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天空间环境对药物代谢动力学影响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梦婷 陈颖 +4 位作者 巩仔鹏 杨庆 翁小刚 李玉洁 朱晓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7-556,共10页
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航天医学的研究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航天空间环境会导致航天员在轨飞行中出现航天运动病、心血管功能失调、睡眠障碍、感染性疾病等健康问题。研究航天空间环境下药物在机体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为航天空... 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航天医学的研究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航天空间环境会导致航天员在轨飞行中出现航天运动病、心血管功能失调、睡眠障碍、感染性疾病等健康问题。研究航天空间环境下药物在机体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为航天空间环境用药提供依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对药物在真实在轨环境和地面模拟失重状态下的药代动力学变化及主要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航天状态下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模型 药代动力学 动物实验 人体实验
下载PDF
杜仲提取物多次给药后在正常大鼠和SHR模型体内的药动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青 李梦婷 +6 位作者 李梅 鲍红松 黄勇 郑林 李月婷 陈颖 巩仔鹏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研究杜仲提取物多次给药后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 di-O-β-D-glucopyr-anoside,PDG)、京尼平苷酸(genipinic acid,GA)、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PCA)、新绿原酸(neochlorogenicacid,... 目的研究杜仲提取物多次给药后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 di-O-β-D-glucopyr-anoside,PDG)、京尼平苷酸(genipinic acid,GA)、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PCA)、新绿原酸(neochlorogenicacid,NCA)、隐绿原酸(cryptochlorogenic acid,CCA)和松脂醇单葡萄糖苷((+)-pino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PG)7个活性成分在正常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采用正常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实验对象,以5.4 g/kg的给药剂量灌胃杜仲提取物,每天1次,连续7 d,比较杜仲提取物中的7个活性成分在正常大鼠与SHR模型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蓄积情况差异。结果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结果发现,CCA和NCA在SHR模型体内的药动学参数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在SHR模型组体内PDG的T_(1/2)为正常组的0.26倍;GA的T_(1/2)、T_(max)、AUC_(0-t)在SHR模型组中分别为正常组的2.20、0.04、0.50倍;PG在SHR模型组体内的T_(1/2)为正常组的0.55倍;PCA在SHR模型组内的T_(1/2)为正常组的2.04倍;CA的T_(1/2)、AUC_(0-t)分别为正常组的1.93、0.64倍。蓄积实验结果发现,GA等7种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胃、小肠、心、肝和肺中。除CCA外,CA、NCA、PCA、GA、PDG和PG在SHR模型体内与正常组相比,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组织器官数量分别为2~7个不等。结论自发性高血压病理状态下的机体能够显著改变杜仲降压活性成分在血浆中药动学行为以及组织中的蓄积情况,而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高血压患者而言,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尤为重要,本研究可为杜仲在临床上的长期使用剂量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杜仲提取物 药代动力学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
下载PDF
戊己丸单次与多次给药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杨紫玉 巩仔鹏 +9 位作者 王娅杰 董宇 董李晋川 陈颖 杨庆 蔡维艳 李琦 翁小刚 郭雨轩 朱晓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3,共11页
目的测定戊己丸中10个活性成分单次给药和多次口服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比较其在正常大鼠和慢性内脏高敏感肠易激综合征(CVH-IBS)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差异。方法采用乳鼠结肠球囊刺激法制备CVH-IBS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内脏... 目的测定戊己丸中10个活性成分单次给药和多次口服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比较其在正常大鼠和慢性内脏高敏感肠易激综合征(CVH-IBS)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差异。方法采用乳鼠结肠球囊刺激法制备CVH-IBS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内脏敏感性评价。单次或多次灌胃给予戊己丸提取物后于不同时间点从颈静脉采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血浆中10个戊己丸活性成分的血药浓度,比较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CVH-IBS大鼠内脏敏感性增强。与单次给药相比,多次给药正常与模型大鼠达峰时间(t_(max))均提前。单次给药后模型与正常大鼠的差异可正向验证前期实验结果。多次给药后与正常大鼠相比,模型大鼠体内戊己丸活性成分血药浓度峰值(C_(max))、曲线下面积(AUC_(0-t))、总清除率(Cl)发生显著改变。盐酸小檗碱、盐酸黄连碱、表小檗碱C_(max)显著升高,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二氢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内酯C_(max)显著下降;盐酸黄连碱、表小檗碱AUC_(0-t)显著升高,盐酸巴马汀、二氢小檗碱、盐酸药根碱、吴茱萸碱、吴茱萸内酯AUC_(0-t)显著下降;盐酸黄连碱、吴茱萸内酯Cl明显升高,表小檗碱Cl显著降低。盐酸巴马汀、芍药内酯苷t_(1/2)明显降低;盐酸药根碱V_(d)显著升高。模型大鼠多次给药和单次给药相比较,黄连活性成分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表小檗碱、二氢小檗碱C_(max)明显降低;盐酸药根碱Cl明显降低。白芍活性成分芍药苷t_(1/2)明显下降,Cl明显上升。结论戊己丸中活性成分在正常大鼠、CVH-IBS大鼠、戊己丸治疗后期的CVH-IBS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与IBS治疗早期肠道屏障被破坏和治疗后期肠道屏障修复、药物肝肠循环蓄积作用以及肝酶的活性等代谢功能改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己丸 肠易激综合征(IBS) 乳鼠结肠球囊刺激法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乙素和芍药苷的PK-PD结合模型 被引量:13
