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中转开腹对术中手术室尘埃粒子数量和切口感染的影响
1
作者 吴满华 江艺红 +1 位作者 吴程群 张清华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转开腹过程中手术室尘埃粒子数量变化及其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普通外科673例洁净手术室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5.50%)患者发...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转开腹过程中手术室尘埃粒子数量变化及其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普通外科673例洁净手术室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5.50%)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根据术中是否中转开腹分为中转组(n=43)和腔镜组(n=630),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手术室尘埃粒子数。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总结切口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673例患者中37例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5.50%。43例术中中转开腹,中转率6.39%。腔镜组缝皮结束10 min周边区域空气尘埃粒子数多于手术区域(P=0.012);中转组中转开腹和缝皮时手术区域空气尘埃粒子数多于周边区域(P<0.001);缝皮结束10 min周边区域空气尘埃粒子数多于手术区域(P=0.006)。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有参观人员、Ⅲ类手术切口、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中转开腹和平均粒子数>60个/m^(3)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31例患者培养出病原菌3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8例(77.78%),革兰氏阳性菌7例(19.44%),真菌1例(2.78%)。结论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会增加手术区域空气中尘埃粒子数,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这一发现可以作为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中转开腹 洁净手术室 尘埃粒子 切口感染
下载PDF
新型侧俯卧体位垫的研制与手术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幼兰 陈珺 +3 位作者 于美华 何丽云 张镇城 涂惠敏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2期25-28,共4页
目的:研制一款新型侧俯卧体位垫,用于胆胰疾病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侧俯卧位手术,以解决术中体位安置困难问题。方法:采用高密度加硬海绵、优质聚氨酯(PU)皮革等材料,用魔术贴组合;体垫由头垫模块、胸腹垫模块和下肢辅助垫模... 目的:研制一款新型侧俯卧体位垫,用于胆胰疾病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侧俯卧位手术,以解决术中体位安置困难问题。方法:采用高密度加硬海绵、优质聚氨酯(PU)皮革等材料,用魔术贴组合;体垫由头垫模块、胸腹垫模块和下肢辅助垫模块构成,组合各模块研制成新型侧俯卧体位垫。选取在医院行侧俯卧位手术的54例胆胰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体位垫固定,观察组使用新型侧俯卧体位垫固定,比较两组体位固定情况、皮肤受压状况、体位安置时间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新型侧俯卧体位垫的应用,凸显手术视野,便于手术操作,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术中缩短了体位摆放时间,两组体位安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7,P<0.05);两组术中体位固定、皮肤压红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519,x^(2)=35.901;P<0.05);两组术中和术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8,P<0.05)。结论:新型侧俯卧体位垫结构设计科学,符合手术操作需求,操作方便、安全、舒适,有利于胆胰疾病患者进行ERCP侧俯卧体位的摆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俯卧体位垫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手术 护理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急诊手术围术期的管理与防护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小梅 洪春华 于美华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年第6期161-163,共3页
总结了本院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急诊手术围术期的护理管理与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参与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急诊手术的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术前环境、物品、仪器设备准备,术中监测管理,术后终末消毒、术后器械及标本处理,制... 总结了本院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急诊手术围术期的护理管理与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参与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急诊手术的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术前环境、物品、仪器设备准备,术中监测管理,术后终末消毒、术后器械及标本处理,制定手术患者、感染性废物的安全转运流程等。做好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防护和管理工作,医护人员做好自身防护,能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医院扩散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疑似病例 急诊手术 围手术期管理 防护策略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在腹腔镜肝细胞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吕瑶 张婵 +1 位作者 陈建华 张鸣青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28-533,共6页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在腹腔镜肝细胞癌(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75例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其中男46例,女29例;年龄33~69...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在腹腔镜肝细胞癌(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75例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其中男46例,女29例;年龄33~69岁,中位年龄50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患者分为容量控制通气(VCV)组、压力控制通气(PCV)组、PCV-VG组,每组25例。