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茯苓对化疗性肠黏膜炎小鼠的作用及机制
1
作者 唐寅博 刘福宇 +4 位作者 单凯欣 冯永岗 范国旗 苗明三 方晓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814-820,共7页
目的观察茯苓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诱导的化疗性肠黏膜炎(chemotherapeutics-induced intestinal mucositis,CIM)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得茯苓的潜在成分与核心靶点;... 目的观察茯苓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诱导的化疗性肠黏膜炎(chemotherapeutics-induced intestinal mucositis,CIM)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得茯苓的潜在成分与核心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CIM相关基因靶点;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小鼠连续5 d腹腔注射5-FU诱导CIM模型;小鼠给予茯苓预防治疗5 d,边造模边给药治疗5 d,造模结束后治疗3 d,记录动物基本体征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回肠黏膜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回肠组织肠黏膜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 p65、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2与闭合蛋白(Occludin)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茯苓经筛选获得活性成分14个,茯苓治疗CIM的核心靶点182个;茯苓影响CIM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环磷酸腺苷(cyclic-AMP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A,cAMP)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信号通路等途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胺吡啶组和茯苓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和食物消耗量上升,结肠长度和脾脏指数增加(P<0.05);组织水平上,柳氮磺胺吡啶组和茯苓各剂量组小鼠的回肠绒毛长度与杯状细胞数增加,柳氮磺胺吡啶组和茯苓中剂量组隐窝深度减小(P<0.05);蛋白表达上,茯苓中、高剂量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小鼠回肠NF-κB p65、COX-2表达明显减少,Occludin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茯苓对5-FU诱导的小鼠CIM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TLR通路中NF-κB p65、COX-2蛋白表达,增加Occludin表达并提高机体免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5-氟尿嘧啶 化疗性肠黏膜炎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基于冬凌草全长转录组的TIFY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2
作者 练从龙 兰金旭 +3 位作者 杨晶凡 李晶晶 杨灏 陈随清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301,共12页
【目的】TIFY蛋白是茉莉酸(JA)信号通路的关键调节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中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揭示冬凌草(Isodon rubescens)的TIFY基因可为冬凌草的抗逆性改良育种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研究提供理论依... 【目的】TIFY蛋白是茉莉酸(JA)信号通路的关键调节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中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揭示冬凌草(Isodon rubescens)的TIFY基因可为冬凌草的抗逆性改良育种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冬凌草三代全长转录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冬凌草TIFY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分析,并采用RT-qPCR技术分析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结果】(1)成功从冬凌草中鉴定出12个TIFY家族基因成员;(2)理化性质分析表明,其氨基酸长度124~378 aa,分子量13924.89~39692.38 Da,等电点5.05~9.69;除IrTIFY10蛋白为稳定蛋白,其他均为不稳定蛋白;IrTIFYs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均在细胞核,均为亲水性蛋白,且不含信号肽。(3)结构分析表明,IrTIFY家族蛋白成员无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中含量最多的结构类型为无规则卷曲;且含有多个磷酸化位点。(4)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结果表明,IrTIFY基因家族密码子偏好性较弱,稍倾向于使用以A或U结尾的密码子。(5)启动子元件分析表明冬凌草TIFY家族成员中存在多个光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和逆境响应元件等,但不同成员之间的元件存在差异。