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巨噬细胞的分布与定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廷国 褚海波 +5 位作者 赵建华 徐永波 菅凤国 王涛 王敏 郭文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34-737,共4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巨噬细胞(mφ)的分布与含量。方法收集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巨脾标本13例,术后8年穿刺获取残脾标本13例,另设外伤性脾组织13例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CD68染色,光镜下观察mO分布并计数。结果残脾组...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巨噬细胞(mφ)的分布与含量。方法收集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巨脾标本13例,术后8年穿刺获取残脾标本13例,另设外伤性脾组织13例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CD68染色,光镜下观察mO分布并计数。结果残脾组mφ均匀分布在红髓脾索内和附在窦壁上,密度增高,色深染,零散分布在白髓脾小体内,较密集分布边缘区,并见mφ体积增大。残脾组红髓的mφ计数(31.09±9.73)与巨脾组(4.20±0.88)和对照组(7.46±0.86)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巨脾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白髓脾小体和边缘区之间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红髓内单位像素面积mφ数量明显增加,白髓脾小体和边缘区mφ数量和巨脾、正常脾相同,提示保留的残脾仍具有较强的吞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功能亢进 巨噬细胞 高血压 门静脉
原文传递
巨脾大部切除术后残脾T、B淋巴细胞分布与定量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褚海波 张廷国 +8 位作者 赵建华 徐永波 王涛 王敏 菅凤国 唐金元 孙宏杰 李坤 郭文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组织内T、B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方法收集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巨脾标本13例,术后8年穿刺获取残脾标本13例,另设外伤性脾组织13例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T、B淋巴细胞分布并计数。结果T、B淋巴细... 目的探讨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组织内T、B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方法收集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巨脾标本13例,术后8年穿刺获取残脾标本13例,另设外伤性脾组织13例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T、B淋巴细胞分布并计数。结果T、B淋巴细胞在残脾组分别为(59.769士9.429)个/10。像素面积、(10.822士1.938)个/10^-5像素面积;巨脾组为(34.715±3.497)个/10^-5像素面积、(2.369±0.664)个/10^-5像素面积;对照组为(48.229±14.869)个/10^-5像素面积、(6.844±0.807)个/10^-5像素面积。残脾组与巨脾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脾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单位面积T、B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增加,提示残脾的免疫功能可能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大 脾切除术 脾功能亢进 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纤维组织的分布与定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褚海波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组织内胶原、弹力及网状纤维的变化,为巨脾保脾术寻找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患者13例,采用手术和穿刺活检获取脾组织标本,分为巨脾组和残脾组。另设外伤性脾破裂标本13例为对照...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组织内胶原、弹力及网状纤维的变化,为巨脾保脾术寻找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患者13例,采用手术和穿刺活检获取脾组织标本,分为巨脾组和残脾组。另设外伤性脾破裂标本13例为对照组。应用Masson染色、EVG染色及改良氨银染色,光镜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含量,残脾组分别为(7.81±0.83)%、(7.72±3.42)%、(4.67±1.09)%;巨脾组分别为(7.76±0.81)%、(7.21±3.18)%、(4.79±1.20)%;对照组分别为(3.21±0.51)%、(1.67±3.22)%、(10.92±0.86)%。残脾组胶原、弹力、网状纤维含量与巨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脾组与巨脾组胶原和弹力纤维含量比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脾组和巨脾组网状纤维含量比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脾大部切除残脾固定腹膜后,不会加重脾组织的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脾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