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川芎嗪配伍前后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体内排泄及Ⅱ相代谢酶的影响
1
作者 孙佳 李容 +5 位作者 勾健 潘文琪 陆苑 刘春花 黄勇 刘亭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315-1322,共8页
目的研究丹参-川芎嗪配伍前后对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体内排泄及Ⅱ相代谢酶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复制AMI模型,尾静脉注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SGI组)、丹参注射液(DGI组)以及川芎嗪注射液(LGI组)后,收集不同时间... 目的研究丹参-川芎嗪配伍前后对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体内排泄及Ⅱ相代谢酶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复制AMI模型,尾静脉注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SGI组)、丹参注射液(DGI组)以及川芎嗪注射液(LGI组)后,收集不同时间段的尿液、粪便,UPLC-MS/MS法测定丹参素、川芎嗪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脏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6(UGT1A6)酶的表达情况。结果丹参素主要经尿液排泄,在尿液中的累积排泄率为31.35%~33.27%,在粪便中的累计排泄率为4.52%~6.08%;川芎嗪在尿液、粪便中的累积排泄率较低,均不足1%;与DGI组相比,SGI组中UGT1A1和UGT1A6的表达增加(P<0.05,P<0.01);与LGI组相比,SGI组中UGT1A6的表达显著增加(P<0.001)。结论配伍后介导川芎嗪Ⅱ相代谢的UGT1A1和UGT1A6酶表达升高,使川芎嗪的原型排泄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配伍 急性心肌缺血 排泄 差异 Ⅱ相代谢酶
下载PDF
肝内胆汁淤积对小鼠回盲部胆汁酸谱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2
作者 雷榆 胡亚欣 +5 位作者 余蕾 程明亮 程卓 丛硕 蒲茜 郑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32-1236,共5页
目的研究肝内胆汁淤积对肠道内胆汁酸代谢谱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肝内胆汁淤积对机体的影响极其机制研究做铺垫。方法将20只雄性BALB/C小鼠均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基于多反应监测技术(MRM)方法的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肝内胆汁淤积... 目的研究肝内胆汁淤积对肠道内胆汁酸代谢谱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肝内胆汁淤积对机体的影响极其机制研究做铺垫。方法将20只雄性BALB/C小鼠均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基于多反应监测技术(MRM)方法的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肝内胆汁淤积对于小鼠肠道内33种胆汁酸的影响;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小鼠回肠和结肠内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两组在胆汁酸谱的分布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初级胆汁酸CA、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牛黄胆酸(taurocholic acid,TCA)等在模型组组富集,而猪脱氧胆酸(hyodeoxycholic acid,HDCA)、甘氨石胆酸(glycocholic acid,GLCA)、牛磺猪去氧胆酸(taurodeoxycholic acid,THDCA)、牛磺石胆酸(taurolithocholic acid,TLCA)等次级胆汁酸在正常组富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结肠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降低,而回肠段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显著升高。两组间菌群差异明显,在正常组罗斯拜瑞士氏菌、Butyricicoccus、Mucispirillum等益生菌占优势,而模型组嗜胆盐菌、红椿菌占优势。结论肝内胆汁淤积对小鼠回盲部胆汁酸谱产生影响,HDCA、GLCA等次级胆汁酸显著减少,可能与肠屏障功能减弱以及肠道菌群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 胆汁酸谱 靶向代谢组学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川芎嗪-丹参配伍前后对药动学及CYP450酶的影响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7
3
作者 孙佳 张静雅 +4 位作者 李容 郑林 刘春花 陆定艳 刘亭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6348-6354,共7页
探究盐酸川芎嗪与丹参配伍前后对急性心肌缺血(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从代谢酶的角度揭示其配伍前后药动学参数变化的机制。AMI模型大鼠分别单次尾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DGI)、川芎嗪注射液(CGI)和参芎葡... 探究盐酸川芎嗪与丹参配伍前后对急性心肌缺血(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从代谢酶的角度揭示其配伍前后药动学参数变化的机制。AMI模型大鼠分别单次尾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DGI)、川芎嗪注射液(CGI)和参芎葡萄糖注射液(SGI)(丹参素3.78 mg·kg^(-1),迷迭香酸0.049 mg·kg^(-1),川芎嗪13.68 mg·kg^(-1)),于不同时间点眼眶静脉丛采血,并于末次取血点后处死大鼠取出肝脏,采用UPLC-MS/MS检测血浆中丹参素、迷迭香酸、川芎嗪的血药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技术,考察各组大鼠肝脏中CYP1A2、CYP2C11、CYP2C19、CYP2D4、CYP2E1、CYP3A2蛋白表达的情况。药动学结果显示,与CGI组相比,SGI组中的川芎嗪在AMI大鼠体内的T_(1/2)有降低趋势,AUC显著降低(P<0.05);与DGI组相比,SGI组中丹参素和迷迭香酸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蛋白表达结果显示,SGI组中CYP1A2、CYP2C11、CYP2D4、CYP2E1、CYP3A2的表达量较CGI组均显著增加(P<0.05),CYP2C19的表达量较CGI组显著降低(P<0.05)。CYP1A2、CYP2C11、CYP3A2是参与川芎嗪Ⅰ相代谢的同工酶,当丹参与盐酸川芎嗪合用后,这3种酶表达升高,使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发生变化,川芎嗪的代谢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川芎嗪 丹参 配伍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CYP450 药动学