4
作者 巩仔鹏 胡建春 +7 位作者 李梅 陈亭亭 吴林霖 李月婷 李勇军 兰燕宇 王永林 王爱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乙素和芍药苷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结合模型,为该组方的作用机制分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灯盏乙素和芍药苷的血药浓度,... 目的: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乙素和芍药苷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结合模型,为该组方的作用机制分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灯盏乙素和芍药苷的血药浓度,获得药时曲线;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的2种药效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浓度,获得时效曲线。采用Win Nonlin 6.4软件中的房室模型法对2种代表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获得PK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固定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PD参数;根据PD参数,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乙素和芍药苷的PK-PD结合模型。结果:当分别以SOD,LDH为药效指标时,得灯盏乙素的PK-PD模型分别为E=21.08+5.49Ce/(Ce+7 368.24),E=211.98-89.13Ce/(Ce+2 013.2),芍药苷的PK-PD模型分别为E=20.02+1.58Ce/(Ce+0.02),E=216.83-37.31Ce/(Ce+0.04),式中E为效应值,Ce为药物在效应室中的质量浓度。结论:SOD和LDH的浓度与灯盏乙素、芍药苷的质量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辛芍组方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灯盏乙素和芍药苷可通过提高SOD浓度和降低LDH浓度来发挥抗氧化作用,进而达到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芍组方 灯盏乙素 芍药苷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 超氧化物歧化酶 乳酸脱氢酶
原文传递
羊耳菊提取物的抗菌和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爱民 李梅 +7 位作者 孙佳 熊荻菲菲 陈亭亭 吴林霖 刘亭 兰燕宇 王永林 巩仔鹏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80-1584,共5页
目的采用不同溶剂对羊耳菊药材进行提取,并对提取物进行抗菌和抗炎活性评价。方法首先分别采用水以及不同浓度的乙醇对羊耳菊药材进行提取,然后分别采用牛津杯法、试管二倍稀释法以及LPS刺激RAW 264.7细胞模型评价不同提取溶剂的羊耳菊... 目的采用不同溶剂对羊耳菊药材进行提取,并对提取物进行抗菌和抗炎活性评价。方法首先分别采用水以及不同浓度的乙醇对羊耳菊药材进行提取,然后分别采用牛津杯法、试管二倍稀释法以及LPS刺激RAW 264.7细胞模型评价不同提取溶剂的羊耳菊提取物的抗菌和抗炎活性。结果结果显示,生药浓度为1.0g·ml^(-1)的水提物、30%乙醇提取物、60%乙醇提取物、80%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250mg·ml^(-1)、125mg·ml^(-1)、62.5mg·ml^(-1)、250 mg·ml^(-1),其中60%乙醇提取物抑菌效果最佳。不同提取物在0~250μg·ml^(-1)范围内作用RAW 264.7细胞24 h对细胞无毒性影响。不同提取物在50~250μg·ml^(-1)的范围内能够有效抑制LPS刺激RAW 264.7细胞释放NO,其中60%乙醇提取物的抗菌和抗炎活性较好。结论 6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所制备的羊耳菊提取物的抗菌和抗炎活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耳菊 抗菌 抗炎 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UPLC-ESI-MS法同时测定苗药红禾麻中11个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7
6
作者 吴耽 唐娟 +8 位作者 李莹 李靖 陈思颖 巩仔鹏 李勇军 王爱民 李维维 王永林 兰燕宇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25-1432,共8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ESI-MS)法同时测定苗药红禾麻中没食子儿茶素、新绿原酸、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绿原酸、隐绿原酸、表儿茶素、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苷11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ESI-MS)法同时测定苗药红禾麻中没食子儿茶素、新绿原酸、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绿原酸、隐绿原酸、表儿茶素、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苷11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1,柱温45℃,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检测。结果:没食子儿茶素、新绿原酸、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绿原酸、隐绿原酸、表儿茶素、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51~3.256、0.050~3.200、0.056~3.594、0.050~3.206、0.109~6.975、0.053~3.394、0.012~3.087、0.012~50.800、0.026~3.363、0.065~26.550、0.013~3.328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4%~103%范围内。