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诸暨市无偿献血者五项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利月 孔艺 《江西医学检验》 2006年第2期184-184,123,共2页
关键词 检测结果分析 血清学指标 无偿献血者 诸暨市 血液质量 抗HCV 统计分析 ALT
下载PDF
诸暨市人民医院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分析
2
作者 黄何清 周祖模 +1 位作者 王琴 黄富礼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2006-2010年期间鲍氏不动杆菌(Ab)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来自该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年门诊和住院患者的临床送检样本中培养分离出1961株Ab,采用K-B纸片扩... 目的分析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2006-2010年期间鲍氏不动杆菌(Ab)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来自该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年门诊和住院患者的临床送检样本中培养分离出1961株Ab,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Ab进行药敏试验,对其耐药率变化进行比较,并分析其科室分布和样本来源情况。结果1961株Ab的主要科室来源为ICU,占46.92%(920株);主要样本来源为痰,占90.52%(1775株)。药敏试验显示Ab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而氨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率上升趋势最明显,分别从2006年的8.5%和6.0%增长到2010年的53.4%和65.0%。Ab对14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呈逐年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该院Ah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其耐药情况有加重趋势,应加强对重点科室耐药监测及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 临床分布
原文传递
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海燕 孔艺 王永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8期884-885,共2页
关键词 分析前质量 临床化学检验 其对策 全面质量管理 国际标准化组织 实验室质量 潜在因素
下载PDF
血浆APTT、FIB、D-二聚体和hs-CRP检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9
4
作者 宋欣 蒋丽萍 +1 位作者 李林萌 吴承龙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3期65-6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和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和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APTT、FIB、D-二聚体和hs-CRP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FIB、D-二聚体和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而APT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0.16,P < 0.01).结论 血浆APTT缩短,FIB、D-二聚体﹑hs-CRP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脑梗死的发生和病情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和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APTT FIB D-二聚体 HS-CRP 相关性
下载PDF
人体外周血TGF-﹀1的检测及其在慢性肝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金志刚 高春芳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93-794,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肝病 血清诊断 TNF-β1 肝纤维化 外周血
下载PDF
鼠尿液中弓形虫B1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6
作者 骆方军 姚洪锋 +1 位作者 王永明 谭峰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36-338,共3页
根据GenBank中弓形虫B1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和1条TaqMan探针。从感染弓形虫小鼠尿液提取弓形虫总DNA,先用普通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产物,将纯化的回收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测序证实为目的片段后,制备系列浓度参照品。再优化实时荧光定... 根据GenBank中弓形虫B1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和1条TaqMan探针。从感染弓形虫小鼠尿液提取弓形虫总DNA,先用普通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产物,将纯化的回收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测序证实为目的片段后,制备系列浓度参照品。再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并对体系的灵敏度、重复性、线性、特异性和参照品稳定性进行评价。其灵敏度为104拷贝/ml;批内变异系数为2.42%,批间变异系数为4.18%,线性为103~107拷贝/ml,特异性为100%,参照品稳定。该法检测鼠尿样弓形虫DNA具有方便、灵敏、特异和重复性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尿液 刚地弓形虫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Hcy、MPV、hs-CRP及FIB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21
7
作者 诸越瑾 张华 姚洪锋 《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219-1221,共3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按照神经缺损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损伤组37例、中度损伤组62例以及重度损伤组3...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按照神经缺损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损伤组37例、中度损伤组62例以及重度损伤组31例,再选择7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各损伤程度组与正常对照组各指标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各指标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Hcy、MPV、hs-CRP及FIB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与重度损伤组患者Hcy、MPV、hs-CRP及FIB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损伤程度越重,其Hcy、MPV、hs-CRP及FIB水平越高;在Hcy、MPV、hs-CRP及FIB 4个指标间两两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Hcy、MPV、hs-CRP及FIB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明显增高,且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对了解患者病情的进展以及评估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平均血小板体积 高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UF-100型尿沉渣分析仪质控参数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俞增强 管鸽 王琴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9-399,共1页
关键词 UF-100仪 质控参数监控 质控提示性参数敏感度 失控 校准
