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十二指肠镜与联合胆管镜手术治疗胆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建泉 杜丕波 黄灿坡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十二指肠镜与联合胆管镜手术治疗胆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胆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86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43例。A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十二...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十二指肠镜与联合胆管镜手术治疗胆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胆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86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43例。A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同期治疗,B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管镜手术同期治疗。记录两组顺利完成手术及中转其他治疗的比例,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1、7 d血清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1、7 d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12个月复发率。结果两组成功完成手术、中转开腹的比例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住院费用多于B组(P均<0.05)。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术后1、7 d血清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GAS、MTL水平均降低,血清DAO、D-乳酸水平均升高(P均<0.05)。两组术前与术后相同时间点血清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GAS、MTL、DAO、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12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十二指肠镜与联合胆管镜手术治疗胆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相当,对患者免疫功能、胃肠功能的影响相近,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的住院时间短,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治疗的手术费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十二指肠镜 胆管镜 双镜联合 T细胞亚群 二胺氧化酶 D-乳酸 胆结石
下载PDF
全外显子组测序鉴定7q36.3微重复的胎儿多指并指畸形
2
作者 庄建龙 许伟雄 江矞颖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84-288,共5页
目的:对一个家族遗传性多指并指畸形进行临床及分子遗传学分析。方法:对1个孕期提示胎儿多指并指畸形的家系行产前诊断。孕24+5周于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产前诊断行羊水穿刺,利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对胎儿行染色体异常诊断。同时... 目的:对一个家族遗传性多指并指畸形进行临床及分子遗传学分析。方法:对1个孕期提示胎儿多指并指畸形的家系行产前诊断。孕24+5周于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产前诊断行羊水穿刺,利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对胎儿行染色体异常诊断。同时,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分析胎儿微小变异。此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进行微缺失/微重复验证。结果: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未见异常。胎儿WES检测结果显示在7q36.3区域存在一个803.7 kb片段重复(seq[GRCh37]7q36.3(155865332_156669022)×3),包含RNF32基因以及LMBR1基因的2~17号外显子。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the 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指南,该重复判读为致病性。父母qPCR验证提示,该重复遗传自具有同样表型的父亲。结论:明确了7q36.3微重复为胎儿多指并指畸形遗传病因,该重复可能导致了三指节拇指-多并指/趾畸形综合征,其中LMBR1为其主要起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指(趾)畸形 并指(趾) 病因诊断 全外显子组测序 核型分析 产前诊断 拷贝数变异
下载PDF
体检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异常人群血清CA19-9、CA72-4与CEA水平表达分析
3
作者 张淑莲 王艺娜 +1 位作者 王思敏 方超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6期89-92,共4页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胃泌素17(gastrin 17,G-17)和胃蛋白酶原Ⅰ与胃蛋白酶原Ⅱ比值(pepsinogenⅠ/pepsinogenⅡ,PGR)异常情况下血清中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胃泌素17(gastrin 17,G-17)和胃蛋白酶原Ⅰ与胃蛋白酶原Ⅱ比值(pepsinogenⅠ/pepsinogenⅡ,PGR)异常情况下血清中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表达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4354例体检者。依据G-17、PGⅠ、PGⅡ、PGR是否异常分为胃癌低风险G-17(-)和PG(-)组、有胃癌风险G-17(+)或PG(+)组、胃癌高风险G-17(+)和PG(+)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PGⅠ、PGⅡ和G-17水平及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外周血CA19-9、CA72-4、CEA水平。结果胃癌低风险G-17(-)和PG(-)组血清CA19-9水平为9.84(6.72,14.72)IU/mL,有胃癌风险G-17(+)或PG(+)组血清CA19-9水平为9.39(6.26,14.27)IU/mL,胃癌高风险G-17(+)和PG(+)组血清CA19-9水平为11.03(6.02,17.90)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高风险G-17(+)和PG(+)组血清CA72-4浓度为1.16(0.44,2.13)IU/mL,胃癌低风险G-17(-)和PG(-)组CA72-4浓度为1.49(0.62,3.32)I U/m L,有胃癌风险G-17(+)或PG(+)组CA 72-4浓度为1.47(0.64,3.18)I U/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17(+)和(或)PG(+)异常情况下,联合检测CA19-9、CA72-4血清水平且综合考虑体检者临床症状能很好地反映体检者胃部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胃部问题,积极行胃镜精查及治疗,必要时行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胃泌素17 糖类抗原19-9 糖类抗原72-4 癌胚抗原
下载PDF
Hp抗体分型联合CA125、CA724水平检测在胃癌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翁镔 陈招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6期1991-1993,1998,共4页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抗体分型和糖类抗原(CA)125、CA724水平与胃癌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9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Hp分型,采用Cobas e601型...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抗体分型和糖类抗原(CA)125、CA724水平与胃癌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9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Hp分型,采用Cobas e601型电化学发光仪检测患者血中CA125、CA724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分型,CA125、CA724水平与胃癌严重程度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p分型、CA125、CA724单独及联合应用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Hp分型阳性率,CA125、CA72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40,P<0.001;t=45.201,P<0.001;t=9.080,P<0.001);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及低分化组Hp分型,CA125、CA72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Hp分型阳性率、CA125及CA724水平最高。