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人布-加综合征与FⅤ Leiden突变的相关研究
1
作者 冯博 徐克 +6 位作者 姜宏 金春元 傅伟能 李福才 李红 苏红英 张曦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探讨国人布 -加综合征 (BCS)与凝血第 因子 L eiden(F L)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 2 9例国人BCS(其中 2 5例为散发 BCS、4例为家族性 BCS)和 2 9名健康对照者 ,并对其血样进行 PCR- RFL P的 F L 突变分析。结果 :2 9例 BCS中 ,... 目的 :探讨国人布 -加综合征 (BCS)与凝血第 因子 L eiden(F L)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 2 9例国人BCS(其中 2 5例为散发 BCS、4例为家族性 BCS)和 2 9名健康对照者 ,并对其血样进行 PCR- RFL P的 F L 突变分析。结果 :2 9例 BCS中 ,共有 3例 F L 突变阳性 ,均为家族性 BCS病例。其中家系 A姐妹均有 F L 突变 ,家系 B妹妹突变阳性 ,均为杂合性突变。散发病例无 1例阳性。对照组无 1例阳性。 2 9例国人 BCS中 ,F L 突变频率为0 .0 5 17,而 4例家族性 BCS的 F L 突变频率则为 0 .375 0。2 9例 BCS病例组与 2 9例对照组间 F L 突变频率无统计学差别 ,但家族性 BCS病例组与对照组间 F L 突变频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别。结论 :国人家族性 BCS与 F L 突变相关 ,国人散发性 BCS与 F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凝血第Ⅴ因子 LEIDEN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应用CT和MRI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立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采取CT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临床综合诊断为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均有完整资料,愿意配合研究,均接受CT与MRI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鼻腔鼻窦腺...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采取CT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临床综合诊断为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均有完整资料,愿意配合研究,均接受CT与MRI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CT与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40例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患者经诊断后显示:10例患者肿瘤位于筛窦与额窦, 16例位于上颌窦, 8例位于鼻腔, 6例位于上额窦与鼻腔。40例患者CT检查显示:肿瘤界限清晰14例、不清晰26例;增强扫描有24例,其中明显强化16例、中度强化8例;此外,多发斑片状有8例、长条状息肉样14例、不规则形状18例。MRI检查显示:有16例不规则软组织占影,T1W1时可见信号为等信号或等低信号, T2W1时可见信号为次高信号或略低信号, DW1时则为高信号。结论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患者应用CT与MRI检查技术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分别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可显示病变情况、病变部位及周围软组织侵犯情况,对病情鉴别诊断作用显著,可根据患者情况临床可灵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 腺样囊性瘤 CT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分析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应用于肝细胞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立明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第12期1271-1272,共2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经临床综合诊断为肝细胞癌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核磁共振扩散加权...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经临床综合诊断为肝细胞癌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记录不同b值下信号强度、信噪比、质量指数、背景噪声,以及b=800 s/mm^2时(此时图像更清晰,ADC更稳定)肝细胞癌实质区与坏死区ADC值、研究组与对照组ADC值,并比较分析。结果不同b值下信号强度、信噪比、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800 s/mm2时肝细胞癌坏死区ADC值明显高于实质区(P<0.05),同时,研究组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肝细胞癌患者诊断价值明显,不仅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而且对肝脏病变也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诊断 ADC值
下载PDF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病例探讨
4
作者 金明花 梁日晶 王卓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16期186-186,共1页
本文收集病例无明显外伤史,发生在颞骨及其周围。骨质破坏范围广,无明显肿块轮廓,骨质硬化不明显,呈溶骨性破坏,有恶性肿瘤的特点。特点另为无明显骨质骨膜反应,破坏边缘残留沙粒状散在骨密度影。MRI可见软组织肿块呈长T1、短T2信号,考... 本文收集病例无明显外伤史,发生在颞骨及其周围。骨质破坏范围广,无明显肿块轮廓,骨质硬化不明显,呈溶骨性破坏,有恶性肿瘤的特点。特点另为无明显骨质骨膜反应,破坏边缘残留沙粒状散在骨密度影。MRI可见软组织肿块呈长T1、短T2信号,考虑是纤维成分或出血和含铁血黄素。其内T2WI高信号与可能与坏死囊变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病理特点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腹膜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包绕输尿管1例
5
