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氦氖激光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张伟宏 陈雪梅 +2 位作者 吴爱群 曾光伟 张顺清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28期6096-6097,i003,共3页
目的:氦氖激光照射致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a-ischemiabraindamage,HIBD),观察其对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HIBD提供新思路。方法:7d健康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激光非穴位照射组,... 目的:氦氖激光照射致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a-ischemiabraindamage,HIBD),观察其对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HIBD提供新思路。方法:7d健康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激光非穴位照射组,缺血缺氧激光穴位照射组。常规苏木精-伊红、Nissl染色以及采用抗Brdu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激光穴位照射组与其他组相比海马神经元变性坏死减轻,胞体内Nissl体丢失较少,海马齿状回Brdu标记阳性细胞的表达量明显增加24.06±3.5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激光穴位照射对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促进了海马齿状回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齿状回 激光穴位照射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新生大鼠 细胞增殖 HIBD 氦氖激光 表达量 变性 苏木精
下载PDF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汪玫 瞿金涛 吴爱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656-2658,共3页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SSRIs)是目前抗抑郁治疗的一线用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5-HT)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内5.HT的浓度,从而增强5-HT能神经元的功能。同三环...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SSRIs)是目前抗抑郁治疗的一线用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5-HT)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内5.HT的浓度,从而增强5-HT能神经元的功能。同三环类药物(TCAS)相比,因其对。肾上腺素受体、组胺受体及胆碱受体作用微弱的特点,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依从性较好.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不良反应发生率 5-HT能神经元 肾上腺素受体 抗抑郁治疗 三环类药物 患者依从性 一线用药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的免疫学性质 被引量:11
3
作者 韩长杰 杨向群 张传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5095-5098,共4页
背景:由于异体来源种子细胞的免疫排斥反应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使干细胞移植、组织工程局限于个体化治疗的范畴,而个体化治疗不适合战创伤性救治、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脂肪干细胞不但具有成体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而且以其来源广、数... 背景:由于异体来源种子细胞的免疫排斥反应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使干细胞移植、组织工程局限于个体化治疗的范畴,而个体化治疗不适合战创伤性救治、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脂肪干细胞不但具有成体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而且以其来源广、数量充足、易于扩增和免疫原性低等优点,使异源性组织工程器官的构建成为可能。目的:对脂肪干细胞免疫学性质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方法:以"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免疫调节(immune regulation),体内移植(implantation)"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相关文章。纳入与脂肪干细胞免疫学性质研究进展方面内容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26篇文献,排除无关重复的文献,保留17篇文献进行综述。目前对于脂肪干细胞免疫学性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脂肪干细胞表面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体外及体内免疫学性质的研究3个方面,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初步揭示了脂肪干细胞具有较低免疫原性和一定的免疫调节能力,有希望成为能用于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及组织工程产品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免疫原性 免疫调节 体内移植 排斥
下载PDF
督脉电针上调脊髓损伤早期大鼠Bc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志英 党瑞山 +3 位作者 张传森 李亮 任丛莉 陈尔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1期185-187,共3页
背景:针灸对脊髓损伤后期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客观证实,本课题组以往的实验已证实电针可抑制脊髓损伤早期细胞凋亡,但电针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通过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电针对凋亡抑制基因B... 背景:针灸对脊髓损伤后期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客观证实,本课题组以往的实验已证实电针可抑制脊髓损伤早期细胞凋亡,但电针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通过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电针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脊髓损伤早期细胞调亡可能的机制。设计:开放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中心。材料:成年雄性SD大鼠,清洁级,鼠龄两三个月。