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寓“过程教育”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教学及点评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玲娟 邬云德 《上海中学数学》 2014年第Z2期65-68,共4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旨在培养学生智慧的"过程教育"——关注数学结果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特别是活动的内化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但调研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不符合过程教育要求."反比例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旨在培养学生智慧的"过程教育"——关注数学结果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特别是活动的内化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但调研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不符合过程教育要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浙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2节第1课时的课题.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反比例函数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直观解释变量关系的需要,也是研究反比例函数性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函数 数学思想方法 浙教版 认知过程 变量关系 数形结合思想 内化过程 函数性质 课标教材 价值
下载PDF
寓“过程教育”于“二元一次方程”教学探索及点评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伟 邬云德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14年第2期68-70,共3页
“过程教育”是指旨在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需要的关注数学结果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思维方法的教育.“二元一次方程”是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1节的课题尽管“二元一次方程”的有关... “过程教育”是指旨在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需要的关注数学结果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思维方法的教育.“二元一次方程”是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1节的课题尽管“二元一次方程”的有关内容教师比较熟悉,但从“过程教育”要求来看,大多数教师对“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存在偏差.寓“过程教育”于“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怎样操作?笔者采用研究性变革实践的方式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一次方程 过程教育 教学探索 数学思想方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七年级下册 思维方法 和谐发展
下载PDF
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之我见 被引量:16
3
作者 吴珊霞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2年第3期119-119,共1页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英语课堂 互动教学 兴趣 教学效率
下载PDF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被引量:2
4
作者 邬云德 《中学数学教学》 2005年第2期5-7,共3页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本文以“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为载体,研究探究性教学的基本操作样式,并通过这堂探究性学习课的构思与实践提出了对推进新课程实施的几点感悟。
关键词 乘法法则 有理数 教学设计 反思 探究性学习课 探究性教学 学习方式 课程实施 基本操作 新课程 感悟
下载PDF
把握教学“生长点”,关注学生的后续发展——从初中物理教学谈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被引量:1
5
作者 夏雪萍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39,共4页
进入高中以后,学生们普遍反映物理难学,这一现象引起了有关教师们的注意和讨论,近期出现了许多探讨如何做好初高中衔接的论文.但这些论文大多是从高中教学的角度来讨论的,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高中教学 后续发展 衔接 学生 生长 论文 教师
下载PDF
基于“过程教育”的“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伟 《上海中学数学》 2015年第Z1期51-53,共3页
"过程教育"是旨在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关注数学结果形成与应用过程以及蕴涵数学思想方法与思维方法的教育.它是一个具体(以探索有价值"数学题材"为载体的具体活动)→抽象(以生成"数学方法和理论"... "过程教育"是旨在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关注数学结果形成与应用过程以及蕴涵数学思想方法与思维方法的教育.它是一个具体(以探索有价值"数学题材"为载体的具体活动)→抽象(以生成"数学方法和理论"为目的的引导探究)→具体(以解决"具体问题"为载体的数学应用)的自然、简单、动态、和谐的过程,是一个以数学知识发生发展为载体的学生认知过程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元二次方程 认知过程 引导探究 思维方法 和谐发展 二元一次方程组 浙教版 字母系数 弗赖登塔尔 反思性
下载PDF
基于过程教育的课例分析——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林祥 《上海中学数学》 2016年第7期51-53,共3页
过程教育是旨在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关注数学结果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以及获得数学结果(或解决问题)之后的反思过程的育人活动.基于过程教育的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 过程教育是旨在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关注数学结果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以及获得数学结果(或解决问题)之后的反思过程的育人活动.基于过程教育的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过程教育 课例分析 《数学》 和谐发展 义务教育 反思过程 八年级
下载PDF
“二次根式的运算(第1课时)”课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林祥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16年第1期20-22,共3页
