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3个月内肠道菌群的定植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金铃 姜华 +6 位作者 杨萌婷 马丽 雷光霞 杜欣欣 冯梅 余涵 王鉴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目的 探讨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3个月内肠道菌群的定植规律。方法 收集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及其孕母的临床资料,取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C0)、第3天(C1)、第1周(C2)、第1个月(C3)及第3个月(C4)的粪便标本,采用Illumina NovaSeq PE250进行16S... 目的 探讨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3个月内肠道菌群的定植规律。方法 收集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及其孕母的临床资料,取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C0)、第3天(C1)、第1周(C2)、第1个月(C3)及第3个月(C4)的粪便标本,采用Illumina NovaSeq PE250进行16S核糖体RNA(16S rRNA)V3+V4区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肠道菌群的定植规律。结果 正常足月新生儿粪便中肠道菌群的扩增子序列变异体(ASV)数目、Shannon指数于C0时最高;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3个月内的肠道菌群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为优势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随日龄由高变低再逐渐增高,Firmicutes与之相反;正常足月新生儿生3个月内优势菌群在属水平的演变依次为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随日龄增加,Bifidobacterium相对丰度逐渐升高,C4时达44.18%且为优势菌属。结论 正常足月新生儿生3个月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组成结构及相对丰度出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足月儿 肠道菌群 多样性 相对丰度 16S核糖体RNA
下载PDF
坏死性结肠炎致消化道穿孔新生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2
作者 阳一平 王榜珍 +3 位作者 蔡姣 陈晓霞 赵珣 陈茂琼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230-1234,1241,共6页
目的探讨坏死性结肠炎致消化道穿孔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45例经剖腹探查明确穿孔部位的消化道穿孔新生儿,据穿孔病因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组(n=21)和非NEC(Non-NEC)组(n=24),收集2组患儿性别、胎龄(GA)、出生体质量(BW... 目的探讨坏死性结肠炎致消化道穿孔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45例经剖腹探查明确穿孔部位的消化道穿孔新生儿,据穿孔病因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组(n=21)和非NEC(Non-NEC)组(n=24),收集2组患儿性别、胎龄(GA)、出生体质量(BW)、开奶日龄、奶品、出现消化道症状日龄、手术日龄、是否胎膜早破及时间、穿孔部位及穿孔病因等一般资料,随访至6月龄,记录2组患儿预后情况(治愈、死亡及预后不良)。结果45例消化道穿孔新生儿中NEC 21例(46.67%),先天性消化道发育不良18例(40.0%),阑尾炎4例(8.89%)及特发性胃穿孔2例(4.44%);与Non-NEC组比较,NEC组患儿男性比率低、GA小、BW低、消化道症状出现晚、手术日龄晚、母乳喂养率低及胎膜早破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患儿小肠及结肠复合穿孔19例(19/21,90.5%),Non-NEC组小肠穿孔17例(17/24,70.83%);45例患儿术后治愈出院32例(71.11%),死亡13例(28.89%),其中因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0例;NEC组患儿死亡率(69.2%)高于Non-NEC组患儿(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病因以NEC最多见,其次是消化道发育不良,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阑尾炎 新生儿 消化道穿孔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消化道发育不良 病因
下载PDF
红细胞输注新生儿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蔡姣 赵珣 +1 位作者 李君 陈茂琼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22-727,共6页
目的分析红细胞输注(RBCT)新生儿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RBCT治疗的306例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记录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单/多胎,Apgar评分)、住院情... 目的分析红细胞输注(RBCT)新生儿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RBCT治疗的306例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记录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单/多胎,Apgar评分)、住院情况(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胃肠外营养时间)和红细胞输注相关情况(RBCT前Hb值,出生后第1周医源性失血量,首次RBCT日龄,每次RBCT量,累计RBCT量,累计RBCT次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RBCT治疗新生儿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RBCT治疗的306例新生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35.29%(108/306);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机械通气时间、出生后第1周医源性失血量、住院时间、首次RBCT日龄、每次RBCT量、累计RBCT次数及累计RBCT量是RBCT新生儿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及出生后第1周医源性失血量是RBCT新生儿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机械通气时间长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新生儿住院期间RBCT治疗常见并发症,出生后第1周时的医源性失血量为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贫血 红细胞输注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产前产时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在腹裂中的临床运用——附3例新生儿腹裂Ⅰ期腹壁修复病例报道
4
