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行病学教学方法改革浅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汤玮娜 张宏伟 +3 位作者 谭晓契 殷建华 丁一波 曹广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09-1012,共4页
流行病学是以原理和方法为主的工具学科,在教育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流行病学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汲取新的教育理念。传统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及网络教育模式中的“翻转课堂”、“慕课”、“微课”,... 流行病学是以原理和方法为主的工具学科,在教育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流行病学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汲取新的教育理念。传统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及网络教育模式中的“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在流行病学教学实践中都有各自的教学价值和欠缺之处。所以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模式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可以在课堂上较真实的还原流行病学案例,基于“雨课堂”的流行病学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教学改革 混合教学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所致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可能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自雄 张琪 +3 位作者 林吉 侯晓玫 张宏伟 曹广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6,共8页
肝细胞癌(HCC)占我国大陆地区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二位,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所致.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遗传多态性与HBV感染的慢性化有关.HBV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导致的非可控性炎症是HBV进化和HCC发生的必要因素.持续的、非... 肝细胞癌(HCC)占我国大陆地区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二位,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所致.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遗传多态性与HBV感染的慢性化有关.HBV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导致的非可控性炎症是HBV进化和HCC发生的必要因素.持续的、非充分的抗病毒免疫对HBV变异有选择作用.在炎症促癌过程中病毒和肝细胞基因组均经历了"变异-选择-适应"的进化过程.HBV变异不但能预测HCC的发生,而且具有促癌功能.HBV在肝细胞基因组中整合,尤其是羧基端截短型X基因的整合不但促进HCC的发生和转移,而且抵抗抗病毒治疗.明确HBV致癌机制可为降低和推迟HCC的发生和转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 非可控性炎症 HBV突变 肝细胞癌
下载PDF
1993年至2012年江苏省启东市社区人群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灵 郁冬梅 +5 位作者 王硕 陈松 秦海松 张红健 陈建国 曹广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262-1267,共6页
目的:通过对江苏省启东市1993年至2012年的肺癌患者登记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本地区肺癌流行现状、疾病负担和可能的原因。方法:运用Joinpoint回归分析计算江苏省启东市肺癌发病趋势和死亡趋势,使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别评估年龄因素和... 目的:通过对江苏省启东市1993年至2012年的肺癌患者登记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本地区肺癌流行现状、疾病负担和可能的原因。方法:运用Joinpoint回归分析计算江苏省启东市肺癌发病趋势和死亡趋势,使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别评估年龄因素和暴露因素对于肺癌发病趋势和死亡趋势的影响。结果:江苏省启东市肺癌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肺癌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发现,随着人群年龄的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也逐渐增大;出生队列中,越晚出生的人群肺癌发生和死亡的风险越高,其中女性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上升速度均高于男性。结论:江苏省启东市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人群肺癌危险因素的暴露逐渐增加,女性人群和年龄≥70岁老年人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长明显是近年来江苏省启东市肺癌流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时间变化趋势 启东 发病率 死亡率
下载PDF
