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效果分析
1
作者 李俊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6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甄选本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76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利用随机分组法将76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急诊治疗举措,观察...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甄选本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76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利用随机分组法将76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急诊治疗举措,观察组患者采取系统急诊治疗举措。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抢救成功率。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89.4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8.42%)。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系统急诊治疗举措在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能够进一步增强临床抢救效果,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种代谢异常情况与凝血功能,能够尽快帮助患者恢复体温,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临床死亡率,在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中值得广泛运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临床急诊 急诊治疗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参与生长板损伤修复的作用与机制
2
作者 彭洪成 彭国璇 +6 位作者 雷安毅 林圆 孙红 宁旭 尚显文 邓进 黄明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97-1503,共7页
背景:在生长板损伤炎症初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通过促进间充质祖细胞浸润、软骨形成、成骨反应以及调控骨重塑来促进生长板损伤的修复。目的:总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在生长板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PubMed、维普、万方数... 背景:在生长板损伤炎症初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通过促进间充质祖细胞浸润、软骨形成、成骨反应以及调控骨重塑来促进生长板损伤的修复。目的:总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在生长板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PubMed、维普、万方数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生长板损伤,骨桥形成,血小板衍生因子BB,修复”,英文检索词为“growth plate injury,bone bridge,PDGF-BB,repair”,最终筛选66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生长板损伤经历早期炎症、血管重建、纤维骨化、结构重塑等病理进程,伴随着软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多种细胞交叉对话。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作为损伤早期炎症反应的重要因子通过介导多种细胞炎症反应调控损伤修复过程,靶向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介导的炎症刺激可能通过改善破骨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功能活性延缓生长板损伤骨桥形成进程,实现生长板损伤修复。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对生长板损伤部位的血管生成和骨修复组织形成以及未损伤生长板的软骨内骨延长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启动的血管形成与软骨内成骨之间的偶联效应将有可能实现生长板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板损伤 骨桥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软骨再生 综述
下载PDF
贵州省省-市-县三级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初探 被引量:7
3
作者 邓进 彭国璇 +6 位作者 张其庸 肖仁举 郭德良 张静萍 孙家莉 王正国 张连阳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年第10期572-575,共4页
探讨贵州省省-市-县三级创伤救治体系的初步建设方案。分析贵州省地势条件、人文社会环境等特点,初步阐述贵州省省-市-县三级创伤区域救治体系的目标性建设方法,并进一步明确三级创伤区域救治中心各自职责,确定各级中心管理制度。省-市... 探讨贵州省省-市-县三级创伤救治体系的初步建设方案。分析贵州省地势条件、人文社会环境等特点,初步阐述贵州省省-市-县三级创伤区域救治体系的目标性建设方法,并进一步明确三级创伤区域救治中心各自职责,确定各级中心管理制度。省-市-县三级创伤区域救治中心的建设对严重创伤事件的救治有重要意义,可一定程度提高我省创伤救治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救治 省-市-县三级创伤救治体系
下载PDF
基于改良急诊严重指数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预警评分模型护理路径的构建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仕容 汪江 +5 位作者 王秀萍 任小池 苏梅 文迪 陈兰 朱珠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0-734,共5页