作者 杜君 何坤凤 +3 位作者 唐瑶 张昭萍 陈晓霞 谷化剑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通过产前产时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对腹裂胎儿进行筛查与监测。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产时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治疗的先天性腹裂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患儿的预后效果。结果产前产时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可将在地、州、市筛查到的腹裂孕妇转... 目的通过产前产时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对腹裂胎儿进行筛查与监测。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产时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治疗的先天性腹裂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患儿的预后效果。结果产前产时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可将在地、州、市筛查到的腹裂孕妇转诊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筛查及待产;可促进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MDT)的发展,在孕妇生产前提前拟定最优治疗团队及诊疗方案;可提高腹裂患儿Ⅰ期腹壁修复手术成功率。本文中患儿术后转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进行监护及营养支持治疗,随访至今3例患儿生长发育情况正常。结论产前产时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可提高腹裂患儿Ⅰ期腹壁修复手术成功率及后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产时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 先天性腹裂 Ⅰ期腹壁修复术
下载PDF
感染性肺炎新生儿肺部超声的临床护理实践
5
作者 肖诗兰 唐帆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12期2373-2376,共4页
目的:本文重点讨论感染性肺炎新生儿肺部超声的临床护理实践。方法:前瞻性随机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本科室就诊的感染性肺炎新生儿患儿70例纳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案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 目的:本文重点讨论感染性肺炎新生儿肺部超声的临床护理实践。方法:前瞻性随机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本科室就诊的感染性肺炎新生儿患儿70例纳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案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综合肺部物理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临床护理人员定期对患儿进行肺部超声检测及护理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指标、干预前后机体炎症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与同组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CRP、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观察组CRP、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与同组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观察组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均升高(P<0.05)。结论:对感染性肺炎新生儿给予肺部超声评估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能够有助于临床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改善患儿肺部功能,促进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肺炎 新生儿 肺部超声 临床护理 肺功能
下载PDF
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两种换血疗法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禹江 杨春霞 陈晓霞 《贵州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299-300,共2页
重症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换血疗法是最快速、最有效降低胆红素的方法,换血方式由早期Diamond法,逐渐改进为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抽注换血疗法,近年国内开始采取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本研究通过对85例行换血治疗的重症新... 重症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换血疗法是最快速、最有效降低胆红素的方法,换血方式由早期Diamond法,逐渐改进为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抽注换血疗法,近年国内开始采取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本研究通过对85例行换血治疗的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换血疗法 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
下载PDF
233例新生儿脓毒血症患儿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胡扬 陈晓霞 张雪梨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1102-1106,1116,共6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脓毒血症(NS)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9415例新生儿科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确诊NS的住院新生儿233例,分为早产儿组(胎龄<37周,n=131)和足月儿组(胎龄≥37周,n=102),收集2组NS患儿的性别、胎龄及出生... 目的:分析新生儿脓毒血症(NS)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9415例新生儿科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确诊NS的住院新生儿233例,分为早产儿组(胎龄<37周,n=131)和足月儿组(胎龄≥37周,n=102),收集2组NS患儿的性别、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围产期因素、临床症状及临床结局资料并比较,于使用抗生素前抽取2组NS患儿静脉血各1~3 mL,采用血液细菌培养法进行血培养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不同胎龄和出生体质量的住院新生儿NS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儿组NS患儿发生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呼吸暂停、反应差、放弃治疗和死亡比例高于足月儿组(P<0.05),但发生黄疸、体温异常及治愈比例均低于足月儿组(P<0.05);233例NS中检出病原菌105株,革兰阳性菌52株(49.52%)且以表皮葡萄球菌(46.15%)为主,革兰阴性菌48株(45.71%)且以大肠埃希菌(37.50%)和肺炎克雷伯杆菌(33.33%)为主,真菌5株(4.76%)均为白假丝酵母菌;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及真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均未发现耐药。