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肠癌Miles术后造瘘口旁疝形成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朱德意 王婷 左伟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372-375,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肠造瘘口旁疝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造瘘口旁疝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3月-2008年3月118例行直肠癌Miles术患者的病例资料,选取可能影响造瘘口旁疝发生的14个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肠造瘘口旁疝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造瘘口旁疝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3月-2008年3月118例行直肠癌Miles术患者的病例资料,选取可能影响造瘘口旁疝发生的14个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研究对象进行5年以上的随访。结果:118例患者中,86例术后5年发生造瘘口旁疝,发生率为72.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糖尿病、造口液化和/或感染、低蛋白血症、造口位置(腹膜内/外造口)的选择、术后严重腹胀、尿潴留及剧烈咳嗽与术后造瘘口旁疝的发生有关(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BMI、合并糖尿病、造口液化和/或感染、造口位置(腹膜内/外造口)的选择、术后严重腹胀及剧烈咳嗽是Miles术后造瘘口旁疝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直肠癌Miles术5年后肠造瘘口旁疝的发生率较高;吸烟、BMI、合并糖尿病、造口液化和/或感染、造口位置(腹膜内/外造口)的选择、术后严重腹胀及剧烈咳嗽是直肠癌Miles术术后造瘘口旁疝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MILES术 造瘘口旁疝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肠镜前置透明帽对结肠息肉诊断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桑华超 章春燕 +1 位作者 盛红 程德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9-400,共2页
目的探讨肠镜前端安装透明帽对结肠息肉检出的影响。方法分析2010年4月1日-2012年3月31日,在我院接受电子结肠镜发现结肠息肉,并在2个月内由同一操作者行透明帽辅助下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患者... 目的探讨肠镜前端安装透明帽对结肠息肉检出的影响。方法分析2010年4月1日-2012年3月31日,在我院接受电子结肠镜发现结肠息肉,并在2个月内由同一操作者行透明帽辅助下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患者资料,记录患者2次肠镜检查出的不同形态、大小的息肉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例患者初次检查出息肉301枚,透明帽辅助复查出息肉373枚,在72枚漏诊息肉中,回盲部2枚,升结肠14枚,横结肠16枚,降结肠12枚,乙状结肠23枚,直肠5枚;直径〈5mm息肉42枚,5~9mm息肉23枚,≥10mm息肉7枚:山田I型息肉50枚,Ⅱ型息肉11枚,Ⅲ型息肉7枚,Ⅳ型息肉4枚;透明帽辅助复检对不同部位、大小、形态息肉检出情况均优于首次常规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结肠息肉有较高的漏诊率,且漏诊息肉绝大多数为〈5mm的I型息肉。肠镜前置透明帽可显著降低结肠息肉漏检率,值得在基层医院医生尤其是初学者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结肠息肉 透明帽
下载PDF
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术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8
3
作者 程德希 陈会松 +2 位作者 叶国良 盛红 谢韵琴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22-24,29,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取石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8例70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取石术,观察其取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1周肝功能变化、黄疸消退及住院时间,并与同期46例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比较。... 目的探讨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取石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8例70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取石术,观察其取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1周肝功能变化、黄疸消退及住院时间,并与同期46例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ERCP组取石成功率为879%(51/58),并发症发生率为8.6%(5/58),黄疸消退时间为(7.2±1.5)d、住院时间为(9.2±2.6)d,而传统手术组分别为89.1%(41/46)、8.7%(4/46)、(14.3±2.9)d、(15.0±37)d。两组取石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ERCP组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1),治疗后1周血TBIL和DBIL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对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取石安全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较传统的外科手术取石引流能减轻创伤、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 胆总管结石 高龄 疗效
下载PDF
醋酸联合亚甲基蓝染色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桑华超 章春燕 +1 位作者 盛红 程德希 《中国乡村医药》 2013年第7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醋酸联合亚甲基蓝染色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高危患者396例,常规胃镜检查后进行醋酸联合亚甲基蓝染色,分别观察并记录染色前后可疑病变的形态及色泽变化并进行活检。结果①染色检查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 目的探讨内镜下醋酸联合亚甲基蓝染色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高危患者396例,常规胃镜检查后进行醋酸联合亚甲基蓝染色,分别观察并记录染色前后可疑病变的形态及色泽变化并进行活检。结果①染色检查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检出率均高于常规检查,正常及炎症检出率低于常规检查;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常规检查检出的隆起型病灶占染色检查检出的46.7%,检出正确的平坦型病灶占染色检查检出的62.2%,检出凹陷型病灶占染色检查检出的65.7%;合计检出正确病灶率占染色检查检出的52.5%。结论内镜下醋酸联合亚甲基蓝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 亚甲基蓝 胃黏膜病变 诊断
