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中等程度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与活性的时效关系
1
作者 王克强 许民辉 +2 位作者 蒋建新 杨继乐 王正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31-33,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中等程度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执行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和活性的时间动态演变,并探讨三者之间的时效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4/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 目的:观察大鼠中等程度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执行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和活性的时间动态演变,并探讨三者之间的时效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4/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致伤组8只和损伤组40只,损伤组根据处死时间分为2,12,24,48,72h共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8只大鼠。损伤组制备中等程度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假致伤组仅作颅骨钻孔而不致伤,术后24h处死。观察中度脑损伤后2h~3d伤侧大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和活性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结果:4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中度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大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创伤性脑损伤后2h在伤侧皮质和海马区即可见有少量凋亡细胞,并呈逐渐增多趋势,主要分布在伤侧皮质、皮质下白质、海马等区域,12~24h凋亡细胞增多,48~72h达到凋亡高峰,明显高于假致伤组。②各组大鼠中度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脑损伤后2h在损伤灶及其周围皮质即有少量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脑损伤后24~48h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脑挫伤后72h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数有所下降。假致伤组脑组织偶见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③各组大鼠中度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变化:脑损伤后损伤灶及附近皮质神经细胞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2h开始升高,伤后48h达高峰,损伤侧海马区域神经细胞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2h开始升高,24h达高峰,而后开始下降。结论: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损伤区周围皮质和损伤侧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数量的变化与伤后时程有关。伤后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增加可能是导致细胞凋亡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学 细胞凋亡 CASPASE类 半胱氨酸 天冬氨酸 蛋白酶3
下载PDF
垂体腺瘤患者微血管密度检测与腺瘤侵袭性评价(英文) 被引量:6
2
作者 杨继乐 田刚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9期3968-3969,共2页
目的:蛋白在垂体腺瘤中表达,探讨抗白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ofdiffer-entiation)CD34单抗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Density,MVD)与垂体腺瘤分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对患者选择更有效和安全有利于患者社会生活的治疗手段提供理论... 目的:蛋白在垂体腺瘤中表达,探讨抗白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ofdiffer-entiation)CD34单抗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Density,MVD)与垂体腺瘤分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对患者选择更有效和安全有利于患者社会生活的治疗手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998-05/2001-0741例垂体腺瘤组织及5例正常垂体组织中CD3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41例垂体腺瘤组织中平均MVD为20.9±8.0,5例正常垂体组织的平均MVD为12.2±2.4,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4.P<0.05)。其中平均MVD(个/高倍视野)值在23例侵蚀型垂体腺瘤组(Ⅲ~Ⅴ级)为27.0±4.8,在18例封闭型垂体组织(Ⅰ~Ⅱ级)为13.2±2.6,侵蚀型垂体腺瘤组的平均MVD与封闭型垂体腺瘤组和正常垂体组织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t=10.9,P<0.01)。而封闭型垂体腺瘤组和正常垂体组织组平均MVD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抗CD34单抗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与垂体腺瘤的临床分级密切相关,可反映垂体腺瘤侵袭性行为的使用指标,以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更为切实、安全及对患者生理、心理、精神和主观感受都有益处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微血管密度 MVD 免疫组化 肿瘤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