结论:新生儿脓毒血症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较大,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革兰阴性菌未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新生儿脓毒血症 围产期因素 临床症状 临床结局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阳一平 蔡娇 +3 位作者 王榜珍 陈晓霞 赵珣 陈茂琼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年第2期92-97,共6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35例新生儿低血糖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和无脑损伤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基本...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35例新生儿低血糖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和无脑损伤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母孕期及新生儿疾病情况、血糖相关资料,经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①本研究235例低血糖患儿中24例发生脑损伤,发生率为10.2%,男女比例为3.8∶1,其中早产儿3例(12.5%),足月儿21例(87.5%);②脑损伤组与无脑损伤组在性别、胎龄、出生时体重、基础疾病、首次喂养时间、发生低血糖日龄、最低血糖值、最高输糖速度、低血糖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喂养时间>24 h、最低血糖值<1.5 mmol/L、低血糖持续时间>72 h是发生低血糖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③24例低血糖脑损伤患儿中2例失访,8例预后良好,14例预后差。结论①首次喂养时间晚、血糖水平低、低血糖持续时间长、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是低血糖脑损伤发生的高危因素;②低血糖持续时间是影响低血糖脑损伤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低血糖 低血糖脑损伤 高胰岛素血症 高危因素
下载PDF
无创心功能监测(PVI)在新生儿的应用
9
作者 宋志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50-52,共3页
探讨无创心功能监测(PVI)用于新生儿中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2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危重症新生患儿84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超声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PVI组采用PVI监测,并对... 探讨无创心功能监测(PVI)用于新生儿中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2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危重症新生患儿84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超声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PVI组采用PVI监测,并对患儿完成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点心输出量(CO)、心率(HR)及新生儿预后。结果 两组出生7d后、出生14d后CO高于出生1d后(P0.05);HR水平低于出生1d后(P0.05);PVI组出生7d后、出生14d后CO水平高于超声组(P0.05);HR低于超声组(P0.05);两组新生儿存活率、死亡率无统计差异(P>0.05);PVI组6个月再住院率低于超声组(P0.05)。结论 PVI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均能动态监测患者心输出量、心功能及心率参数,能实现患儿MAP及CVP监测,但是PVI指导容量复苏和液体治疗效果更佳,有助于改善新生儿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心功能监测 新生儿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新生儿预后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双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分析:一项多中心研究
10
作者 樊雨薇 张伊佳 +23 位作者 温和梅 晏红 沈蔚 丁月琴 龙运峰 张志钢 李桂芳 姜泓 饶红萍 邱建武 魏贤 张亚昱 曾纪斌 赵常亮 许伟鹏 王凡 员丽 杨秀芳 李薇 林霓阳 陈倩 夏昌顺 钟鑫琪 崔其亮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1-618,共8页
目的 分析胎龄<34周双胎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双胎早产儿BPD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全国22家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胎龄<34周双胎早产儿,根... 目的 分析胎龄<34周双胎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双胎早产儿BPD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全国22家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胎龄<34周双胎早产儿,根据双胎儿患病情况分为三组:两胎均为BPD组、仅一胎为BPD组、两胎均非BPD组,分析双胎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并对仅一胎为BPD组患儿进一步分析,组内配对分析双胎早产儿发生BPD的产后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胎龄<34周的双胎儿共904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与两胎均非BPD组相比,双胎出生体重差异>25%是双胎中仅一胎患BPD的危险因素(OR=3.370,95%CI:1.500~7.568,P<0.05),胎龄大是双胎均患BPD的保护因素(P<0.05)。对双胎中仅一胎为BPD组进行组内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小于胎龄儿是双胎内个体发生BPD的危险因素(OR=5.017,95%CI:1.040~24.190,P<0.05)。结论 双胎早产儿BPD的发生不仅与胎龄相关,也与双胎出生体重差异、小于胎龄儿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危险因素 多中心研究 双胎儿 早产儿
下载PDF
儿科护士对尿布皮炎认知及态度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炜 李亚玲 +4 位作者 时利群 凌文静 彭娟 张芸 王惠 《护理管理杂志》 2016年第12期866-868,共3页
