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皮素通过SIRT1/ROS/DR5途径提高TRAIL抗前列腺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戴卓睿 姜凯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0期830-833,837,共5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是否与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凋亡配体(TRAIL)有协同抗前列腺癌效应并研究其机制。方法噻唑蓝(MTT)实验检测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PC3细胞的凋亡和活性氧簇(ROS)的产生;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C3细胞去乙... 目的探讨槲皮素是否与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凋亡配体(TRAIL)有协同抗前列腺癌效应并研究其机制。方法噻唑蓝(MTT)实验检测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PC3细胞的凋亡和活性氧簇(ROS)的产生;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C3细胞去乙酰化酶-1(SIRT1)、死亡受体5(DR5)表达水平及半胱天冬酶-8(caspase-8)、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活化水平。结果 TRAIL联合槲皮素对P3的细胞活力抑制率和凋亡诱导率显著高于TRAIL单治疗组[(64.7±5.2)%比(16.9±1.4)%,P<0.05;(34.7±2.6)%比(9.1±0.8)%,P<0.05]。TRAIL联合槲皮素治疗组SIRT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TRAIL单治疗组,同时TRAIL联合槲皮素治疗组DR5表达水平、ROS水平及caspase-8、caspase-3活化水平均显著高于TRAIL单治疗组。另外,TRAIL+槲皮素+SIRT1质粒组及TRAIL+槲皮素+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PC3的细胞活力抑制率和凋亡诱导率均显著低于TRAIL联合槲皮素组[(23.4±1.9)%,(21.5±1.8)%比(64.7±5.2)%,P<0.05;(12.5±1.2)%,(11.3±1.1)%比(34.7±2.6)%,P<0.05]。结论槲皮素通过SIRT1/ROS/DR5途径提高TRAIL抗前列腺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槲皮素 TRAIL SIRT1 ROS DR5
下载PDF
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多态性分布及频率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蔡丽伟 孙文超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5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探究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频率与男性不育的关联分析。方法:选取诸暨市中心医院检验科2015年3月至2016年12年的90例男性少弱精子症患者为不育组,同期在诸暨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就诊生育史正常及精液参数正常... 目的:观察探究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频率与男性不育的关联分析。方法:选取诸暨市中心医院检验科2015年3月至2016年12年的90例男性少弱精子症患者为不育组,同期在诸暨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就诊生育史正常及精液参数正常的男性9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再使用PCR技术测定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的基因多态性及频率差异,结果: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PCR扩增后产物为428 bp,分为TT型,CT型及CC型。其中,TT型扩增片段长度为229 bp、165 bp和34 bp,CT型扩增片段长度为394 bp、229 bp、165bp和34 bp,CC型扩增片段长度为394 bp和34 bp。其中扩增产物中34bp片段由于过短无法显示。不育组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位点中等位基因T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育组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位点中基因型CC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基因型TT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T型基因型频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可能与男性不育的发病有关,是遗传发病的因素之一,但由于男性不育受遗传、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所以应该在今后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 多态性 频率 男性不育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二氢青蒿素抑制ATF2磷酸化提高胃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
3
作者 戴卓睿 毛其芬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5期363-365,369,共4页
目的探讨二氢青蒿素与5-氟尿嘧啶协同抗胃癌效应的机制。方法 MTT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系BGC-823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BGC-823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实验检测BGC-823细胞中ATF2、磷酸化ATF2、Bcl-xl的表达水平及细胞色素c的释放水平... 目的探讨二氢青蒿素与5-氟尿嘧啶协同抗胃癌效应的机制。方法 MTT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系BGC-823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BGC-823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实验检测BGC-823细胞中ATF2、磷酸化ATF2、Bcl-xl的表达水平及细胞色素c的释放水平和Caspase-3活化水平。结果 5-氟尿嘧啶联合二氢青蒿素对BGC-823的细胞活力抑制率[(67.1±5.5)%]和凋亡诱导率[(37.3±2.9)%]均显著高于5-氟尿嘧啶单治疗组[细胞活力抑制率:(18.9±1.5)%,P<0.05];凋亡诱导率[(9.5±0.9)%,P<0.05]。5-氟尿嘧啶+二氢青蒿素+ATF2质粒组BGC-823的细胞活力抑制率[(26.5±2.1)%]和凋亡诱导率[(14.9±1.1)%]显著低于5-氟尿嘧啶联合二氢青蒿素组(P<0.05)。5-氟尿嘧啶联合二氢青蒿素组的ATF2磷酸化水平和Bcl-xl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5-氟尿嘧啶单治疗组,同时5-氟尿嘧啶联合二氢青蒿素治疗组的细胞色素c释放水平及Caspase-3活化水平均显著高于5-氟尿嘧啶单治疗组。结论二氢青蒿素通过抑制ATF2的磷酸化增强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BGC-823 二氢青蒿素 5-氟尿嘧啶 ATF2 凋亡
下载PDF
不同肿瘤标志物在结肠癌患者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骆丹婷 赵兵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900-904,共5页
