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与珊瑚复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高全文 董绍忠 +3 位作者 陈希哲 张勇杰 杨维东 杨连甲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期224-225,T003,共3页
目的:观察SD大鼠成骨细胞在珊瑚表面的贴附、伸展及生长情况,并探讨珊瑚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细胞复合植入体内的最佳时间。方法:分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5d后加矿化液诱导培养,分化为骨髓基质成骨细胞。... 目的:观察SD大鼠成骨细胞在珊瑚表面的贴附、伸展及生长情况,并探讨珊瑚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细胞复合植入体内的最佳时间。方法:分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5d后加矿化液诱导培养,分化为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将成骨细胞与处理过的珊瑚复合,通过细胞计数检测附着后的细胞生长增殖特性,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在珊瑚表面的贴附情况。结果:细胞接种后,在材料表面贴附良好,继续增殖。结论:珊瑚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细胞贴附后继续保持成骨细胞的表型,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有较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养 成骨细胞 珊瑚 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下载PDF
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与陶瓷化骨支架材料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包柳郁 金岩 +4 位作者 史俊南 牛忠英 汪平 赵守亮 王捍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8期1458-1459,T003,共3页
目的:观察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在陶瓷化骨表面的贴附、生长和增殖情况,探讨陶瓷化骨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构建组织工程牙本质的可行性。方法: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并传代扩增,将经过诱导的牙源性间充质细胞接种于陶瓷化骨三... 目的:观察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在陶瓷化骨表面的贴附、生长和增殖情况,探讨陶瓷化骨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构建组织工程牙本质的可行性。方法: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并传代扩增,将经过诱导的牙源性间充质细胞接种于陶瓷化骨三维支架上,通过细胞计数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陶瓷化骨表面的生长和增殖情况。结果: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在陶瓷化骨表面贴附良好,有较强的增殖能力,扫描电镜见细胞在支架上伸展充分,生长旺盛,细胞表面可见多数分泌颗粒。结论:陶瓷化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望作为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的载体用于构建组织工程牙本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 陶瓷化骨 支架 生物材料 生物相容性 实验 生物医学工程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兔下颌骨骨折愈合 被引量:9
3
作者 龚振宇 周树夏 +3 位作者 曹建广 金岩 李涤尘 孙明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4期552-553,T001,共3页
目的:防止下颌骨骨折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是骨愈合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外源性应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human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rhbFGF)将对兔下颌骨骨折愈合发生哪些影响。方法:在兔下颌骨骨折动物模型中... 目的:防止下颌骨骨折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是骨愈合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外源性应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human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rhbFGF)将对兔下颌骨骨折愈合发生哪些影响。方法:在兔下颌骨骨折动物模型中,以牛胶原蛋白I型为载体,外源性应用rhbFGF于骨折局部。分别于术后1,2,4,8,12周时取材,采用ABC(avidin-biotincomplex,ABC)方法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及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Ⅷrelatedanti-gen,F8-RA)的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了骨痂中钙离子的含量及标本的抗力性能。结果:术后1,2周时rhbFGF治疗组骨痂内PCNA阳性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4,8周时rhbFGF治疗组骨痂内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4周时rhbFGF治疗组骨痂钙离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4,8周时rhbFGF治疗组抗弯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hbFGF在兔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起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骨折愈合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颌骨骨折
下载PDF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对炎性牙周膜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艳丽 杨连甲 +2 位作者 王秦芳 董绍忠 侯晋2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13-116,i0007,共5页
