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骨间后血管为蒂的前臂后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手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陈雪松 肖茂明 +4 位作者 王元山 黄敢 管力 张黎明 周晨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报告应用改进前臂后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设计以骨间背侧血管下段为蒂的前臂后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向转位修复手腕背以远的皮肤缺损创面。临床应用22例,皮瓣最远修复至近侧指间关节,皮瓣最大切... 目的报告应用改进前臂后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设计以骨间背侧血管下段为蒂的前臂后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向转位修复手腕背以远的皮肤缺损创面。临床应用22例,皮瓣最远修复至近侧指间关节,皮瓣最大切取面积为14cm×10cm,蒂部最长12cm。结果术后22例皮瓣全部存活,未发生血管危象。随访时间为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经改进后的前臂后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用于修复手部较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创伤和损伤 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原文传递
Gustilo ⅢB、ⅢC型小腿及足踝部开放性骨折的一期修复与重建 被引量:26
2
作者 陈雪松 徐永清 +8 位作者 陈建明 何金顺 张黎明 余晓军 江珉 吉丽 李小松 马志显 李春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39-945,共7页
目的 探讨GustiloⅢB、ⅢC型小腿及足踝部开放性骨折一期修复与重建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60例GustiloⅢB、ⅢC型小腿及足踝部开放性骨折患者,男103例,女57例;平均年龄为36.3岁.骨折部位及Gu... 目的 探讨GustiloⅢB、ⅢC型小腿及足踝部开放性骨折一期修复与重建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60例GustiloⅢB、ⅢC型小腿及足踝部开放性骨折患者,男103例,女57例;平均年龄为36.3岁.骨折部位及Gustilo分型:胫骨干1 13例(ⅢB型91例,ⅢC型22例),胫骨远端4例(ⅢB型3例,ⅢC型1例),足踝部43例(ⅢB型37例,ⅢC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37 h,平均12.7h.彻底清创后应用穿支皮瓣、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传统轴型皮瓣及肌皮瓣、局部皮瓣一期修复关键创面,选择外固定支架(121例)、钢板(20例)、螺钉或克氏针(14例)及髓内钉(5例)确定性固定骨折,同时完成其他必要的肢体结构及功能重建.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8.0 d(9 ~76 d),关键创面均经初次手术获得修复.除1例GustiloⅢC型胫腓骨骨折患者因主诉伤肢持续性疼痛而截肢外,其余159例保肢成功患者术后获12~ 83个月(平均21.3个月)随访.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或持续的骨感染,骨性愈合时间为6~19个月(平均11.7个月),肢体功能、外形恢复满意.结论 应用标准的修复重建外科技术及骨折固定技术一期修复与重建GustiloⅢB、ⅢC型小腿及足踝部开放性骨折可显著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并发症;新鲜创面解剖清晰,手术更为灵活;仅修复关键创面可减少供区牺牲,避免外形臃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开放性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逆行单一腓动脉主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跟底中小面积缺损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雪松 肖茂明 +4 位作者 王元山 管力 黄敢 张黎明 周晨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69,共2页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已广泛运用于足踝部创面修复,但逆行转位时存在蒂部臃肿、静脉回流障碍,甚至远端部分坏死等并发症。带穿支血管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大改进^[1,2],张发惠等^[3]报道了低旋转点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已广泛运用于足踝部创面修复,但逆行转位时存在蒂部臃肿、静脉回流障碍,甚至远端部分坏死等并发症。带穿支血管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大改进^[1,2],张发惠等^[3]报道了低旋转点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依据,但腓动脉终末穿支缺如、纤细等变异并不少见。我院白2005年以来,应用逆行单一腓动脉主穿支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跟底负重区中小面积皮肤缺损6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岛状皮瓣修复 中小面积 皮肤缺损 腓动脉 穿支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静脉回流障碍