目的综合分析结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724,CA724)、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CYFRA21-1)、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 目的综合分析结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724,CA724)、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CYFRA21-1)、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在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诸暨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60例及同期良性结肠息肉患者156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并将160例结肠癌患者纳入观察组,将156例良性结肠息肉患者纳入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上述4种肿瘤标志物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肿瘤标志物单项及四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肠癌患者在不同病理分期进行肿瘤标志物水平观察比较。1年后进行随访,对比不同预后情况患者血清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CA199阳性率[85.63%(137/160)]、CEA阳性率[86.88%(139/160)]、CYFRA21-1阳性率[71.88%(115/160)]、CA724阳性率[85.00%(136/160)]及四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95.63%(153/1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64、10.28、8.33、9.93、7.27,均P<0.001);Ⅲ~Ⅳ期结肠癌患者血清CA199[(58.96±13.59)U/mL]、CEA[(38.69±11.84)μg/L]、CYFRA21-1[(14.78±3.68)μg/L]、CA724[(23.68±5.38)U/mL]表达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48.35±9.03)U/mL、(23.96±12.25)μg/L、(9.57±2.53)μg/L、(13.02±4.32)U/mL](t=10.29、12.02、8.47、10.54,均P<0.001);1年后随访,结肠癌患者复发、转移组的血清CA199[(38.68±3.04)U/mL]、CEA[(17.12±4.96)μg/L]、CYFRA21-1[(8.94±2.32)μg/L]、CA724[(11.22±1.94)U/mL]表达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30.02±2.95)U/mL、(3.75±1.06)μg/L、(3.06±1.15)μg/L、(6.28±1.53)U/mL](t=8.73、11.02、7.72、7.57,均P<0.001)。结论结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及CYFRA21-1水平可作为诊断及预后预测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生物标记 肿瘤 抗原 肿瘤相关 碳水化合物 角蛋白19 癌胚抗原 诊断 预后 复发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骆丹婷 赵兵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2年第8期733-73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诸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128例,依据患者病情分为急性发作组72例与稳定组56例;另选择2018年1月至2019...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诸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128例,依据患者病情分为急性发作组72例与稳定组56例;另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老年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比较三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结果急性发作组和稳定组血清CRP、SAA和PCT水平高于对照组,急性发作组血清CRP、SAA和PCT水平高于稳定组[(37.29±7.67)mg/L比(18.29±3.54)mg/L、(41.32±5.45)mg/L比(14.35±3.19)mg/L、(3.87±0.65)ng/L比(1.02±0.1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和稳定组血清D-D和FIB水平高于对照组,急性发作组血清D-D和FIB水平高于稳定组[(3.27±0.36)mg/L比(1.08±0.27)mg/L、(3.98±0.56)mg/L比(3.07±0.4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和稳定组CD_(3)^(+)、CD_(4)^(+)和CD_(4)^(+)/CD_(8)^(+)低于对照组,急性发作组CD_(3)^(+)、CD_(4)^(+)和CD_(4)^(+)/CD_(8)^(+)低于稳定组(0.598±0.062比0.678±0.046、0.345±0.032比0.383±0.034、1.25±0.21比1.48±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和稳定组FEV_(1)%和FEV_(1)/FVC低于对照组,急性发作组FEV_(1)%和FEV_(1)/FVC低于稳定组[(43.21±3.65)%比(58.98±4.52)%、(42.19±3.25)%比(54.38±4.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和稳定组PaO_(2)低于对照组,而PaCO_(2)高于对照组;急性发作组PaO_(2)低于稳定组,PaCO_(2)高于稳定组[(54.53±5.45)mmHg(1 mmHg=0.133 kPa)比(78.71±7.40)mmHg、(68.68±6.54)mmHg比(45.23±4.2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存在明显炎性反应、凝血功能异常及免疫功能下降,且随着患者病情进展炎性反应和凝血功能异常更明显,免疫功能下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炎症 凝血功能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血清CEA、CA125、TSGF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冯丹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以及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联合检测对乳腺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乳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乳腺癌患者35例(乳腺癌组),良性乳腺增...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以及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联合检测对乳腺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乳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乳腺癌患者35例(乳腺癌组),良性乳腺增生患者35例(良性乳腺结节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对象血清CEA、CA125、TSGF表达情况,以及CEA、CA125、TSGF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结果乳腺癌组患者血清中CEA、CA125、TSG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结节组及对照组(均P<0.05),而良性乳腺结节组患者血清CEA、CA125以及TSGF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EA诊断阳性率、阴性率分别为47.1%、52.9%;CA125诊断阳性率、阴性率分别为51.4%、48.6%;TSGF诊断阳性率、阴性率分别为50.0%,50.0%,联合诊断阳性率、阴性率分别为64.3%、35.7%。CEA、CA125以及TSGF单独检测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约登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联合检测诊断的灵敏度均显著高于CEA、CA125、TSGF单独检测(均P<0.05)。联合检测诊断的特异度、准确度和约定指数与CEA、CA125、TSGF单独检测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癌发病期间存在多种因子的水平变化。CEA、CA125、TSGF联合检测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EA CA125 TSGF 联合检测