目的通过改良急诊严重指数(ESI)评分的方式提高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分诊效率,实现对AHF患者的分层及分层护理;进一步提高急诊分层评分与分层护理的结合度,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方法选择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 目的通过改良急诊严重指数(ESI)评分的方式提高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分诊效率,实现对AHF患者的分层及分层护理;进一步提高急诊分层评分与分层护理的结合度,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方法选择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0日收治的120例AHF患者进行回顾性巢式队列研究,根据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A亚组(71例,治疗后恢复正常,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B亚组[35例,治疗后出院,治疗期间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休克等严重并发症]、C亚组(14例,治疗期间出现心源性死亡);纳入本院2022年1月1日至12月30日收治的106例AHF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分层护理组(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分层护理组患者接受基于ESI评分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分层护理.以危险阈值作为预警信号构建老年AHF患者早期预警评分模型.采用改良的ESI评分标准对AHF患者进行评分,总分25分,评分越高表示风险程度越高.0~10分为Ⅰ级风险,>10~20分为Ⅱ级风险,>20分为Ⅲ级风险,分别实行Ⅲ、Ⅱ、Ⅰ级护理.观察A亚组、B亚组、C亚组患者改良ESI评分的变化,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评价改良ESI评分与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分层护理组和对照组不同护理方案设计的风险阈值分级方法的有效性,比较分层护理组和对照组急诊护理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急诊科停留时间,以及治疗期间出现MODS、ARDS、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C亚组患者改良ESI评分最高,明显高于B亚组和A亚组(分:19.6±1.7比17.8±1.5、15.3±1.3,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改良ESI评分与并发症的发生、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治疗后恢复正常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3、0.635、0.322,P值分别为0.004、0.003、0.012).因此,改良ESI评分对患者并发症和心源性死亡有一定预警作用.ROC曲线分析显示:分层护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常规护理,AUC分别为0.710和0.620,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620~0.750、0.580~0.690,P值别为0.023和0.034,说明两种护理方式的差异有显著性,进一步说明研究设计的风险阈值分级方法是有效的.随着风险等级的增加,两组抢救时间和急诊停留时间均逐渐延长,抢救成功率逐渐降低,Ⅲ级风险的抢救时间和急诊停留时间最长,抢救成功率最低,但分层护理组的抢救时间和急诊停留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min:59.6±6.3比76.5±7.2和57.6±5.4比68.2±7.1,均P<0.05),抢救成功率明显升高[(68.7±6.1)%比(54.6±5.2)%,P<0.05],其中Ⅰ级风险和Ⅱ级风险的抢救时间差异最大,Ⅲ级风险的抢救成功率和急诊停留时间差异较大.分层护理组MODS、ARDS、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ODS发生率:13.2%(7/53)比18.9%(10/53),ARDS发生率:15.1%(8/53)比22.6%(12/53),休克发生率:13.2%(7/53)比20.8%(11/53),均P<0.05],服务态度、操作技术性、舒适度、及时性等患者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服务态度:28.3%(15/53)比18.9%(10/53),操作技术性:30.2%(16/53)比20.8%(11/53),舒适度:32.1%(17/53)比24.5%(13/53),及时性:32.1%(17/53)比24.5%(13/53),均P<0.05].结论基于改良ESI评分划分早期风险预警阈值并进行分层护理有利于及时介入AHF,有效保证患者医疗措施实施期间的临床护理价值,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心力衰竭 早期预警评分模型 护理路径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头颅CT血肿密度异质性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预测能力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潘梦鹏 莫海畲 +2 位作者 伍国锋 王丽琨 任思颖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6期338-342,348,共6页
目的:分析头颅CT血肿密度异质性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MIS)治疗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神经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IS治疗。根据头颅CT血肿密度... 目的:分析头颅CT血肿密度异质性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MIS)治疗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神经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IS治疗。根据头颅CT血肿密度异质性将患者分为血肿密度均匀组160例和血肿密度不均匀组355例,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情况;再根据患者有无术后再出血分为术后再出血组59例和术后未出血组456例,进行术后再出血的单因素分析,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肿密度均匀程度与术后再出血的相关性。结果:血肿密度不均匀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3.80%,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与术后未出血组相比,术后再出血组中高血压病史患者的比例较低(P<0.05)、血肿密度不均匀患者的比例较高(P<0.05)、出院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较高(P<0.01);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肿密度不均匀(OR=2.499,95%CI 1.226-5.092,P=0.012)是导致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血肿密度不均匀预测术后再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3.1%、32.9%、55.3%、66%和0.16。结论:头颅CT血肿密度不均匀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血肿密度异质性 术后再出血