作者 杨贵将 米闯 刘智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868-868,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33岁。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腹部疼痛,呈持续性绞痛,伴有血尿,改变体位等均不能缓解,伴有恶心,无呕吐,疼痛向右下腹部放散;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泌尿系彩超提示右肾盂积液。因症状逐渐加重... 1临床资料患者男,33岁。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腹部疼痛,呈持续性绞痛,伴有血尿,改变体位等均不能缓解,伴有恶心,无呕吐,疼痛向右下腹部放散;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泌尿系彩超提示右肾盂积液。因症状逐渐加重,复查彩超提示右肾盂积液、右输尿管扩张;尿常规检查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输尿管扩张 肾盂积液
下载PDF
主-髂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曦彤 徐克 +5 位作者 林炜 钟红姗 赵钟春 冯博 肖亮 姜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1-345,共5页
目的 评价腹主动脉 髂动脉闭塞介入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9例腹主动脉及髂动脉闭塞患者 ,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36~ 6 8岁 ,平均 4 7 5岁。均为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受累 ,Ⅰ型病变 3例 ,Ⅱ型 6例 ,其中 2例共三支肾动脉受累。... 目的 评价腹主动脉 髂动脉闭塞介入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9例腹主动脉及髂动脉闭塞患者 ,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36~ 6 8岁 ,平均 4 7 5岁。均为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受累 ,Ⅰ型病变 3例 ,Ⅱ型 6例 ,其中 2例共三支肾动脉受累。腹主动脉及髂股动脉造影后 ,经股动脉或肱动脉路径采用导丝开通、溶栓、PTA和内支架置入等多种介入方法综合治疗。 8例采用尿激酶 6 0~ 16 5万单位 (平均 110万单位 )溶栓 ,7例行PTA治疗 ,5例 (9支动脉 )行内支架治疗。结果 除 1例主、髂动脉和另 2例各一条髂动脉未获开通外 ,共计 8条腹主动脉 ,14条髂股动脉和 1条肾动脉均得以开通。 3例症状及体征部分好转 ,5例明显改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 11 3d。 8例随访 4~ 4 6个月 (平均 15 5个月 )症状无加重或再发。结论 多种介入方法综合应用是解决腹主 髂动脉病变的一项有效治疗手段 ,可使大部分血管闭塞得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闭塞 介入治疗 疗效 血管成形术 内支架置入 尿激酶
原文传递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术式改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曦彤 徐克 +4 位作者 姜宏 刘晋 关超 范世刚 邱雪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 探讨建立改良式猪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 (TIPSS)模型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  11只家猪分成 2组 ,7只采用改良术式 (经肝段下腔静脉穿刺门脉 )建立TIPSS模型 ,另 4只行常规TIPSS作对照。共置入 4枚进口覆膜镍钛合金... 目的 探讨建立改良式猪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 (TIPSS)模型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  11只家猪分成 2组 ,7只采用改良术式 (经肝段下腔静脉穿刺门脉 )建立TIPSS模型 ,另 4只行常规TIPSS作对照。共置入 4枚进口覆膜镍钛合金支架 ,8枚国产覆聚氨酯膜支架。其中 ,改良组 7只猪置入 7枚支架 (4枚进口支架 ,3枚国产支架 ) ;对照组 4只猪置入 5枚国产覆膜支架(1只猪置入时支架发生移位 ,故加用 1枚支架 )。术后 4周 (5只 ) ,8周 (2只 )和 12周 (4只 )进行门脉造影观察分流道通畅情况。动物处死后 ,行分流道大体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 4周 ,改良组2只分流道通畅 (进口支架、国产支架各 1枚 ) ,分流道表面均形成完整的假性内膜组织 ;另 5只分流道在 4至 12周均闭塞 ,分流道内形成血栓 ,其中 2只内支架伸入下腔静脉内不全 ,陷入肝实质内。常规组 4只分流道在 4、8和 12周观察期内均闭塞。两组间分流道肝 (下腔 )静脉端 ,肝实质段和门静脉端各段的增生组织厚度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t值分别为 0 14、0 16和 0 2 0 ,P值均 >0 0 5 )。结论 改良式猪TIPSS模型的建立是安全和可行的。改良式TIPSS中应采用覆膜支架 ,并应有足够长度伸入至两端静脉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技术评估 生物医学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一种自制可取出式腔静脉滤过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姜宏 徐克 +4 位作者 冯博 黄亘 张斌 范世刚 刘小倩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559-562,共4页
目的 评价自制可取出式不锈钢 (316L改进型 )腔静脉滤过器 (self maderetrievablevenacavalfilter,SRVCF)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通过体外实验装置检验SRVCF的滤过率及捕获栓子后的两端静脉压差。 (2 ) 8条犬按SRVCF置入后观察时... 目的 评价自制可取出式不锈钢 (316L改进型 )腔静脉滤过器 (self maderetrievablevenacavalfilter,SRVCF)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通过体外实验装置检验SRVCF的滤过率及捕获栓子后的两端静脉压差。 (2 ) 8条犬按SRVCF置入后观察时间 (10d、2周、3周和 4周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条 ;经股静脉将SRVCF置入下腔静脉 ;按预定时间 ,将每组中 1条犬当即处死取材 ,另 1条犬经颈静脉将SRVCF取出观察 2周后处死取材 ;除血管造影外 ,还进行光、电镜检查。结果  (1) 5mm×30mm栓子的滤过率水平位及垂直位均为 10 0 %。捕获 4块 7mm× 2 0mm栓子后 ,两端压力差为9 5cmH2 O (1cmH2 O =0 .98Pa)。 (2 )SRVCF置入均成功。 10d组和 2周组取出顺利 ,内膜轻度损伤 ,2周后修复完好。 3周组和 4周组未能取出。造影显示腔静脉畅通 ,SRVCF无倾斜和移位。大体观察未见腹膜后出血、腔静脉穿孔及血栓形成。光、电镜下 ,2周时SRVCF固定部被一薄层未成熟的新生内膜覆盖 ;4周时内膜成熟并增厚 ;钢丝和焊点未见腐蚀。结论 SRVCF具有 :(1)较高的滤过率 ,同时对血流影响不大 ;(2 )定位稳定而不倾斜 ;(3)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低致血凝性和耐腐蚀性 ;(4) 2周内可顺利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取出式腔静脉滤过器 肺栓塞 预防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Budd-Chiari综合征——两个家系调查 被引量:5
