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压管理对颅内前循环机械取栓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林晓姝 王晓红 林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5期101-104,共4页
目的评估血压管理对颅内前循环机械取栓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12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内科急诊及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机械取栓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188例,将患者依据血压... 目的评估血压管理对颅内前循环机械取栓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12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内科急诊及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机械取栓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188例,将患者依据血压控制策略分为对照组(94例,接受常规血压控制)与观察组(94例,接受严格血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风险、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mRS)评分在0~2分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1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出血和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格的血压管理策略可以降低颅内前循环机械取栓术患者的出血风险,改善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血压管理 颅内前循环机械取栓术 疗效 出血风险 神经损伤
下载PDF
热习服训练对高温、高湿环境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人群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叶建新 林航 +2 位作者 穆军山 崔晓萍 俞珠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5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热习服训练对高温、高湿环境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人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8年8月70名象山社区业余长跑爱好者,参加5 km长跑训练,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在训练前进行热习服训练。比较两... 目的探讨热习服训练对高温、高湿环境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人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8年8月70名象山社区业余长跑爱好者,参加5 km长跑训练,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在训练前进行热习服训练。比较两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格拉斯哥量表评分(GCS)、肌钙蛋白I(cTnI)、尿肌酐(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记录两组劳力性热射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器官累及率的发生情况。结果训练前两组IL-1β、IFN-γ、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IL-1β、IFN-γ、TNF-α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前两组APACHEⅡ、GCS评分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APACHEⅡ评分高于训练前、GCS评分低于训练前,且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前两组cTnI、Cr和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cTnI、Cr、CK-MB高于训练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劳力性热射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器官累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习服训练对高温、高湿环境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人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炎性反应,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力性热射病 热习服训练 炎性反应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东南沿海地区军队干部早期认知功能障碍调查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施洪 周晓丹 +9 位作者 张延祺 叶建新 朱敏 陈清香 史超英 叶家斌 李贺 邓水秋 陈琼莉 赵代国 《东南国防医药》 2019年第6期664-666,共3页
目的调查东南沿海地区军队干部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探索引起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东南沿海地区513名40岁以上军队干部为研究对象,使用记忆与执行筛查表(MES)为评估工具,并做... 目的调查东南沿海地区军队干部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探索引起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东南沿海地区513名40岁以上军队干部为研究对象,使用记忆与执行筛查表(MES)为评估工具,并做调查问卷、体检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按照MES得分分为对照组(>75分)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组(≤75分),了解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在军队干部中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结果513名研究对象中,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组175名(34.11%)。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组的年龄、收缩压、血肌酐、尿素氮、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史以及冠心病史者较无其他病史者MES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军队干部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不容乐观,应针对性地进行早期干预以减少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认知功能障碍 记忆与执行筛查表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改良戴维氏开口器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梁永辉 陈贤明 +1 位作者 高碧珍 王魁花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戴维氏开口器辅助扁桃体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自2017年7月—2021年2月收治的110例符合扁桃体切除手术指征的患者,试验组55例,行改良戴维氏开口器辅助下扁桃体切除术;对照组55例,行传统戴维氏开口器辅助下扁桃体切除... 目的探讨改良戴维氏开口器辅助扁桃体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自2017年7月—2021年2月收治的110例符合扁桃体切除手术指征的患者,试验组55例,行改良戴维氏开口器辅助下扁桃体切除术;对照组55例,行传统戴维氏开口器辅助下扁桃体切除术。比较两组扁桃体下极暴露效果、开口器暴露术野完成时间、全部手术时间以及扁桃体下极残留、咽舌弓黏膜撕裂、舌麻痹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扁桃体下极视野暴露更清楚,术野暴露时间及手术时间更短,扁桃体下极残留、舌麻痹、咽舌弓撕裂发生率较低。结论改良戴维氏开口器辅助下扁桃体切除术具有较好的手术视野,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切除术 术野暴露 戴维氏开口器
下载PDF
miR-26抑制帕金森患者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对含α突触核蛋白降解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穆军山 崔晓萍 +2 位作者 周贺 王魁花 叶建新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1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miR-26抑制帕金森患者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对含α突触核蛋白(α-Syn)降解作用。方法将12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每组各60只。通过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法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采用... 目的探讨miR-26抑制帕金森患者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对含α突触核蛋白(α-Syn)降解作用。方法将12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每组各60只。通过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法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检测模型组小鼠中脑黑质区miR-26和α-Syn的mRNA水平,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通过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法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RT-PCR检测miR-26的表达水平,并转染miR-26模拟物或miR-26抑制物或加入MG132,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α-Syn表达水平。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中脑黑质区组织中miR-26、α-Sy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脑黑质区组织中miR-26水平与α-Syn的mRNA水平呈正相关(r=0.7622,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SH-SY5Y细胞在转染miR-26模拟物后,α-Syn的蛋白水平升高;转染miR-26抑制物后,α-Syn的蛋白水平降低;而转染miR-26模拟物或miR-26抑制物后,α-Syn的mRNA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加入MG132后,α-Syn蛋白水平升高,α-Syn的mRNA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miR-26水平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上调,其不能直接调节α-Syn的表达,但能抑制UPS对α-Syn蛋白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miR-26 含α突触核蛋白 泛素-蛋白酶体系
