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社会导向下的城市设计原则与实践
被引量:
7
1
作者
+1 位作者
殷雨婷(译)
邵钰涵(校)
《风景园林》
2020年第9期89-101,共13页
介绍一种社会导向的城市设计框架——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的实际应用原则和方法。聚焦于社会、空间和物质维度在城市领域的整合,为思考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方式。从这一点来看,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与越来越多的、...
介绍一种社会导向的城市设计框架——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的实际应用原则和方法。聚焦于社会、空间和物质维度在城市领域的整合,为思考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方式。从这一点来看,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与越来越多的、倡导能够有效回应城市环境的学科理论产生了共鸣,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基于城市领域体验维度的形成性研究,鼓励在城市环境变化过程中的包容性、参与式实践,并强调人境的互动对实现城市环境社会效益的重要性。概述了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发展研究的几项核心内容,包括体验式景观(experiential landscape)、体验学过程(experiemic process)、MYTO(我的、你的、我们的、他们的)以及此项研究在人境研究国际协会(IAPS)的"新时代的老城市:城市设计的综合空间社会性方法"(New-Aging Cities:An Integrated Socio-Spatial Approach to Urban Design)研讨会中发表的成果,并进一步说明了这些成果是如何影响人境一体化概念的发展。这一背景促使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逐渐发展,并在实践中应用在城市街景的社会维度——过渡性边缘和微环境。最后,基于社会空间城市主义研究中心(SsUU)的构建,提出了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导向性城市设计
体验性景观
人与环境的整体关系
体验学
过渡性边缘
微环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本视角下的公众参与式方法探索——感知引导法
被引量:
8
2
作者
邵钰涵
薛贞颖
+1 位作者
殷雨婷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1期116-122,共7页
部分学者认为,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空间营造方式导致人本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长期未能建立起有效联系,弱化了城市场所的本土性及社会联系。各类规划设计实践中的公众参与是保证城市场所真正为人所用的重要环节,但相关探索在方法和研究尺...
部分学者认为,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空间营造方式导致人本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长期未能建立起有效联系,弱化了城市场所的本土性及社会联系。各类规划设计实践中的公众参与是保证城市场所真正为人所用的重要环节,但相关探索在方法和研究尺度上有较大的跨越。从公众参与的原则、方法及实践研究出发探讨现有方法利弊,结合技术发展优势提出一种新的公众参与方法—感知引导法。这是基于环境心理学构建的一种用于获取公众意愿的参与方法,包括刺激、引导、捕捉、识别4个核心环节,具有灵活性、准确性、高效性和包容性,在保证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借助技术手段解决了各方群体之间的沟通障碍,为公众参与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本主义
空间营造
公众参与
技术革新
感知引导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社会导向下的城市设计原则与实践
被引量:
7
1
作者
殷雨婷(译)
邵钰涵(校)
机构
谢菲尔德
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
谢菲尔德
大学
社会
空间
城市
主义
研究
中心
(
ssuu
)
谢菲尔德
风景园林学院
同济
大学
建筑与
城市
规划学院
上海市
城市
更新及其
空间
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风景园林》
2020年第9期89-101,共13页
文摘
介绍一种社会导向的城市设计框架——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的实际应用原则和方法。聚焦于社会、空间和物质维度在城市领域的整合,为思考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方式。从这一点来看,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与越来越多的、倡导能够有效回应城市环境的学科理论产生了共鸣,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基于城市领域体验维度的形成性研究,鼓励在城市环境变化过程中的包容性、参与式实践,并强调人境的互动对实现城市环境社会效益的重要性。概述了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发展研究的几项核心内容,包括体验式景观(experiential landscape)、体验学过程(experiemic process)、MYTO(我的、你的、我们的、他们的)以及此项研究在人境研究国际协会(IAPS)的"新时代的老城市:城市设计的综合空间社会性方法"(New-Aging Cities:An Integrated Socio-Spatial Approach to Urban Design)研讨会中发表的成果,并进一步说明了这些成果是如何影响人境一体化概念的发展。这一背景促使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逐渐发展,并在实践中应用在城市街景的社会维度——过渡性边缘和微环境。最后,基于社会空间城市主义研究中心(SsUU)的构建,提出了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
社会导向性城市设计
体验性景观
人与环境的整体关系
体验学
过渡性边缘
微环境
Keywords
socially oriented urban design
holistic human-environment relations
experiential landscape
experiemics
transitional edges
microenvironments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本视角下的公众参与式方法探索——感知引导法
被引量:
8
2
作者
邵钰涵
薛贞颖
殷雨婷
机构
同济
大学
建筑与
城市
规划学院
上海市
城市
更新及其
空间
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谢菲尔德
大学
社会
空间
城市
主义
研究
中心
(
ssuu
)
同济
大学
建筑与
城市
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英国
谢菲尔德
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
出处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1期116-12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1678417,5180839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编号BJFUKF201902)。
文摘
部分学者认为,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空间营造方式导致人本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长期未能建立起有效联系,弱化了城市场所的本土性及社会联系。各类规划设计实践中的公众参与是保证城市场所真正为人所用的重要环节,但相关探索在方法和研究尺度上有较大的跨越。从公众参与的原则、方法及实践研究出发探讨现有方法利弊,结合技术发展优势提出一种新的公众参与方法—感知引导法。这是基于环境心理学构建的一种用于获取公众意愿的参与方法,包括刺激、引导、捕捉、识别4个核心环节,具有灵活性、准确性、高效性和包容性,在保证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借助技术手段解决了各方群体之间的沟通障碍,为公众参与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本主义
空间营造
公众参与
技术革新
感知引导法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umanism
place mak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perception stimulation
分类号
TU986.2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社会导向下的城市设计原则与实践
殷雨婷(译)
邵钰涵(校)
《风景园林》
2020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本视角下的公众参与式方法探索——感知引导法
邵钰涵
薛贞颖
殷雨婷
《风景园林》
2020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