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63例瓣周漏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宝仁 徐志云 +1 位作者 邹良建 韩庆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总结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PPL)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12月至2005年12月25年间诊治的63例PPL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其中二尖瓣位34例,主动脉瓣位29例,全部行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分析PPL的诊断方法和临床分型以... 目的 总结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PPL)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12月至2005年12月25年间诊治的63例PPL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其中二尖瓣位34例,主动脉瓣位29例,全部行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分析PPL的诊断方法和临床分型以及术后早、晚期死亡率、死亡原因和并发症等.结果 围术期发生并发症11例(17.5%),死亡5例(7.9%).58例中随访55例,失访3例,晚期死亡5例;长期生存50例,心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 超声心动图随访未发现PPL复发.结论 应重视PPL的病因学、病理生理学以及诊断方法和临床分型的研究.临床中一旦诊断明确,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PPL确实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人工 瓣周漏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二尖瓣脱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新伟 王志农 +2 位作者 徐志云 张宝仁 邹良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总结二尖瓣脱垂(mitral valve prolapse,MVP)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ous endocarditis,IE)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和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的特点。方法2000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科共收治原发性MVP合并IE患者45例,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 目的总结二尖瓣脱垂(mitral valve prolapse,MVP)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ous endocarditis,IE)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和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的特点。方法2000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科共收治原发性MVP合并IE患者45例,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5例,Ⅲ级21例,Ⅳ级9例。术前血培养阳性率为40%,最常见的为草绿色链球菌(38.9%)。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腱索断裂3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9例,有脑血管意外6例。术中根据瓣膜质量和损伤情况,行二尖瓣成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35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三尖瓣成形术1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结果术前死亡5例,3例死于脑血管意外,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长期生存39例,术后随访6个月~8年(平均2.7年),无晚期死亡,超声心动图复查未见心内膜炎复发及瓣周漏。结论MVP合并IE的临床特点为起病隐匿,心力衰竭、体循环栓塞(尤其脑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对中至重度关闭不全的MVP合并IE患者应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脱垂 感染性心内膜炎 脑栓塞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宝仁 韩庆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46-50,共5页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rosthetic valve endocarditis,PVE)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近半个世纪以来,PVE的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以及诊疗手段等诸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们对其发病机制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rosthetic valve endocarditis,PVE)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近半个世纪以来,PVE的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以及诊疗手段等诸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们对其发病机制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拟就PVE的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作一整体性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瓦氏窦瘤破裂修补术后残余漏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新伟 王志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2期958-959,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15岁,因“室间隔缺损(VSD)、瓦氏窦瘤修补术后3个月,伴胸闷、发热2个月”于2008年4月30日收入院。患儿3个月前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行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室间隔缺损,瓦氏窦瘤破裂”,遂在当地医院行“VSD... 1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15岁,因“室间隔缺损(VSD)、瓦氏窦瘤修补术后3个月,伴胸闷、发热2个月”于2008年4月30日收入院。患儿3个月前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行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室间隔缺损,瓦氏窦瘤破裂”,遂在当地医院行“VSD+瓦氏窦瘤修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窦瘤破裂 室间隔缺损 修补术后 感染性心内膜炎 术后残余漏 并发 心脏彩超检查 临床资料