13批样品中没食子儿茶素、新绿原酸、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绿原酸、隐绿原酸、表儿茶素、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苷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2.00~27.45、2.41~20.76、1.63~27.57、1.75~20.80、16.35~115.81、4.28~20.04、0.48~17.41、102.90~935.53、9.44~42.92、10.02~246.09、2.51~47.37μg·g^-1。结论:所建立的红禾麻LC-ESI-MS含量测定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红禾麻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禾麻 芦丁 槲皮苷 山柰酚-3-O-芸香糖苷 绿原酸 儿茶素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多组分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重组人IgE Fc的制备及抗过敏应用
7
作者 王一涵 王红勋 +2 位作者 易小萍 兰燕宇 孙祥明 《生物技术》 CAS 2018年第3期268-272,301,共6页
[目的]考察重组人Ig E Fc的抗过敏反应作用。[方法]建立阴离子交换和疏水层析为主的分离纯化工艺,从CHO细胞培养的上清中获得重组人Ig E Fc样品;利用流式细胞法测定重组人Ig E Fc与表达人FcεRIα的CHO3D10细胞的亲和力;利用表达人FcεR... [目的]考察重组人Ig E Fc的抗过敏反应作用。[方法]建立阴离子交换和疏水层析为主的分离纯化工艺,从CHO细胞培养的上清中获得重组人Ig E Fc样品;利用流式细胞法测定重组人Ig E Fc与表达人FcεRIα的CHO3D10细胞的亲和力;利用表达人FcεRIαEG-RBL2H3的细胞评价重组人Ig E Fc对细胞活化的抑制;在猴体上考察重组人Ig E Fc阻止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作用。[结果]制备的重组人Ig E Fc的纯度达到98%;重组人Ig E Fc与CHO3D10细胞的亲和常数为1.40×109(mmol/L)-1是人Ig E的5倍;重组人Ig E Fc的剂量为NP-Ig E的5或6倍时可完全抑制体外细胞活化和体内过敏反应。[结论]重组人Ig E Fc可以抑制Ig E介导的过敏反应,具有新型抗过敏药物开发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疾病 重组蛋白 免疫球蛋白 生物制药
原文传递
基于在体循环肠灌流模型分析羊耳菊提取物的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伍萍 李梅 +9 位作者 巩仔鹏 侯靖宇 吴林霖 陈亭亭 李月婷 陈思颖 王爱民 李勇军 王永林 兰燕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目的:考察羊耳菊提取物在大鼠肠内的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循环肠灌流模型,选择羊耳菊提取物中东莨菪苷等9种代表性成分为考察对象,建立其UPLC-MS/MS并测量各成分的累计吸收量,探究药物质量浓度,胆汁,P-糖蛋白(P-gP)抑... 目的:考察羊耳菊提取物在大鼠肠内的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循环肠灌流模型,选择羊耳菊提取物中东莨菪苷等9种代表性成分为考察对象,建立其UPLC-MS/MS并测量各成分的累计吸收量,探究药物质量浓度,胆汁,P-糖蛋白(P-gP)抑制剂及不同肠段对羊耳菊提取物中东莨菪苷等成分肠吸收的影响,阐明各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结果:东莨菪苷在高质量浓度条件下存在饱和现象,提示可能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转运,而1,3-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等其余8种成分则无明显高浓度饱和现象,提示这8种成分可能的吸收方式均为被动扩散。木犀草苷,1,3-0-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4.0-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0-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主要吸收部位在空肠,东莨菪苷和3,5-0-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回肠,绿原酸、新绿原酸和隐绿原酸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羊耳菊提取物中东莨菪苷等9种成分的肠吸收均受到pH和胆汁的影响。结论:羊耳菊提取物中9种成分在小肠均有吸收,但各成分的吸收速率、最佳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耳菊 提取物 咖啡酰基奎宁酸 肠吸收 木犀草苷 在体循环肠灌流模型 绿原酸
原文传递
基于UPLC-ESI-Q-TOF-MS的红禾麻提取物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唐娟 吴耽 +6 位作者 陈思颖 李莹 李靖 巩仔鹏 李维维 兰燕宇 王永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67-72,共6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ESI-Q-TOF-MS)研究红禾麻提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RRHD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ESI-Q-TOF-MS)研究红禾麻提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RRHD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5 m L·min-1,柱温40℃,进样量1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运用Data Analysis软件,并结合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关文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通过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报道的质谱数据对红禾麻提取物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析鉴定13个化学成分,包括4个儿茶素类,3个苯丙素类和6个黄酮类,其中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木犀草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和槲皮苷均首次在该植物中发现。结论:研究中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准确,为快速鉴定分析化学成分提供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并比较全面地阐明了红禾麻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禾麻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 儿茶素类 苯丙素类 黄酮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