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内胆汁淤积对小鼠回盲部胆汁酸谱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1
作者 雷榆 胡亚欣 +5 位作者 余蕾 程明亮 程卓 丛硕 蒲茜 郑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32-1236,共5页
目的研究肝内胆汁淤积对肠道内胆汁酸代谢谱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肝内胆汁淤积对机体的影响极其机制研究做铺垫。方法将20只雄性BALB/C小鼠均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基于多反应监测技术(MRM)方法的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肝内胆汁淤积... 目的研究肝内胆汁淤积对肠道内胆汁酸代谢谱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肝内胆汁淤积对机体的影响极其机制研究做铺垫。方法将20只雄性BALB/C小鼠均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基于多反应监测技术(MRM)方法的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肝内胆汁淤积对于小鼠肠道内33种胆汁酸的影响;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小鼠回肠和结肠内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两组在胆汁酸谱的分布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初级胆汁酸CA、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牛黄胆酸(taurocholic acid,TCA)等在模型组组富集,而猪脱氧胆酸(hyodeoxycholic acid,HDCA)、甘氨石胆酸(glycocholic acid,GLCA)、牛磺猪去氧胆酸(taurodeoxycholic acid,THDCA)、牛磺石胆酸(taurolithocholic acid,TLCA)等次级胆汁酸在正常组富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结肠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降低,而回肠段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显著升高。两组间菌群差异明显,在正常组罗斯拜瑞士氏菌、Butyricicoccus、Mucispirillum等益生菌占优势,而模型组嗜胆盐菌、红椿菌占优势。结论肝内胆汁淤积对小鼠回盲部胆汁酸谱产生影响,HDCA、GLCA等次级胆汁酸显著减少,可能与肠屏障功能减弱以及肠道菌群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 胆汁酸谱 靶向代谢组学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微透析结合UPLC-MS/MS研究黑骨藤中3个指标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朴 蒙文莎 +5 位作者 黄勇 刘亭 李月婷 迟明艳 巩仔鹏 郑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6333-6339,共7页
建立黑骨藤微透析样品的UPLC-MS/MS含量测定方法,并用于研究黑骨藤中3种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采用浓度差法(增、减量法)考察灌流液流速、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分别收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微透析样品,通过UPLC-MS/MS分别测... 建立黑骨藤微透析样品的UPLC-MS/MS含量测定方法,并用于研究黑骨藤中3种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采用浓度差法(增、减量法)考察灌流液流速、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分别收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微透析样品,通过UPLC-MS/MS分别测定3种指标性成分的浓度,体内实际药物浓度用体内回收率进行校正,并用WinNonlin 8.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体外回收率研究中,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得回收率与流速成反比,与浓度无关。3-O-咖啡酰基奎宁酸、4-O-咖啡酰基奎宁酸、5-O-咖啡酰基奎宁酸的药代动力学参数AUC_(0-t)分别为(23911.23±5679.67)、(16688.43±3448.45)、(9677.02±1606.74)min·μg·L^(-1),C_(max)分别为(170.66±58.02)、(121.61±48.14)、(69.69±18.23)μg·L^(-1)。建立的UPLC-MS/MS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灵敏度高、定量准确的优点,能够同时测定微透析样品中3-O-咖啡酰基奎宁酸等3个指标成分的浓度,适用于黑骨藤在正常大鼠体内这3个指标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析 黑骨藤 回收率 药代动力学 UPLC-MS/M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