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Still病的临床特征及与类风湿关节炎的鉴别 被引量:2
1
作者 赵福涛 管剑龙 韩星海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4期3373-3373,共1页
目的探讨成人Still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区别。方法对51例成人Still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X线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热、皮疹、关节炎、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关节受累以腕关节(84%)最常见,其次是... 目的探讨成人Still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区别。方法对51例成人Still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X线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热、皮疹、关节炎、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关节受累以腕关节(84%)最常见,其次是膝(75%)、肘(53%)、踝(51%)、肩(49%)、近端指间(45%)和掌指关节(31%);其他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咽痛(92%)、淋巴结肿大(82%)、肌痛(80%)、脾(55%)、肝肿大(43%)、腹痛(41%)、胸膜炎(31%)、心包炎(29%)。常见的阳性实验室检查依次有:血沉增快(96%)、血清铁蛋白(92%)、C反应蛋白(90%)、血小板升高(86%)、GPT升高(73%)、贫血(69%)、IgG(43%)、IgA(33%)升高。X线检查示:最易受累的关节是腕关节,而非近指或掌指关节,其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87%)和关节间隙狭窄(23%),很少出现侵蚀性破坏(8%),这明显不同于类风湿关节炎。结论成人Still病与类风湿关节炎不同,是一独立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STILL病 临床特征 类风湿关节炎 鉴别
下载PDF
磁疗磁场分布测量及剂量表达方法 被引量:9
2
作者 闾坚强 韩星海 +1 位作者 徐美娟 赵东宝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9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磁疗剂量的表达方法。方法:用特斯拉计的测试探头测量记录磁片和线圈周围空间各点的磁场强度。①直径16cm圆电磁线圈通以直流电流3A,在距线圈表面不同距离及距中线轴不同距离点的磁场强度。②边长42cm×42cm的矩形电磁线... 目的:探讨磁疗剂量的表达方法。方法:用特斯拉计的测试探头测量记录磁片和线圈周围空间各点的磁场强度。①直径16cm圆电磁线圈通以直流电流3A,在距线圈表面不同距离及距中线轴不同距离点的磁场强度。②边长42cm×42cm的矩形电磁线圈通以直流电流2A,在距线圈表面不同距离及距中线轴不同距离点(平行于矩形的一边)的磁场强度。③两个边长42cm×42cm的矩形电磁线圈相距30cm相对平行放置,通以直流电流2A,在距其中一个线圈表面0~15cm距离范围及距中线轴不同距离点(平行于矩形的一边)的磁场强度。结果:几种治疗用磁片和线圈周围的磁场分布各不相同;磁片的磁场衰减很快,在距磁片表面1cm处就下降为最大值的2%。直径为16cm的线圈,在距线圈表面3cm磁场强度约下降一半。单个边长42cm×42cm的矩形电磁线圈,在距线圈表面11cm时磁场强度约下降一半。两个矩形线圈相对30cm对置时在两线圈之间区域的磁场强度基本均匀。结论:用某一点的磁场强度不能表达整个磁疗范围的磁场特性,磁疗剂量的表达方法要描述:①磁疗磁片或线圈的空间磁场强度分布。②磁疗磁片或线圈和治疗部位间的相对位置。③磁场随时间变化的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疗法 电磁场 辐射剂量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对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易感性和临床病变程度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韩星海 陈蕊雯 +4 位作者 段世伟 杨波 蔡青 林懿 孙树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52-254,共3页
背景: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是近年强直性脊柱炎遗传学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238和-308位点多态性对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易感性和病变程度的影响。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 背景: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是近年强直性脊柱炎遗传学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238和-308位点多态性对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易感性和病变程度的影响。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对象:随机选择1999-01/2003-12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8例,各对象间均无血缘关系。男女比为5.3∶1;年龄13~71(30±12)岁,根据骶髂关节破坏程度X射线片评估为Ⅰ~Ⅳ级。另从解放军上海血站(长海医院)随机选取100名健康献血者作为对照,年龄19~56(33±9)岁,男女比为4.9∶1,参与者均知情同意。方法:每例参与者取外周血,加乙二胺四乙酸A抗凝后进行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和纯化;对聚合酶链反应产物测序,并用Chromas1.62软件展示分析DNA测序结果。②以X射线骶髂关节片分级和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G/C)和(G/A)的对应值评估其对疾病程度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以DNA直接测序法对-238和-30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基因类型与疾病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①肿瘤坏死因子α-238G/G基因型和-238G/A基因型:强直性脊柱炎组有106例(98.1%)和2例(1.9%),正常对照组有95例(95.0%)和5例(5.0%),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②肿瘤坏死因子α-308.1.1(G/G)基因型和-308.1.2(G/A)基因型:强直性脊柱炎组有89例(82.4%)和19例(17.6%),正常对照组中有85例(85.0%)和14例(14.0%)。两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③根据骶髂关节X射线分级判定疾病严重程度与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G/G和G/A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射线片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时,(G/G)型为3/35/40/11例,(G/A)型为1/12/6/0例。两组差异比较意义显著(χ2GMH=4.77,P<0.05)。结论:在观察对象中未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238和-308位点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易感性相关,但根据骶髂关节损害程度X射线分级说明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308位点的多态性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严重程度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肿瘤坏死因子 多态现象(遗传学) 基因 疾病易感性
下载PDF
髋关节X射线放射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改善效应的3年随访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福涛 韩星海 管剑龙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4期88-91,共4页