下载PDF
颞叶癫痫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石涌霏 王丽琨 伍国锋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着全世界超过7000万人。尽管有多种抗癫痫药物用于癫痫的对症治疗,但约1/3的患者属于药物难治性癫痫。颞叶癫痫(TLE)属于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一种,认知功能障碍是TLE的重要临床表现。本文就TLE的认知功能... 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着全世界超过7000万人。尽管有多种抗癫痫药物用于癫痫的对症治疗,但约1/3的患者属于药物难治性癫痫。颞叶癫痫(TLE)属于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一种,认知功能障碍是TLE的重要临床表现。本文就TLE的认知功能障碍及其风险因素进行综述,详述了其与癫痫的发病年龄、发作频率、发作严重程度及癫痫持续时间的相关性等,并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引起广大神经科医生对TLE患者认知功能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认知功能障碍 癫痫发作频率 记忆力 语言功能
下载PDF
突触囊泡蛋白2A及苔藓细胞对耐药性癫痫共患认知障碍的影响
7
作者 黎辰 张淑敏 +1 位作者 王丽琨 伍国锋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0-133,共4页
耐药性癫痫共患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突触囊泡蛋白2A是位于突触前膜调节神经递质释放的囊泡蛋白,也是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的作用靶点,可通过调控苔藓细胞的兴奋性及抑制性突触传递平衡影响认知功能。本文就突触囊... 耐药性癫痫共患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突触囊泡蛋白2A是位于突触前膜调节神经递质释放的囊泡蛋白,也是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的作用靶点,可通过调控苔藓细胞的兴奋性及抑制性突触传递平衡影响认知功能。本文就突触囊泡蛋白2A和苔藓细胞在耐药性癫痫共患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囊泡蛋白 苔藓细胞 耐药性癫痫 认知障碍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对鼻咽癌放化疗耐药影响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梁远珊 王志军 +3 位作者 付江泉 喻国冻 周方伟 张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2期62-68,共7页
随着综合治疗的不断完善,鼻咽癌的死亡率显著降低,患者的生存机会得到提升。放疗抵抗或化疗耐药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因此迫切需要研究鼻咽癌对放疗敏感性和化疗耐药的潜在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长链非编码RNA在鼻咽癌的发生和发... 随着综合治疗的不断完善,鼻咽癌的死亡率显著降低,患者的生存机会得到提升。放疗抵抗或化疗耐药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因此迫切需要研究鼻咽癌对放疗敏感性和化疗耐药的潜在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长链非编码RNA在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其是影响鼻咽癌放化疗耐药性的关键调节因子。通过选择性地调控长链非编码RNA功能,可增强鼻咽癌细胞对放化疗的反应,为基于长链非编码RNA相关基因治疗的创新性抗肿瘤方法提供新途径。本文综述长链非编码RNA在鼻咽癌放疗敏感性和化疗耐药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鼻咽癌 放疗敏感性 化疗耐药
下载PDF
血肿形态不规则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
9
作者 杨金花 伍国锋 +2 位作者 罗莉 王丽琨 梁显泉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5期256-261,共6页
目的:探讨头颅CT血肿形态不规则对开颅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金阳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幕上脑出血患者348例,根据术后是否再出血分为术后再出血组32例和非再出血... 目的:探讨头颅CT血肿形态不规则对开颅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金阳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幕上脑出血患者348例,根据术后是否再出血分为术后再出血组32例和非再出血组316例;根据血肿形态是否规则,分为血肿形态规则组138例和血肿形态不规则组2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搜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影像资料、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肿形态不规则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血肿形态不规则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12.86%)高于血肿形态规则组(3.62%),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肿形态不规则可预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44、0.421。结论:血肿形态不规则是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形态不规则 开颅手术 脑出血 术后再出血
下载PDF
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44
10
作者 董文涛 彭吾训 +2 位作者 周永芳 张健 张宜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68-1969,共2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髋关节脱位和Harris评分。结果术后1、6个月研究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术后6个月高于术后1个月,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近期疗效显著优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水泥型假体 生物型假体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气道湿化后不同痰液黏稠度下吸痰对患者循环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姚欢 张静萍 +1 位作者 董裕康 朱珠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6期752-754,共3页