目的调查儿科护士对尿布皮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护理态度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贵州省9所综合医院362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儿科护士尿布皮炎知识得分为(8.24±1.51)分,尿布皮炎护理态度得分为(20.93±3.22)... 目的调查儿科护士对尿布皮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护理态度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贵州省9所综合医院362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儿科护士尿布皮炎知识得分为(8.24±1.51)分,尿布皮炎护理态度得分为(20.93±3.22)分;科室、最高学历、本科室工作年限、职务是影响儿科护士尿布皮炎知识和态度的重要因素(P<0.01)。结论儿科护士尿布皮炎态度属于偏积极水平,但尿布皮炎认知现状不容乐观,建议开展规范化培训,逐步建立尿布皮炎标准化护理流程及风险评估工具,充分发挥儿科护士在尿布皮炎预防管理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布皮炎 儿科 护士 认知 态度
下载PDF
新生儿胃液和粪便中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
12
作者 李佳 杨廷秀 +4 位作者 袁菲 赵燕 袁军 王薇 陈峥宏 《江苏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检测新生儿胃液和粪便中幽门螺杆菌(Hp)抗原。方法采用胶体金法检测38例新生儿胃液、44例新生儿粪便、12例新生儿胃液和粪便中Hp抗原,并于1年后随访检测5例新生儿及其父母粪便Hp抗原。结果新生儿胃液Hp抗原阳性率为60%;不同分娩方... 目的检测新生儿胃液和粪便中幽门螺杆菌(Hp)抗原。方法采用胶体金法检测38例新生儿胃液、44例新生儿粪便、12例新生儿胃液和粪便中Hp抗原,并于1年后随访检测5例新生儿及其父母粪便Hp抗原。结果新生儿胃液Hp抗原阳性率为60%;不同分娩方式以及性别的新生儿胃液Hp抗原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粪便Hp抗原阳性率为39%;日龄1~30d的新生儿粪便Hp抗原阳性率高于日龄<1d的新生儿(78%vs.12%)(P<0.05)。12例同时收集胃液和粪便的新生儿中,2例胃液和粪便Hp抗原均呈阳性。1年后随访结果显示,3例胃液Hp抗原阳性的新生儿中,2例粪便Hp抗原阳性;2例胃液Hp抗原阴性的新生儿中粪便Hp抗原均为阴性。结论新生儿胃液、粪便中均能检测出Hp抗原,提示Hp感染可发生在新生儿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新生儿 胃液 粪便
原文传递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院内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变化的分析
13
作者 向敏 王鉴 +2 位作者 黄康 杨阳 罗光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2期2302-2305,2345,共5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院内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93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54例)与非感染组(439例)。比较...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院内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93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54例)与非感染组(439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特征,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早期临床特点。结果:两组胎龄、出生体重、宫内窘迫占比、先天性心脏病占比、肠外营养持续时间>14 d的占比、机械通气时间>24 h的占比、PICC置管时间>14 d的占比、住院时间比较(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肠外营养持续时间>14 d、机械通气时间>24 h、PICC置管时间>14 d均是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54例院内感染患儿中,共培养出病原菌4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株,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4株,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真菌7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与真菌组在胎龄、出生体重、反应低下、发热、消化系统症状、血小板减少、血氧下降或呼吸暂停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院内感染与肠外营养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PICC置管时间密切相关,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早期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可作为防治院内感染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院内感染 影响因素 病原菌
原文传递
抗生素暴露对极早产儿出生后不同时间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
14
作者 冯梅 张金铃 +6 位作者 姜华 杨萌婷 马丽 雷光霞 杜欣欣 余涵 王鉴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205-1211,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动态监测抗生素治疗的极早产儿(VPI)出生后不同时间肠道菌群的定植及演变过程。方法选取生后24 h内使用抗生素治疗的VPI(胎龄<32周)2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VPI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胎... 目的探讨基于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动态监测抗生素治疗的极早产儿(VPI)出生后不同时间肠道菌群的定植及演变过程。方法选取生后24 h内使用抗生素治疗的VPI(胎龄<32周)2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VPI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胎盘/脐带/羊水情况、喂养方式、抗生素使用种类和持续时间、有无使用呼吸机和使用时间、住院时长,住院期间新生儿肺炎、脓毒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颅内出血(IVH)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情况];收集VPI生后第1天(使用抗生素前,A0)、第3天(A1)、第1周(A2)、第1月(A3)及第3月(A4)的粪便标本,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肠道菌群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肠道菌群扩增子序列变异体(ASV)数目、Chao1指数、shannon指数、菌门和菌属变化特点及表型预测。结果VPI肠道菌群ASV数目、Chao1指数及shannon指数A1时开始下降,随着抗生素的停用及日龄的增加有所恢复;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先增加后减少,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先减少后增加,放线菌门在生后处于稳定的低丰度状态、A4时迅速增加;菌属演替依次为明串珠菌属及克雷伯菌属、双歧杆菌属;刚出生时最先定植的是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A4时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成为优势菌群。结论VPI生后抗生素暴露可能会降低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生后3个月内肠道菌群组成结构、相对丰度及表型不断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表型 极早产儿 抗生素 肠道菌群 定植 多样性 16S核糖体RNA
