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ts-1和survivin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
1
作者 吉玉洁 张莹 +2 位作者 蔡大伟 李伟 丁向辉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4,9,共5页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鳞癌)Ets-1和survivin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二步法检测72例宫颈鳞癌手术标本及30例癌旁宫颈组织Ets-1和survivin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年龄、癌灶大小、浸...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鳞癌)Ets-1和survivin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二步法检测72例宫颈鳞癌手术标本及30例癌旁宫颈组织Ets-1和survivin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年龄、癌灶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等级、TNM分期、术前淋巴转移、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7项指标的关系。结果 Ets-1阳性染色可见于细胞核及细胞质,survivin阳性染色多见于细胞质,少见于细胞核。癌组织Ets-1和survivin阳性率(分别为63.9%,72.2%)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分别为13.3%,3.3%)(P<0.05)。患者年龄、癌灶大小均与Ets-1和Survivin表达阳性率无关(P>0.05);浸润深度、分化等级、TNM分期、术前淋巴转移、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5项指标均与Ets-1和survivin表达阳性率相关(P<0.05)。72例患者Ets-1和survivin共阳率为58.3%,共阴率为22.2%,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49,P<0.05)。结论 Ets-1和survivin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高水平表达预示癌组织侵袭能力强、分化等级低、病情发展快、淋巴转移早、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ETS-1 SURVIVIN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预后
下载PDF
阿法骨化醇在预防早产儿佝偻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桂玲 卢青军 +6 位作者 任文娟 杨娅丽 赵会娟 张怀强 张克勤 李婷婷 贾茹茹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9期2370-2375,共6页
目的:探究阿法骨化醇在早产儿佝偻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新生儿监护病房中出院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维生素D口服,研究组给予阿法骨化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目的:探究阿法骨化醇在早产儿佝偻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新生儿监护病房中出院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维生素D口服,研究组给予阿法骨化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5-(OH)D3、血磷、血钙水平、骨代谢指标[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及桡骨、尺骨骨密度;统计两组患者维生素D异常及佝偻病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25-(OH)D3、血磷、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ALP、骨钙素水平高于对照组,BAL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桡骨、尺骨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佝偻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法骨化醇可促进早产儿钙磷吸收,改善骨代谢,降低佝偻病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法骨化醇 早产儿 佝偻病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阿法骨化醇预防早产儿佝偻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任文娟 张桂玲 +3 位作者 杨雅丽 赵会娟 李树军 方庆娟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5-17,20,共4页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在预防早产儿佝偻病中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早产儿168名,胎龄35~37周,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4例。实验组用阿法骨化醇治疗,对照组用维生素D滴剂治疗。对比2组佝偻病发生率、血钙、25-羟基维生素D 3及...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在预防早产儿佝偻病中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早产儿168名,胎龄35~37周,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4例。实验组用阿法骨化醇治疗,对照组用维生素D滴剂治疗。对比2组佝偻病发生率、血钙、25-羟基维生素D 3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实验组佝偻病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16.67%)(P<0.05)。实验组治疗30 d后血钙水平、25-羟基维生素D 3水平、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水平优于对照组[(2.48±0.17)mmol·L^-1 vs(2.25±0.13)mmol·L^-1、(56.15±6.28)ng·mL^-1 vs(33.53±7.30)ng·mL^-1、(121.53±16.02)U·L^-1 vs(188.71±18.02)U·L^-1](P<0.05)。结论合理使用阿法骨化醇可有效预防早产儿佝偻病的发生,且有助于改善早产儿血钙等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佝偻病 阿法骨化醇 预防 早产儿 25-羟基维生素D
下载PDF
阿法骨化醇对早产儿骨密度的影响
4
作者 任文娟 张桂玲 +6 位作者 杨娅丽 赵会娟 张怀强 张克勤 孙许峰 方庆娟 贾茹茹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对早产儿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7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4例和对照组103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D滴剂口服,观察组给予阿法骨化醇口服,均连续用药3个月。比较2组血钙、血磷水平和骨密度的变化及不良反...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对早产儿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7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4例和对照组103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D滴剂口服,观察组给予阿法骨化醇口服,均连续用药3个月。比较2组血钙、血磷水平和骨密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血钙、血磷分别为(2.59±0.15)mmol·L-1、(1.51±0.10)mmol·L-1,对照组为(2.40±0.19)mmol·L-1、(1.34±0.09)mmol·L-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矫正3月龄、6月龄骨密度分别为(0.51±0.04)g/cm3、(0.53±0.05)g/cm3,对照组分别为(0.46±0.05)g/cm3、(0.48±0.06)g/cm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5.77%和4.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法骨化醇可有效提高早产儿血钙、血磷水平,改善骨密度,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维生素D滴剂 阿法骨化醇 骨密度
下载PDF
阿法骨化醇治疗早产儿佝偻病疗效及对25-羟维生素D3水平影响、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任文娟 张桂玲 +4 位作者 杨娅丽 赵会娟 李树军 张克勤 孙许峰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治疗早产儿佝偻病的疗效,以及对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影响,对骨碱性磷酸酶(BLAP)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自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54例早产的佝偻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治疗早产儿佝偻病的疗效,以及对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影响,对骨碱性磷酸酶(BLAP)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自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54例早产的佝偻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77例。常规组采用维生素D滴剂治疗,观察组用阿法骨化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儿血清BLAP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BAL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25-羟维生素D3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血清BALP水平低于常规组,25-羟维生素D3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孕期体质量增长是否正常、孕期日晒时间<2 h/d、孕期是否服用维生素D、孕期是否服用钙剂、孕期饮食是否多样化、患儿是否服用阿法骨化醇滴剂均是早产佝偻病患儿血清BALP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阿法骨化醇治疗早产儿佝偻病疗效显著,且可以改善骨代谢指标。患儿BLAP水平主要受孕妇孕期体质量、日晒时间、维生素D及钙剂服用情况、饮食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佝偻病 骨碱性磷酸酶 阿法骨化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桂玲 张怀强 +4 位作者 王洪生 孙印臣 赵佩林 王志明 孟文博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229-232,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外伤性脑梗死患儿的治疗方案,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以提高其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头颅CT扫描和MR...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外伤性脑梗死患儿的治疗方案,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以提高其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头颅CT扫描和MRI诊断儿童外伤性脑梗死,根据不同病情将儿童外伤性脑梗死进行诊断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腔隙性脑梗死患儿给予钙拮抗剂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并辅以高压氧、运动康复治疗;局灶型脑梗死、混合型脑梗死患儿除应用钙拮抗剂和神经营养药外,还应用小剂量脱水剂和小剂量激素,并随病情演变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大面积脑梗死的患儿,急诊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给予降颅压、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治疗。观察患儿的治疗结果及恢复情况。结果4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儿中,恢复良好35例(83.3%),中残4例(9.5%),重残2例(4.8%),死亡1例(2.4%),无植物生存。腔隙性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100%,局灶型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62.5%,混合型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60%,大面积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50%。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脑梗死患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提高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梗死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