(6)进化树分析表明,冬凌草TIFY家族12个成员分为PPD(IrTIFY2)、ZML(IrTIFY3/8/10)、TIFY(IrTIFY7/12)和JAZ(IrTIFY1/4/5/6/9/11)4个亚家族,进化上与同为唇形科的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亲缘关系最近。(7)RT-qPCR分析结果显示冬凌草TIFY家族12个成员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均表现为叶>茎>根,且大部分成员存在显著差异。【结论】TIFY基因家族在冬凌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且可能参与调控冬凌草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冬凌草TIFY基因家族的功能奠定基础和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 TIFY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四神丸对肠易激合并抑郁模型大鼠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3
作者 王桂群 许二平 +5 位作者 刘雅琳 代丽萍 崔瑛 李玲玲 杨秋琛 李少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807-813,共7页
目的探讨四神丸对肠易激综合征合并抑郁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和四神丸低、中、高剂量组。采用番泻叶灌胃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建立模型,腹壁撤退反射、粪便含水量测定及... 目的探讨四神丸对肠易激综合征合并抑郁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和四神丸低、中、高剂量组。采用番泻叶灌胃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建立模型,腹壁撤退反射、粪便含水量测定及糖水偏好实验检验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给药14 d,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肠道敏感性和粪便含水量,并进行糖水偏好、旷场及强迫游泳实验,HE染色法观察海马和结肠病理结构变化,ELISA法测定大鼠海马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和结肠及血清内5-HT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和结肠形态结构损伤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糖水偏好率和自主活动明显降低(P<0.01),肠道敏感性、稀便率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1),海马组织中5-HT、DA、NE、BDNF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和结肠5-HT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神丸各剂量组及盐酸氟西汀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四神丸高剂量组大鼠海马和结肠形态结构损伤修复,无炎性细胞浸润,糖水偏好率和自主活动明显增加(P<0.05),肠道敏感性,稀便率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下降(P<0.01);海马组织中5-HT、DA、NE、BDNF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清和结肠5-HT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四神丸具有改善肠易激综合征合并抑郁模型大鼠肠道症状及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可能与其调节海马内神经递质及血清和结肠5-HT水平、恢复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神丸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抑郁症 行为学 神经递质
下载PDF
川楝子醋制工艺优化
4
作者 张雨 范蒙蒙 +2 位作者 李红伟 张振凌 李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0-1475,共6页
目的优化川楝子醋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加醋量、闷润时间、炒制时间为影响因素,川楝素、芦丁、异槲皮苷、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层次分析(AHP)-熵权法优化醋制工艺。... 目的优化川楝子醋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加醋量、闷润时间、炒制时间为影响因素,川楝素、芦丁、异槲皮苷、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层次分析(AHP)-熵权法优化醋制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每100 kg饮片用38 kg醋,闷润115 min,文火炒制10 min(饮片表面温度70~90℃),OD值为90.67。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可为醋川楝子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 醋制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层次分析(AHP)-熵权法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分析
5
作者 胡毅龙 赵怡楠 +4 位作者 张双丽 邱广楠 冯艺凡 苗明三 苗晋鑫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100,共12页