一、背景介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倡导过程教育以全面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但在以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3节"二次根式的运算(第1课时)"为载体的"多人同课... 一、背景介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倡导过程教育以全面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但在以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3节"二次根式的运算(第1课时)"为载体的"多人同课异构"式的教研活动中发现,课堂教学普遍存在认知过程短暂(特别是内化过程缺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根式 数学思想方法 认知过程 浙教版 同课异构 课堂教学 求解思路 内化过程 价值引导 课例
下载PDF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再拓广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林祥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12年第8期23-24,共2页
《中学数学》2011年第2期刊登了虞会老师的一篇文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介绍一种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计算三角形面积的简单方法如下:
关键词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三角形面积 面积计算 中学数学 文章 老师
下载PDF
巧用善用课堂观察,提升语文课堂实效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春莲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第16期122-122,共1页
初中语文课堂实效性的提高涉及到诸多因素,而这些人的因素和师生生命有机交互的过程都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全面的、深入的掌握。观察之后做好观后的反思,及时的反馈回到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去,这是增强课堂的实效性建构实效性语文课堂的必要... 初中语文课堂实效性的提高涉及到诸多因素,而这些人的因素和师生生命有机交互的过程都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全面的、深入的掌握。观察之后做好观后的反思,及时的反馈回到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去,这是增强课堂的实效性建构实效性语文课堂的必要的有效的途径。基于此,文章通过尝试自主学习途径等三个层面,分析了课堂观察在提升语文课堂实效性中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观察 初中语文 实效 实施
下载PDF
基于过程教育的“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课例分析
11
作者 周孝辉 邬云德 《数学教学通讯(初等教育)》 2015年第9期2-3,6,共3页
本文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涉及的数学结果、地位与作用、蕴涵的教育价值,通过“过程教育”指导下的多次螺旋式教学探索与反思以及初步的理论求证与实践验证表明,探索中形成的教学操作方法对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过程教育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方法 教学分析
下载PDF
缩、展、提、联:让学生的知识融会贯通——以历史与社会“汇入了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一课为例
12
作者 王葵红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8,共3页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历史与社会以主题式编排方式整合了人文地理、历史以及其他社会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上中外合编,涉及面广,跨度又大,教学时容易出现知识不成体系的现象。加之一些教师教学时往往包办代替或以练促学,不重视对学生知识...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历史与社会以主题式编排方式整合了人文地理、历史以及其他社会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上中外合编,涉及面广,跨度又大,教学时容易出现知识不成体系的现象。加之一些教师教学时往往包办代替或以练促学,不重视对学生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在预料之中。要扭转上述状况,笔者认为,采用缩、展、提、联四步整理知识的关键步骤,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为后续学习甚至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效果 综合性课程 主题式 学习理论 包办代替 社会学科 知识要素 历史事件 《历史与社会》 编排方式
下载PDF
一道错题的剖析与再变
13
作者 周林祥 《上海中学数学》 2015年第3期48-48,共1页
1错题由来题已知Rt△ABC的周长是4+4 3<sup>1/2</sup>,斜边上的中线长是2,则S<sub>△ABC</sub>=<sub><</sub>sub><</sub>sub><</sub>sub>.</sub>学生的解法:... 1错题由来题已知Rt△ABC的周长是4+4 3<sup>1/2</sup>,斜边上的中线长是2,则S<sub>△ABC</sub>=<sub><</sub>sub><</sub>sub><</sub>sub>.</sub>学生的解法:解法1(标准答案):因为Rt△ABC的周长是4+4 3<sup>1/2</sup>,斜边上的中线长是2,所以斜边长为4,设两个直角边的长为x、y,则x+y=4 3<sup>1/2</sup>,x<sup>2</sup>+y<sup>2</sup>=16,故S<sub>△ABC</sub>-1/4[(x+y)<sup>2</sup>-(x<sup>2</sup>+y<sup>2</sup>)]=1/4[(4 3<sup>1/2</sup>)<sup>2</sup>-16=8.解法2:因为Rt△ABC的周长是4+4 3<sup>1/2</sup>,斜边上的中线长是2,所以斜边长为4,设两个直角边的长为x、y则x+y=4 3<sup>1/2</sup>,x<sup>2</sup>+y<sup>2</sup>=16,消去y得x<sup>2</sup>-4 3<sup>1/2</s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角边 变式 角平分线 波利亚 数学问题 数学能力 数学教学 三角形面积 解题思路 实践证明
下载PDF
理知识 钻错题 巧变式——“章整理”的三大步
14
作者 王伟 《上海中学数学》 2014年第10期1-3,共3页