汉坦病毒和恙虫病东方体复合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邓小昭 许可 +6 位作者 孔晶 郭恒彬 刁振宇 司芩 张矛 张云 曹文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了解汉坦病毒(HV)和恙虫病东方体(Ot)在宿主体内能否共生及其共生特征。方法采用HV和Ot先后交替、重复感染实验鼠,20 d后取鼠脏器切片和刮片用IFAT和Giemsa染色观察其感染率和脏器分布;并用Vero-E6细胞体外培养法研究HV、Ot在宿主... 目的了解汉坦病毒(HV)和恙虫病东方体(Ot)在宿主体内能否共生及其共生特征。方法采用HV和Ot先后交替、重复感染实验鼠,20 d后取鼠脏器切片和刮片用IFAT和Giemsa染色观察其感染率和脏器分布;并用Vero-E6细胞体外培养法研究HV、Ot在宿主细胞内的共生特征。用RT-PCR和PCR进行基因鉴定。结果HV和Ot先后交替、重复感染的各组实验鼠中,均可发现两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其中HV和Ot单纯感染组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HV、Ot先后和同时感染组。5组感染Vero-E6细胞培养检测结果发现:先后、同时和单纯实验感染的5组细胞中,HV和Ot先后、同时接种感染组在细胞传至第3代时检测均见有HV和Ot的双重感染,阳性率随传代次数增加而增加。而HV和Ot单纯分别感染组细胞传第2代时即可检测到HV和Ot,阳性率亦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在传代培养中单纯感染组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先后和同时感染组。用PCR和RT-PCR进行了基因鉴定得到一致的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提示HV和Ot可重复感染宿主动物,在同一宿主细胞内的感染初期有相互抑制作用,这对HV和Ot的流行病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恙虫病东方体 宿主 组织细胞
下载PDF
两种方法建立人肾透明细胞癌裸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及其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玉侠 曹广文 +6 位作者 温宗梅 张明霞 蔡春晓 潭晓洁 贺松琴 于德新 邓松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建立人肾癌裸小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结果。方法将肾癌完整组织块和肿瘤细胞悬液种植于裸小鼠肾包膜形成原位移植瘤,并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所建立模型的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肾癌完... 目的建立人肾癌裸小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结果。方法将肾癌完整组织块和肿瘤细胞悬液种植于裸小鼠肾包膜形成原位移植瘤,并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所建立模型的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肾癌完整组织块接种的原位成瘤率达75·0%,肾、肺门淋巴结转移率均73·3%,肺转移发生率53·3%;细胞悬液种植的原位成瘤时间较组织块法延迟10d,成瘤率为40·0%,肺、肾门淋巴结转移率均12·5%,肺脏无转移。结论两种原位移植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肾细胞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肾癌完整组织块原位移植模型优于细胞悬液原位接种模型,为研究人肾细胞癌转移机制和抗转移实验治疗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疾病模型 动物 肿瘤转移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基础建设及其应急管理 被引量:45
6
作者 曹广文 《公共管理学报》 2004年第2期68-73,共6页
我国正进入公共卫生危机高发期,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研究是当务之急。介绍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系统建设研究中初步结果,包括突发事件主动监测、医疗物质储备、流行病学专家以及应急管理机制等。主动监测是早期发现和预警突发公... 我国正进入公共卫生危机高发期,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研究是当务之急。介绍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系统建设研究中初步结果,包括突发事件主动监测、医疗物质储备、流行病学专家以及应急管理机制等。主动监测是早期发现和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监测机制,包括医院病例监测、症状监测、药品和其他医用商品销售监测,中小学生缺课监测,动物死亡监测等。目前我国主动监测尚在研究中,储备是应急反应的必要基础,包括应急药品和物质储备、现场流行病学工作者和公共卫生实验室储备。应急反应系统组织结构和应急管理形式应在科学基础上,在法制保护下系统建立,并与国际接轨。此外,就公共卫生危机准备和处理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国 管理机制 医疗物质储备制度 监测机制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分子在肾细胞癌转移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玉侠 曹广文 邓松华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5年第1期23-28,共6页
