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社会导向下的城市设计原则与实践 被引量:7
1
作者 +1 位作者 殷雨婷(译) 邵钰涵(校) 《风景园林》 2020年第9期89-101,共13页
介绍一种社会导向的城市设计框架——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的实际应用原则和方法。聚焦于社会、空间和物质维度在城市领域的整合,为思考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方式。从这一点来看,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与越来越多的、... 介绍一种社会导向的城市设计框架——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的实际应用原则和方法。聚焦于社会、空间和物质维度在城市领域的整合,为思考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方式。从这一点来看,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与越来越多的、倡导能够有效回应城市环境的学科理论产生了共鸣,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基于城市领域体验维度的形成性研究,鼓励在城市环境变化过程中的包容性、参与式实践,并强调人境的互动对实现城市环境社会效益的重要性。概述了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发展研究的几项核心内容,包括体验式景观(experiential landscape)、体验学过程(experiemic process)、MYTO(我的、你的、我们的、他们的)以及此项研究在人境研究国际协会(IAPS)的"新时代的老城市:城市设计的综合空间社会性方法"(New-Aging Cities:An Integrated Socio-Spatial Approach to Urban Design)研讨会中发表的成果,并进一步说明了这些成果是如何影响人境一体化概念的发展。这一背景促使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逐渐发展,并在实践中应用在城市街景的社会维度——过渡性边缘和微环境。最后,基于社会空间城市主义研究中心(SsUU)的构建,提出了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导向性城市设计 体验性景观 人与环境的整体关系 体验学 过渡性边缘 微环境
下载PDF
基于街景大数据的北京、上海街景舒适度评价及比较 被引量:15
2
作者 邵钰涵 殷雨婷 薛贞颖 《风景园林》 2021年第1期53-59,共7页
基于环境舒适度的理论扩展和街景大数据的应用实践,在城市尺度下对北京和上海2座城市的街景在舒适度感知、影响舒适度的元素以及城市间街景舒适度分布差异方面进行探讨。采用图像语义分割技术,依据街景元素构成特征,通过聚类方法对其进... 基于环境舒适度的理论扩展和街景大数据的应用实践,在城市尺度下对北京和上海2座城市的街景在舒适度感知、影响舒适度的元素以及城市间街景舒适度分布差异方面进行探讨。采用图像语义分割技术,依据街景元素构成特征,通过聚类方法对其进行分类,而后通过网络问卷收集街景舒适度的主观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及数据对比,成功建立了人们对于街景的舒适度感知与客观街道环境元素之间的联系,并区分出对舒适度具有积极和消极影响作用的街景元素;通过将舒适度评价结果在城市空间中进行映射,来反映不同城市之间、城市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舒适度分布情况及差异。结果显示北京和上海的街道中的“地形起伏”,均可增强行人的舒适度,而“墙”在2个城市街道中对街道舒适度的作用相反。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植物”并未显示出对街景舒适度明显的促进作用。就舒适度在城市中的分布来看,北京、上海的老城区舒适度均较低,北京大部分舒适度较低的街道多集中于二环以内的历史性街区,而上海街道的舒适度分布则未呈现出明显规律。基于街景视觉特征的分类方法,归纳总结针对不同类型街道舒适度提升的规划设计建议,为未来能够进一步形成更加精细化、多维度的街景分类标准探索了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景舒适度 大数据 城市尺度 空间映射
下载PDF
街道景观视觉补偿公平性研究:以上海市城市低等级街道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邵钰涵 薛贞颖 +1 位作者 殷雨婷 马东波 《风景园林》 2020年第9期109-115,共7页
城市景观是一种具有多感官价值的社会公共资源,但因其视觉等维度的公平性难以量化,景观公平性研究多集中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居民可达性等方向。尝试通过街道景观对路权冲突的补偿作用,来衡量其视觉公平性。研究将街道环境使用者在遭遇... 城市景观是一种具有多感官价值的社会公共资源,但因其视觉等维度的公平性难以量化,景观公平性研究多集中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居民可达性等方向。尝试通过街道景观对路权冲突的补偿作用,来衡量其视觉公平性。研究将街道环境使用者在遭遇路权冲突时引发的情绪反应作为表征,量化街景补偿作用,从而建立街景元素、视觉补偿以及路权冲突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与情景模拟的方法识别上海市研究范围内的街景,呈现出两类明显不同的补偿作用:正向补偿与负向补偿。其中,在正向补偿型街景中,天空、绿植等街景元素与开阔度、一致性等景观特性对于缓解因路权冲突引起的愤怒情绪具有显著作用。此外,还发现上海市不同区域低等级街道的街景补偿作用在不同使用者群体之间具有偏向性。因此,提出从街景补偿角度对城市低等级街道进行分类,以街景补偿对使用者情绪的影响,缓解使用者之间固有的不公平性,减少冲突,改善街道使用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保证街道环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街景补偿 公平性 低等级街道 路权冲突
下载PDF
人本视角下的公众参与式方法探索——感知引导法 被引量:8
4
作者 邵钰涵 薛贞颖 +1 位作者 殷雨婷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1期116-122,共7页
部分学者认为,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空间营造方式导致人本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长期未能建立起有效联系,弱化了城市场所的本土性及社会联系。各类规划设计实践中的公众参与是保证城市场所真正为人所用的重要环节,但相关探索在方法和研究尺... 部分学者认为,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空间营造方式导致人本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长期未能建立起有效联系,弱化了城市场所的本土性及社会联系。各类规划设计实践中的公众参与是保证城市场所真正为人所用的重要环节,但相关探索在方法和研究尺度上有较大的跨越。从公众参与的原则、方法及实践研究出发探讨现有方法利弊,结合技术发展优势提出一种新的公众参与方法—感知引导法。这是基于环境心理学构建的一种用于获取公众意愿的参与方法,包括刺激、引导、捕捉、识别4个核心环节,具有灵活性、准确性、高效性和包容性,在保证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借助技术手段解决了各方群体之间的沟通障碍,为公众参与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本主义 空间营造 公众参与 技术革新 感知引导法
下载PDF
街道环境疗愈效能及功能价值的平衡研究——以上海市杨浦区大学路与国康路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殷雨婷 凯文·思韦茨 +1 位作者 邵钰涵 孙泽良 《新建筑》 2021年第4期55-60,共6页
以人为本理念下,适宜的街道设计能否为使用者提供疗愈性体验已引起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同类型街道的疗愈效能因其承载的功能和特征而异,街道疗愈性的提升也应综合考虑其他功能的实现,也以此回应业界所倡导的实现场所多维度融合营造... 以人为本理念下,适宜的街道设计能否为使用者提供疗愈性体验已引起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同类型街道的疗愈效能因其承载的功能和特征而异,街道疗愈性的提升也应综合考虑其他功能的实现,也以此回应业界所倡导的实现场所多维度融合营造的理念。研究基于注意力恢复理论(ART),以疗愈因子量表(RCS)结合移动眼动技术,比较两种具有明显功能特征差异的街道中人们的疗愈感知差异。通过比较两类街道中街景元素对疗愈性的影响机制差异,进一步深化在街道环境中实现功能价值和社会价值平衡的理念,并在这一融合平衡的视角下探索提升不同类型街道疗愈效能的差异化设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愈效能 街道类型 功能价值 融合平衡 人本导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