整理课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就整理的内容,可分为新课整理、章整理和专题整理三种基本类型.章整理担负知识梳理、查漏补缺、拓展提升的功能.它不是旧知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整理的目的在于对一章各知识点作全面、系统的梳理,... 整理课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就整理的内容,可分为新课整理、章整理和专题整理三种基本类型.章整理担负知识梳理、查漏补缺、拓展提升的功能.它不是旧知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整理的目的在于对一章各知识点作全面、系统的梳理,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沟通知识间的横向、纵向联系,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结构化;从而达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其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使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育人价值的目的.那么,应怎样上好"章整理"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式 数学思想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 机械重复 课型 纵向联系 查漏 育人价值 认知结构 负迁移
下载PDF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教学探索
15
作者 周林祥 《上海中学数学》 2015年第11期8-9,共2页
1问题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对尺规作图提出了要求:“了解作图的道理,保留作图的痕迹.”即作图也要做到有根有据,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6节安排了“作一个角等于已知... 1问题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对尺规作图提出了要求:“了解作图的道理,保留作图的痕迹.”即作图也要做到有根有据,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6节安排了“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基本尺规作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教学探索 尺规作图 问题提出 《数学》 理性思维 八年级 教科书
下载PDF
解一题 通一片
16
作者 吴伟 任丹丹 《上海中学数学》 2017年第10期18-19,共2页
习题教学既要注重解题思路的得出过程,也要注重解题之后的总结,从而让典型习题价值最大化,力求能解一题、会一串、通一片.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有些习题教学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解题前,思路提炼过程过于短暂,甚至缺失;解... 习题教学既要注重解题思路的得出过程,也要注重解题之后的总结,从而让典型习题价值最大化,力求能解一题、会一串、通一片.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有些习题教学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解题前,思路提炼过程过于短暂,甚至缺失;解题后,缺少规律性总结,导致习题教学仅仅停留在就题论题层面.基于此,笔者通过以下案例阐述改进习题教学方式、增大典型习题附加值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题思路 习题教学 典型习题 价值最大化 课堂观察 主要表现 教学方式 附加值
下载PDF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酸碱盐复习的有效性
17
作者 史灵岳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8年第3期5-5,共1页
初中化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中重要学科, 是学生接触化学的初级阶段, 因此教师针对学生化学专业素养培养至关重要. 如化学方程式的规范书写、 化学现象的规范性表达等, 为将来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酸碱盐作为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 初中化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中重要学科, 是学生接触化学的初级阶段, 因此教师针对学生化学专业素养培养至关重要. 如化学方程式的规范书写、 化学现象的规范性表达等, 为将来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酸碱盐作为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对其内容复习的有效性也值得化学教师探究.本文结合华师大版初中化学教材, 总结出酸碱盐知识内容中的复习要点, 并提出几点提高复习这一部分内容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化学 酸碱盐 复习 有效性
下载PDF
如何在初中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18
作者 金波 《文理导航》 2012年第4期86-86,共1页
初中生学习科学课,思维能力决定了其对于课程的理解程度,因此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科学课的学习尤为重要。本文以培养初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分析为基础,总结出初中科学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两种重要方法。
关键词 科学课 科学思维能力 能量
下载PDF
数学教学观:数学教学设计的灵魂——不同理念下的“有理数加法法则”教学设计反思录
19
作者 邬云德 《数学教学通讯(中教版)》 2005年第05S期6-10,共5页
关键词 数学教学观 教学设计 有理数 反思 法则 加法 理念 灵魂 认知过程 数学知识 数学本质 数学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 科学性
下载PDF
《市场配置资源》教学实录——骑单车看市场
20
作者 冯昕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18年第4期78-80,共3页
一、教学理念与教学背景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课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确立思想政治方向、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提髙道德与法治素养.在教学中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针对髙中学生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可塑性,遵循... 一、教学理念与教学背景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课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确立思想政治方向、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提髙道德与法治素养.在教学中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针对髙中学生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可塑性,遵循“学主教从、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原则,着力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在课程实施中,要通过议题的引入,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录 教育资源 市场配置 思想政治课 单车 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方式 中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