目的:比较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髋关节X射线放射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疗效,以评价放射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①选择1999-01/2001-12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宝钢医院和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目的:比较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髋关节X射线放射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疗效,以评价放射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①选择1999-01/2001-12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宝钢医院和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且有髋关节病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37例。从药物治疗联合髋关节放射疗法(放疗)治疗72例中随机选择52例为放疗组,从单纯药物治疗者65例中选择与放疗组年龄、性别、病程和病情相匹配的52例为对照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两组均选择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和甲氨蝶呤治疗,放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受累髋关节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X线放疗,每个受累髋关节进行1个疗程总照射剂量为10~20Gy的放疗,平均(15.4±3.5)Gy,分6~15次照射。③病情评估采用巴氏脊柱炎活动指数(无为0分,严重为10分,晨僵2h为10分)和巴氏脊柱炎功能指数(容易完成为0分,无法完成为10分)。髋关节功能参照中华外科学会1993年北戴河标准进行评分,该标准为100分制,临床检查结果为4项(疼痛、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每项分为6级,每级均有对应的分值。1级最差,6级最好。按4项合计总分记录。④采用陈海松等髋关节病变CT分期标准评估髋关节病变CT分期(Ⅰ期:有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症状,CT出现髋臼囊变或/和股骨头的囊变,无关节间隙变窄;Ⅱ期:髋臼囊变合并出现关节间隙变窄;Ⅲ期:髋臼囊变,关节间隙消失,髋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⑤血沉和血浆C反应蛋白分别采用魏氏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⑥两组患者出院后继续原药物治疗,并随访3年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巴氏脊柱炎活动指数和功能指数、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病变CT分期、炎性指标等实验室检查及不良反应。⑦计数和计量结果比较分别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结果:①放疗组:第1,2,3年随访47,40,32例,对照组分别为46,38,31例。②髋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患者出院时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随访第1,2年,放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随访第3年,放疗组与对照组相近;两组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③下腰痛、腰背晨僵时间:两组患者出院时、随访第1,2,3年下腰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入院时,晨僵时间明显短于入院时(P<0.05)。两组间各时间段下腰痛发生率和晨僵时间相近。④巴氏脊柱炎活动指数和功能指数:两组患者出院时、随访第1,2,3年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两组间各时间段相近。⑤炎性指标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随访第1,2,3年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两组间各时间段相近。⑥髋关节病变CT分期改变:两组患者随访第1,2,3年髋关节病变CTⅠ期和Ⅱ期改变发生情况相近,且均与入院时差异不明显。放疗组患者随访第3年与入院时比较Ⅱ期改变增加了6.1%,而对照组增加了1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⑦不良事件和副反应:髋关节局部X线放疗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血象降低、肝酶升高为主,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结论:①放疗联合药物治疗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功能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该功能改善主要集中在放疗后2年内,因此2年可作为一个有效放疗周期。②单纯药物和放疗联合药物治疗都不能阻止髋关节病变病情的进展,放疗联合药物治疗有延缓髋关节病变病情进展的趋势。③药物治疗可控制病情活动和显著改善血沉和血浆C反应蛋白,而髋关节放疗由于是局部作用,因而对全身病情活动和炎性指标无显著影响。④髋关节局部放疗和单纯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髋关节 X射线 放射性治疗 电子直线加速器
下载PDF
跟骨定量超声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质疏松 被引量:4
5
作者 宋书林 蔡青 韩星海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期502-503,共2页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患者骨矿物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的变化,并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机理。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210例AS患者跟骨的骨密度,其中男165例,女45例,并与性别...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患者骨矿物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的变化,并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机理。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210例AS患者跟骨的骨密度,其中男165例,女45例,并与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对照,分析AS的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AS患者早期即有较高的骨质疏松发病率,AS组骨密度(患者骨密度观测定和年轻人骨密度峰值的比较,t-Scor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男:-2.32±1.19和1.26±0.89,女:-1.01±1.18和1.45±0.36;t=29.8,13.7,P<0.05);AS组骨质疏松发生率(男47.9%,女2%)与对照组(男7.3%,女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77,0.35,P<0.05)。HLA-B27(+)与HLA-B27(-)患者骨密度(-2.26±1.15和-2.56±0.7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47,P>0.05)。结论:骨质疏松是AS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疾病早期即有骨质疏松发生,超声骨密度可敏感检测AS继发骨质疏松,提示对AS患者早期既应注意骨质疏松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定量超声 强直性脊柱炎 骨质疏松 AS BMD 骨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