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诱导与全反式维甲酸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体外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1
作者 贾丛康 江明 +2 位作者 杨新玲 马艳 毕晓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7087-7092,共6页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但目前培养的方法尚不统一。目的:采用预诱导与全反式维甲酸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为培养体系,拟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但目前培养的方法尚不统一。目的:采用预诱导与全反式维甲酸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为培养体系,拟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12/2008-06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干细胞室完成。材料:清洁级雄性SD大鼠2只,由新疆医科大学动物试验中心提供。方法:采用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经反复传代细胞逐渐纯化。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骨髓基质干细胞,按8×107L-1密度接种后,改换含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L表皮生长因子的神经干细胞培养体系进行预诱导,48h后去除预诱导液,加入含10μg/L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1μmol/L全反式维甲酸的神经干细胞培养体系定向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以未诱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骨髓基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诱导后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巢蛋白阳性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第3代骨髓基质干细胞CD29,CD44表达率分别为97.1%,99%,CD45表达率为0.5%,CD34呈阴性表达。预诱导48h后巢蛋白阳性率为24%,而对照组仅为4.6%。诱导48h后,巢蛋白染色呈阳性,并可见大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出现;对照组均呈阴性表达。结论:神经干细胞培养体系联合全反式维甲酸与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可在体外高效、稳定地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进一步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神经细胞 分化 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老老年人睡眠障碍 被引量:10
2
作者 贾丛康 张绍刚 +4 位作者 张美艳 李国玉 马玉华 谭纪萍 王鲁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420-5421,共2页
目的调查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老老年患者的睡眠状况,研究其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评分量表及临床特征将研究对象分为MCI组及认知功能正常组,采用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比较两组睡眠情况,对各组睡眠障碍特点进行分析... 目的调查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老老年患者的睡眠状况,研究其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评分量表及临床特征将研究对象分为MCI组及认知功能正常组,采用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比较两组睡眠情况,对各组睡眠障碍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MCI组睡眠障碍患病率高于正常老年人组(P<0.01),其中主要表现在入睡困难、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CI老年患者总体睡眠质量差,其睡眠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入睡困难、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日间过度思睡,提示掌握MCI患者睡眠障碍有利于开展针对性防治及护理,延缓其进一步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D)或其他型痴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 睡眠障碍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
下载PDF
奥曲肽对SGC-7901胃癌细胞中Fas,FasL及P5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唐卓斌 杜楠 房殿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94-698,共5页
目的:探讨奥曲肽(OCT)对胃癌细胞SGC-7901中Fas,FasL,P53,P21,P27和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和RT-PCR法分别用于检测经OCT(1×10-7mol/L)处理前后胃癌细胞SGC-7901中Fas,FasL,P53,P21,P27,c-Myc阳性癌百分率、mRNA表达和蛋... 目的:探讨奥曲肽(OCT)对胃癌细胞SGC-7901中Fas,FasL,P53,P21,P27和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和RT-PCR法分别用于检测经OCT(1×10-7mol/L)处理前后胃癌细胞SGC-7901中Fas,FasL,P53,P21,P27,c-Myc阳性癌百分率、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及细胞周期G0/G1、S、G2/M的变化.结果:胃癌细胞SGC-7901经OCT诱导6、12、24和48h后,Fas和FasL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53mRNA表达则显著减少,而P21,P27和c-Myc mRNA表达均无明显变化;胃癌细胞SGC-7901经OCT诱导12h后,Fas和FasL蛋白相对表达强度也显著增加,P53蛋白相对表达强度则明显降低(5.5±0.3vs3.2±0.1,5.1±0.3vs4.5±0.1,3.3±0.2vs4.9±0.3,P<0.05或0.01),而P21,P27和c-Myc蛋白相对表达强度均无明显改变.细胞周期G0/G1、S、G2/M在OCT处理前后的变化并不明显.结论:OCT能上调SGC-7901胃癌细胞中Fas和FasL表达,下调突变型p53表达,是其诱导凋亡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凋亡 奥曲肽 FAS FASL P53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两种粪隐血试验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高萍 张绍刚 +4 位作者 张美艳 唐卓斌 张立梅 卢彪 陈丽红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18-520,共3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化学和免疫两种粪隐血试验方法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474例门诊、住院及常规体检人群同时采用联苯胺化学法(CFOBT)及免疫层析法(IFOBT)进行粪隐血试验,对结果阳性者复查2次并询问病史及行胃镜、结肠镜... 目的探讨并比较化学和免疫两种粪隐血试验方法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474例门诊、住院及常规体检人群同时采用联苯胺化学法(CFOBT)及免疫层析法(IFOBT)进行粪隐血试验,对结果阳性者复查2次并询问病史及行胃镜、结肠镜等检查,明确消化道出血部位及原因。结果共检出粪便隐血阳性患者390例(8.22%),其中CFOBT阳性163例(41.8%),IFOBT阳性100例(25.6%),双项阳性127例(32.6%)。经临床、内镜、腹部多普勒彩色超声及其他检查证实为上消化道出血235例(60.3%),下消化道出血136例(34.9%)。CFOBT法与IFOBT法对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分别为90.2%、67.6%和42.5%、93.4%。消化道显性出血可呈双项检查法阳性。消化道出血相关疾病的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结肠息肉、结肠癌及内痔等。结论粪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筛选和诊断仍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诊断上消化道出血CFOBT优于IFOBT,而诊断下消化道出血则IFOBT优于CFOB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出血 粪隐血 普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