血管内皮因子 (VEGF)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新血管生成刺激因子 ,新血管生成是实体肿瘤生长、进展和转移的必要条件 ,肾细胞癌 (RCC)是血管生成高度活跃的实体瘤代表。VEGF及其相关分子属于一个超家族 ,这类分子在肾细胞癌的诊断、监测、... 血管内皮因子 (VEGF)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新血管生成刺激因子 ,新血管生成是实体肿瘤生长、进展和转移的必要条件 ,肾细胞癌 (RCC)是血管生成高度活跃的实体瘤代表。VEGF及其相关分子属于一个超家族 ,这类分子在肾细胞癌的诊断、监测、转移、治疗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这类细胞因子的基因结构、蛋白质组成、生物学功能及在肾细胞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癌症进化发育学”理论框架及其在乙肝致癌预防中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曹广文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3-331,共9页
乙肝病毒(HBV)致肝细胞癌(HCC)过程中,免疫/炎症分子遗传易感性与HBV交互作用维持了乙肝慢性化。HBV蛋白如大S抗原和HBx通过抑制免疫维持了非可控性炎症。促炎细胞因子反式激活核酸编辑酶如胞苷脱氨酶的表达,促进病毒和宿主基因组变异... 乙肝病毒(HBV)致肝细胞癌(HCC)过程中,免疫/炎症分子遗传易感性与HBV交互作用维持了乙肝慢性化。HBV蛋白如大S抗原和HBx通过抑制免疫维持了非可控性炎症。促炎细胞因子反式激活核酸编辑酶如胞苷脱氨酶的表达,促进病毒和宿主基因组变异。绝大部分变异细胞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只有极其少数细胞通过改变细胞生存依赖的信号通路,具备了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等逆向分化的潜能,获得了克服衰老、掠夺营养、无限增值和化疗抵抗等"干性"特征而被选择出来,成为癌症起始细胞。这类细胞逐渐适应了促癌炎症微环境,演绎了"变异—选择—适应"的进化过程。癌症进化发育学理论可能为癌症监测、预防和预后预测提供可靠生物标志和靶向治疗有效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癌症进化发育学 预防
原文传递
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浦东新区0~14岁儿童伤害情况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小攀 杨黎明 +5 位作者 孙乔 黄华 解辉 闫蓓 杨琛 曹广文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71-874,共4页
目的分析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0~14岁儿童伤害情况,为制定相应的伤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0~14岁儿童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 目的分析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0~14岁儿童伤害情况,为制定相应的伤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0~14岁儿童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与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以及伤害发生时活动的关系。结果共报告1761例儿童伤害病例,平均年龄为(7.72±3.80)岁,男女童比为2.14∶1;儿童伤害患者前3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挫伤/擦伤(44.12%)、锐器伤/咬伤/开放伤(31.23%)、扭伤/拉伤(13.34%);主要发生原因依次为跌倒/坠落(57.47%)、刀/锐器伤(19.82%)和钝器伤(10.96%);有44.24%的伤害发生在家中,34.41%的患者伤害部位是上肢,多在休闲活动时发生伤害(60.82%)。结论浦东新区儿童伤害主要是在家中休闲活动时受到的伤害(尤其挫伤或擦伤),发生原因主要是跌倒/坠落,因此,儿童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是家庭内跌落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监测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队列研究在肿瘤预防和预后评估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灵 王硕 +1 位作者 杨帆 曹广文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1-456,共6页
恶性肿瘤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普遍被认为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然而,由于肿瘤异质性等生物学原因和利益驱动等社会因素,肿瘤诊治实践中存在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问题。避免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关键在于鉴别何... 恶性肿瘤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普遍被认为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然而,由于肿瘤异质性等生物学原因和利益驱动等社会因素,肿瘤诊治实践中存在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问题。避免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关键在于鉴别何种癌前病变能够进展成为恶性肿瘤,何种早期肿瘤能够进展为侵袭性癌症,哪些预防、治疗措施能够使患者生存获益,这些均需通过流行病学队列研究进行准确评估。队列研究是明确暴露因素(干预因素)与癌症发生发展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最可靠的方法,并且能够为癌症的筛查和治疗指明方向。通过队列研究,研究者不但可以明确具有恶性转化潜能的癌症类型,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人群筛检,而且还可以准确判断临床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的客观作用,纠正传统的临床经验导向。因此,在肿瘤的研究中,流行病学队列研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队列研究 过度诊断 过度治疗
原文传递
我国恶性肿瘤防治研究和实践需要技术、管理和观念的创新 被引量:35