下载PDF
消化道Dieulafoy病变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德曙 程德希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198-199,共2页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变的临床与胃镜特点。方法对15例上消化道Dielllafoy病变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胃镜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男女比为4:1,平均年龄62岁;合并有慢性病史音占46.7%(7/15),长期服用小...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变的临床与胃镜特点。方法对15例上消化道Dielllafoy病变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胃镜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男女比为4:1,平均年龄62岁;合并有慢性病史音占46.7%(7/15),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有不同程度饮酒史者占40.0%(6/15);临床上以突发性、间歇发作的呕血、黑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灶位于胃食管连接处以下6cm范围内占60.0%(9/15)。胃镜检查:孤立性圆形或椭圆形黏膜缺损,中央可见突出的小动脉,或于裸露血管上有血痂、渗血或见搏动性出血。结论消化道Dieulafoy病变男性多见,胃镜下有特殊表现.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或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DIEULAFOY病 内窥镜检查
原文传递
母婴阻断失败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程德希 叶国良 +1 位作者 林亚 陈志辉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通过随访调查和病毒基因检测,了解母婴阻断后的效果,并研究突破母婴阻断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序列特征,了解病毒母婴传播特点。方法2003年开始收集临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血清及婴儿血清75对,检测血清学感染指标,取其... 目的通过随访调查和病毒基因检测,了解母婴阻断后的效果,并研究突破母婴阻断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序列特征,了解病毒母婴传播特点。方法2003年开始收集临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血清及婴儿血清75对,检测血清学感染指标,取其中母亲与婴儿皆为阳性的血清提取乙型肝炎病毒,扩增包括preS和S基因在内的基因序列片段,序列测定后与标准基因型别比较,确定病毒基因及血清型别,及母婴间病毒核苷酸差异率,及确定a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替代突变率,与免疫成功组进行比较。结果经血清学检测后共得到母婴血清皆为阳性者4对,包括一对双胞胎,扩增出乙肝病毒基因序列,其中4个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为B型,1个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为C型,其中1对双胞胎婴儿在“a”抗原决定簇出现T143M变异,其余扩增母婴阻断成功病例43例,37例为B型,6例为C型,其中a抗原决定簇发生变异的有3例。结论母婴阻断失败的儿童中大部分与母亲的基因序列相同,a抗原决定簇变异的比率高于成功组母亲,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疾病传播 垂直 突变 基因型
原文传递
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支架置入后失效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7
7
作者 程德希 李小平 叶国良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8-159,共2页
经内镜放置膨胀式金属支架,为胃、十二指肠和近端小肠恶性梗阻患者的重要姑息性治疗措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梗阻症状,增加进食,避免外科手术创伤,提高生存质量。但支架置入后常会出现支架失效,引起再梗阻,必须对此进行处理,维持... 经内镜放置膨胀式金属支架,为胃、十二指肠和近端小肠恶性梗阻患者的重要姑息性治疗措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梗阻症状,增加进食,避免外科手术创伤,提高生存质量。但支架置入后常会出现支架失效,引起再梗阻,必须对此进行处理,维持支架通畅。现总结我院2003年10月-2008年10月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支架置入后再梗阻患者内镜处理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 金属支架 失效原因 置入后 小肠恶性梗阻 内镜处理 姑息性治疗 梗阻症状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乳头状瘤一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叶国良 陆振一 +1 位作者 盛红 贺海珍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72-472,共1页
关键词 肝内胆管乳头状瘤 病例报告 CT检查 肝内胆管扩张 胶冻状黏液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血清胃蛋白酶原比值联合胃泌素-17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盛红 李洁 +3 位作者 黄立江 赵海敏 洪波 林建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970-972,共3页
目的探究血清学检测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的值及PGⅠ/PGⅡ比值(PGR),统计分析各指标,评价诊断价值。结果胃癌组PGⅠ、P... 目的探究血清学检测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的值及PGⅠ/PGⅡ比值(PGR),统计分析各指标,评价诊断价值。结果胃癌组PGⅠ、PGⅡ、G-17水平较正常组下降;进展期胃癌组的PGⅠ、PGR水平较正常组下降,PGⅡ水平上升。G-17筛查胃癌的最佳临界值为G-17<3.25 p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29%和94.14%。PGR筛查进展期胃癌的最佳临界值为PGR<7.11,灵敏度和特异度为43.84%和99.01%。结论血清学检测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可以作为筛查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病变 胃蛋白酶原类 胃泌素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