目的探究各类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造模要素,为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重庆维普(VIP)、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Yiigle)、PubMed等数据库检索2002~2022年急性肝损伤动物实... 目的探究各类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造模要素,为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重庆维普(VIP)、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Yiigle)、PubMed等数据库检索2002~2022年急性肝损伤动物实验文献,归纳总结文献中涉及到的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动物种类、阳性对照药、造模方法、造模药及给药剂量、给药时间和检测指标,应用Excel、SPSS Modeler18.0、Cytoscape3.8.2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数据库共纳入896篇文献,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中应用最多的是雄性KM小鼠;造模方法以化学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和免疫性肝损伤四大类为主,分别对应的主要造模方式为:①实验前24 h腹腔注射10.0 mL/kg 0.1%CCl_(4)植物油;②实验前16 h灌胃12.0 mL/kg 50.0%~56.0%乙醇;③实验前24 h腹腔注射APAP 300 mg/kg;④实验前8 h尾静脉注射Con A 20 mg/kg。模型的评价以肝病理指标为金标准,结合生化指标血清ALT、AST,肝组织匀浆SOD、MDA含量及活性为直接指标。结论临床上急性肝损伤发病原因各异,在制备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时应根据特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特点选择对应的造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急性肝损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在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于之洋 王文攀 +5 位作者 乔琼 孙意冉 谢治深 宋军营 张振强 马慧芬 《Chinese Medicine and Natural Products》 CAS 2024年第1期1-7,I0001-I0006,共13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机制复杂,诊断方法局限,且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是现代医学领域的难点。生物信息学可为筛选AD关键病理学生物标志物、分析AD差异性表达基因、筛选AD有效药物作用靶点、研究AD的发病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机制复杂,诊断方法局限,且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是现代医学领域的难点。生物信息学可为筛选AD关键病理学生物标志物、分析AD差异性表达基因、筛选AD有效药物作用靶点、研究AD的发病机制,以及发现抗AD新型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在生物信息学研究中数据的预处理和统计分析方式会对结果造成较大影响,且在实际研究中跨平台和跨实验室的分析方法缺乏一致协调性,导致难以进行数据间的对比。因此,建立标准的操作程序和质量控制协议、提高跨平台之间方法的可重复性、促进研究间的数据对比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信息学 中药 中药复方 生物标志物 治疗靶点
下载PDF
茜草种子质量检验方法与分级标准研究
7
作者 李文文 郭凯华 +4 位作者 练从龙 兰金旭 刘荣崴 孙永彬 陈随清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156,共11页
参照《中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对茜草种子的质量检验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茜草种子分级标准提供依据。种子质量测定采用百粒法,千粒重为11.6139 g;茜草种子浸种时间设为11 h;种子水分测定采用种子粉碎高温(130±2)... 参照《中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对茜草种子的质量检验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茜草种子分级标准提供依据。种子质量测定采用百粒法,千粒重为11.6139 g;茜草种子浸种时间设为11 h;种子水分测定采用种子粉碎高温(130±2)℃处理;种子萌发时发芽床选用沙子;冷冻处理作为茜草种子的前处理,在20℃下,24 h全黑暗作为茜草种子发芽时的光照条件;采用TTC浓度0.3%,染色时间12 h,染色温度35℃,可较好测定种子的生活力,快速检测茜草种子发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草 种子 质量检验 分级标准
下载PDF
中药黄酮类化合物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岳璐 周天豹 +3 位作者 闫向丽 苗明三 李艳 白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9-279,共11页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近年来,现代医学在CIRI诊治方面有一定进展,却依然存在术后康复困难、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CIRI亟需新的治疗药物。中药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中药有效...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近年来,现代医学在CIRI诊治方面有一定进展,却依然存在术后康复困难、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CIRI亟需新的治疗药物。