Hp分型、CA125及CA724是患者胃癌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复发或死亡组患者Hp分型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组,且血中CA125及CA724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0,P=0.049;t=5.897,P<0.001;t=11.576,P<0.001);除与Hp分型灵敏度相当,Hp分型、CA125及CA724联合应用在判断患者预后时的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均明显高于各项指标单独应用(P<0.05)。结论Hp分型,CA125、CA724水平是胃癌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且Hp分型、CA125及CA724的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判断预后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抗体分型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724 胃癌
下载PDF
改良ABCD法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淑莲 王艺娜 王思敏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8期2026-202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ABCD法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52例胃部疾病患者根据胃镜结果分为对照组(50例)和胃癌癌前病变组(102例)。根据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 目的探讨改良ABCD法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52例胃部疾病患者根据胃镜结果分为对照组(50例)和胃癌癌前病变组(102例)。根据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检测结果及改良ABCD法分为A组、B组、C组、D组,比较各组胃癌癌前病变的发病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分析PGⅠ、PGⅡ、PGR(PGⅠ/PGⅡ)、G-17、CA19-9、CA72-4、CEA、改良ABCD 8个指标单独及分别分组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胃癌癌前病变组和对照组CEA、G-1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患胃癌癌前病变的比例为43.90%,B组为93.75%,C组、D组均为100%。改良ABCD法联合血清CA19-9、CA72-4、CEA诊断胃癌癌前病变的曲线下面积为0.855(95%CI:0.791~0.920)。结论改良ABCD法联合血清CA19-9、CA72-4、CEA能更好地筛查胃癌癌前病变患者,增加患者胃镜检查的依从性,进而降低胃癌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ABCD法 胃癌 癌前病变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糖类抗原19-9 糖类抗原72-4 癌胚抗原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 D、IL-1及IL-10在肠易激综合征不同 分型 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郑媛媛 林艺 +3 位作者 周少波 庄云英 陈玲红 黄永德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IL-1及IL-10在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分型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就诊的180例IB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症状分为腹泻型IBS组(n=60)、便秘型...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IL-1及IL-10在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分型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就诊的180例IB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症状分为腹泻型IBS组(n=60)、便秘型IBS组(n=60)、混合型IBS组(n=60),并筛选同期体检健康人群6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IL-1及IL-10水平,以及临床症状、生活质量量化评分,并采用Pearson法对患者血清维生素D与IL-1、IL-10、临床症状评分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25-(OH)D及IL-10水平最高,便秘型IBS组次之,腹泻型IBS组及混合型IBS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型IBS组及混合型IBS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L-1水平最低,便秘型IBS组次之,腹泻型IBS组及混合型IBS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型IBS组及混合型IBS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25-(OH)D均与IL-1呈负相关(P均<0.05),均与IL-10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血清维生素D可反馈患者炎症水平及病症严重程度,且与患者病症严重程度负相关。腹泻型IBS和混合型IBS患者维生素D水平最低,炎症反应最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维生素D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10 肠易激综合征
下载PDF
血浆NGAL指导腹腔感染并发急性肾损伤选择CRRT时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施建设 陈佳海 +6 位作者 蓝亮光 艾叶青 郑佳隆 刘卉芳 郭冰泉 潘志强 张诚华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12-21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运蛋白(pNGAL)水平对指导腹腔感染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选择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机的作用。方法:将2016-01—2019-01期间我院外科ICU收治的80例腹腔感染并发AKI行CRRT的患者分为两组,pNGA... 目的:探讨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运蛋白(pNGAL)水平对指导腹腔感染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选择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机的作用。方法:将2016-01—2019-01期间我院外科ICU收治的80例腹腔感染并发AKI行CRRT的患者分为两组,pNGAL值为245~417 ng/mL的40例患者为pNGAL组;按常规行CRRT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不同组别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入ICU到开始CRRT时间、CRRT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乳酸、降钙素原(PCT)、尿素氮(BUN)、pNGAL、肌酐(Cr)、尿量、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pNGAL组患者入ICU到开始CRRT时间、CRRT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CRRT 0 h时,pNGAL组的PCT、BUN、pNGAL、Cr、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比对照组低,pNGAL组的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CRRT 24 h及48 h后,两组的PCT、BUN、pNGAL、Cr和尿量较CRRT 0 h时明显改善(P<0.05);pNGAL组的PCT、BUN、pNGAL、Cr、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较对照组低,pNGAL组的尿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分析显示,pNGAL组患者的28 d生存率较对照组高(P=0.023)。结论:pNGAL水平可用于指导腹腔感染并发AKI患者选择CRRT的时机,早期CRRT可提高患者28 d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运蛋白 腹腔感染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急性肾损伤 治疗时机
原文传递
抗HBe检测在HBV既往感染的应用价值分析
8
