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新型社区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基点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建新 《社科纵横》 2013年第5期61-63,共3页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尊重农民意愿、保障群众利益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条在农村人口比重大、"三农"问题突出地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在尊重农民意愿、保障群众利益的前提下,推动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尊重农民意愿、保障群众利益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条在农村人口比重大、"三农"问题突出地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在尊重农民意愿、保障群众利益的前提下,推动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突破口,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新型城镇化 城乡发展
下载PDF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金霞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第36期222-223,共2页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五位一体的建设提出,对于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这五大建设的制度改革,并首次提出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五位一体的建设提出,对于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这五大建设的制度改革,并首次提出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充分证明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制度建设 深化
下载PDF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莹 《沧桑》 2013年第2期94-96,108,共4页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五有&q...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五有"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些论断,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基本思路和实现路径。本文以民生问题为切入点,试通过阐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的目的和重点在民生,分析民生已经成为时代主题和民众期待的原因,总结民生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路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 保障和改善 民生 “五有” 新进展
下载PDF
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管理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建新 《沧桑》 2013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十七届五中全会将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十二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胡锦涛则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 十七届五中全会将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十二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胡锦涛则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地投入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创新社会管理,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而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重心在基层、重点在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社会管理 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城乡社区建设
下载PDF
新时期基层干教工作应注重四个结合
5
作者 贾鹏 《学习论坛》 1999年第1期39-39,共1页
随着社会体制的转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相吻合的干部教育机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在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干部教育工作应该面对新时期农村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做到四个结合,提高培训水平... 随着社会体制的转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相吻合的干部教育机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在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干部教育工作应该面对新时期农村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做到四个结合,提高培训水平,尤其注重教育效果,在干部教育工作中突出“经济、高效、管用”的特点。 一、坚持计划性与多样性的结合。所谓计划性,就是统一下达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内容;多样性就是根据干部培训的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方法,或者采用一些辅助课程来深化或拓宽主干课程。这种统一性和多样化的结合是实践的需要,党在每个时期和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历史任务和具体工作要求,这些内容无疑要让各级干部掌握并且不断领会,作为干部培训的规划者应该把这些内容规定到统一的要求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培训工作 新时期 培训内容 干部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知识经济时代 四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 运行机制 教育机制
下载PDF
论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
6
作者 赵豫龙 《学习论坛》 2003年第9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党的领导 领导方式 领导方法 领导干部 中国共产党 文明意识
下载PDF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坚持与时俱进
7
作者 崔鸿恩 《学习论坛》 2003年第9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三个代表 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 党建理论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加强道德建设
8
作者 刘金箱 《学习论坛》 2000年第7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市场经济 道德建设 经济体制 精神文明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下载PDF
贯彻群众路线 为民务实清廉
9
作者 王金霞 《全国商情》 2014年第22期94-96,共3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群众路线 经济社会发展 清廉 务实 社会和谐稳定 教育实践活动 三中全会 决策部署
下载PDF
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最根本保证
10
作者 王金霞 《决策探索》 2015年第8期68-69,共2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忘》(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党的领导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体系 中共中央 于全
下载PDF
努力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政党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1
作者 王建新 《沧桑》 2013年第2期97-100,共4页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一次重大创新,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目标。根据这一目标要求,本文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建设学习型...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一次重大创新,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目标。根据这一目标要求,本文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重大意义;按照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些见解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型 创新型 服务型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科学化水平
下载PDF
党员干部保持党的纯洁性研究
12
作者 谷文娟 《魅力中国》 2014年第2期376-376,共1页
党的纯洁性,是指党组织或党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纯正清白。保持党的纯洁性,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应对和经受住各种考验、化解和战胜各种危险的重要法宝。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党员领导干部保持纯洁性... 党的纯洁性,是指党组织或党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纯正清白。保持党的纯洁性,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应对和经受住各种考验、化解和战胜各种危险的重要法宝。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党员领导干部保持纯洁性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干部 保持 纯洁性 研究
下载PDF
加强党性修养 永葆党员本色
13
作者 韩晓敏 《科技风》 2010年第8期41-,共1页
加强党性修养是党章赋予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要按照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群众观和权力观,强化民本、诚信、公正、尚廉、服务的理念,努力做到慎一、甚微、慎独、慎终、慎权。唯其如此,... 加强党性修养是党章赋予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要按照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群众观和权力观,强化民本、诚信、公正、尚廉、服务的理念,努力做到慎一、甚微、慎独、慎终、慎权。唯其如此,才能拥抱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性 品行 表率 修养
下载PDF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析
14
作者 李富春 《青年与社会(下)》 2015年第2期146-146,共1页
坚持破、立结合,坚决破除官本位思想痼疾,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打造高素质的国家治理人才,顺利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早日实现。
关键词 国家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现代化 破除 顶层设计
下载PDF
推进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15
作者 李富春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6年第4期14-14,共1页
本文介绍了绿色发展的基本含义,阐述了实行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了强力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对策建议。首先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对已经被破坏、被污染的领域积极开展治理,优化局域生态空间;其次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 本文介绍了绿色发展的基本含义,阐述了实行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了强力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对策建议。首先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对已经被破坏、被污染的领域积极开展治理,优化局域生态空间;其次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开展低碳试点,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第三是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和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必要性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城乡统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16
作者 李富春 《科技风》 2009年第5X期225-225,共1页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是彻底解决"三农"难题的钥匙。
关键词 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 城乡统筹 “三农”问题
下载PDF
浅谈如何提升党的凝聚力
17
作者 李富春 《沧桑》 2014年第2期94-96,共3页
群众怎样不脱离执政党应该是执政党站在另一个角度需要深思的课题。在我国当今社会,党群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客观上造成了群众脱离党的事实。群众脱离党在一定程度内是必然现象,并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如果任其发展,达到一定程... 群众怎样不脱离执政党应该是执政党站在另一个角度需要深思的课题。在我国当今社会,党群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客观上造成了群众脱离党的事实。群众脱离党在一定程度内是必然现象,并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如果任其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危及执政党的合法性。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尤其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具有高度的政治清醒和政治自觉,把始终贯彻群众路线当做凝心聚力的法宝,必将引领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 执政党 脱离
下载PDF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破解“三农”问题的钥匙
18
作者 李富春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年第10期7-10,共4页
始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具有历史必然性。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 始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具有历史必然性。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是彻底解决"三农"难题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 “三农”问题
下载PDF
创新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9
作者 王建新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3-55,共3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集中体现我党在新阶段对我国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集中体现我党在新阶段对我国农村、农民、农业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创新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新农村建设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
20
作者 韩炜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16年第11期126-126,共1页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尽早形成全社会知法守法、爱法护法的良好氛围,确立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是迈向社会主义法治中国至关重要的一步。
关键词 全民法治观念 依法治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