原文传递
隔山消提取物在正常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尿液、粪便中的排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孙佳 勾健 +4 位作者 刘利琴 刘春花 潘洁 李月婷 巩仔鹏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6355-6364,共10页
考察隔山消提取物中4个活性成分青阳参苷元、去酰基萝藦苷元、白首乌二苯酮和东莨菪内酯在正常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尿液、粪便中的排泄情况。大鼠分为正常组和FD模型组,模型组采用灌胃冰盐酸结合不规则饲养诱导FD模型。按1 g&#... 考察隔山消提取物中4个活性成分青阳参苷元、去酰基萝藦苷元、白首乌二苯酮和东莨菪内酯在正常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尿液、粪便中的排泄情况。大鼠分为正常组和FD模型组,模型组采用灌胃冰盐酸结合不规则饲养诱导FD模型。按1 g·kg^(-1)的剂量分别灌胃隔山消提取物,分别在4、8、12、24、36、48、60、72、84 h收集大鼠尿液和粪便进行UPLC-ESI-MS/MS分析,比较4个成分在正常和FD大鼠中的排泄情况。结果表明,除粪便中的白首乌二苯酮外,84 h内青阳参苷元等成分在尿液和粪便中均未达到坪值。青阳参苷元主要经粪便排泄,正常和FD模型状态下的累积排泄率分别为0.32%、0.66%;去酰基萝藦苷元主要经尿液排泄,正常和FD模型状态下的累积排泄率分别为6.70%、7.56%;白首乌二苯酮正常状态下主要经粪便排出,FD模型状态下主要经尿液排泄,累积排泄率分别为0.41%、0.52%;东莨菪内酯主要经尿液排泄,正常和FD模型状态下的累积排泄率分别为0.83%、2.13%。总体来看,FD状态下各成分主要经尿液排出,与正常组相比,FD组中青阳参苷元、白首乌二苯酮、东莨菪内酯在尿液中的累积排泄率显著降低(P<0.05)。可见FD状态对隔山消主要成分的排泄有一定影响,同时各成分经尿液、粪便的排泄量均较低,提示其经口服给药后可能存在较为广泛的代谢途径,主要以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该实验为隔山消的新药开发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山消 排泄 尿液 粪便 功能性消化不良
原文传递
基于“双态”在体肠循环灌流模型研究隔山消提取物肠吸收特性差异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佳 刘利琴 +5 位作者 勾健 陈思颖 巩仔鹏 刘亭 李勇军 陆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6340-6347,共8页
该文旨在考察隔山消提取物中6个成分(丁香酸、东莨菪内酯、白首乌二苯酮、告达亭、青阳参苷元和去酰基萝藦苷元)的肠吸收特性。采用在体肠循环灌流模型,研究“双态”即正常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状态下,隔山消提取物中丁香酸等成分... 该文旨在考察隔山消提取物中6个成分(丁香酸、东莨菪内酯、白首乌二苯酮、告达亭、青阳参苷元和去酰基萝藦苷元)的肠吸收特性。采用在体肠循环灌流模型,研究“双态”即正常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状态下,隔山消提取物中丁香酸等成分在不同肠段、不同药物浓度及胆汁影响下的肠吸收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白首乌二苯酮的吸收显著降低(P<0.01),丁香酸等成分的吸收不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提示白首乌二苯酮可能为主动吸收过程,其他成分可能并非单纯的一种吸收方式;正常与FD模型状态下各成分的主要吸收部位不同,FD模型状态下的累积吸收转化率总体上低于正常状态下的累积吸收转化率;除东莨菪内酯外,胆汁对“双态”下的青阳参苷元等成分的吸收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可见小肠对药物的吸收具有选择性,FD病理状态和胆汁对主要成分的吸收均有影响,这为隔山消创新药物研制及药材资源深度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山消 “双态” 在体肠循环灌流模型 肠吸收 差异
原文传递
微透析结合UPLC-MS/MS研究黑骨藤中3个指标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朴 蒙文莎 +5 位作者 黄勇 刘亭 李月婷 迟明艳 巩仔鹏 郑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6333-6339,共7页
建立黑骨藤微透析样品的UPLC-MS/MS含量测定方法,并用于研究黑骨藤中3种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采用浓度差法(增、减量法)考察灌流液流速、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分别收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微透析样品,通过UPLC-MS/MS分别测... 建立黑骨藤微透析样品的UPLC-MS/MS含量测定方法,并用于研究黑骨藤中3种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采用浓度差法(增、减量法)考察灌流液流速、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分别收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微透析样品,通过UPLC-MS/MS分别测定3种指标性成分的浓度,体内实际药物浓度用体内回收率进行校正,并用WinNonlin 8.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体外回收率研究中,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得回收率与流速成反比,与浓度无关。3-O-咖啡酰基奎宁酸、4-O-咖啡酰基奎宁酸、5-O-咖啡酰基奎宁酸的药代动力学参数AUC_(0-t)分别为(23911.23±5679.67)、(16688.43±3448.45)、(9677.02±1606.74)min·μg·L^(-1),C_(max)分别为(170.66±58.02)、(121.61±48.14)、(69.69±18.23)μg·L^(-1)。建立的UPLC-MS/MS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灵敏度高、定量准确的优点,能够同时测定微透析样品中3-O-咖啡酰基奎宁酸等3个指标成分的浓度,适用于黑骨藤在正常大鼠体内这3个指标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析 黑骨藤 回收率 药代动力学 UPLC-MS/M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