目的探讨气道湿化后不同痰液黏稠度下吸痰对患者循环呼吸的影响,为达到最佳人工气道湿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根据呼吸机加温湿化后患者痰液黏稠度不同分为Ⅰ度、Ⅱ度、Ⅲ度3组,每组20例,比较每组患者吸... 目的探讨气道湿化后不同痰液黏稠度下吸痰对患者循环呼吸的影响,为达到最佳人工气道湿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根据呼吸机加温湿化后患者痰液黏稠度不同分为Ⅰ度、Ⅱ度、Ⅲ度3组,每组20例,比较每组患者吸痰前后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_2)、气道峰压(Ppeak)、肺动态顺应性(Cd)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SPO_2吸痰后与吸痰前(基线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度组和Ⅲ度组在吸痰后5min HR、MAP、RR、Ppeak、Cd与基线水平及同时段Ⅱ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度组Ppeak、Cd在吸痰后10min较基线水平与同时段Ⅱ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在吸痰后15min与同时段Ⅱ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度组在吸痰后10、15min Ppeak、Cd较基线水平及同时段Ⅱ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组仅在吸痰后5 min Ppeak较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人工气道湿化后,当患者痰液黏稠度为Ⅱ度水平时,吸痰对患者循环及呼吸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湿化 吸痰 痰液黏稠度 循环 呼吸
下载PDF
Ilizarov外固定架骨延长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董文涛 彭吾训 +1 位作者 周永芳 张健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骨延长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选择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33例。其中男26例,女7例;年龄25~68岁,平均(38.2±6.1)岁。清创术后胫骨缺损5~18 cm,平均(8.9±1.6)cm...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骨延长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选择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33例。其中男26例,女7例;年龄25~68岁,平均(38.2±6.1)岁。清创术后胫骨缺损5~18 cm,平均(8.9±1.6)cm;术前骨外露12例,术前窦道形成无明显骨外露8例。所有患者行Ⅰ期胫骨截骨延长术,术后第8天开始行骨搬运,3次/d,年龄>60岁者每天延长0.5 mm,待骨痂形成满意后每天延长1 mm;年龄<60岁者每天延长1 mm,如术后4周发现骨痂形成不满意者,改为每天延长0.5 mm。所有患者在创口内植入硫酸钙10 g加万古霉素1 g。结果 33例患者均获6~57个月随访,平均(38.2±11.5)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骨髓炎无复发,肢体无短缩。骨外固定时间8~18个月,平均(10.22±2.4)个月。其中14例会师后经过"手风琴法"处理,会师后6周无明显骨痂形成,予自体髂骨植骨后愈合。结论骨延长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 骨延长技术 创伤性 骨髓炎
下载PDF
MIS后病灶区灌注RSG对家兔ICH模型血肿周围继发性脑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任思颖 杨勤 +2 位作者 伍国锋 张艳 李军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8期3896-3899,共4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MIS)后病灶区灌注罗格列酮(RSG)对家兔脑出血(ICH)模型血肿周围继发性脑损伤的作用。方法 60只家兔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MC组)、罗格列酮组(RSG组)、微创手术组(MIS组)和微创手术+罗格列酮组(M...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MIS)后病灶区灌注罗格列酮(RSG)对家兔脑出血(ICH)模型血肿周围继发性脑损伤的作用。方法 60只家兔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MC组)、罗格列酮组(RSG组)、微创手术组(MIS组)和微创手术+罗格列酮组(MIS+RSG组)。各组家兔均制作ICH模型,MC组及RSG组在模型制作成功后6h模拟手术过程进行假性血肿清除,RSG组病灶区灌注RSG,MIS组及MIS+RSG组进行微创血肿清除,MIS+RSG组随后病灶区灌注RSG,于实施相关处理后第7天对各组家兔进行神经功能缺损(Purdy)评分并处死,取血肿周围脑组织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或受体γ(PPARγ)水平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结果 MC组Purdy评分、BBB通透性明显高于其他组,提示颅内血肿损害神经功能并破坏BBB通透性;与MC组相比,RSG组及MIS+RSG组的PPARγ表达显著增加,而MIS组PPARγ表达减少,提示RSG能明显增加PPARγ的表达,而微创清除颅内血肿后则可减少PPARγ的产生;与MC组比较,RSG组及MIS组血肿周围伊文思蓝(EB)水平显著降低,提示RSG治疗及MIS均可降低BBB通透性,MIS+RSG组EB含量降低更为明显,提示MIS后病灶区灌注RSG降低BBB通透性的效果更加明显。结论 MIS后病灶区灌注PPARγ激动剂RSG能有效减少家兔ICH模型继发性脑组织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罗格列酮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血性 硬膜外 颅内 血脑屏障 继发性脑损伤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对高凝倾向患者行血液滤过联合灌流治疗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仕容 张静萍 +9 位作者 喻桂琴 朱珠 陈照菊 王志娟 张宣兰 邓苏强 程新欣 石照萍 郑秀 李亮亮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采取不同预处理方法高凝倾向患者行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HF)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滤器凝血发生率和灌流治疗完成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有高凝倾向并需紧急行床旁HF联合HP治疗的患者157... 