9
作者 冯博 徐克 +5 位作者 姜宏 付伟能 李红 郭敏 刘小倩 王志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482-484,共3页
目的 探讨A、B两个家系家族性Budd Chiari综合征 (BCS)相关病因。方法 对 4例BCS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血管造影、超声波检查、病因调查及因子ⅤLeiden(FⅤ∶Q50 6)突变分析。结果  4例BCS先证者的诊断经血管造影证实。超声波检查A... 目的 探讨A、B两个家系家族性Budd Chiari综合征 (BCS)相关病因。方法 对 4例BCS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血管造影、超声波检查、病因调查及因子ⅤLeiden(FⅤ∶Q50 6)突变分析。结果  4例BCS先证者的诊断经血管造影证实。超声波检查AⅢ11,16诊断为BCS。A家系 10名成员有下肢静脉曲张。 6例BCS中 ,4例 (AⅢ7,11,15,BⅡ10 )FⅤLeiden突变阳性。两家系成员中 ,AⅡ2 、BⅢ5突变阳性 ,但未患BCS。系谱分析两家系FⅤLeiden突变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与BCS具有较高的吻合度。结论 FⅤLeiden突变是家族性BCS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FVLeiden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基于CT数据的3D重建技术在研究额窦引流通道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洋 马湘乔 +8 位作者 孙晓慧 戴嵩 张俊发 李洪波 马旭 王佳媛 窦琴 田江雨 贾建平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1-176,共6页
目的:根据发表于2016年的国际额窦解剖分型(IFAC),探索基于CT数据的3D重建技术在研究额窦引流通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Mimics 19.0软件对100例患者鼻窦CT的DICOM格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通过3D模型来研究额窦解剖分型,观察额隐窝区气... 目的:根据发表于2016年的国际额窦解剖分型(IFAC),探索基于CT数据的3D重建技术在研究额窦引流通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Mimics 19.0软件对100例患者鼻窦CT的DICOM格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通过3D模型来研究额窦解剖分型,观察额隐窝区气房的位置关系及对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响。结果:成功重建出额窦、额隐窝区各气房及额窦引流通道的3D模型。其中,鼻丘气房的出现率为95.5%(191/200)、鼻丘上气房的出现率为31.5%(63/200)、鼻丘上额气房的出现率为24.5%(49/200)、筛泡上气房的出现率为54.0%(108/200)、筛泡上额气房的出现率为14.5%(29/200)、眶上筛房的出现率为20.5%(41/200)、额窦中隔气房的出现率为4.0%(8/200),并直观地展示了额隐窝气房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对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响。结论:基于CT数据的3D重建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额窦解剖分型、额隐窝气房的相对位置及对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响,更为鼻内镜额窦手术的术前规划、术中指导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额窦引流通道 额隐窝 三维重建 CT
原文传递
超声消融在治疗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姜宏 冯博 +5 位作者 李成洋 钱钧 杨晓凤 范世刚 覃厚芳 庞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37-840,共4页
目的 评价超声消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39例下肢动脉硬化性完全闭塞患者 ,在数字减影动脉造影 (DSA)下采用经皮穿刺方法行血管腔内超声消融 (美国 ,ENHANCEDACOLYSIS ,ANGIOSONICS)治疗 ,... 目的 评价超声消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39例下肢动脉硬化性完全闭塞患者 ,在数字减影动脉造影 (DSA)下采用经皮穿刺方法行血管腔内超声消融 (美国 ,ENHANCEDACOLYSIS ,ANGIOSONICS)治疗 ,观察血管再通、临床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过平均 115 7s± 376s超声消融治疗后 ,管腔再通率 97.4 % (38/ 39) ,平均残余狭窄为 32 %± 11% ,技术成功率 (残余狭窄 <5 0 % )为 82 .1% (32 / 39)。 38例开通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2 4h、30d、90d和 180d的管腔通畅率分别为 10 0 % ,94 .7% ,89.5 %和 81.6 %。超声消融相关的并发症有血红蛋白尿 9例 ,远端栓塞 1例。结论 超声消融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消融 治疗 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间径路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应激及免疫功能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春田 房修椢 阎英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6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间径路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选取经临床病理确诊为直肠癌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分为两组,49例行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间径路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作为腹腔镜组,42例行传...