下载PDF
hUC-MSCs对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茂琼 向敏 +8 位作者 宋海良 王岚 匡梦岚 张丽娟 熊英 何志旭 许键炜 高鸿 秦臻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26-1231,共6页
目的通过移植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治疗缺氧缺血诱导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并探讨hUC-MSCs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集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约10 cm,运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hUC-MSCs,通过感染重组携带绿... 目的通过移植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治疗缺氧缺血诱导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并探讨hUC-MSCs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集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约10 cm,运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hUC-MSCs,通过感染重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标记细胞;取18只新生健康7d龄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假手术)、模型、治疗组,其中模型组及治疗组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建模成功24 h后将标记的hUC-MSCs注射入治疗组左侧(损伤侧)侧脑室,各组大鼠hUC-MSCs移植治疗48 h后,检测hUC-MSCs在HIE大鼠大脑内的定植并采用TTC染色观察梗死脑组织,RT-qPCR测定海马组织中Beclin-2、Caspase-3 mRNA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细胞Beclin-2、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大脑没有形成梗死体积,模型组大鼠大脑梗死体积明显,梗死体积比为(41.67±4.17)%;治疗组大鼠经hUC-MSCs移植治疗48 h后,大脑梗死体积减小[(16.65±3.43)%],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E建模48 h后,内源性Beclin-2、Caspase-3的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上调。hUC-MSCs移植治疗48 h后,Beclin-2、Caspase-3的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下降。结论hUC-MSCs能减小缺氧缺血损伤大鼠大脑梗死体积,对损伤大鼠有保护作用;hUC-MSCs能够减少大鼠脑细胞凋亡,下调缺氧缺血脑损伤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相关Beclin-2、Caspase-3的mRNA以及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凋亡 Beclin-2 Caspase-3
下载PDF
分析卓越教学法在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犹寻寻 冉聪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12期78-78,82,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卓越教学法在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的68例儿科护生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实验组与对照组应用卓越教学法和传统带教法进行儿科护理临床带教,判别带教效... 目的探究分析卓越教学法在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的68例儿科护生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实验组与对照组应用卓越教学法和传统带教法进行儿科护理临床带教,判别带教效果。结果经研究,实验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卓越教学法进行儿科护理临床带教,有利于提升护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把握,提升其护理实践能力,带教效果极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教学法 儿科护理 临床带教
下载PDF
BMSCs通过调控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急性肺损伤小鼠炎症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茂琼 杨萌婷 +6 位作者 蔡姣 匡梦岚 吴莎 杨山福 张芷楠 杨小军 樊永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73-2080,共8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32只SPF级KM小鼠,4周龄,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LPS组,地塞米松(DEX)治疗组(LPS+DEX),BMSCs移植组(LPS+BMSCs);后3组经气管穿刺法注入LPS建立小...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32只SPF级KM小鼠,4周龄,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LPS组,地塞米松(DEX)治疗组(LPS+DEX),BMSCs移植组(LPS+BMSCs);后3组经气管穿刺法注入LPS建立小鼠ALI模型,建模24 h后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移植同源BMSCs,同时,LPS+DEX组经尾静脉注射DEX,连续3 d;细胞移植后第4天或DEX注射完毕后24 h,记录小鼠存活数量,检测小鼠肺功能,测肺W/D重量比;收集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炎症细胞,检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经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染色观察BMSCs在肺组织中的归巢;用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肺组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质表达(TLR4、MyD88和NF-κB)。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肺功能降低,肺W/D重量比、血清中炎症因子、BALF中炎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肺组织损伤严重;与LPS组比较,LPS+DEX组、LPS+BMSCs组小鼠存活数量增高,肺功能改善,肺组织损伤减轻,肺W/D重量比、血清炎性细胞因子、BALF中炎性细胞数量明显下降,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结论同源BMSCs移植可以有效缓解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有关,该研究为BMSCs同源移植治疗ALI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小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LR4/MyD88/NF-κ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下载PDF