原文传递
动态监测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在创伤后脓毒血症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7
作者 何琦丽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704-706,711,共4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在创伤后脓毒血症中的动态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诸暨市中心医院创伤后脓毒血症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脓毒血症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CRP及PCT水平的差异。根据脓毒血症的不同程度将入选的创...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在创伤后脓毒血症中的动态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诸暨市中心医院创伤后脓毒血症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脓毒血症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CRP及PCT水平的差异。根据脓毒血症的不同程度将入选的创伤后脓毒血症病例分为单纯脓毒血症、脓毒血症合并器官功能衰竭及感染性休克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清CRP水平、血清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根据不同的随访结果将脓毒血症患者分为好转、无效及病死组,比较三组入选当日、入选后第3、5天血清CRP及PCT水平的变化。结果入选当日,脓毒血症组患者血清CRP及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472、40.243,P<0.01)。不同程度脓毒血症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不完全相同(F=3.804、8.292、5.273,P<0.05),单纯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合并器官功能衰竭组在血清CRP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患者中,好转组入选后第5天血清CRP水平较入选当日及第3天降低(P<0.05),但入选当日及第3天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入选当日、入选后第3天、第5天呈逐渐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入选当日、入选后第3天、第5天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PCT水平呈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血清CRP及PCT水平入选当日、入选后第3天、第5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及PCT水平均能反应创伤后脓毒血症的感染状态,但在评估病情及预后方面,血清PCT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脓毒血症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原文传递
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倪如莲 徐薇薇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823-827,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6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资料、影像学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ROC曲...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6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资料、影像学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ROC曲线设定术前PLR临界值,根据术前PLR水平,分析术前PLR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622(95%CI:0.521~0.723),PLR诊断肿瘤复发的临界值为130.79;高PLR组26例(83.87%)Child-Pugh分级为B级,明显高于低PLR组17例(51.51%)(P<0.01);高PLR组侵犯血管者为16例(51.61%),明显高于低PLR组8例(24.24%)(P<0.05);高PLR组13例(41.93%)TNM分期为Ⅲ级,明显高于低PLR组4例(12.12%)(P<0.01);高PLR组有腹水者为9例(29.03%),明显高于低PLR组3例(9.09%)(P<0.05);高PLR组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1.29%(19/31)、32.25%(10/31)、12.90%(4/31),明显低于低PLR组[81.81%(27/33)、54.54%(18/33)、30.30%(10/33)](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侵犯血管、TNM分期、腹水、术前PLR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单因素(P<0.05),进一步Cox多因素分析发现Child-PughB级、侵犯血管、TNM分期Ⅲ期、术前PLR≥130.79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前高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不佳,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水平可作为预后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原发性肝癌 病理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敏感性及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何琦丽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741-743,共3页
目的研究本院临床分离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及其ERG1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将临床标本接种至沙堡弱平板,用VITEK 2 Compact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所得菌株,保存所得白色假丝酵母菌;按照CLSI-M27-A3酵母菌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氟康... 目的研究本院临床分离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及其ERG1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将临床标本接种至沙堡弱平板,用VITEK 2 Compact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所得菌株,保存所得白色假丝酵母菌;按照CLSI-M27-A3酵母菌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氟康唑敏感性试验;选择部分代表菌株进行ERG11基因的PCR扩增、测序及比对分析。结果共分离得16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其中来自痰液标本最多,占68.5%;氟康唑耐药株为11株,占6.8%;剂量依赖敏感株(S-DD)为16株,占9.9%;敏感株为135株,占83.3%;从7株氟康唑耐药和1株氟康唑敏感的白色假丝酵母菌ERG11基因中共发现22个点突变,其中错义突变3个,分别是V51E、D116E、E266D,其余均为同义突变;有2株氟康唑耐药菌株未发现错义突变。结论 ERG11基因的突变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的重要机制,D116E可能是浙江地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的主要突变位点;对于白色假丝酵母菌耐氟康唑机制的研究不应局限于ERG11基因的突变,应综合多方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假丝酵母菌 氟康唑 ERG1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