下载PDF
血清吲哚胺2,3-双加氧酶水平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叶建新 黄艳雪 +2 位作者 周贺 许海珍 穆军山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554-559,共6页
目的 探讨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清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与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相关性,探索IDO对PSC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神经内科明确诊断的发病不超过7 d的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 目的 探讨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清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与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相关性,探索IDO对PSC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神经内科明确诊断的发病不超过7 d的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是否患有PSCI分为PSCI组(n=30)和无PSCI(PSNCI)组(n=20),并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50)。采用ELISA检测入组人群的血清IDO水平。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屏气试验,并记录相关数据,计算屏气指数(BHI)作为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价指标。ROC曲线分析IDO水平对PSCI的诊断效能。结果 三组间血清D-二聚体、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SNCI组和PSCI组的血清IDO水平分别为(0.23±0.05)、(0.25±0.02)和(0.31±0.03)ng/m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092,P<0.01);与PSNCI组比较,PSCI组IDO水平增高(P<0.05),D-二聚体、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B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CI组与PSNCI组病灶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78,P=0.113)。IDO水平截断值为0.277 ng/mL时对PSCI的预测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8,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95.0%。结论 血清IDO水平与PSCI有显著相关性,然而血流动力学指标与PSCI发生的关系尚不明确。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早期进行IDO水平的检测有助于PSCI的早期识别与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流动力学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缺血性脑卒中 卒中后认知障碍 屏气指数 D-二聚体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原文传递
国产RECO支架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曹洁 林航 +9 位作者 林敏 柯开富 张云峰 张勇 郑维红 陈星宇 王苇 张猛 宣井岗 彭亚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2-469,共8页
目的探讨国产RECO脑血流恢复装置(RECO支架)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开放、对照试验设计,将7家医院卒中中心自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36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分成试验组(R... 目的探讨国产RECO脑血流恢复装置(RECO支架)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开放、对照试验设计,将7家医院卒中中心自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36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分成试验组(RECO支架取栓,67例)和对照组(Solitaire支架取栓,69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其中主要疗效终点为术后闭塞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2级],次要疗效终点为预后良好(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穿刺至主要疗效终点时间或血管未成功再通者的手术结束时间、术后90 d内死亡;安全性终点为任何与器械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术后24 h内严重不良事件。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术后闭塞血管成功再通率(91.0%vs.8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率(62.7%vs.46.4%)、穿刺至主要疗效终点时间或血管未成功再通者的手术结束时间[(85.4±47.0)min vs.(89.9±53.3)min]、术后90 d内死亡率(13.4%vs.23.2%)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中均没有发生任何与器械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并且2组间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1.5%vs.7.4%)、术后24 h内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死亡(1.5%vs.1.4%)、脑疝(4.5%vs.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RECO支架是一款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有效安全的机械取栓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支架 机械取栓装置 颅内大血管闭塞 有效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基因多态性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个体化用药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许海珍 黄珊 崔晓萍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4期792-796,共5页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的药物基因多态性特点及其在脑梗死患者个体化给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就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内科的1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的药物基因多态性特点及其在脑梗死患者个体化给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就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内科的1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1次/d,用药后均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的药物基因检测,结合患者的一般信息对3种药物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选择个体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案,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90d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结果在139例患者中,氯吡格雷中代谢、慢代谢的患者有83例,阿司匹林高抵抗的患者有52例,西洛他唑弱代谢型的患者有9例,其中对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比例最高,达59.71%。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中,糖尿病为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阿司匹林、西洛他唑则无统计学差异。对于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均按基因检测的结果调整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案,所有患者随访90d均未出现新发的脑血管事件。结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基因多态性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西洛他唑 基因多态性 急性脑梗死 个体化用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