目的探讨采取不同预处理方法高凝倾向患者行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HF)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滤器凝血发生率和灌流治疗完成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有高凝倾向并需紧急行床旁HF联合HP治疗的患者15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76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血液滤器预处理,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滤器凝血程度,灌流治疗完成情况及治疗结束时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1)两组滤器的凝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灌流治疗完成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SEC)、凝血酶原时间(PT-SEC)、凝血酶时间(TT-SEC)等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可减少有高凝倾向的重症患者行血液滤过联合灌流治疗时滤器凝血发生率,提高灌流治疗完成率,且对血液相关因子的影响没有临床意义,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滤过 血液灌流 滤器凝血 高凝倾向 护理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雨晨 张泽华 +5 位作者 王丽琨 秦彦文 郑泽 刘严慈 申学谦 柳景华 《中国医药》 2023年第5期720-724,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与预后关系。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31日在院且于2023年2月1日前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131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淋...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与预后关系。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31日在院且于2023年2月1日前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131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淋巴细胞计数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3组,T1组(淋巴细胞计数≤0.59×10^(9)/L)433例;T2组[淋巴细胞计数(>0.59~1.07)×10^(9)/L]437例;T3组(淋巴细胞计数>1.07×10^(9)/L)443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组患者生存情况。根据临床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与预后关系,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模型中各指标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1313例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存活1038例(79.1%),死亡275例(20.9%)。T1组死亡比例、男性比例、年龄大于T2、T3组,体重指数小于T2、T3组(均P<0.05)。死亡组患者全程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T1组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T2、T3组(P<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模型1(调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模型2(模型1+既往病史)、模型3(模型2+血常规指标)校正后入院淋巴细胞计数均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风险比分别为0.32、0.27、0.46,均P<0.01)。模型3校正后,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显示,入院淋巴细胞计数与患者预后呈非线性关系(P=0.003);当入院淋巴细胞计数<0.844×10^(9)/L时,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与死亡风险升高相关(风险比=0.122,95%置信区间:0.054~0.275,P<0.00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入院淋巴细胞计数与预后呈非线性关系,淋巴细胞计数<0.844×10^(9)/L时,淋巴细胞计数越低,患者死亡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淋巴细胞计数 奥密克戎变异株
下载PDF
对在ICU行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仕容 王利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5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对在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颅脑损伤合并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4年3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5例颅脑损伤合并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 目的:探讨对在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颅脑损伤合并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4年3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5例颅脑损伤合并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有40例患者,观察组有45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气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刺激性咳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气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在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颅脑损伤合并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有利于降低其刺激性咳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气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ICU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机械通气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护理路径的构建 被引量:15