中药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中药有效成分,其可发挥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抗炎等药理作用改善脑组织损伤,对提高CIRI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缓社会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发现,中药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调控细胞表面受体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hoA/ROC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血红素加氧酶-1(Nrf2/Keap1/HO-1)、Notch等信号通路,调节脑缺血及再灌注后相关蛋白的转录表达,缓解脑组织损伤的加剧进而改善CIRI。该文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中药黄酮类化合物改善CIRI的作用机制及相关通路进行综述,并在代谢水平上探究CIRI新的治疗方向,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和应用中药黄酮类化合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黄酮类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抗炎 抗氧化 抑制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基于靶器官铁死亡探讨绿豆汁炙黄药子的炮制减毒机制
9
作者 段雅倩 宋玲玲 +6 位作者 张月月 王君明 刘鸣昊 李亚敏 李炳印 巫晓慧 王彦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0-76,共7页
目的:探究绿豆汁炙黄药子的炮制减毒作用,并基于其主要毒性靶器官肝铁死亡探究其减毒机制。方法:6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黄药子组、水炙黄药子组,绿豆汁炙黄药子1组(黄药子-绿豆10∶1,闷润40 min,130℃炒18 min)、绿豆汁炙... 目的:探究绿豆汁炙黄药子的炮制减毒作用,并基于其主要毒性靶器官肝铁死亡探究其减毒机制。方法:6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黄药子组、水炙黄药子组,绿豆汁炙黄药子1组(黄药子-绿豆10∶1,闷润40 min,130℃炒18 min)、绿豆汁炙黄药子2组(黄药子-绿豆10∶1,闷润80 min,100℃炒14 min)、绿豆汁炙黄药子3组(黄药子-绿豆20∶3,闷润40 min,160℃炒14 min)。生黄药子及各炮制品组均以3 g·kg^(-1)·d^(-1)的剂量分别灌胃对应的95%乙醇提取物药液,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1次/d,连续14 d。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生化检测小鼠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及肝组织丙二醛(MDA)、亚铁离子(Fe^(2+))、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铁关键蛋白铁蛋白重链1(FTH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小鼠肝组织结构清晰,肝细胞形态正常;生黄药子组与水炙黄药子组小鼠肝细胞胞质疏松、空泡,病理性损伤明显;各绿豆汁炙黄药子组小鼠病理性损伤明显改善。与空白组比较,生黄药子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MDA及Fe^(2+)水平显著升高(P<0.01),GSH、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FTH1、GPX4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生黄药子组比较,各绿豆汁炙黄药子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MDA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Fe^(2+)水平显著降低(P<0.01),GSH、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FTH1、GPX4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水炙黄药子组比较,各绿豆汁炙黄药子组小鼠血清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肝组织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FTH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绿豆汁炙黄药子2、3组小鼠血清ALT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Fe^(2+)水平显著降低(P<0.01),GSH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GPX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各绿豆汁炙黄药子组中以绿豆汁炙黄药子3组的减毒效果最佳,即黄药子-绿豆=20∶3,闷润40 min,160℃炒14 min。结论:绿豆汁炙法能够缓解黄药子导致的肝损伤,其减毒机制可能与抑制其靶器官肝脏的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绿豆 药汁炙法 肝损伤 炮制减毒 铁死亡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含乳汁植物来源中药的“部位-成分-药性”关联性分析
10
作者 何江龙 纪宝玉 +5 位作者 李盼盼 李秀清 吴婉阁 陈随清 董诚明 裴莉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32,共9页