原文传递
主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一期修复小腿及足踝部高能损伤创面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雪松 徐永清 +5 位作者 陈建明 马志显 管力 许建明 余小军 李彦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87,共7页
目的探讨主穿支供血型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一期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创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1年2月,对收治的39例高能损伤导致的小腿及足踝部损伤,单独或组合选择腓动脉主穿支供血游离或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 目的探讨主穿支供血型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一期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创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1年2月,对收治的39例高能损伤导致的小腿及足踝部损伤,单独或组合选择腓动脉主穿支供血游离或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外踝上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胫后动脉主穿支供血游离或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一期修复。结果39例44处创面,采用腓动脉主穿支供血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2块(穿支蒂27块、游离5块),胫后动脉主穿支供血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块(穿支蒂5块、游离1块),外踝上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块,最大切取面积22cm×10cm。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平均住院23d(12~36d)。术后随访6~15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足踝功能恢复满意,吻合神经者两点辨距觉2.5~5cm,未吻合神经者术后1年以上均存在保护性感觉。结论上述3种主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确切,合理个体化选择应用可修复不同类型小腿及足踝部创面;一期修复解剖清晰、血管条件好、手术设计灵活,可减少感染机会及肉芽瘢痕,利于功能恢复并缩短治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 小腿 足踝
原文传递
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雪松 徐永清 +7 位作者 杨黎 张黎明 何金顺 余晓军 马志显 李小松 吉丽 王晓凤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5-361,共7页
目的探讨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6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23例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7~51岁,平均33岁... 目的探讨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6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23例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7~51岁,平均33岁。创面部位:手背12例,足背或前足残端8例,大鱼际2例,示指背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5.0cm×3.5cm~11.5cm×7.5cm。深筋膜下切取皮瓣,血管充盈状态下剔除皮神经营养血管供血主渠沿途外的深筋膜并修剪皮下脂肪至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移位到受区后吻合穿支动静脉皮瓣循环,15例吻合皮神经建立感觉,其余未重建感觉。术后观察皮瓣成活及外形;手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修复足部者按是否存在皮瓣臃肿穿鞋障碍、皮瓣压疮及行走步态进行随访评价;观察皮瓣感觉功能恢复程度、供区外形及并发症。结果全部皮瓣成活,除1例修复环指背侧创面稍显肥厚外,其余外形美观。患者均获随访11~26个月,平均19个月。修复手部者功能优6例,良9例。修复足部者无皮瓣臃肿穿鞋障碍,无压疮,除2例严重残足跛行外,其余步态良好。15例吻合神经者感觉功能均达到S3级以上,8例未吻合神经者均获得保护性痛觉和触压觉,其中2例达到S3级。供区仅遗留线状或小面积植皮瘢痕,13例足外侧遗留不同程度感觉减退区,但不影响功能。结论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技术相对简单可靠,用于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手损伤
原文传递
腓动脉主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区创面 被引量:25
6