17
作者 逄锦 张静萍 +3 位作者 柏晓玲 楼婷 梁青龙 吕美霖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44,共4页
目的构建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护理路径,为有效实施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GRACE评分将NSTE-ACS患者的病情程度分为极高、高、中、低危级别。采用德尔菲法(Delphi)进行2轮专家咨询,结合专家意见,对条目进... 目的构建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护理路径,为有效实施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GRACE评分将NSTE-ACS患者的病情程度分为极高、高、中、低危级别。采用德尔菲法(Delphi)进行2轮专家咨询,结合专家意见,对条目进行筛选,确立NSTE-ACS介入治疗患者分层护理路径相关标准及不同危险层次护理路径文本方案。结果构建了极高、高、中、低危患者的护理路径文本方案。2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权威系数0. 925;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s W)0. 27~0. 56。结论根据NSTE-ACS救治方案,基于GRACE评分对患者进行病情危险程度评估,构建的不同病情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路径可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GRACE评分 德尔菲法 护理路径
下载PDF
罗格列酮预处理对凝血酶激活的小胶质细胞PPARγ、Nrf2及HO-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杭航 王丽琨 +1 位作者 伍国锋 陈星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1-679,共9页
目的:采用凝血酶激活新生大鼠神经胶质细胞,观察罗格列酮预处理对小胶质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新生SD大鼠的脑组织,体外培养原代小胶质细胞14 ... 目的:采用凝血酶激活新生大鼠神经胶质细胞,观察罗格列酮预处理对小胶质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新生SD大鼠的脑组织,体外培养原代小胶质细胞14 d左右分离收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凝血酶刺激组、罗格列酮干预组(罗格列酮+凝血酶组)和维甲酸干预组(维甲酸+凝血酶组)进行实验。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PARγ、Nrf2和HO-1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刺激组、罗格列酮+凝血酶组及维甲酸+凝血酶组的PPARγ、Nrf2和HO-1染色细胞数均增多。Real-time PCR结果显示罗格列酮+凝血酶组PPARγ、Nrf2及HO-1的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刺激组、对照组及维甲酸+凝血酶组(P<0.01),维甲酸+凝血酶组Nrf2及HO-1的mRNA表达均较刺激组和罗格列酮+凝血酶组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罗格列酮+凝血酶组PPARγ、Nrf2及HO-1的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刺激组、对照组及维甲酸+凝血酶组(P<0.01),维甲酸+凝血酶组Nrf2及HO-1的蛋白表达均较刺激组和罗格列酮+凝血酶组降低(P<0.01)。结论:罗格列酮预处理后可增加凝血酶激活的小胶质细胞PPARγ、Nrf2及HO-1的表达,通过维甲酸预处理抑制Nrf2的表达后,其下游基因HO-1表达也受影响,说明PPARγ抗氧化作用可能是通过Nrf2调控下游基因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脑出血 罗格列酮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下载PDF
护士对GRACE评分的认知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逄锦 张静萍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了解护士对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评分(GRACE评分)的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便利抽样法抽取贵州省的4所三甲医院的185名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GRACE评分名称、具体内容认... 目的了解护士对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评分(GRACE评分)的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便利抽样法抽取贵州省的4所三甲医院的185名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GRACE评分名称、具体内容认知度偏低,不同科室、年限、职称、学历的护理人员对于GRACE评分的认知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对于GRACE评分的认知度偏低,缺乏专业评估工具的相关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加强对心血管专科评估工具的培训,深化专科护理内涵,提升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GRACE评分 认知度
下载PDF
首诊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肺栓塞回顾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欧阳骏骏 李昆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10期38-39,共2页
1病例资料 男,50岁。因胸闷、头晕、气促半小时,伴晕厥入院。患者半小时前乘坐汽车途中突感胸闷、头晕、气促,下车时发生晕厥,数秒后意识恢复,感全身乏力,不能行走,遂由家人送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心电监护示:心率107/m... 1病例资料 男,50岁。因胸闷、头晕、气促半小时,伴晕厥入院。患者半小时前乘坐汽车途中突感胸闷、头晕、气促,下车时发生晕厥,数秒后意识恢复,感全身乏力,不能行走,遂由家人送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心电监护示:心率107/min,血压101/69 mm 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误诊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