作者 赵婉婷 赵桂梅 +2 位作者 邓诗曲 敖海燕 蓝亮光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e抗体(抗HBe)检测在HBV既往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2018年检测过HBV DNA及HBV标志物(HBV-M)的血液样本760份,用化学发光法(CMIA)检测HBV核心抗体(抗HBc)、抗Hbe和表面抗体(抗HBs),比较其CMIA定量S/CO水平。...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e抗体(抗HBe)检测在HBV既往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2018年检测过HBV DNA及HBV标志物(HBV-M)的血液样本760份,用化学发光法(CMIA)检测HBV核心抗体(抗HBc)、抗Hbe和表面抗体(抗HBs),比较其CMIA定量S/CO水平。结果 760份血液样本中,567份(74.6%)抗HBc阳性,其中368份(64.9%)抗HBe阳性,204份(36.0%)抗HBs阳性。193份(25.4%)抗HBc阴性血清的抗HBe也为阴性,但有111份(57.5%)抗HBs阳性。抗HBc阳性的抗HBe阳性率高于抗HBc阴性者(P <0.05),抗HBc阳性的抗HBs阳性率低于抗HBc阴性者(P <0.05)。392份抗HBe阴性血清中有199份抗HBc阳性,阳性率为50.8%,显著高于抗Hbe阴性者(P <0.05);抗HBc的CMIA定量检测显示,抗HBe阳性血清的S/CO水平为0.021±0.01,而抗HBe阴性血清的S/CO水平为0.134±0.01(P <0.05)。结论在HBV既往感染者的血清学检测中,应重视抗Hbe、抗HBc、抗HBs的检测以及CMIA定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E抗体 核心抗体 表面抗体 血清标志物
原文传递
血流感染中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招虹 尤晓萍 +1 位作者 蔡媛媛 翁镔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76-180,209,共6页
目的分析血流感染中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及危险因素,旨在合理治疗。方法选取2017—2021年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肠杆菌目(不包括沙... 目的分析血流感染中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及危险因素,旨在合理治疗。方法选取2017—2021年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肠杆菌目(不包括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血流感染病例696例,收集其全血标本分离出的病源菌株共711株,分析各类多重耐药菌株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并分析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从13187例全血血培养标本中筛选出非重复病例696例,阳性率为5.3%,共检出711株血流感染致病菌,其中共检出350株MDRO,检出率为49.23%(350/711)。在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多,共277株占38.96%(277/711),其中MDRO有201株占57.43%(201/350);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155株占21.80%(155/711)、89株占12.52%(89/711),其中肺炎克雷伯菌MDRO有43株占12.29%(43/350)、金黄色葡萄球菌MDRO有38株10.86%(38/350)。3种病原菌2017—2021年期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药敏试验显示,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严重,氨基糖苷类耐药率比较低,对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药物几乎无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林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对恶唑烷酮、糖肽类、甘氨酰环素类无耐药性。350例为MDRO感染,361为非MDRO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心脑血管病史、肾功能不全、肺部疾病、低蛋白血症、肝胆疾病、电解质紊乱与贫血在MDRO感染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泌尿系感染、外科手术、烧伤等因素为MDRO影响因素(P<0.05)。经Logistics分析,糖尿、泌尿系感染、外科手术、烧伤等为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流感染患者MDRO感染较为严重,临床应重视早期防控,且应严格遵守抗菌药分级使用原则,合理应用,积极有效控制MDRO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血流感染 菌株变迁 抗菌药物耐药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尿酸、降钙素原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短期预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桂梅 杨毅 +2 位作者 洪小兰 谢丹丹 张珍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22期4341-4346,共6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Ty G)指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清尿酸(UA)、降钙素原(PCT)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以Gensini...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Ty G)指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清尿酸(UA)、降钙素原(PCT)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以Gensini积分系统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的Ty G指数、RDW、UA、PCT水平,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上述指标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患者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根据有无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以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的Ty G指数、RDW、UA、PCT水平差异均表现为,从轻度到重度依次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的Ty G指数、RDW、UA、PCT水平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的甘油三酯(TG)、Gensini积分、Ty G指数、RDW、UA、PCT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3.5 mmol/L、Gensini积分≥30分、Ty G指数≥5、RDW≥12.8%、UA≥380μmol/L、PCT≥35μg/L是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y G指数、RDW、UA、PCT单独及联合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6、0.793、0.794、0.789和0.948,联合预测效能明显更高。结论:冠心病患者的Ty G指数、RDW、血UA、PCT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其均为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患者短期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 血尿酸 降钙素原 红细胞分布宽度 冠状动脉狭窄 短期预后
原文传递
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蛋白水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建福 颜双凤 +1 位作者 庄岳鹏 王晓东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6期797-800,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病程漫长,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占全球死亡病因第4位,COPD近年发病率及病死率不断升高,常因细菌或病毒感染等急性加重[1⁃2]。COPD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s of 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病程漫长,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占全球死亡病因第4位,COPD近年发病率及病死率不断升高,常因细菌或病毒感染等急性加重[1⁃2]。COPD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s of COPD,AECOPD)多发于老年群体,易反复发作,吸氧、抗感染、全身糖皮质激素等是临床治疗AECOPD的常用措施,虽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时间,但病死率仍处于较高水平,部分患者预后不佳[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血清淀粉样蛋白A 白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