下载PDF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诊疗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新伟 王志农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期86-88,共3页
尽管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往往因为诊断较晚、预后较差,成为临床上的一大难题。明确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高危因素,并确定需要进一步治疗的高风险亚组显得尤为重要。早期葡萄球菌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和出现人工瓣膜心内膜... 尽管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往往因为诊断较晚、预后较差,成为临床上的一大难题。明确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高危因素,并确定需要进一步治疗的高风险亚组显得尤为重要。早期葡萄球菌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和出现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严重并发症是最具影响力的两项预后高危因素,在这一高危亚组中,应尽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预后 高危因素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冷血心麻液逆行灌注应用于心脏瓣膜替换术的临床体会
6
作者 梅举 朱家麟 +2 位作者 张宝仁 郝家骅 陈如坤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10-211,共2页
心肌保护的效果是影响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1992年6~7月,我院采用冷血(充氧)心麻液逆行灌注法保护心肌,连续施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替换术24例,与同年1~5月冷晶体心麻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行双瓣替换术32例比较,临... 心肌保护的效果是影响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1992年6~7月,我院采用冷血(充氧)心麻液逆行灌注法保护心肌,连续施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替换术24例,与同年1~5月冷晶体心麻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行双瓣替换术32例比较,临床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瓣膜术 冷血心麻液
下载PDF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进展
7
作者 杨新伟 王志农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年第10期757-759,共3页
尽管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往往诊断较晚、预后较差,成为临床上的一大难题。由于Duke诊断标准在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因此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比自身瓣膜心内膜炎更难诊断。早期葡萄球菌人工瓣膜心内... 尽管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往往诊断较晚、预后较差,成为临床上的一大难题。由于Duke诊断标准在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因此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比自身瓣膜心内膜炎更难诊断。早期葡萄球菌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和出现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严重并发症是最具影响力的两项预后高危指标,在这一高危亚组中,应尽早手术治疗。我们应重点研究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早期、特异性的检测方法,从而防治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诊断 预后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海拔3700米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手术治疗及围术期处理的经验
8
作者 李素芝 王学凯 +2 位作者 王志农 王军 陈忠东 《西藏科技》 2002年第3期40-42,共3页
目的 :总结高原地区体外循环 (CPB)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11 1月在海拔 370 0m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患者 45例 ,其中藏族 1 9例 ,世居西... 目的 :总结高原地区体外循环 (CPB)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11 1月在海拔 370 0m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患者 45例 ,其中藏族 1 9例 ,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 2 6例。继发孔型房间隔 (ASD) 1 7例、室间隔缺损(VSD) 2 2例、VSD合并ASD6例 ;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2例、动脉导管未闭 (PDA)4例、先天性三尖瓣穿孔 1例、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 2 6例。术前肺动脉平均压 1 8~ 5 1mmHg ,轻度肺动脉高压 1 5例 ,中度肺动脉高压 1 7例 ,严重肺动脉高压 1 1例。均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CPB下施行手术。结果 :无早期死亡。除 1例术前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 ,术后 3h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外 ,其他患者均未出现心、肺和神经等系统严重的并发症 ;术后 6~ 1 5d痊愈出院。结论 :高原地区施行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手术 ,术后应避免肺动脉高压危象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积极纠正酸中毒 ,可取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处理 高原地区 手术治疗 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
下载PDF
人工心脏瓣膜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志云 张宝仁 +3 位作者 邹良建 梅举 王志农 于伟勇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7-329,共3页