Bcl-2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cl-2抗体(1∶200,SantaCruzBiotechnology公司)。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完成。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甲基强的松龙组及假手术组。采用改良的Allen’s垂击法致大鼠T10脊髓损伤,损伤后即刻进行督脉电针治疗,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象定量分析法进行评估。主要观察指标:①脊髓损伤早期Bcl-2mRNA和蛋白的表达。②电针对Bcl-2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实验过程中如遇动物死亡,及时补充,最终4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假手术组有中等量的Bcl-2mRNA及蛋白表达。模型组在脊髓损伤后6hBcl-2mRNA表达有增高趋势,Bcl-2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伤后24hBcl-2mRNA表达增高,Bcl-2蛋白表达也相应增高。电针组Bcl-2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与甲基强的松龙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②电针及甲基强的松龙治疗6h组,Bcl-2mRNA阳性细胞数增加,灰度值降低,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0.01)。电针24h治疗组,Bcl-2mRNA阳性细胞数显著增高,灰度值降低,与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0.01)。③电针24h治疗组,Bcl-2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增加,灰度值降低,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电针可上调Bcl-2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而对脊髓损伤早期细胞调亡具有部分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穴位疗法 取穴 选穴 电针 疾病模型 动物 脊髓/病理生理学 基因 Bcl-2 脱噬作用
下载PDF
氦氖激光对体外培养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顺清 吴爱群 +2 位作者 张伟宏 岳新灿 曾光伟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0,i002,共4页
目的:研究氦氖激光照射对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和额前叶皮质神经元,观察氦氖激光照射对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氦氖激光照射能促进体外培养神经元的神经突起生长,增加神经元胞体面积及直径,提高... 目的:研究氦氖激光照射对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和额前叶皮质神经元,观察氦氖激光照射对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氦氖激光照射能促进体外培养神经元的神经突起生长,增加神经元胞体面积及直径,提高神经元存活率。用Nissle染色法分析证明,氦氖激光照射能明显增加神经元内氏体的含量。结论:氦氖激光照射对神经元生长发育有重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 神经元 激光
下载PDF
氦氖激光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雪梅 张伟宏 +3 位作者 吴爱群 牛建刚 曾光伟 张顺清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2-103,共2页
目的:研究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疗法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is-chemiabraindamage,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5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 目的:研究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疗法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is-chemiabraindamage,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5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完成。7日龄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HIBD激光穴位照射组、HIBD激光非穴位照射组。用Y型迷宫检测新生大鼠HIBD后学习记忆能力以及取左脑进行BDN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HIBD激光穴位照射组大鼠与HIBD组和HIBD激光非穴位照射组相比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提高,BDNF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增加(35.67±4.32)个/视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激光穴位照射提高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激光 缺氧 学习 记忆
下载PDF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后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宛青 陈雪梅 +2 位作者 吴爱群 刘伟 刘华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96-197,共2页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新生大鼠经过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后脑组织中的活性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实验于2003-03/11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完成。选择30只7d龄健康Wistar大鼠,体质量12~15g,雌雄...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新生大鼠经过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后脑组织中的活性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实验于2003-03/11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完成。选择30只7d龄健康Wistar大鼠,体质量12~15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对照组、缺氧缺血组和激光穴位照射组,每组10只。缺氧缺血组与激光穴位照射组动物均制作成缺氧缺血模型,在清醒状态下实施左侧颈总动脉结扎术,术后在室温中恢复1~4h后,置于常压缺氧仓中,通入8mL/L氧气、920mL/L氮气(体积比)的混合气体,2h后将动物取出。缺氧缺血组不加任何治疗。激光穴位照射组于缺氧缺血后第2天,采用氦氖激光照射百会、大椎两穴,功率4mW,光斑直径3mm,每次照射10min,1次/d,同一时间进行,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各疗程间隔2d。