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间径路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选取经临床病理确诊为直肠癌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分为两组,49例行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间径路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作为腹腔镜组,42例行传统开腹根治术作为开腹组,记录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检测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应激反应指标,比较两组切缘阳性、术后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的发生几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但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CD4+、CD4+/CD8+较手术前下降,但腹腔镜组术后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外周血糖(BG)、皮质醇(CS)低于开腹组,胰岛素(Ins)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6%显著低于开腹组23.81%(P<0.05);两组切缘阳性率、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死亡率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间径路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相当,能减轻机体应激程度,减少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 肛门括约肌 免疫功能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及较冠状动脉造影的优势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立明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9年第1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准确性及较冠状动脉造影(CAG)的优势。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40例(170支冠状动脉)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同时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和CAG诊断,将CAG...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准确性及较冠状动脉造影(CAG)的优势。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40例(170支冠状动脉)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同时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和CAG诊断,将CAG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准确性及与CAG的差异。结果 CAG诊断170支冠状动脉显示无狭窄80支、轻度狭窄41支、中度狭窄30支、重度狭窄19支,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显示支数依次为81、42、29、18支,二者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诊断方式对冠脉中重度的一致性较高(Kpa=0.938,P<0.05)。DSCT冠状动脉成像的敏感度为93.88%(46/49)、特异度为99.17%(120/121)、准确度为97.87%(46/47)。结论采取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可取得较为理想的诊断结果,准确度和CAG相当,二者在中重度狭窄诊断中一致性较高且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 DSCT作为一种冠心病无创诊断方式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准确性
原文传递
利用CT扫描和蝶窦新分类方法对国人蝶窦发育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晓慧 单忠波 +6 位作者 贾建平 戴嵩 刘智明 桑月红 唱德龙 侯乐 张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5-429,共5页
目的:根据最新的蝶窦分类方法对中国人的蝶窦进行分类研究,了解中国人的蝶窦发育状况。方法:收集100例成人蝶窦的CT检查资料,排除标准为CT显示有蝶窦病变、颅内肿瘤、颅面部解剖异常者。通过GE公司AW4.4图像后处理系统,利用MPR技术对原... 目的:根据最新的蝶窦分类方法对中国人的蝶窦进行分类研究,了解中国人的蝶窦发育状况。方法:收集100例成人蝶窦的CT检查资料,排除标准为CT显示有蝶窦病变、颅内肿瘤、颅面部解剖异常者。通过GE公司AW4.4图像后处理系统,利用MPR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x、y、z轴调整,得出标准对称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重建图像。依最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结果:中国人的蝶窦气化程度似乎有"两极分化"趋势,即气化较差的如甲介型及鞍前型占10%,而气化良好者其气化程度远高于国外。蝶体型、外侧型、小翼型、前向型均未见,而斜坡型占26.66%,混合型占73.33%,中国人蝶窦的混合型比例更高。结论:蝶窦的不同气化程度对于各种经蝶手术操作会有重大影响,术前完善影像学检查,仔细对其进行分型,不仅有利于判断蝶窦的气化程度、分型,而且可以很好地明确蝶窦周围的重要血管、神经结构,甚至有助于判别其解剖标志,对于各种经蝶手术有极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肠系膜间皮肉瘤一例
15
作者 姜宏 王大秋 范世刚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819-819,共1页
肠系膜间皮肉瘤一例姜宏王大秋范世刚患者男,62岁。发现左腹部包块2个月,期间伴有乏力和进行性消瘦。体检:左肋缘下7cm处可触及一13cm×15cm肿块,质硬,表面多结节,界限不清,活动度差,压痛(+)。心肺正常。... 肠系膜间皮肉瘤一例姜宏王大秋范世刚患者男,62岁。发现左腹部包块2个月,期间伴有乏力和进行性消瘦。体检:左肋缘下7cm处可触及一13cm×15cm肿块,质硬,表面多结节,界限不清,活动度差,压痛(+)。心肺正常。血、尿检查无异常。钡餐透视:十二指肠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肿瘤 间皮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