作者 陈雪松 陈建明 +6 位作者 肖茂明 王元山 徐永清 管力 张黎明 江珉 李彦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区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设计切取以最低位腓动脉主穿支为蒂的矩形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后皮瓣旋转180°,远、近端交换覆盖创面。供区一般直接缝合,个别病例需小面积全...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区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设计切取以最低位腓动脉主穿支为蒂的矩形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后皮瓣旋转180°,远、近端交换覆盖创面。供区一般直接缝合,个别病例需小面积全厚植皮。结果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临床应用15例,皮瓣切取面积13cm×15cm~18cm×9cm,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0~17个月,足踝功能良好,外形轮廓接近正常。结论该皮瓣血供确切,修复后外形平整美观,利于正常穿鞋行走,适用于跟腱区创面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腓肠神经 跟腱
原文传递
钢板内固定一期确定性治疗Gustilo Ⅲ型长管状骨开放性骨折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雪松 徐永清 +10 位作者 陈建明 余晓军 何金顺 张黎明 江珉 吉丽 王晓凤 李小松 李春丽 陈娇 马志显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54-660,共7页
目的 探讨钢板内固定一期确定性治疗Gustilo Ⅲ型长管状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6月解放军第五十九医院创伤显微外科应用钢板一期确定性内固定治疗的69例Gustilo Ⅲ型长管状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资料,男47例,... 目的 探讨钢板内固定一期确定性治疗Gustilo Ⅲ型长管状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6月解放军第五十九医院创伤显微外科应用钢板一期确定性内固定治疗的69例Gustilo Ⅲ型长管状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资料,男47例,女22例;年龄2~ 62岁,平均34.2岁.骨折部位及Gustilo分型:胫、腓骨干27例(ⅢA型13例,ⅢB型12例,ⅢC型2例),胫骨远端4例(ⅢA型2例,ⅢB型2例);尺、桡骨干14例(ⅢA型9例,ⅢB型3例,ⅢC型2例);肱骨干12例(ⅢA型7例,ⅢB型3例,ⅢC型2例),肱骨远端3例(均为ⅢA型);股骨干6例(ⅢA型5例,ⅢC型1例),股骨远端3例(ⅢA型2例,ⅢC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7h,平均9.6h.彻底清创后应用锁定钢板(CLP)、限制接触型加压板(LC-DCP)或重建锁定钢板、1/3管型钢板确定性固定骨折,ⅢA型减张或直接无张力闭合伤口,合并软组织缺损者应用穿支皮瓣、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传统轴型皮瓣及肌皮瓣、局部皮瓣一期修复深部组织外露创面,同时完成其他必要的肢体结构及功能重建(包括神经修复、血管修复12例,肌腱、韧带修复5例,动力肌重建3例).遗留浅表创面一期或二期断层植皮.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9 d(5 ~37 d),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局灶坏死,2例表浅多重耐药感染.6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2 ~ 27个月(平均19.2个月).均未发生深部骨感染.4例患者内固定物断裂,1例松动,予更换髓内钉或钢板翻修(各2例)及自体植骨.骨性愈合时间为5~15个月(平均7.7个月),肢体功能、外形恢复满意.结论 在能做到彻底清创及满意软组织覆盖前提下的Gustilo Ⅲ型长管状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钢板一期确定性固定可获得满意效果,是髓内钉及外固定支架之外的另一选择,尤其适用于干骺端、关节内、上肢和儿童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开放性 骨板 外科皮瓣 一期手术
原文传递
55例高能量肢体伤的Ⅰ期修复重建 被引量:9
8
作者 肖茂明 陈雪松 +3 位作者 王元山 管力 黄敢 张黎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总结Ⅰ期修复重建高能量肢体损伤的经验体会,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5年7月,对55例高能量肢体损伤实施Ⅰ期修复重建,本组患者均存在伤部软组织广泛挫灭、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或肢体已接近毁损,包括Gustilo Ⅲ C... 目的总结Ⅰ期修复重建高能量肢体损伤的经验体会,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5年7月,对55例高能量肢体损伤实施Ⅰ期修复重建,本组患者均存在伤部软组织广泛挫灭、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或肢体已接近毁损,包括Gustilo Ⅲ C型开放骨折16例,肢体损伤严重度评分(MESS)(6.25±2.53)分。全部进行游离或带蒂组织瓣移植,同时固定骨折,修复神经血管或进行肢体功能重建。结果全部保肢成功,住院天数12~63d,平均24d,移植组织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12~50个月,平均23个月。骨愈合率高,感染率低,肢体功能满意。结论Ⅰ期手术组织结构容易辨明,供、受区血管搭配及手术设计容易,治疗周期短,功能恢复好。吻合血管的组织瓣可主动改善局部循环,降低骨感染,利于骨愈合,使骨折坚强固定甚至早期植骨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开放性 软组织损伤 四肢 外科皮瓣
