复 中西医结合疗法
原文传递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中的作用
15
作者 许永春 李兆申 +1 位作者 龚燕芳 金晶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早期并发急性肺损伤(A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按数字表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P 3、6、12 h组,每组10只.采用15%左旋盐酸精氨酸2.0 mg/g体重腹腔注射方法...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早期并发急性肺损伤(A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按数字表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P 3、6、12 h组,每组10只.采用15%左旋盐酸精氨酸2.0 mg/g体重腹腔注射方法制作大鼠ANP模型,观察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肺湿/干重比,RT-PCR检测肺组织MCP-1 mRNA的表达.结果 腹腔注射左旋盐酸精氨酸后大鼠胰腺发生出血、坏死,符合ANP病理改变.ANP组肺组织明显水肿,3、6、12 h的病理评分分别为3.75±0.58、5.50±0.63、5.86±0.54;肺湿/干重比为4.85±0.38、4.97±0.47、5.03±0.46;肺组织MCP-1 mRNA表达量为0.36±0.08、0.56±0.15、0.72±0.21.均较对照组的0.12±0.05、4.32±0.33、0.21±0.05显著升高(P<0.05或<0.01),且MCP-1 mRNA表达与肺湿/干重比及肺组织损害程度均呈正相关(r=0.75,r=0.89,P<0.05).结论 ANP早期肺组织MCP-1 mRNA表达上调,并在ANP并发的ALI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肺组织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