11
作者 曹广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2,共10页
恶性肿瘤是我国人口在平均寿命之前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从2000-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恶性肿瘤年龄调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规律来看,针对危险因素/病因进行一级预防可以显著降低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进而降低其死亡率,但... 恶性肿瘤是我国人口在平均寿命之前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从2000-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恶性肿瘤年龄调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规律来看,针对危险因素/病因进行一级预防可以显著降低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进而降低其死亡率,但在这12年中临床治疗对降低恶性肿瘤整体死亡率方面的贡献却没有明显提升。探索何种早期肿瘤能够快速进展为晚期肿瘤,并针对这些肿瘤的癌前病变和早期肿瘤开展积极、特异性二级预防是避免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关键。需要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第三方独立随访研究来评价某些临床治疗方法对各种恶性肿瘤的长期疗效。恶性肿瘤防治实践需要在中国人群研究基础上进行技术、管理和观念的系列创新,建立并完善肿瘤防控的“关口前移”运行机制,以缓解和降低我国不断增长的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预防 人群研究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在致癌过程中的“末路变异”问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灵 曹广文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32-437,共6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是我国人群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最主要病因。在慢性感染状态到HCC的恶性转化过程中,HBV在宿主免疫微环境下被动地选择出适合病毒生存的相关突变。这些突变的产生一方...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是我国人群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最主要病因。在慢性感染状态到HCC的恶性转化过程中,HBV在宿主免疫微环境下被动地选择出适合病毒生存的相关突变。这些突变的产生一方面可以帮助病毒获得逃避免疫能力,使其更加适应肝脏炎症微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显著促进HCC发生、发展,很快导致携带病毒宿主-患者的死亡而终止病毒的进化过程。在HBV的母婴传播过程中,野生型HBV,而非具有癌症相关变异的HBV,更加容易感染新生儿肝细胞。其中少部分野生型HBV在长达50年以上的慢性感染过程中逐渐进化成致癌能力较强的变异型HBV,但是这种变异难以传递下去。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我们提出了HBV致癌"末路变异"的假说。本文对该假说的来源、解释及应用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突变 进化 免疫遗传 肝细胞癌
原文传递
144例HBsAg携带者HBV基因型分布及PreS区位点的突变
13
作者 王琳 张蓉 +3 位作者 金玉琴 曹英川 殷建华 马旭华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38-341,共4页
[目的]研究HBsAg携带者所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分布及前S区(PreS)区位点的突变情况,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44例HBsAg携带者进行乙肝相关项目调查;用型特异性引物多重PCR法检测HBV基因型... [目的]研究HBsAg携带者所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分布及前S区(PreS)区位点的突变情况,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44例HBsAg携带者进行乙肝相关项目调查;用型特异性引物多重PCR法检测HBV基因型,扩增HBV PreS区序列并测序。[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144名HBsAg携带者中,8.33’%的携带者近1个月内出现过≥1项肝炎相关症状;近3年内,17.36%的携带者检测过肝功能,6.94%做过肝区B超检查;首次发现HBsAg阳性的方式和时间为在就医时占20.14%,在本次调查时占79.86%。144份HBsAg携带者血清HBV基因型中61.81%为B型,38.19%为C型;其中本地常住人群B、C基因型分别占31.25%、68.75%,外来流动人群B、C基因型分别占65.62%、34.38%。经,检验,两类人群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基因型PreS区突变分析显示:本地常住人群基因型C型PreS1区突变率为6.25%;外来流动人群基因型B、C型PreSl区突变率分别为16.67%、6.82%,PreS2区突变率分别为2.38%、4.55%。[结论]本次调查的144名HBsAg携带人群基因型分布为B、C型,检测到基因PreS区突变及部分携带者HBV复制呈活跃状态。应该按照慢性病管理方式,开展对本地常住HBsAs携带者社区随访,定期督导与监测,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乙肝患者;加强对外地来沪HBsAg携带人群基因型分布及突变监测.对本地乙肝有效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基因型 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