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网络填报管理系统的研发 被引量:32
1
作者 陈超 郭代红 +3 位作者 刘皈阳 郭绍来 刘东杰 赖琪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8年第4期20-22,38,共4页
目的:提高军队药品安全性监测与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方便基层报告人和ADR监测员开展工作。方法:结合军队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特点,综合运用网络、数据仓库、通报通讯、对接数据提取等计算机技术。结果:从优化报表结构、简化上报过程、... 目的:提高军队药品安全性监测与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方便基层报告人和ADR监测员开展工作。方法:结合军队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特点,综合运用网络、数据仓库、通报通讯、对接数据提取等计算机技术。结果:从优化报表结构、简化上报过程、方便工作管理、强化信息利用和保持系统稳定入手,开发了基于医疗机构局域网的解放军ADR网络填报管理系统。结论:该系统既能满足军队内外网严格分开的管理要求,又能实现药品安全监测信息的传输、管理和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R报表 管理系统 医疗机构 网络
下载PDF
军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郭代红 刘皈阳 +3 位作者 陈超 施振国 郭绍来 尹红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7年第5期1-4,共4页
解放军ADRM中心成立于1990年,目前有129所医疗机构参加的监测网已收集ADR报告42525份,实现向国家ADR监测中心全面网络呈报。开展了含碘造影剂、硫普罗宁等重点品种监测;国内率先回顾性研究了加替沙星致血糖异常;实施非典患者ADR信息收... 解放军ADRM中心成立于1990年,目前有129所医疗机构参加的监测网已收集ADR报告42525份,实现向国家ADR监测中心全面网络呈报。开展了含碘造影剂、硫普罗宁等重点品种监测;国内率先回顾性研究了加替沙星致血糖异常;实施非典患者ADR信息收集及用药安全性调研,以及863资助项目有关药品安全性的课题等研究。《军队ADR通讯》创办10年,出版54期。今后将优化信息反馈,健全三级监测网络,开展医院集中监测,建立应急预案,探索提取ADR信号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 药品不良反应 医院集中监测
下载PDF
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利用推动药物警戒体系建设 被引量:3
3
作者 郭代红 姚翀 +5 位作者 陈超 朱曼 徐元杰 马亮 赵鹏芝 高奥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3年第6期38-42,共5页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是药物警戒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ADR数据的数量和质量提升,为基于ADR自发报告数据开展临床药品评价与风险预警提供了有效支持。因此,系统化开展ADR自发报告的评价与相关的数据挖掘、数据反馈、数据共享查询等...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是药物警戒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ADR数据的数量和质量提升,为基于ADR自发报告数据开展临床药品评价与风险预警提供了有效支持。因此,系统化开展ADR自发报告的评价与相关的数据挖掘、数据反馈、数据共享查询等数据利用,有利于推动药物警戒体系建设,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实现ADR数据“来之于体系,用之于体系”的服务反馈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药物监测 全面质量管理 实时查询 药物警戒
下载PDF
2642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自发报告分析及风险信号挖掘
4
作者 李海艳 郭代红 +7 位作者 袁拥华 朱曼 高奥 卢京川 伏安 李超 李鹏 赵安琪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51-258,共8页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和特点,挖掘相关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使用此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2008年1月—2022年10月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自发报告...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和特点,挖掘相关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使用此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2008年1月—2022年10月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自发报告,对患者一般情况、累及系统/器官、涉及ADR名称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报告比值比法、比例报告比值法、综合标准法、信息成分法挖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的风险信号。结果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报告共2 642份,其中严重的ADR 410例(15.52%);主要涉及5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品∶种,按构成比降次排序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51.28%)、美罗培南(32.13%)、比阿培南(8.10%)、厄他培南(7.68%)、帕尼培南倍他米隆(0.79%)。患者男女比例为1.74> 60岁最多(59.69%);14个“药品-ADR名称”组合在4种数据挖掘方法中均生成阳性信号,其中美罗培南相关信号最多;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厄他培南在神经系统疾病ADR中报告数较多。结论 风险信号挖掘结果与已知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信息基本一致。临床在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应监测患者肝肾功能以及血液生化指标,强化临床使用此类药物的警戒意识,及时识别并处理ADR,规避严重A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 抗菌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数据挖掘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1374例铂类抗肿瘤药相关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风险信号挖掘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博 郭代红 +6 位作者 刘思源 于承暄 朱雨 孔祥豪 郭海丽 李伯妍 王嘉熙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05-110,共6页