百会穴在颅顶正中,大椎穴在C7~T1之间,背部正中。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不结扎,不缺氧。各组大鼠常规饲养34d后,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比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结果:因缺氧缺血对动物造成了伤害,缺氧缺血组死亡3只,激光穴位照射组死亡2只。进入结果分析,假手术对照组、缺氧缺血组和激光穴位照射组分别为10,7和8只。①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缺氧缺血组显著低于假手术对照组和激光穴位照射组[(59.70±4.03)NU/mL,(76.24±2.43)NU/mL,(72.56±5.60)NU/mL,(t=5.03,4.83,P<0.05)]。②大鼠脑组织丙二醛含量:缺氧缺血组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和激光穴位照射组[(267.58±30.55)mmol/L,(99.87±15.48)mmol/L,(135.29±32.76)mmol/L,(t=10.68,8.81,P<0.05)]。结论:氦氖激光穴位照射能提高、诱发缺氧缺血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生成和活力,降低丙二醛水平。新生大鼠未成熟脑的可塑性较大,如果利用此关键时期进行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可能对脑功能的恢复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氧 脑缺血 激光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桂萍 张伟宏 +1 位作者 牛建钢 吴爱群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01-103,共3页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位照射疗法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行为学方面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5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室进行,取7d龄普通级健康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激光非(位...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位照射疗法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行为学方面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5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室进行,取7d龄普通级健康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激光非(位照射组(n=16)、激光(位照射组(n=16)4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大鼠结扎新生鼠左颈总动脉后,再吸入低浓度氧制成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模型,氦氖激光照射治疗于模型制备后第2天开始,10min/次,1次/d,并在同一时间进行,10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两疗程间隔2d。照射(位选择大椎、百会两(。(位及非(位定位参照大鼠常用的针灸(位。治疗结束后以三等臂辐射状Y迷宫检测Wistar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取脑组织制备切片,进行脑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免疫组化染色。结果:56只大鼠在实验过程中无缺失值,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激光(位照射组达到学会标准平均需要的次数(条件反射形成次数)显著低于模型组和激光非(位照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3.06±4.74),(35.92±5.88),(33.94±4.68)次,P<0.05];记忆能力(错误次数)显著低于模型组和激光非(位照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7.13±2.99),(27.25±5.63),(26.94±3.15)次,P<0.05]。模型组和激光非(位照射组条件反射形成次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和激光非(位照射组记忆能力(错误次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假手术组海马结构CA1、CA2、CA3、齿状回均有大量脑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其中以海马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最密集;模型组与激光非(位照射组海马结构内仍有一定量脑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CA1区脑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比假手术组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A2区、CA3区和齿状回脑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基本同假手术组;激光(位照射组CA1区脑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较模型组与激光非(位照射组增加,接近假手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氦氖激光(位照射明显提高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氦氖激光(位照射使脑组织合成神经递质脑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穴位疗法 缺氧缺血 脑损伤 学习 记忆
下载PDF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体质量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桂萍 张伟宏 +1 位作者 牛建钢 吴爱群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体质量、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5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室进行,①取7d龄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2只)、激光非穴...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体质量、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5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室进行,①取7d龄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2只)、激光非穴位照射组(16只)、激光穴位照射组(16只)4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大鼠结扎新生鼠左颈总动脉后,再吸入低浓度氧(体积分数为0.08的O2,体积分数为0.92的N2)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模型,氦氖激光照射治疗于模型制备后第2天开始,穴位及非穴位定位参照大鼠常用的针灸穴位。