目的:对含乳汁的植物来源中药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和药性药效之间相关规律进行挖掘,为“辨状论质”理论加强论证,为乳汁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部分乳汁植物来源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入药部位、科属及... 目的:对含乳汁的植物来源中药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和药性药效之间相关规律进行挖掘,为“辨状论质”理论加强论证,为乳汁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部分乳汁植物来源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入药部位、科属及化学成分进行统计。通过挖掘《中国植物志》《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及相关文献资料,筛选出收录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乳汁植物来源中药共53味,对其性味归经、入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中药学分类进行归纳总结,使用Excel 2013,ChiPlot 2023.3.3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乳汁植物主要分布于1界,1门,2纲,20科,大多数乳汁植物来源中药属于被子植物门下的双子叶植物纲;在性味中,平>寒>温>凉>热;苦>辛>甘>酸>咸;在归经中,肝>肺>肾>脾=大肠=胃>心>膀胱=胆>小肠;在入药部位中,根(根、根茎、块根、根皮)>树脂>种子>全草(全草、地上部分)>茎(茎、枝)>果实>叶>花=皮;在化学成分研究中,多为苷类成分;在中药学分类中,多属于活血化瘀药。结论:乳汁植物来源中药四气以平性居多,温寒分布均匀,五味以含苦、辛味居多,归经以归肝、肺经居多,以根、树脂入药为主,成分多含有苷类、生物碱类和挥发油类,多为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药,乳汁植物来源中药的生长习性、入药部位、化学成分等均与其性味功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乳汁来源中药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汁植物 中药 入药部位 药性药效 性味归经
原文传递
基于“习性-生境-部位-药性”的菌类中药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李秀清 纪宝玉 +5 位作者 何江龙 李盼盼 吴婉阁 陈随清 董诚明 裴莉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3-139,共7页
目的:对菌类中药的生物学特性、入药部位、生长环境和药性药效之间相关规律进行挖掘,为“辨状论质”理论加强佐证,为菌类中药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常用菌类中药的入药部位、性味归经、异养方式及其功效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查阅... 目的:对菌类中药的生物学特性、入药部位、生长环境和药性药效之间相关规律进行挖掘,为“辨状论质”理论加强佐证,为菌类中药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常用菌类中药的入药部位、性味归经、异养方式及其功效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查阅《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中国植物志》及文献资料,核对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部分地方标准收录的菌类中药。结果:共筛选出28味常见菌类中药,不同菌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入药部位、习性、生境都不同,对其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在四气中,平>寒>温;在五味中,含甘味>含苦味>含淡味>含辛味=含咸味;在入药部位中,子实体>菌核>复合体>子座=外皮=其他;在归经中,肺>肝=心>脾=肾>胃;在习性中,寄生>腐生>共生=兼性寄生=兼性腐生。结论:菌类中药以寄生与腐生为主,四气以平居多,五味以含甘味居多,归经以肺、心、肝经居多,滋补、利水是其主要功效。菌类中药的色泽、习性、入药部位及生境均与其性味功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其深入研究、临床使用及资源开发提供全面的文献参考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类中药 色泽 生境 寄生 功效
原文传递
植物皮类中药的“入药组织-性味功效-临床应用”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李盼盼 纪宝玉 +5 位作者 何江龙 李秀清 吴婉阁 陈随清 董诚明 裴莉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9-158,共10页
目的:统计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功能及特点,对植物皮类中药的入药组织、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之间相关规律进行挖掘,为辨状论质理论加强论证,为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 目的:统计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功能及特点,对植物皮类中药的入药组织、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之间相关规律进行挖掘,为辨状论质理论加强论证,为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部分地方标准,筛选出收录的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对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的特点、功能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使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得62味植物皮类中药,主要分布于1界,3门,31科;在科属中,芸香科>豆科>葫芦科;在入药组织中,树皮>根皮>果皮>种皮;在性味中,温>寒>平>凉>热,含苦味>含甘味=含辛味>含酸味;在归经中,肺>肝>脾>心>大肠>肾>胃=膀胱;在中药学分类中,多属于清热药。植物皮类中成药485种,以含陈皮的中成药最多,在给药剂型中,以丸剂为主;在药味中,以苦味和甘味居多;在功能中,以扶正剂最多;在注意事项中,以妊娠禁忌最多。结论:植物皮类中药的入药组织、性味功效与临床应用之间存在相关性,须注意用药禁忌,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合理选择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皮类中药 入药组织 性味功效 临床应用 中成药