原文传递
改良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肢端组织创面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雪松 肖茂明 +4 位作者 王元山 黄敢 管力 张黎明 周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常用皮神经营养皮瓣的改进措施,逾越常规方法下的切取面积及旋转距离局限,并提高成活面积,使其适用于各种高能量损伤导致的肢端大面积缺损。方法以确切的粗大低位穿支为旋转点,或蒂部带入传统轴型皮瓣供血血管表浅段或传统... 目的探讨常用皮神经营养皮瓣的改进措施,逾越常规方法下的切取面积及旋转距离局限,并提高成活面积,使其适用于各种高能量损伤导致的肢端大面积缺损。方法以确切的粗大低位穿支为旋转点,或蒂部带入传统轴型皮瓣供血血管表浅段或传统肌皮瓣蒂远端以增加穿支数量,并使旋转点下移,对临床较为常用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前臂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股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改进,用本法修复各种高能量损伤导致的肢端中、大面积软组织缺损68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足背最远修复距离越过趾璞,手部超过掌指关节。股内侧皮神经营养皮瓣最远可修复小腿中下段缺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最大切取面积20cm×14cm,最长蒂长18cm。结论通过本方法改进,使得上述常用皮神经营养皮瓣能够满足绝大部分情况下肢体高能量损伤创面修复需要,手术简单,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移植 创伤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雪松 徐永清 +7 位作者 陈建明 马志显 吉丽 管力 张黎明 余晓军 何金顺 李小松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 研究腓动脉皮穿支血流速度在形成穿支皮瓣前、后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技术测定38个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供血皮穿支术前、术后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flow ... 目的 研究腓动脉皮穿支血流速度在形成穿支皮瓣前、后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技术测定38个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供血皮穿支术前、术后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flow velocity,PSFV).从血流动力学角度探讨影响率与供血及皮瓣成活能力的相关因素,结合临床总结相应的皮瓣设计及手术要点.结果 皮瓣均全部成活,其供血皮穿支PSFV术前为(24.68± 15.15) cm/s,术后为(38.65±16.96) cm/s.其中游离移植共12个,术前、术后PSFV分别为(14.19±6.28) cm/s及(32.69±15.86) cm/s.带蒂移植共26个,术前PSFV为(29.52± 15.65) cm/s,术后为(41.40± 17.04.86) cm/s(P均<0.01),提示术后流速较术前显著增加.结论 (1)将血管蒂游离至根部并结扎所有无关分支有助于获得最大的皮穿支血流压及流速,增加皮瓣供血量;(2)从血流动力学角度解释了该皮瓣穿支经低阻力供血渠道远距离跨区供血现象(例如轴线上存在皮神经营养血管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血流动力学 穿支皮瓣
原文传递
游离小腿内侧皮瓣修复小儿严重肢体损伤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雪松 肖茂明 +3 位作者 王元山 管力 黄敢 张黎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91-792,共2页
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需实施显微外科手术修复的小儿严重肢体损伤近年逐渐多见。不同于成年人,其病理生理耐受限度低,长时间麻醉、较大创伤的复杂手术及大量输血可能潜在严重并发症。小腿内侧皮瓣需牺牲重要的肢体供血血管,一般不做首... 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需实施显微外科手术修复的小儿严重肢体损伤近年逐渐多见。不同于成年人,其病理生理耐受限度低,长时间麻醉、较大创伤的复杂手术及大量输血可能潜在严重并发症。小腿内侧皮瓣需牺牲重要的肢体供血血管,一般不做首选,但解剖概念简单,可在止血带下快速切取,皮瓣含全套深浅血管、皮神经,可用于桥接重建循环,感觉修复方便,几乎适用于所有复杂情况下的严重肢体损伤修复,针对小儿有其特殊意义。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5年7月对9例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小儿严重肢体损伤运用吻合血管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内侧皮瓣 肢体损伤 皮瓣修复 小儿 游离 供血血管 高能量损伤 严重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