目的 总结人工心脏瓣膜心内膜炎 (PVE)的外科治疗。方法  1990年至 2 0 0 3年 8月 ,手术治疗PVE病人 2 1例 ,其中亚急性 16例 ,急性 5例。血细菌培养阳性 13例。心脏超声检查主动脉瓣瓣周漏 6例 ,二尖瓣瓣周漏 3例 ,主动脉瓣区赘生物 ... 目的 总结人工心脏瓣膜心内膜炎 (PVE)的外科治疗。方法  1990年至 2 0 0 3年 8月 ,手术治疗PVE病人 2 1例 ,其中亚急性 16例 ,急性 5例。血细菌培养阳性 13例。心脏超声检查主动脉瓣瓣周漏 6例 ,二尖瓣瓣周漏 3例 ,主动脉瓣区赘生物 3例 ,二尖瓣区 5例。应用机械瓣再次手术行二尖瓣置换 11例 ,主动脉瓣置换 10例 ,同期行升主动脉假性瘤切除和主动脉修补成形 1例。术中均见有赘生物 ;二尖瓣环脓肿 7例 ,瓣周脓肿 3例 ;主动脉瓣环脓肿 8例 ,瓣周脓肿 4例。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5例 ,其中 3例死于感染复发 ,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晚期死亡 1例。随访 4个月至 13年 ,1例PVE再发 ,内科治疗无效 ,死亡。结论 及时诊断PVE ,正确掌握手术时机 ,彻底清除感染组织和围术期应用大剂量敏感抗生素 ,是提高PVE手术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肿 主动脉瓣 人工心脏瓣膜 心内膜炎 PVE 外科治疗 瓣周漏 握手
原文传递
“第六届全国心脏瓣膜外科学术会议”纪要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宝仁 邢建洲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3-195,共3页
关键词 心脏瓣膜外科 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分离术 心脏瓣膜病 主动脉瓣狭窄 人工心肺机 瓣膜置换术 20世纪 升主动脉 直视手术
原文传递
SMAD信号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新伟 王志农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05-807,共3页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室重塑 心肌细胞肥大
原文传递
1137例三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宝仁 徐志云 +4 位作者 邹良建 王志农 王连才 王尔松 韩庆奇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总结三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5月至2005年5月1 137例施行三瓣膜手术病人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术后早、晚期病死率、死亡原因、并发症以及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等。结果早期死亡98例(8.62%),死因包括心... 目的总结三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5月至2005年5月1 137例施行三瓣膜手术病人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术后早、晚期病死率、死亡原因、并发症以及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等。结果早期死亡98例(8.62%),死因包括心力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顽固性心律失常、纵隔感染、颅内出血、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或左心室破裂等。晚期死亡81例,死因主要是慢性心衰和抗凝相关性并发症。术后5、10与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9%、84%与65%。84%的病人心功能(NYH)恢复至Ⅰ~Ⅱ级。结论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心肌保护方法的改善,三瓣膜手术的疗效已经显著改善。虽然早期病死率偏高,但只要维持术后心功能的良好状态和规律服用抗凝药物,术后远期病人心功能改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 人工 心脏瓣膜假体植人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联合瓣膜病外科治疗进展
13
作者 张宝仁 韩庆奇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58-760,共3页
联合瓣膜病指心脏2个瓣膜以上的病变,最常见的病理改变是风湿性病变,其次为退行性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其他病因所致者少见。联合瓣膜病约占心脏瓣膜病的15%,其中主动脉瓣与二尖瓣联合病变占80%,二尖瓣与三尖瓣病变或合并主动... 联合瓣膜病指心脏2个瓣膜以上的病变,最常见的病理改变是风湿性病变,其次为退行性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其他病因所致者少见。联合瓣膜病约占心脏瓣膜病的15%,其中主动脉瓣与二尖瓣联合病变占80%,二尖瓣与三尖瓣病变或合并主动脉瓣病变约占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瓣膜病 外科治疗 主动脉瓣病变 退行性病变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脏瓣膜病 三尖瓣病变 病理改变
原文传递
高原地区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初步经验
14
作者 王志农 王军 +5 位作者 李素芝 陈忠东 王洪亚 张胜天 李少勇 汪沛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4-7,共4页
目的 :评价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治疗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早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1年 9月在海拔 3 70 0m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患者 1 0例 ,其中藏族 6例 ,世... 目的 :评价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治疗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早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1年 9月在海拔 3 70 0m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患者 1 0例 ,其中藏族 6例 ,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 4例 ;年龄 3岁~ 1 1岁 ,平均 7.4岁~ 2 .3岁 ;继发孔型房间隔 (ASD) 5例、室间隔缺损(VSD) 4例、VSD合并ASD1例 ;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 6例 ;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2例 ,中度肺动脉高压 6例 ,严重肺动脉高压 2例 ;均经右腋中线纵向小切口 ,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采用心脏不停跳技术 ,行ASD修补术 5例、VSD修补6例 ,其中直接缝合 5例、补片修补 1例 ,三尖瓣改良DeVega成形术 6例 ;结果 :无早期死亡。均未出现心、肺和神经等系统严重的并发症 ;出院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残余漏 ;术后 7天~ 1 0天均痊愈出院 ;结论 :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 ,施行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手术 ,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而且切口隐蔽、美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外科手术 右腋下切口 体外循环 高原 心内直视手术
原文传递