原文传递
怀菊花中1个新的没药烷型倍半萜
13
作者 蔡雅君 薛金凤 +6 位作者 赵慧君 支燕乐 卢纪衡 陈辉 王彦志 冯卫生 薛贵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63-2867,共5页
目的研究怀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 目的研究怀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一氧化氮(NO)的分泌为评价指标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炎活性评价。结果从怀菊花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6S,7R,10R)-没药烷-7-羟基-10,11-环氧-4-酮(1)、黑麦草内酯(2)、(4R)-1-甲基-4-(1-羟基异丙基)环己烯-6-酮(3)、2-甲氧基对苯二酚(4)、4-(3-羟丙基)苯酚(5)、5-(3-羟丙基)-2-甲氧基苯酚(6)、4-甲基苯酚(7)。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没药烷型倍半萜,命名为怀菊花没药烷A。除化合物2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3有显著NO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分别为9.2、38.9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菊花 怀菊花没药烷A 倍半萜 抗炎 (4R)-1-甲基-4-(1-羟基异丙基)环己烯-6-酮 2-甲氧基对苯二酚
原文传递
基于指纹图谱及网络药理学的百合质量标志物研究
14
作者 赵永琪 张宏伟 +2 位作者 张振凌 李雅静 王一鸣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3-902,共10页
目的:通过指纹图谱、多成分含量测定和网络药理学对百合质量标志物进行分析,为确定百合饮片的质量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15批百合饮片的指纹图谱,对共有峰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筛选出差异成分;对差异成分进行多成分含量测... 目的:通过指纹图谱、多成分含量测定和网络药理学对百合质量标志物进行分析,为确定百合饮片的质量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15批百合饮片的指纹图谱,对共有峰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筛选出差异成分;对差异成分进行多成分含量测定,比较不同产地的区别,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百合差异成分发挥抗抑郁药效的主要途径,并将差异成分进行体外细胞抗抑郁实验,最后基于质量标志物筛选原则分析百合饮片的Q-Marker。结果:15批百合饮片确定了16个共有峰,相似度均>0.931,指认了其中7个共有峰,利用化学计量学筛选出4个差异成分;测定15批百合饮片中王百合苷A、王百合苷B、王百合苷C 3个成分的含量;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差异成分可能通过TNF、GAPDH、MAPK3等靶点调节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神经元突触结构,促进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增加等途径来发挥抗抑郁作用;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百合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1),王百合苷A、王百合苷B、王百合苷C低、中、高剂量组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1)。结论:通过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研究,建议将王百合苷A、王百合苷B、王百合苷C作为百合饮片的质量标志物,可为百合质量控制和药效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质量标志物 指纹图谱 多成分含量测定 网络药理学 抗抑郁
原文传递
经甘草药汁炮制引入的主要活性成分助力黄药子的减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5
作者 宋玲玲 王君明 +5 位作者 段雅倩 纪丽婕 何庆文 张天柱 王彦嵋 巫晓慧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69-2376,共8页
目的:探究经甘草药汁炮制引入的主要活性成分甘草苷(LQ)、甘草酸(GA)对黄药子毒性成分黄独素B(DB)诱导主要毒性肝毒性的减毒作用,并初探其机制。方法:在前期发现甘草药汁制法能够对黄药子主要毒性肝毒和止咳祛痰主要功效起到减毒增效作... 目的:探究经甘草药汁炮制引入的主要活性成分甘草苷(LQ)、甘草酸(GA)对黄药子毒性成分黄独素B(DB)诱导主要毒性肝毒性的减毒作用,并初探其机制。方法:在前期发现甘草药汁制法能够对黄药子主要毒性肝毒和止咳祛痰主要功效起到减毒增效作用且炮制减毒机制涉及引入炮制辅料药甘草汁的主要活性成分LQ和GA以及对DB含量的抑制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通过对DB与LQ和GA联用前后小鼠肝损伤敏感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以及肝组织病理的检测分析综合验证引入的主要活性成分LQ和GA对DB诱导的主要毒性肝毒的减毒作用。此外,围绕DB肝毒的主要机制炎症和氧化损伤,初探其减毒机制。结果:与正常组比较,DB给药致使小鼠血清ALT、AST、AL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细胞变性,并伴有炎性浸润及血管瘀血,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肝磷酸化磷酯酰肌醇3激酶(p-PI3K)/蛋白激酶B(p-Akt)/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而经LQ、GA干预均在不同程度上逆转了上述指标的异常(P<0.05,P<0.01)。值得注意的是,对ALT、AST水平的逆转程度分析,LQ比GA对DB诱导的肝毒性的减毒作用分别高3.3%和2.8%;对ALP水平分析,GA比LQ对DB诱导的肝毒性的减毒作用高7.1%;对炎症信号通路关键分子NF-κB、COX-2分析,LQ比GA对DB诱导肝脏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分别高3.2%和2.5%;对抗氧化信号通路核心分子Nrf2分析,GA比LQ对DB诱导肝脏抗氧化水平低下的上调作用高18.2%。结论:LQ和GA均能够对DB诱导的肝毒性起到减毒作用;减毒机制涉及抑制NF-κB/COX-2信号介导的肝脏炎症反应并增强转录因子Nrf2介导的抗氧化防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汁活性成分引入 甘草炮制黄药子 成分减毒 甘草苷 甘草酸 黄独素B