②模型制备前12h、后3,10,22d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③大鼠于第2疗程结束后(每个疗程10d,疗程间隔2d)第2和3天做迷宫实验,用Y-型迷宫检测各组大鼠条件反射形成的次数代表其学习记忆能力。④迷宫实验后取脑进行微管关联蛋白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5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体质量:模型组大鼠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各组,而激光穴位照射组虽稍低于假手术组但比模型组和激光非穴位照射组增长快。②激光穴位照射组大鼠的条件反射产生次数低于模型组和激光非穴位照射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③激光穴位照射组微管关联蛋白2阳性染色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激光非穴位照射组。结论: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能够促进大鼠生长发育,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且具有明显的穴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疗法 缺氧缺血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激光调控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伟宏 李宛青 +1 位作者 刘桂萍 吴爱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6267-6270,共4页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增强脑内源性神经细胞的自我修复和增殖能力将成为治愈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目的:探讨氦氖激光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增强脑内源性神经细胞的自我修复和增殖能力将成为治愈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目的:探讨氦氖激光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12/2008-05在郑州大学护理学院完成。材料:7d龄健康Wistar新生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激光治疗组,12只/组。氦氖激光多功能治疗仪由桂林电子仪器厂生产。方法:模型组、激光治疗组新生大鼠通过结扎左颈总动脉后,再吸入低浓度氧(含体积分数为8%的O2、体积分数为92%的N2)建立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左颈总动脉,置于正常空气中。造模后第2天开始,激光治疗组给予氦氖激光照射,激光波长632.8nm,激光功率4mW,光斑直径3mm,功率密度56.62mV,能量密度33.975J/cm2,10min/次,1次/d,10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两疗程间隔2d。穴位选取顶骨正中的"百会"穴,以及第7颈椎与第1胸椎间、背部正中的"大椎"穴。疗程结束后制备脑海马切片,分别进行巢蛋白和微管关联蛋白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主要观察指标:大鼠脑内巢蛋白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和微管关联蛋白2标记的神经元的表达情况。结果:3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激光治疗组齿状回内巢蛋白免疫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多(F=122.36,P<0.05),且激光治疗组增多幅度大于模型组(P<0.05)。②神经元特有结构蛋白的表达:激光治疗组大脑皮质微管关联蛋白2表达相当广泛,强阳性染成棕褐色的树突呈条索样、流星样放射状分布,海马各区锥体神经元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元排列比较整齐,树突连续阳性染色呈树枝状交叉分布于分子层。假手术组与激光治疗组染色所见无明显差别。模型组微管关联蛋白2表达明显减弱。结论:激光治疗能够促进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氖激光 缺氧缺血 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与甲壳素缝线体外复合培养大鼠成肌细胞株L6细胞的形态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绍虎 余磊 +4 位作者 廖华 秦建强 欧阳钧 原林 钟世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3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甲壳素作为骨骼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2-06/12在南方医科大学应用解剖学研究所完成。大鼠成肌细胞株L6与甲壳素医用缝合线体外复合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情况。并分别在体外复合培... 目的:探讨甲壳素作为骨骼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2-06/12在南方医科大学应用解剖学研究所完成。大鼠成肌细胞株L6与甲壳素医用缝合线体外复合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情况。并分别在体外复合培养的第1,2,3,4,5,6天,取出细胞支架复合体,扫描电镜观察成肌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情况。结果:①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甲壳素医用可吸收缝线的表面比较粗糙。②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大鼠L6细胞与甲壳素制备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间黏附良好,细胞沿缝线排列呈现串珠样,并可以见到细胞聚集现象。③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接种24h后,细胞主要为圆球形,随后细胞迁移、伸展、并见突起;第3天,成肌细胞主要为梭形,并见融合趋势;4d后,细胞沿材料纵轴排列并相互融合,并见肌小管样结构形成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结论:甲壳素具有作为支架以构建组织工程化骨骼肌的潜能,支架的平行排列有助于工程化骨骼肌纤维良好方向性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肌细胞 骨骼肌 组织工程 支架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材料的安全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曼茹 袁建明 +3 位作者 张永珍 熊绍虎 党瑞山 张传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8期7145-7148,共4页