3700m高原地区体外循环围术期肺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志农 王军 +5 位作者 李素芝 王洪亚 张富军 张胜天 李少勇 陈忠东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 :观察高原地区体外循环 (CPB)围术期呼吸指数 (RI)、肺顺应性等肺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 ,探讨肺动脉高压与CPB后肺功能变化的关系 ;方法 :选择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1年 7月在海拔 370 0m高原地区开展的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1 0例 ... 目的 :观察高原地区体外循环 (CPB)围术期呼吸指数 (RI)、肺顺应性等肺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 ,探讨肺动脉高压与CPB后肺功能变化的关系 ;方法 :选择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1年 7月在海拔 370 0m高原地区开展的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1 0例 ,根据术前肺动脉平均压 (MPAP) ,将患者分成肺动脉高压组 (n =5,术前MPAP >2 .6 6kPa)和对照组 (n =5,术前MPAP≤ 2 .6 6kPa)。各组均分别于CPB前、主动脉开放后 5分钟、CPB结束时以及CPB后 6 0分钟、1 2 0分钟、1 80分钟 ,测定气道平台压 (PPLATEAU)、气道峰压 (PPEAK)、胸肺顺应性 (Cs)、动态肺顺应性 (Cd)和RI的变化 ;结果 :无早期死亡。与CPB前相比 ,肺动脉高压组在主动脉开放后 5分钟至CPB后1 80分钟 ,其PPLATEAU、PPEAK和RI均显著升高 (P <0 .0 5) ,Cs、Cd均明显降低 (P <0 .0 5) ;对照组在主动脉开放后 5分钟至CPB后 1 2 0分钟 ,其PPLATEAU、PPEAK和RI亦较CPB前显著增加 ,Cs、Cd明显降低 ,但在CPB后 1 80分钟上述各指标均恢复至CPB前水平 (P >0 .0 5) ;与对照组相比 ,主动脉开放后 5分钟、CPB结束时以及CPB后 6 0分钟、1 2 0分钟、1 80分钟 ,肺动脉高压组PPLATEAU、PPEAK和RI均明显升高 (P <0 .0 5) ,而Cs、Cd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急性 肺动脉高压 体外循环 高原
原文传递
二尖瓣狭窄分离术后晚期复发病人瓣膜置换术278例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宝仁 徐志云 +3 位作者 邹良建 梅举 王志农 蔡凯华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0-203,共4页
目的 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分离术后晚期复发瓣膜的病理改变 ,及其再次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1978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分离术后晚期复发性瓣膜病 2 78例。二尖瓣复发性病变均以狭窄为主... 目的 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分离术后晚期复发瓣膜的病理改变 ,及其再次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1978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分离术后晚期复发性瓣膜病 2 78例。二尖瓣复发性病变均以狭窄为主合并不同程度的关闭不全。其中合并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 12 7例 (4 5 7% ) ,合并复发性主动脉瓣病变 33例 (11 9% ) ;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膜病变合并三尖瓣病变 6 1例 (2 1 9% )。二尖瓣复发性病变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1)交界硬化融合型 4 6例 (16 5 % ) ;(2 )后瓣钙化卷缩型 18例 (6 5 % ) ;(3)交界钙化融合型 177例 (6 3 7% ) ;(4 )瓣膜与瓣下结构钙化型 37例(13 3% )。所有病人均行二尖瓣置换术 ,其中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 33例 ;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作改良DeVega成形术 137例、Kay二瓣化环缩术加用成形环固定 5 1例。 结果 早期死亡 19例(6 8% ) ,主要死因为心力衰竭与多脏器功能衰竭。长期生存 2 5 9例 ,随访率 95 7% ,随访 6个月~ 2 2年 ,累计随访时间 116 2 2年。晚期死亡 15例 ,累计生存率 5、10、15年分别为 85 5 %、71 2 %、6 5 1%。抗凝过量出血的发生率为 1 11%病人·年。结论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术后晚期瓣膜复发性病变 ,再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狭窄分离术 晚期复发病人 瓣膜置换术 心脏瓣膜疾病
原文传递
海拔3700m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初步经验
17
作者 李素芝 王志农 +4 位作者 王军 陈忠东 王洪亚 张胜天 李少勇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1-14,共4页
目的 :评价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 (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早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1年 7月在海拔 370 0m高原地区手术治疗的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 1 3例 ,其中藏族 7例 ,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 6例 ;年... 目的 :评价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 (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早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1年 7月在海拔 370 0m高原地区手术治疗的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 1 3例 ,其中藏族 7例 ,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 6例 ;年龄 1 .5岁~ 1 2岁 ,平均 4.4岁± 2 .1岁 ;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 6例 ,中度肺动脉高压 4例 ,严重肺动脉高压 3例 ;术前动脉血氧饱和度 79%~ 88% ,平均 84.5% ,均采用腋下小切口 ,管型导管者采用三重结扎的方法 ,而漏斗型者以及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 ,采取缝扎再双重结扎的方法 ;结果 :无手术死亡 ;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肺部并发症和声音嘶哑等 ,4天~ 7天均痊愈出院 ,随访时间 1月~ 2月 ,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导管再通、假性动脉瘤形成等 ,均已恢复正常活动 ;结论 :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经过术前的充分准备 ,施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采取三重结扎或缝扎再双重结扎的方法 ,对于不具备常规开展体外循环手术的西藏地区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肺动脉高压 高原 并发症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