目的:分析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及T淋巴细胞对炎性牙周膜细胞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3/09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内实验室完成。免疫磁珠分离CD3+T淋巴细胞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CD3+T淋巴细胞... 目的:分析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及T淋巴细胞对炎性牙周膜细胞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3/09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内实验室完成。免疫磁珠分离CD3+T淋巴细胞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CD3+T淋巴细胞取自正常人的外周血,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培养液均购自美国Gbico公司,大肠杆菌内毒素购自Sigma公司,质粒引物合成及目的基因检测均于Takara公司完成。正常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CD3+T淋巴细胞共培养,加入大肠杆菌内毒素,实验组用PcDNA3.1(+)-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转染细胞的培养液培养,对照组用转染空质粒的细胞培养液培养。空白组为正常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加CD3+T淋巴细胞、正常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加内毒素、正常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噻唑蓝法检测各组细胞24h和48h的活力变化;PcDNA3.1(+)-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转染细胞后,免疫组化染色强阳性表达,转染培养液培养实验组细胞24h和48h后,噻唑蓝法检测实验组牙周膜细胞的活力变化。结果:①正常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CD3+T淋巴细胞共培养,内毒素刺激正常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后,细胞活性降低;培养24h和48h后,噻唑蓝法检测各组的A值:正常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和CD3+T淋巴细胞共培养组,加入内毒素刺激,24h为4.6±0.2,48h为3.7±0.1;用PcD-NA3.1(+)-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转染细胞的培养液培养,24h为7.8±0.3,48h为6.9±0.5;正常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用内毒素刺激,24h为9.0±0.4;48h为8.7±0.3;单纯正常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CD3+T细胞共培养,24h为10.1±0.2,48h为9.8±0.5;单纯培养牙周膜成纤维细胞,24h为10.0±0.5,48h为9.2±0.1。②转染空质粒PcDNA3.1(+)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其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表达不明显,而转染质粒PcDNA3.1(+)-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其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表达增强。结论:内毒素与T淋巴细胞刺激正常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可以引起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对于炎症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有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T淋巴细胞 牙周膜 成纤维细胞 内毒素类 噻唑类
下载PDF
猪糖尿病皮肤溃疡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宋绍华 何黎升 +2 位作者 金岩 邓天政 刘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6期8217-8219,共3页
目的:为适应糖尿病皮肤溃疡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建立一种简单而稳定的新型糖尿病皮肤溃疡模型。方法:选用约克猪6只,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待空腹血糖达到1.2g/L以上,剃毛后在背部脊柱两侧安装自行研制的压创装置,分别于安装后6,12,24h后去除... 目的:为适应糖尿病皮肤溃疡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建立一种简单而稳定的新型糖尿病皮肤溃疡模型。方法:选用约克猪6只,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待空腹血糖达到1.2g/L以上,剃毛后在背部脊柱两侧安装自行研制的压创装置,分别于安装后6,12,24h后去除装置,根据压力和作用时间将创面分为10组,每组6个创面。不同时间点对创面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以及创面面积测量。结果:对照组无溃疡发生;6h各组仅皮肤颜色改变,于去除装置一段时间后完全恢复正常;12,24h各组1周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溃疡,7~14d溃疡持续存在且无明显愈合趋势,14~21d溃疡收缩但未完全愈合。结论:该模型可模拟临床上糖尿病性皮肤溃疡且方法简便、重复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溃疡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特发性收缩性肠系膜炎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勇 马庆久 +2 位作者 周峻 褚延奎 吴金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248-248,共1页
1 病例报告 男,52岁,农民,因车祸后腹部间歇性疼痛不适15d入院。患者15d前驾驶卡车时发生事故,致上腹部被方向盘相撞,渐出现腹部疼痛不适,为间歇性,疼痛不剧烈,无恶心呕吐,无发热,伴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查体:T 37℃,P 80次/min,BP14... 1 病例报告 男,52岁,农民,因车祸后腹部间歇性疼痛不适15d入院。患者15d前驾驶卡车时发生事故,致上腹部被方向盘相撞,渐出现腹部疼痛不适,为间歇性,疼痛不剧烈,无恶心呕吐,无发热,伴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查体:T 37℃,P 80次/min,BP14/8kPa,R 20次/min。精神差,贫血貌,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右腹略膨隆,皮下有瘀血斑,右腹及右下腹可见2处手术疤痕,右中腹可触及一包块约15cm×12cm,有压痛,界限清楚,不易推动,肝脾肋缘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于包块上可闻肠鸣音,患者于1965年曾行阑尾切除术,1971年行肠肿瘤切除术(具体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 收缩性 肠系膜炎 病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