目的:了解铂类抗肿瘤药相关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和特点,挖掘相关风险信号,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我中心ADR数据库中铂类抗肿瘤药相关严重ADR报告,对患者一般情况、累及系统器官、涉及ADR名称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铂类抗肿瘤药相关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和特点,挖掘相关风险信号,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我中心ADR数据库中铂类抗肿瘤药相关严重ADR报告,对患者一般情况、累及系统器官、涉及ADR名称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获取铂类抗肿瘤药相关严重ADR的风险信号。结果:2008年1月~2020年6月铂类抗肿瘤药相关严重ADR报告共1 374例,男女比例为1.26∶1,累及系统器官以血液系统疾病(骨髓抑制)为最多,构成比达到55.75%,涉及87种临床表现。共有20个"药品-系统器官/ADR名称"组合在4种数据挖掘方法中均生成风险信号,其中奥沙利铂相关信号数量最多。结论:风险信号挖掘结果与已知的铂类ADR信息基本一致,临床使用铂类抗肿瘤药应加强警戒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规避严重A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类 抗肿瘤药 药品不良反应 数据挖掘
下载PDF
70672例静脉给药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啸宇 郭代红 +1 位作者 徐元杰 马亮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33-238,共6页
目的:探索静脉给药致ADR的发生规律,为临床用药风险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提取解放军ADR监测中心数据库中2008~2014年158个医疗机构呈报的88 963例静脉给药疑致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关联性评价,全部报告... 目的:探索静脉给药致ADR的发生规律,为临床用药风险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提取解放军ADR监测中心数据库中2008~2014年158个医疗机构呈报的88 963例静脉给药疑致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关联性评价,全部报告中有70 672例属ADR,其中严重ADR 4 181例(5.91%),新的ADR 4 382例(6.19%)。全部ADR患者的年龄分布曲线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似。全部ADR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所占比例最大(26.04%);抗感染药物ADR报告最多(36.09%);用药后30min内出现ADR者过半(50.78%)。而严重ADR报告中,比例最高的是全身性损害(22.87%);抗肿瘤药物ADR报告最为多见(38.03%);ADR潜伏期以3~7 d占比最高(20.88%)。结论:ADR报告的信息化使围绕大量数据的深入挖掘成为可能,人口学信息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整体变化趋势;严重ADR的发生规律具有其自身特点,有必要进行深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抗感染药物 抗肿瘤药物 人口分布
下载PDF
516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周践 武晓玉 +1 位作者 张玉萌 周筱青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4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对2003年军队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的5165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总结归纳,对涉及药品种类,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不良反应发生年龄及强度等做出重点分析。结果:发现在5165例药品不良反应中存在着给药剂型较... 目的:对2003年军队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的5165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总结归纳,对涉及药品种类,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不良反应发生年龄及强度等做出重点分析。结果:发现在5165例药品不良反应中存在着给药剂型较为集中、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年龄偏高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非合理用药的现象。结论:在今后工作中,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督促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的研发 被引量:68
8
作者 陈超 郭代红 +3 位作者 薛万国 刘东杰 刘皈阳 朱曼 《中国药物警戒》 2013年第7期411-414,418,共5页
目的探索计算机辅助筛查药品不良事件和评估预警技术,旨在弥补现行自发报告模式的不足,改善"被动监测"现状,使"实时监测"和"预防为主"的药品风险控制策略成为可能。方法依托运行良好的军卫1号医院信息系... 目的探索计算机辅助筛查药品不良事件和评估预警技术,旨在弥补现行自发报告模式的不足,改善"被动监测"现状,使"实时监测"和"预防为主"的药品风险控制策略成为可能。方法依托运行良好的军卫1号医院信息系统,采用触发器技术原理,设计开发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并以临床药师人工评估结果为对照,论证系统监测效果。结果完成了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贫血、肝损害、肾损害4个事件的自动识别规则设计,建立了集自动监测、用药审查、辅助评估、特征分析、高危筛选为一体的关键技术路线,开发了配套软件系统,并对接医院自发报告监测管理系统,效果验证阳性预测值达69.4%。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医疗机构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自愿报告"的联动工具型平台,为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实用性的技术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主动监测 重点监测 计算机辅助筛查与评估 临床药师