背景:组织工程医疗产品最终要植入体内,植入产品的生物相容性决定其能否长期在体内发挥正常的功能。因此安全性评价是决定组织工程医疗产品最终能否应用于临床的重要环节。目的:从细胞的毒性试验、与血液的相互作用实验、植入后局部反... 背景:组织工程医疗产品最终要植入体内,植入产品的生物相容性决定其能否长期在体内发挥正常的功能。因此安全性评价是决定组织工程医疗产品最终能否应用于临床的重要环节。目的:从细胞的毒性试验、与血液的相互作用实验、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免疫学评价等方面,介绍对细胞外基质材料进行安全性评价的方法。方法:以"组织工程(tissue-engineering),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ility),安全性评价(afety Evaluation)"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有关文章。纳入与细胞外基质材料安全性评价方法密切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218篇文献,排除无关重复的文献,保留22篇文献进行综述。目前对于细胞外基质材料还没有整体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对于生物材料成分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及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主要依据ISO10993系列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方法。随着细胞外基质材料的广泛应用,对细胞外基质的安全性评价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问题还有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生物相容性 安全性 评价方法 生物材料
下载PDF
氦氖激光与电针穴位刺激对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后海马神经元存活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爱群 高艳 +3 位作者 刘伟 李宛青 曾光伟 万国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2期4659-4661,共3页
背景: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是引起脑性瘫痪的常见病,目前对其治疗尚未有特效的方法。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与电针穴位刺激两种疗法对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后海马神经元存活、发育及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背景: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是引起脑性瘫痪的常见病,目前对其治疗尚未有特效的方法。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与电针穴位刺激两种疗法对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后海马神经元存活、发育及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olineacetyltransferase,ChAT)表达的作用,比较与分析两种疗法作用的差异,探讨治疗HIBD的新方法。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实验对照研究。地点与材料:研究的地点为第二军医大学和郑州大学解剖教研室。材料为58只7d龄Wistar大鼠(购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体质量12~15g,雌雄不拘。干预: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后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组(简称激光组)和缺血缺氧后电针穴位刺激组(简称电针组)。缺血缺氧组~电针组动物参照于晓虹的半球性脑缺血缺氧实验模型法制作左半球缺血缺氧模型,激光组-电针组均选择“大椎”和“百会”穴位分别给予激光照射与电针刺激,22d后取脑作组织切片,HE、Nissl染色以及BDNF和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主要观察指标:光镜下观察神经元及其尼氏体,检测灰度值与记数ChAT和BDNF阳性细胞以及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对照组海马神经元结构清晰,胞浆内充满深蓝色尼氏体(灰度值122.9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电针 低氧-缺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乙酰基转移酶类
下载PDF
面神经损伤与修复对大鼠面神经核内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季兴 熊绍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损伤与修复条件下,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的活性以及DNA结合活性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7/10在解放军第三○三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单纯面神经... 目的:探讨面神经损伤与修复条件下,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的活性以及DNA结合活性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7/10在解放军第三○三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单纯面神经切断组:大鼠左侧面神经切断后不予吻合处理。面神经切断后吻合组:大鼠左侧面神经切断后给予端端吻合。两组大鼠右侧面神经(健侧)作为对照。检测成年大鼠面神经切断和即刻端端吻合后面神经核内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以及DNA结合活性的变化,运用抗磷酸化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抗体做免疫印迹以及电泳迁移率改变的实验。结果:参加试验2组40只大鼠,在实验过程中,2组各有2只动物死亡,最终进入结果分析为2组,每组18只。①两组面神经核内抗磷酸化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含量:两组健侧面神经核内抗磷酸化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含量较低,术后第7天,两组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磷酸化水平均较健侧增加,其增加值分别为100.9%和97.0%,两者与健侧均具有显著差异(t=-35.223,-39.778,P<0.05)。两组抗磷酸化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含量较接近(P>0.05)。②两组面神经核内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DNA结合活性:两组健侧面神经核抽提物的DNA结合活性较低,术后7d,两组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DNA结合活性显著增加,其增加值分别为118.3%和116.0%(t=-185.726,-172.800,P<0.05)。两组之间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DNA结合活性接近(P>0.05)。结论:面神经损伤可以诱导损伤侧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的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磷酸化以及DNA结合活性增加,经端端吻合修复损伤面神经,上述两指标亦增加,两者增加幅度基本一致。提示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内由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介导的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作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运动神经元 信号传递 酪氨酸 磷酸化