原文传递
吉非替尼肝毒性的分子机制及药物防治研究进展
16
作者 尹小婷 栗敏 +3 位作者 沈继朵 许二平 白明 栗俞程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155-2160,共6页
吉非替尼作为第一个上市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该药会引发肝毒性等严重的不良反应,须停药进行保肝治疗,极大地影响肿瘤的治疗过程。但吉非替尼所致肝毒性的机制仍不... 吉非替尼作为第一个上市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该药会引发肝毒性等严重的不良反应,须停药进行保肝治疗,极大地影响肿瘤的治疗过程。但吉非替尼所致肝毒性的机制仍不清楚,临床治疗措施也十分有限。本文综述吉非替尼诱导肝毒性的分子机制以及临床常用治疗药物,为临床防治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 肝毒性 分子机制 药物防治
原文传递
基于黄独素B含量分析的甘草、当归炮制黄药子减毒工艺研究
17
作者 宋玲玲 王君明 +4 位作者 张月月 刘鸣昊 李炳印 李亚敏 段雅倩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33-2936,共4页
目的基于黄独素B(DB)含量差异优选黄药子炮制减毒工艺。方法以炮制过程中常见的主药与辅料(主药:黄药子;辅料:甘草、当归)配比、炮制温度、炮制时间为考察因素,分别制备黄药子各炮制品。以乙腈:水为25∶75为流动相,柱温30℃,建立黄药子... 目的基于黄独素B(DB)含量差异优选黄药子炮制减毒工艺。方法以炮制过程中常见的主药与辅料(主药:黄药子;辅料:甘草、当归)配比、炮制温度、炮制时间为考察因素,分别制备黄药子各炮制品。以乙腈:水为25∶75为流动相,柱温30℃,建立黄药子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等度洗脱,测定黄药子中主要毒性成分DB的含量。结果(1)与黄药子生品比较:甘草药汁制黄药子各炮制品中DB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以A_(3)B_(1)C_(3)组中DB含量下降的最多,为0.781 mg/g,逆转率为31.9%;(2)当归药汁制黄药子各炮制品中DB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以A_(3)B_(2)C_(1)组中DB含量下降的最多,为0.811 mg/g,逆转率为29.3%。结论甘草药汁制黄药子的最佳炮制减毒工艺为A_(3)B_(1)C_(3)组,即“黄药子∶甘草以100∶20的情况下,120℃炮制20 min”;当归药汁制黄药子的最佳炮制减毒工艺为A_(3)B_(2)C_(1)组,即“黄药子∶当归以100∶20的情况下,140℃炮制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炮制减毒 甘草药汁制黄药子 当归药汁制黄药子 黄独素B
原文传递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探究山茱萸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干预机制
18
作者 崔永霞 尚子慧 +4 位作者 侯亚迪 王利丽 孙孝亚 吴明侠 陈随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76-2986,共11页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探究山茱萸多糖干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取10只SD雄性大鼠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结合ip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构建T2DM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探究山茱萸多糖干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取10只SD雄性大鼠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结合ip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构建T2DM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200 mg/kg)组和山茱萸多糖低、中、高剂量(75、150、300 mg/kg)组,各组大鼠每天上午ig药物,连续给药4周。末次给药前大鼠禁食10 h,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并分离血清,同时取肝脏组织。采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串联静电场轨道高分辨质谱(UHPLC-LTQ-Orbitrap-MS/MS)技术检测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水平,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和鉴定,利用MetaboAnalyst平台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山茱萸多糖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和血糖水平均降低,肝损伤明显改善;血清中TC、TG、LDL-C、IL-6、IL-1β、TNF-α、MDA水平和AST、AL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0.01),HDL-C水平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代谢组学共筛选出35个与T2DM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山茱萸多糖给药组可回调29个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苯丙氨酸的代谢和生物合成、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醚脂质代谢和丙酮酸代谢等22条代谢通路。结论山茱萸多糖能有效改善T2DM引起的糖脂代谢紊乱,减轻肝损伤,达到治疗T2DM作用,可能与调节氨基酸代谢、糖代谢、脂质代谢等多条代谢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多糖 2型糖尿病 UHPLC-LTQ-Orbitrap-MS/MS 代谢组学 氨基酸代谢 糖代谢 脂质代谢