下载PDF
1736例抗真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自发报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超 郭代红 +5 位作者 张博 郭海丽 李伯妍 王嘉熙 伏安 卢京川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32-236,共5页
目的:了解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取2008年1月~2021年6月我中心ADR数据库中涉及三唑类、多烯类、棘白菌素类、氟胞嘧啶、特比萘芬等抗真菌药物的所有ADR自发报告,对患者一般... 目的:了解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取2008年1月~2021年6月我中心ADR数据库中涉及三唑类、多烯类、棘白菌素类、氟胞嘧啶、特比萘芬等抗真菌药物的所有ADR自发报告,对患者一般情况、怀疑药品、累及系统/器官、ADR临床表现、ADR诱导时间、关联性评价及转归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736例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75∶1,老年患者最多,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其中严重ADR报告340例;出现ADR频次最多的为三唑类抗真菌药,以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为主;ADR诱导时间多在用药后1周内,涉及到18个系统/器官,其中以肝胆系统损害、皮肤及皮肤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多见。1736例报告中,严重ADR报告涉及414例次临床表现、91个ADR名称,以肝功能异常、低血钾、肾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过敏性休克较为多见。其中,三唑类抗真菌药相关的229例严重ADR报告涉及的277例次ADR临床表现中,以肝肾损伤多见。结论:应重视抗真菌药物临床使用中的风险并对其重点品种及相关ADR开展主动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 药品不良反应 自发报告 回顾性分析 三唑类
下载PDF
5597例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33
10
作者 王嘉熙 孔祥豪 +5 位作者 郭代红 袁拥华 刘思源 张博 郭海丽 李伯妍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457-461,共5页
目的:了解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取2008~2019年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数据库中所有NSAIDs相关ADRs自发报告,对其中5597例有效自发报告中的患者... 目的:了解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取2008~2019年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数据库中所有NSAIDs相关ADRs自发报告,对其中5597例有效自发报告中的患者性别、年龄,可疑NSAIDs分类、给药途径,以及ADRs类型、诱导期和累及系统/器官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性别患者各个年龄段的构成比差异。结果:5597例NSAIDs相关自发报告中,新的一般的ADR报告404例,严重的ADR报告428例,新的严重的ADR报告47例。ADRs报告中男性2965例(52.97%),女性2632例(47.03%);年龄1~116(56.53±19.37)岁,大于6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40岁以下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40岁年龄段女性多于男性(P<0.01);且各年龄段男女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5597例ADRs涉及NSAIDs十大类别,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ADR诱导期≤1 h例数最多;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以胃肠系统损害(26.02%)和皮肤及皮肤附件损害(23.05%)为多见;严重ADR构成比最高为肝胆系统损害(17.67%);例数最多的品种为氟比洛芬酯,共686例(12.26%),相关严重ADR主要为肝功能异常等。结论:临床使用中应重视NSAIDs安全性问题,及时识别并处理ADR;有必要开展氟比洛芬酯相关用药风险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药品不良反应 氟比洛芬酯 自发报告 安全用药
下载PDF
863例药物相关严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自发报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京川 王嘉熙 +6 位作者 郭代红 袁拥华 伏安 李超 郭海丽 李伯研 张博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444-447,453,共5页
目的:了解药物导致的严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挖掘药源性癫痫发作的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21年6月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严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 目的:了解药物导致的严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挖掘药源性癫痫发作的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21年6月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严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致病药物分布。