下载PDF
大鼠隐血管束全腹壁预制皮瓣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虹 王颖倩 +2 位作者 王德伟 许家军 李玲巧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519-1521,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以大鼠隐血管束为预制血管蒂的全腹壁预制皮瓣模型的设计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8只SD大鼠按Ⅰ期手术与Ⅱ期手术之间的间隔时间2、4、6周分为三组。Ⅰ期手术制备大鼠后肢隐血管束预制血管蒂,Ⅱ期手术切开皮瓣四边,形成以预... 目的:探讨一种以大鼠隐血管束为预制血管蒂的全腹壁预制皮瓣模型的设计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8只SD大鼠按Ⅰ期手术与Ⅱ期手术之间的间隔时间2、4、6周分为三组。Ⅰ期手术制备大鼠后肢隐血管束预制血管蒂,Ⅱ期手术切开皮瓣四边,形成以预制隐血管束为蒂的岛状皮瓣。Ⅰ期、Ⅱ期术后观察皮瓣血运,记录皮瓣成活面积及成活率。检测Ⅱ期皮瓣血管蒂旁局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取成活皮瓣制作病例切片,HE染色,计算血管密度(血管数/mm2)。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Ⅰ期术后各组大鼠腹部皮瓣全部成活;Ⅱ期术后1周,Ⅰ组皮瓣全部坏死,Ⅱ组、Ⅲ组皮瓣平均成活率分别为(14.68±1.02)%,(16.19±1.71)%(P<0.05);Ⅱ期皮瓣局部组织VEGF平均含量:Ⅰ组243.95±4.37,Ⅱ组240.89±3.11,Ⅲ组239.19±2.61(P>0.05);大鼠平均血管密度6周组较4周组略有增多,但差别不大(P>0.05)。结论:大鼠隐血管束全腹壁预制皮瓣模型,可以作为研究提高预制皮瓣成活率的基础,Ⅰ期手术与Ⅱ期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需4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皮瓣 动物模型 隐血管束
下载PDF
成人骨髓源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16
作者 温昱 李彬 +1 位作者 党瑞山 张传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3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体外分离培养的可行性。方法抽取成年男性骨髓,体外全骨髓培养,传代后采用免疫微珠分选方法收集CD1+33细胞,EGM-MV2条件培养基诱导培养EPCs,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分选细胞纯... 目的探讨成人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体外分离培养的可行性。方法抽取成年男性骨髓,体外全骨髓培养,传代后采用免疫微珠分选方法收集CD1+33细胞,EGM-MV2条件培养基诱导培养EPCs,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分选细胞纯度,免疫荧光法检测EPCs特殊分子标志物CD34、CD133和VE-cadherin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选细胞超微结构,UEA-1和Dil-ac-LDL双染色法检测分选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分选后细胞培养第3天出现集落样生长,集落边缘细胞形态伸展呈梭形或多边形,传代后呈现串珠样排列;培养至5~6 d,细胞连接成大片条索状结构;CD 3+4、CD 1+33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4.13%、93.29%,其表面特异性表达CD133、CD34、VE-cadherin,具有EPCs形态特征,能吞噬Dil-ac-LDL并结合UEA-1。结论成人骨髓来源的EPCs经体外培养后形态、增殖率、生存能力、表面标志表达、功能等均较为稳定,可作为心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或用于干细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内皮祖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鉴定
下载PDF
骨髓源性神经细胞的现状与展望
17
作者 张志英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5期122-123,共2页
目的:了解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内在潜力及分化后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以及电针在神经细胞诱导分化中的应用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5-03与间质干细胞神经细胞分化相关的文献,检索词“mesenchyma... 目的:了解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内在潜力及分化后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以及电针在神经细胞诱导分化中的应用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5-03与间质干细胞神经细胞分化相关的文献,检索词“mesenchymalstemcells,neuron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3相关的文献以及与针刺治疗脊髓、脑相关的文献,检索词为“骨髓基质细胞、脊髓/脑”、“针刺、脊髓/脑”,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100余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骨髓基质细胞体内、外分化特性及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修复的基础研究文献40篇,针刺治疗脊髓、脑相关的文献60多篇,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5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综述类文献和Meta分析。资料提炼:将筛选的52篇文献进行分类,7篇研究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11篇与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相关,22篇与骨髓基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相关。12篇与针刺抗氧化、促生长因子分泌以及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相关。进一步选择有代表性的23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体内外微环境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诱导分化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技术还不成熟,诱导率和存活率还较低。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如何提高骨髓基质细胞的神经元转化率和存活率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细胞 神经系统 综述文献