原文传递
基于“气候因子-成分含量-抗氧化能力”评价不同产地葛根品质关系
19
作者 裴莉昕 陈琳 +1 位作者 王锴乐 纪宝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0-148,共9页
目的:对葛根产地、气候因子、葛根总黄酮、葛根多糖含量及药用抗氧化活性等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气候因子与葛根品质形成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葛根总黄酮和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 目的:对葛根产地、气候因子、葛根总黄酮、葛根多糖含量及药用抗氧化活性等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气候因子与葛根品质形成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葛根总黄酮和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并分析葛根产地和气候因子及各组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葛根总黄酮ABTS^(+)清除率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年日照时数呈正相关(P<0.05);海拔与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年日照时数与总黄酮含量呈负相关;总黄酮含量与总黄酮ABTS^(+)清除率呈负相关;即产地海拔越低,年日照时数越长,则总黄酮含量越低,而总黄酮ABTS^(+)清除率越高。葛根多糖ABTS^(+)清除率与无霜期呈负相关(P<0.05),与7月均温呈负相关(P<0.01);无霜期与葛根多糖含量呈正相关,7月均温与葛根多糖含量呈正相关(P<0.05);葛根多糖含量与葛根多糖ABTS^(+)清除率呈负相关;即产地无霜期越短,7月均温越低,则葛根多糖含量越低,而葛根多糖ABTS^(+)清除率越高。7月均温均与葛根样品中总黄酮、多糖含量均呈相关性(P<0.05),7月均温越低,葛根总黄酮含量越高,葛根多糖含量越低,葛根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越强。结论:葛根对ABTS^(+)的清除能力比DPPH^(+)强,各产地气候因子、含量及抗氧化能力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对核心气候因子诱导葛根药用活性成分形成的内在规律展开进一步研究将为揭示葛根道地性形成机制及后续拟境调控葛根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地 气候因子 葛根总黄酮 葛根多糖 抗氧化能力
原文传递
黄连及其炮制品对实热型口腔溃疡大鼠干预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20
作者 张振凯 郑亚娟 +6 位作者 张冰贤 王永祥 张金英 曹玉敏 冯卫生 郑晓珂 周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9-402,共14页
采用UPLC-Q/TOF-MS技术,探究黄连及其3种炮制品对实热型口腔溃疡大鼠体内代谢的干预作用,揭示黄连3种炮制品的药效差异。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实热型口腔溃疡模型组、生黄连组、酒/姜/萸/黄连组、阳性药黄连上清片组。除假手... 采用UPLC-Q/TOF-MS技术,探究黄连及其3种炮制品对实热型口腔溃疡大鼠体内代谢的干预作用,揭示黄连3种炮制品的药效差异。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实热型口腔溃疡模型组、生黄连组、酒/姜/萸/黄连组、阳性药黄连上清片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连续灌胃2周党参-黄芪水煎液,实热造模期间记录大鼠肛温和饮水量,实热造模完成后结合乙酸进行口腔溃疡造模。苏木精-伊红(HE)观察口腔溃疡黏膜病理学变化;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收集血清样本,利用UPLC-Q/TOF-MS技术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构建代谢轮廓并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应用Mev软件对标志物相对定量结果进行热图绘制和聚类分析,最后结合MBRole、KEGG和MetaboAnalyst等在线数据库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和代谢网络构建。实验结果显示,造模后大鼠口腔黏膜病理损伤严重,血清中TNF-α、IL-6、IL-1β、MDA水平显著升高,SOD、GSH-Px水平显著降低;给药后各指标均有回调趋势,以酒黄连的改善效果最佳。非靶向代谢组学最终鉴定出48个差异代谢物,包括正源模式下27个、负源模式下21个,富集得到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酪氨酸代谢等5条共有通路。综上,黄连及其3种炮制品均可通过干预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等途径,改善实热型口腔溃疡大鼠机体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其中酒黄连的治疗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实热型口腔溃疡 代谢组学 UPLC-Q/TOF-M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