结果:863例严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报告中,男406例(47.05%),女457例(52.95%),平均年龄(54.94±21.85)岁;临床表现以癫痫发作(27.35%)、头晕(22.25%)、肌肉不自主收缩(11.70%)、头痛(9.04%)、意识障碍(4.75%)为主;致病药物排名前3位分别是抗感染药物(34.88%)、神经系统药物(20.05%)、抗肿瘤药物(10.89%);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左氧氟沙星检测出癫痫发作阳性风险信号。结论:药物相关的严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涉及药物分布较广,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占比最高,临床应警惕药物在高龄患者中的神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 严重不良反应 药源性疾病 癫痫发作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12930例莫西沙星用药人群中肝损害及血细胞减少的多中心自动监测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贾王平 郭代红 +5 位作者 寇炜 杨鸿溢 庞宁 赵粟裕 刘广彦 张笑含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获取莫西沙星致肝损害和血细胞减少相关数据;探讨实施多中心自动监测与评价的规律和相关因素;提供莫西沙星的安全性再评价参考依据。方法:由经过集训的哨点医院人员,按照"医疗机构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 目的:获取莫西沙星致肝损害和血细胞减少相关数据;探讨实施多中心自动监测与评价的规律和相关因素;提供莫西沙星的安全性再评价参考依据。方法:由经过集训的哨点医院人员,按照"医疗机构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统一方案,开展住院患者莫西沙星相关"肝功能""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回顾性自动监测。ADE-ASAS报警病例经临床药师人工再评价确定阳性病例后,进行汇总分析。结果:6所医院12 930例用药人群中,莫西沙星相关肝损害、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 88%,0. 49%,0. 95%,2. 21%。结论:专项软件ADE-ASAS可以高效、快捷、精准地获得多个哨点医院的莫西沙星相关ADR发生率。基于信息化技术的ADE-ASAS是开展重点药物风险监测研究,特别是多中心自动监测研究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药品不良反应 自动监测 多中心 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
下载PDF
我国开展ADR监测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误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被引量:40
13
作者 周筱青 周践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34-135,共2页
关键词 ADR 监测 误区 问题 药品不良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
下载PDF
972例抗肿瘤血管生成类药品不良反应自发报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伯妍 郭代红 +6 位作者 孔祥豪 于承暄 朱雨 刘思源 郭海丽 张博 王嘉熙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41-1443,1450,共4页
目的了解抗肿瘤血管生成类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ADR数据库中2008-2019所有抗肿瘤血管生成类的药品相关ADR自发报告,对患者年龄、性别、怀疑药品、累及系统/器官损害、临床表现、ADR发生时间、关联性评价及... 目的了解抗肿瘤血管生成类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ADR数据库中2008-2019所有抗肿瘤血管生成类的药品相关ADR自发报告,对患者年龄、性别、怀疑药品、累及系统/器官损害、临床表现、ADR发生时间、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72例ADR报告,累及系统/器官达18个。其中严重ADR报告262例,占26.95%。在972例ADR报告中,患者男女比例为1.93∶1,年龄以≥45岁为最多,占83.02%;引发ADR最多的前5种药品为阿帕替尼(31.69%)、贝伐珠单抗(20.16%)、索拉非尼(18.00%)、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抑素(14.30%)、安罗替尼(8.95%)。严重ADR以高血压、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和手足综合征较为多见。结论抗肿瘤血管生成类药品所致ADR累及部位广泛,有必要进行重点品种的主动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血管生成类药品 药品不良反应 自发报告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1702例药品相关肌肉不良反应自发报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安琪 郭代红 +2 位作者 朱曼 高奥 李鹏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393-2396,共4页
目的研究药品相关肌肉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挖掘风险信号和合并用药关联规则,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本中心数据库2008至2021年药品相关肌肉不良反应的报告,对患者一般情况、相关药物、给药途径和发生时间等信息进行分析,运用数据... 目的研究药品相关肌肉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挖掘风险信号和合并用药关联规则,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本中心数据库2008至2021年药品相关肌肉不良反应的报告,对患者一般情况、相关药物、给药途径和发生时间等信息进行分析,运用数据挖掘方法,获取严重药品相关肌肉不良反应的风险信号和合并用药关联规则。结果药品相关肌肉不良反应报告共1702例,性别比为1.13∶1,中位年龄为56岁;相关药品类别前3位为肿瘤用药(21.50%)、心血管系统用药(20.80%)和免疫系统用药(17.27%);肌肉不良反应中位发生时间为24 h,与总体的发生时间(2 h)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给药途径下也存在差异。挖掘得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风险信号多为降脂药物。对合并用药信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发现30条关联规则,其中顺铂-紫杉醇支持度最高。结论药品相关肌肉不良反应涉及药品类别广泛,合并用药较多,应加强医患警戒意识,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保障安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肌肉不良反应 回顾性分析 数据挖掘 APRIORI算法