比较3组切肝开始前(T_(1))、切肝开始后10 min(T_(2))、切肝结束后10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气道平均压力(P_(mean))、气道峰值压力(P_(peak))、动态肺顺应性(Cdyn),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VCV组、PCV组、PCV-VG组T_(2)的平均CVP分别为(3.5±0.6)、(3.0±0.6)、(2.6±0.5)cmH2O(1 cmH2O=0.098 kPa),PCV-VG组明显低于VCV组和PCV组(LSD-t=-18.452,-8.945;P<0.05)。3组T_(2)时P_(mean)和P_(peak)分别为(10.7±1.9)、(9.5±1.7)、(8.4±1.7)cmH2O和(23.6±1.5)、(20.65±2.2)、(18.5±2.3)cmH2O,PCV-VG组明显低于VCV组和PCV组(LSD-t=-21.245,-13.180和-27.521,-11.088;P<0.05)。3组T_(2)时Cdyn分别为(25±7)、(26±5)、(29±6)ml/cmH2O,PCV-VG组明显高于VCV组和PCV组(LSD-t=28.646,13.038;P<0.05)。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切肝用时分别为(196±37)、(190±46)、(170±40)min,(164±27)、(152±34)、(137±39)ml,(20±5)、(17±5)、(16±4)min,(40±13)、(37±15)、(31±10)min,PCV-VG组明显低于VCV组和PCV组(LSD-t=-21.452,-37.192,-13.452,-17.457和-15.614,-18.514,-6.087,-11.551;P<0.05)。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中采用PCV-VG通气模式可降低气道压和改善肺顺应性,将术中CVP控制在较低水平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切除术 通气模式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 容量控制通气(VCV) 压力控制通气(PCV) 腹腔镜 中心静脉压 加速康复外科(ERAS)
原文传递
下胫腓螺钉固定联合下胫腓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22
5
作者 林需枰 刘庆军 +4 位作者 丁真奇 林斌 林伟煌 谢玮娜 涂承权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4-429,共6页
目的探讨下胫腓螺钉固定联合下胫腓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72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34... 目的探讨下胫腓螺钉固定联合下胫腓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72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19~65岁[(42.5±12.2)岁]。按Danis-Weber分型,B型30例,C1型29例,C2型13例。36例采用下胫腓螺钉固定联合下胫腓韧带修复治疗(固定+修复组),36例行下胫腓螺钉固定治疗(固定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活动度(ROM)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2个月[(15.9±2.2)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3个月固定+修复组VAS分别为(3.1±1.0)分和(2.1±0.6)分,低于固定组的(3.9±0.8)分和(2.6±0.8)分(P均<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固定+修复组AOFAS踝-后足评分别为(64.7±4.0)分、(73.2±3.4)分、(87.2±3.4)分,高于固定组的(60.1±4.9)分、(70.2±1.9)分、(84.1±2.6)分(P均<0.05)。术后1个月两组踝关节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固定+修复组踝关节ROM分别为(44.4±2.9)°和(52.3±2.5)°,大于固定组的(41.4±2.7)°和(50.1±2.7)°(P均<0.05)。固定+修复组发生内固定松动1例;固定组发生下胫腓关节再分离2例,内固定松动、断裂各2例。固定+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6),低于固定组的17%(6/36)(P<0.05)。结论与下胫腓螺钉固定比较,下胫腓螺钉固定联合下胫腓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能早期减轻术后疼痛,获得更好的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恢复,并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骨折固定术 韧带 关节
原文传递
踝关节前路融合解剖钢板与双钛合金重建钢板应用于踝关节标本融合术中生物力学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林需枰 刘庆军 +4 位作者 刘思杰 丁真奇 林斌 林伟煌 谢玮娜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12期843-849,共7页
目的比较踝关节前路融合解剖钢板与双钛合金重建钢板应用于踝关节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性能,为复杂踝关节融合术中固定钢板的选择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选取新鲜成人小腿-足踝标本16具,其中男8具、女8具,年龄36~60岁、平均45岁。16具标本... 目的比较踝关节前路融合解剖钢板与双钛合金重建钢板应用于踝关节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性能,为复杂踝关节融合术中固定钢板的选择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选取新鲜成人小腿-足踝标本16具,其中男8具、女8具,年龄36~60岁、平均45岁。16具标本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8具。对2组标本的踝关节面用骨凿进行破坏,制备成踝关节创伤标本。A组使用自主研发的踝关节前路融合解剖钢板行踝关节前路融合固定术,B组使用传统的双钛合金重建钢板行踝关节前路融合固定术。术后检测2组标本在1.0、2.0、3.0、4.0、5.0 N·m扭矩下的抗扭转性能;检测标本在中立位、背伸位时,压力为100、200、300、400、500、600、700 N下的轴向压缩性能;检测标本在700 N压力时,加压1000和30000次的抗疲劳性能,同时行X线透视检查并拆开标本缝线,观察踝关节固定钢板有无变形,有无螺钉松动、断裂等情况。结果在4、5 N·m扭矩时,A组扭转的角度分别为3.39°±0.33°、4.20°±0.20°,小于B组的3.85°±0.42°、4.64°±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2.87,P=0.028、0.012);在5 N·m扭矩时,A组的扭转刚度为(1.69±0.27)N·m/°,高于B组的(1.45±0.39)N·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P=0.118)。在100、200、300、400 N压力时,2组中立位、背伸位轴向压缩位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500、600、700 N压力时,A组中立位、背伸位轴向压缩位移均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700 N压力时,A组轴向压缩刚度(244.38±26.60)N/mm,大于B组的(207.88±18.95)N/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07)。抗疲劳性能组内比较,加压1000次和30000次时,2组轴向压缩位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比较,加压1000次和30000次时,A组的轴向压缩位移均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未发现螺钉松动、断裂及钢板变形;B组在加压30000次时,1例模型出现钢板折弯变形,2例模型出现锁定螺钉松动。结论踝关节前路融合解剖钢板生物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双钛合金重建钢板,为踝关节前路融合解剖钢板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了生物力学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融合术 踝关节 创伤性 内固定物 解剖钢板 双钛合金重建钢板 生物力学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