下载PDF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周祖模 金志刚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感染情况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耐药性分析 常见 临床合理应用 病原菌 临床分离 抗生素
下载PDF
层粘连蛋白测定中的部分影响因素
10
作者 金志刚 高春芳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9-389,共1页
关键词 层粘连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 测定 血清 影响因素 肝纤维化
下载PDF
阴道超声联合癌抗原125和子宫内膜抗体检测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方蕾 丁维琴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664-667,共4页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癌抗原125(CA125)和子宫内膜抗体(EMAb)检测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比...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癌抗原125(CA125)和子宫内膜抗体(EMAb)检测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的日常表现、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和诊断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月经失调和痛经症状比例高于对照组,CA125水平和子宫壁厚度亦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CA125、EMAb和阴道超声三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3.33%、61.67%和85.00%。三种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5%,高于单一指标(P<0.01)。结论阴道超声联合CA125和EMAb检测可能更适于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探讨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超声 癌抗原125 子宫内膜抗体 子宫腺肌病
下载PDF
二甲亚砜双试剂法测定血清胆红素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永明 寿建兵 毛小勇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0-110,共1页
关键词 双试剂法 二甲亚砜 胆红素 血清诊断
下载PDF
134株嗜血杆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琴 孟曙芳 孔艺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嗜血杆菌对头孢噻肟等 1 7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状况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嗜血杆菌的流行。方法 对从临床痰液标本分离出的 1 34株嗜血杆菌进行头孢噻肟等 1 7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和 β 内酰胺酶试验 ,利用WHON...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嗜血杆菌对头孢噻肟等 1 7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状况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嗜血杆菌的流行。方法 对从临床痰液标本分离出的 1 34株嗜血杆菌进行头孢噻肟等 1 7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和 β 内酰胺酶试验 ,利用WHONET4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结果 在被检测的 5 0 0份标本中 ,分离到 1 34株嗜血杆菌 (35 % ) ,其中副流感嗜血杆菌 71株 ,流感嗜血杆菌 6 3株。研究发现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噻肟的敏感性最高 ,为 1 0 0 % ,其次为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 ,敏感性为 95 .2 %。 1 34株嗜血杆菌对复方磺胺甲唑、甲氧苄氨嘧啶都表现了较高的耐药性 ,耐药率 >6 5 % ,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也较高。结论 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的最有效药物为头孢噻肟 ,其次为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血杆菌 药物敏感性 抗菌药物 头孢噻肟 耐药性
下载PDF
AMI患者血清IMA、BNP和cTnT检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诸越瑾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66-467,共2页
目的:探讨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MA、BNP、cTn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和生化法对32例AMI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IMA、BNP、cTnT检测。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AMI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MA、BN... 目的:探讨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MA、BNP、cTn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和生化法对32例AMI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IMA、BNP、cTnT检测。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AMI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MA、BNP、cTnT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中西医结合治疗2周后则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血清IMA水平与BNP、cTn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784、0.6132,P<0.01)。结论:检测AMI患者血清IMA、BNP和cTnT水平的变化及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修饰白蛋白 B型尿钠肽 心肌肌钙蛋白T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琴 施蔚 管鸽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87-288,共2页
目的:了解本院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8年8月本院分离自锁骨下、颈内及股静脉导管的病原菌构成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 目的:了解本院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8年8月本院分离自锁骨下、颈内及股静脉导管的病原菌构成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62.1%,其中又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41.7%;革兰阴性杆菌占分离菌的21.1%,其中大肠埃希菌占32.7%,念珠菌占9.5%。多数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有不同的耐药,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细菌。结论:表皮葡萄球菌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菌 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美罗培南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效果观察及价值评价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佩朵 王忠标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55-257,261,共4页