原文传递
信息化军队药物警戒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代红 朱曼 +9 位作者 徐元杰 王辰允 陈超 刘敏超 姚翀 赵鹏芝 高奥 谢婷婷 储藏 张晓东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构建信息化军队药物警戒系统,强化药物安全数据的挖掘利用,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利用数据抽取、触发器及文本分类技术逐步研发相关软件,构建起自发报告、自动监测、信息交互3个平台,并在实践应用中相辅相成、不断完善。结果由... 目的构建信息化军队药物警戒系统,强化药物安全数据的挖掘利用,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利用数据抽取、触发器及文本分类技术逐步研发相关软件,构建起自发报告、自动监测、信息交互3个平台,并在实践应用中相辅相成、不断完善。结果由3个平台、6个软件组成的信息化军队药物警戒系统,实现了基于军综网/互联网/局域网三网系多途径、多方式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引接、汇聚、反馈与在线查询共享,实现了相关数据来之于军、服务于军的理念;用于开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数据的临床用药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高效快捷、精准经济。结论基于信息化及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药物警戒系统,能够为各级药事监管决策快捷提供精准的参考数据,也是实施药物警戒制、强化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大样本真实世界药物风险评价研究的高效支撑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警戒 药品不良反应 信息化军队药物警戒系统
下载PDF
加替沙星疑致高血糖8例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田慧 郭代红 +6 位作者 陈超 刘志敏 闫双通 钟文雯 刘洋 张东 钱晓顺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6年第6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加替沙星 高血糖
下载PDF
十年间ADR自发报告中467例典型病例风险信号再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奥 赵鹏芝 郭代红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2年第6期385-390,共6页
目的:分析我中心10年间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中典型风险病例的临床特点、风险分布和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1–2021年发布的120期《严重ADR报告月度分析简报》进行整理归纳,共收集467例典型病例相关风险信息,对其... 目的:分析我中心10年间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中典型风险病例的临床特点、风险分布和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1–2021年发布的120期《严重ADR报告月度分析简报》进行整理归纳,共收集467例典型病例相关风险信息,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14463例ADR自发报告中,评级严重报告19209例,经风险信号筛选确定典型病例467例(2.43%);其中新发严重333例、加关注66例、集中趋势48例、死亡2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46∶1,平均年龄(54.26±19.43)岁;导致ADR的主要药物剂型为注射制剂(70.88%),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63.60%);主要药品类别为抗感染药物(14.13%);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免疫异常及感染(28.88%);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结论:月度简报制度强化了ADR自发报告的数据挖掘利用,提升了风险信号筛选质量,有助于开展进一步的风险信号验证;对于军队药物警戒系统的运转、各网点医院的安全合理用药、以及药品说明书的完善等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风险信号 典型病例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含氮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伏安 郭代红 +5 位作者 李超 卢京川 张博 郭海丽 李伯妍 王嘉熙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年第10期66-73,共8页
目的挖掘并分析含氮双膦酸盐(N-BPs)类药物相关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综合法,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04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品主要怀疑药品为... 目的挖掘并分析含氮双膦酸盐(N-BPs)类药物相关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综合法,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04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品主要怀疑药品为N-BPs的ADE报告进行分析并挖掘风险信号。结果研究共获得N-BPs相关报告55604份,ADE 773235例,生成有效信号2534个,主要涉及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胃肠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等;患病人群以女性(76.28%)、45岁以上中老年(75.82%)为主;研究发现大量说明书中未提及的ADE,其中例数较多或结局较严重的ADE包括椎间盘病变、牙齿及口腔软组织损伤、恶性肿瘤、间质性肺疾病等。结论N-BPs相关ADE多,结局严重,累及器官系统较广,新的ADE的发现可为临床安全用药及相关真实世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双膦酸盐 药品不良事件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