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期待与前瞻——解放军军事文学研究中心建设规划座谈会发言录 被引量:1
1
作者 梁鸿鹰 黄献国 +9 位作者 汪守德 柳建伟 丁临一 姜秀生 刘建华 徐贵祥 陈曦 许福芦 谭晓明 谷海慧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1期12-17,共6页
2012年12月13日下午,由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办的"解放军军事文学研究中心建设规划座谈会",在学院部队文艺创作研究中心召开。参加座谈会的专家有: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梁鸿鹰、解放军艺术学院原副院长袁厚春、解放... 2012年12月13日下午,由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办的"解放军军事文学研究中心建设规划座谈会",在学院部队文艺创作研究中心召开。参加座谈会的专家有: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梁鸿鹰、解放军艺术学院原副院长袁厚春、解放军艺术学院训练部原部长黄献国、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原局长汪守德、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柳建伟、武警电视艺术中心主任丁临一。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副局长姜秀生、干事李亚平,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张方、训练部副部长徐惠冬、政治部宣保处处长矫涛法,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刘建华、政委陈存松、副主任廖建斌及文学系教员徐贵祥、陈曦、许福芦、苏达仁、谭晓明、张志强、谷海慧、黄茂文等出席和参加了座谈。本文依据现场发言顺序摘要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文学研究中心 建设规划 理论研究 文学创作 教研相长 文化建设
原文传递
当代话剧史建构中的军旅话剧 被引量:1
2
作者 谷海慧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5-81,共7页
作为当代话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军旅话剧的题材类型和美学风格皆具独特史学价值,在当代话剧的历史建构中理应受到治史者的关注。通过对王新民所著的《中国当代话剧艺术演变史》、田本相著的《中国话剧百年史述》以及董健、胡星亮主编... 作为当代话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军旅话剧的题材类型和美学风格皆具独特史学价值,在当代话剧的历史建构中理应受到治史者的关注。通过对王新民所著的《中国当代话剧艺术演变史》、田本相著的《中国话剧百年史述》以及董健、胡星亮主编的《中国当代戏剧史稿(1949—2000)》等六部话剧史,包括八卷本的《中国话剧50年剧作选》、十卷本的《中国话剧百年剧作选》等四部话剧作品选的比对研究,尤其通过对其中重点剧目的分析,我们发现:军旅话剧的光荣属于过去,在当下与未来发展中,创作者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旅话剧 当代话剧史 建构 治史者 选家
原文传递
《三国志演义》赤壁之战叙述探索
3
作者 陈曦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1期52-57,共6页
《三国志演义》在对赤壁之战的叙述中,不仅让诸葛亮而不是周瑜,成为孙刘联军的头号功臣,更在他身上注入纵横家、兵家、道士等不同文化内涵,使其为人行事与儒家思想颇多牾;孙、刘两家在战争过程中既有合作更有"暗斗",小说当中... 《三国志演义》在对赤壁之战的叙述中,不仅让诸葛亮而不是周瑜,成为孙刘联军的头号功臣,更在他身上注入纵横家、兵家、道士等不同文化内涵,使其为人行事与儒家思想颇多牾;孙、刘两家在战争过程中既有合作更有"暗斗",小说当中鲁肃视角的设置,对"暗斗"发挥了奇妙的道德评判的功能;杀孔融、刘琮、刘馥等情节,则可视为小说对曹操形象的反复抹黑,在凸显小说"拥刘反曹"立场的同时,更暴露出作者历史观的某些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演义》 赤壁之战 诸葛亮 鲁肃 曹操 历史观
原文传递
《三国志演义》官渡之战叙述探索
4
作者 陈曦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9,共6页
《三国志演义》使刘备集团赫然成为官渡之战叙述的一大重心,不仅将刘备虚构为官渡之战发端阶段的关键人物,把历史上袁、曹对决中的袁氏一方,置换为袁、刘联军,还将刘、关、张由兵败离散到聚义重逢,设置为官渡决战前的情节主线。小说让... 《三国志演义》使刘备集团赫然成为官渡之战叙述的一大重心,不仅将刘备虚构为官渡之战发端阶段的关键人物,把历史上袁、曹对决中的袁氏一方,置换为袁、刘联军,还将刘、关、张由兵败离散到聚义重逢,设置为官渡决战前的情节主线。小说让关羽跳出了官渡之战的历史缝隙,不遗余力地揄扬其忠义情操,但其行为实已颠覆了封建社会的忠信纲常。在实现江湖艺人通俗作品史书化的过程中,小说苦心编织,弥缝补漏,呈现出了一种史官文化与民间文化纵横交织的复杂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演义》 官渡之战 叙述 史官文化 民间文化
原文传递
摇曳于“儒”、“法”冲突下的“恶之花”——《史记·李斯列传》探微
5
作者 陈曦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48,49,共4页
司马迁以对人类复杂天性的深刻洞察为基础,清楚地看到儒、法两家价值体系的对立,认为应当高扬儒家仁爱的旗帜,抑制并抗击法家对自私功利的鼓吹。同时,他也突破了儒家义利观的局限,没有一味否定人对名利富贵的追求。他将自己的这些思考... 司马迁以对人类复杂天性的深刻洞察为基础,清楚地看到儒、法两家价值体系的对立,认为应当高扬儒家仁爱的旗帜,抑制并抗击法家对自私功利的鼓吹。同时,他也突破了儒家义利观的局限,没有一味否定人对名利富贵的追求。他将自己的这些思考凝聚在《李斯列传》之中,使李斯成为一个一度挣扎在儒、法之间、充满了丰富文化内涵的悲剧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 司马迁 悲剧 冲突
原文传递
司马迁笔下项羽形象探索
6
作者 陈曦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1期25-29,共5页
司马迁在塑造项羽形象过程中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是冲荡了丑化项羽形象的宣传堤坝,塑造了一个有违汉朝官方叙述的反秦英雄形象;二是跃过了儒家"德"、"力"对峙的思维藩篱,塑造了一个有违儒家道德的悲剧英雄形象。太史... 司马迁在塑造项羽形象过程中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是冲荡了丑化项羽形象的宣传堤坝,塑造了一个有违汉朝官方叙述的反秦英雄形象;二是跃过了儒家"德"、"力"对峙的思维藩篱,塑造了一个有违儒家道德的悲剧英雄形象。太史公笔下的项羽精神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它不仅继承了上古神话英雄不畏强权的抗争意识与悲剧精神,更大力彰显了古代贵族文化的诗性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项羽精神 形象探索
原文传递
《孙子》譬喻的历史文化阐释
7
作者 陈曦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36,共6页
《孙子》的譬喻主要见于《形篇》、《势篇》、《虚实篇》等,据统计,三篇譬喻数量相加,可占全书总量的65%。尽管《孙子》基本实现了譬喻手段一般意义上的功能,即生动鲜明地呈现被喻事物的特性,但对"形"、"势"等富有... 《孙子》的譬喻主要见于《形篇》、《势篇》、《虚实篇》等,据统计,三篇譬喻数量相加,可占全书总量的65%。尽管《孙子》基本实现了譬喻手段一般意义上的功能,即生动鲜明地呈现被喻事物的特性,但对"形"、"势"等富有哲学意味的核心范畴,譬喻的使用效果却难尽人意,造成了某种理解上的障碍。这一现象,实则反映了先秦时期的意象思维对哲学思维的巨大牵引,从中可以进一步透视《孙子》在先秦思想格局中"《孙》为《老》祖"的特殊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譬喻 文化阐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