目的 探讨美罗培南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效果及价值评价。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化脓性脑膜炎患儿88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纳入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和阿莫西林舒巴... 目的 探讨美罗培南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效果及价值评价。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化脓性脑膜炎患儿88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纳入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和阿莫西林舒巴坦,观察组采用注射用美罗培南。比较2组患儿体温下降时间、颅高压消失时间、脑髓液恢复正常时间、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痊愈率68.18%、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的45.45%、6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65.91%,高于对照组的4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清除率2.27%、替换率2.27%和再感染率2.27%低于对照组的18.18%、9.09%、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下降时间、颅高压消失时间及CSF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及皮肤症状等不良反应率4.55%与对照组的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美罗培南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是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较为理想的选择,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加以研究,为该药的合理化应用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服务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培南 化脓性脑膜炎 效果
下载PDF
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其他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志刚 孔艺 +3 位作者 周祖模 陈伯松 陈林 刘训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5-34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 )与其他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测定 71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浆中 TGFβ1 水平 ,并采用 RIA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 N)、 型前胶原蛋白 (PC )、 型胶... 目的 :探讨血浆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 )与其他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测定 71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浆中 TGFβ1 水平 ,并采用 RIA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 N)、 型前胶原蛋白 (PC )、 型胶原蛋白 (Co )水平。结果 :慢性肝病患者血浆中 TGFβ1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浆对照组 (P<0 .0 1 ) ,TGFβ1 随炎症和纤维化进展而呈逐渐升高趋势 (r=0 .4 6 2 ,P<0 .0 5 ) ,提示 TGFβ1 升高与肝病程度有较好相关。不同期肝病组之间血浆 TGFβ1 检测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1 ,P<0 .0 5 )。慢性肝病患者中 HA、Co 、L N、PC 水平随炎症和纤维化进展而呈逐渐升高趋势 (P<0 .0 1 ) ,以 HA最明显。不同期肝病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1或 P<0 .0 5 )。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浆 TGFβ1 与 HA、Co 、L N、PC 直线相关分析表明除慢性轻度组血清 PC 外 ,其他各组血浆 TGFβ1 与 HA、Co 、L N、PC 呈明显正相关 (P<0 .0 5或 P<0 .0 1 )。结论 :临床标本采用血浆更能反映肝纤维化患者 TGFβ1 水平 ,血浆 TGFβ1 检测如与以 HA为代表的细胞外间质 (ECM)等联合检测应用 ,动态观察肝纤维化进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 肝纤维化 ELISA 慢性肝病
下载PDF
CD62P和CD63评价羟乙基淀粉130/0.4对血小板活化抑制的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骆华 骆方军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42-544,共3页
目的探讨CD62P和CD63在羟乙基淀粉(HES)130/0.4对血小板(PLT)活化抑制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输HES130/0.4前基础值(T1期)、输注完后(T2期)、手术完毕1h(T3期)的PLT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水平。结果CD62P、CD63表达水平在T... 目的探讨CD62P和CD63在羟乙基淀粉(HES)130/0.4对血小板(PLT)活化抑制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输HES130/0.4前基础值(T1期)、输注完后(T2期)、手术完毕1h(T3期)的PLT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水平。结果CD62P、CD63表达水平在T2期平均分别下降了24.3%和24.0%,明显低于T1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62P在术后1 h恢复至T1期水平(P>0.05)。CD63表达水平在术后1 h仍有6.7%(2/30)的病例未达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作为HES130/0.4对PLT活化抑制的评价中,以CD62P和CD63两者联合检测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 CD62P CD63 羟乙基淀粉130/0.4
下载PDF
200株解脲支原体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孔艺 王永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10期914-914,共1页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耐药性分析 临床 耐药性检测 不孕不育 泌尿生殖道 NGU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徐伟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9期790-791,共2页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都很高的疾病,是老年人致残和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脑梗死是多种危险因素单纯或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献报道,同型半胱氨酸(homecysteine, Hcy)和脂蛋白(葬)[Lipoprotein(a...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都很高的疾病,是老年人致残和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脑梗死是多种危险因素单纯或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献报道,同型半胱氨酸(homecysteine, Hcy)和脂蛋白(葬)[Lipoprotein(a),LP(a)]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在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1-2]。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重要的血管炎性因子,大量实验表明其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病过程[3]。为此,本研究联合检测了117例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Hcy、LP(a)和hs-CRP水平,分析三者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ACI的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脂蛋白(a)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