下载PDF
接受针刺大鼠脂肪条带结构提取物接种受体鼠的类针刺效应 被引量:20
18
作者 孟凡迅 张俊芳 +4 位作者 刘芳 陈尔瑜 党瑞山 周鸣鸣 段文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2-153,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刺激后三里穴后,在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是否富集镇痛效应因子。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4在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完成;针刺大鼠后三里穴,将胃经沿线的脂肪条带结构提取物接种于同种异体,测量受体鼠接种... 目的:观察针刺刺激后三里穴后,在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是否富集镇痛效应因子。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4在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完成;针刺大鼠后三里穴,将胃经沿线的脂肪条带结构提取物接种于同种异体,测量受体鼠接种前后痛阈值,并与脂肪条带结构旁组织提取物、未针刺大鼠脂肪条带结构提取物异体接种后的痛阈值对比。结果:接种针刺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提取物的受体组,显示出明显的类针刺镇痛效应,大鼠接种后痛阈值犤(9.76±1.31)s犦与接种前犤(5.84±1.07)s犦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t=8.69,P<0.001)。结论:针刺刺激对大鼠脂肪条带结构中与镇痛有关的内分泌/旁分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内分泌学 脂肪组织
下载PDF
大鼠脂肪条带结构与针刺镇痛效应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19
作者 孟凡迅 高媛媛 +4 位作者 党瑞山 陈尔瑜 张俊芳 吴雁冰 施耀成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114-115,共2页
目的:观察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与针刺镇痛效应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4在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完成。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脂肪酶预处理胃经脂肪条带结构组(A组);脂肪酶预处理“足三里”穴组(B组);脂肪... 目的:观察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与针刺镇痛效应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4在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完成。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脂肪酶预处理胃经脂肪条带结构组(A组);脂肪酶预处理“足三里”穴组(B组);脂肪酶预处理胃经脂肪条带旁结构组(C组);生理盐水预处理胃经脂肪条带结构及穴位组(D组),每组6只。在运用脂肪酶、生理盐水预处理各组大鼠前后针刺“足三里”,进行针刺前后痛阈测定。结果:2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A,B组在预处理后50min,24h针刺前后的痛阈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328~2.094,P>0.05);与预处理前24h的针刺后痛阈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975~5.023,P<0.01)。C组和D组预处理后50min针刺前后的痛阈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9.308,t=7.938,P<0.001)。与预处理前24h针刺后痛阈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369,t=0.476,P>0.05)。②在脂肪酶预处理后48h时针刺前后痛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10.413,P<0.001)。在脂肪酶预处理后6h时未预处理侧针刺前后的痛阈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2.661,P<.001),与50min,24h两时段针刺后痛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2.68,P<0.05)。结论: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的连通与阻断对针刺镇痛效应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依存关系,这种阻断作用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足三里 胃经 脂肪组织 脂肪酶
下载PDF
大鼠羊膜上皮细胞体外诱导可分化为类神经干细胞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兵 许家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9期3503-3507,共5页
背景:以往研究发现修复神经损伤的细胞来源主要有许旺细胞、嗅鞘细胞、神经干细胞、激活的巨噬细胞等,但这些细胞存在着来源困难、有成瘤性、异体排斥等缺点。而羊膜上皮细胞不存在以上缺陷,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经诱导后可向心肌样细胞... 背景:以往研究发现修复神经损伤的细胞来源主要有许旺细胞、嗅鞘细胞、神经干细胞、激活的巨噬细胞等,但这些细胞存在着来源困难、有成瘤性、异体排斥等缺点。而羊膜上皮细胞不存在以上缺陷,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经诱导后可向心肌样细胞、神经干细胞、肝细胞、成骨和软骨细胞等分化。目的:体外培养大鼠羊膜上皮细胞,并诱导其向类神经干细胞方向分化。方法:取妊娠晚期大鼠,采用胰酶消化法获得羊膜上皮细胞,用无血清的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T-PCR对诱导前后的细胞相关标志物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条件培养基诱导后的羊膜上皮细胞胞体回缩,胞核部分折光性增强,出现类似于树突及轴突样结构,这些突起可交织成网状,细胞贴壁牢靠。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诱导前相比,条件培养基诱导后的羊膜上皮细胞中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荧光强度较强,而特异性胚胎抗原4、波形蛋白荧光强度较弱。RT-PCR检测显示,与诱导前相比,条件培养基诱导后的羊膜上皮细胞的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增强,而平滑肌22α、Sox-2及NanogmRNA的表达减弱。说明体外诱导的大鼠羊膜上皮细胞可成功分化为类神经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培养与分化 羊膜上皮细胞 诱导 分化 类神经干细胞 巢蛋白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微管相关蛋白 973项目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