早产儿生后7 d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与贫血、胎龄、日龄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晏红 周雨露 +1 位作者 王鉴 陈晓霞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399-1405,共7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出生后7 d网织红细胞(RET)相关参数与贫血、胎龄、日龄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生儿科收治的110例早产儿作为早产儿组,据胎龄分为极早早产儿组、中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62例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据早产儿生后7 d内是否... 目的探讨早产儿出生后7 d网织红细胞(RET)相关参数与贫血、胎龄、日龄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生儿科收治的110例早产儿作为早产儿组,据胎龄分为极早早产儿组、中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62例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据早产儿生后7 d内是否贫血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分别在生后24 h内、第3及第7天时抽取静脉血液2 mL,检测全血标本中的血红蛋白(Hb)、RET比率(RET%)、RET绝对值(RET#)、RET He含量(Ret-He)、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比较这些指标在不同胎龄组、贫血组和非贫血组的变化。结果各早产儿组新生儿母亲孕期贫血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组(P<0.05),贫血组新生儿母亲孕期贫血发生率高于非贫血组(P<0.05);随着早产儿胎龄增加,各胎龄组出生时的Hb、Ret-He增加、IRF降低,生后第3天时RET%、RET#降低(P<0.05);随着日龄增加,各胎龄组都呈现Hb、RET%、RET#、IRF降低,Ret-He先降低、后增加(P<0.05);胎龄越小、贫血发生率越高,极早早产新生儿组贫血发生率高于其他胎龄组(P<0.05);随着日龄增加,非贫血组、贫血组早产新生儿RET%、RET#、Ret-He、IRF降低(P<0.05);与非贫血组同时间点比较,贫血组新生儿出生后第3天时RET%、RET#、IRF升高,Ret-He降低(P<0.05),出生后第7天时IRF升高,Ret-He降低(P<0.05)。结论胎龄越小,早产新生儿贫血发生率越高,IRF越高,Ret-He越低;随着日龄的增加,Hb、RET#、IRF及Ret-He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贫血 胎龄 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下载PDF
红细胞输注对6月龄早产儿体内铁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悦欣 蔡姣 +4 位作者 熊伟 杨阳 王榜珍 陈晓霞 陈茂琼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30-434,440,共6页
目的 探讨红细胞输注(RBCT)对出生6月的早产儿体内铁代谢的影响。方法 71例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根据是否行RBCT治疗分为研究组(RBCT治疗,n=35)和对照组(常规治疗,n=36),收集2组早产儿性别、胎龄(GA)、出生体质量(BW)、喂养乳类、是否补... 目的 探讨红细胞输注(RBCT)对出生6月的早产儿体内铁代谢的影响。方法 71例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根据是否行RBCT治疗分为研究组(RBCT治疗,n=35)和对照组(常规治疗,n=36),收集2组早产儿性别、胎龄(GA)、出生体质量(BW)、喂养乳类、是否补充铁剂等一般资料,随访至出生后第6月;取2组早产儿出生后第1周、第3月及第6月时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细胞及网织红细胞,检测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及铁蛋白(SFer);记录2组早产儿出院后第1周及第3月、第6月时的喂养、铁剂添加、体格测量及精神运动发育情况;分析研究组早产儿RBCT输注次数对血清SI、TIBC及SFer影响。结果 研究组早产儿GA和BW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早产儿SI、SFer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而TIBC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加,各检测时间点的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早产儿SI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各检测时间点的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SFer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早产儿出生后第6月时低于出生后第1周和第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早产儿TIBC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各检测时间点的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生后第1周及第6月时,不同RBCT次数研究组早产儿SI、SFer及TI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出生后第3月时RBCT≥3次组早产儿的SFer高于RBCT 1次组和RBCT 2次组(P <0.05)。结论 早产儿随年龄增加体内铁贮存量逐渐减少,6月龄时RBCT早产儿体内铁贮存量高于无RBCT早产儿,输血次数越多早产儿体内铁贮存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输注 早产儿贫血 铁代谢 血清铁 血清铁蛋白 总铁结合力
下载PDF
儿童重症监护室肺出血患儿发生死亡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饶玉薪 陈茂琼 孙慧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79-584,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肺出血患儿发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84例PICU肺出血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病因(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热、喘息及呼吸困难等)、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GB)、血小...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肺出血患儿发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84例PICU肺出血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病因(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热、喘息及呼吸困难等)、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等]、影像学检查、小儿危重症评分(PCIS)、并发症、呼吸机治疗信息及住院期间结局(死亡和生存)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ICU肺出血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PICU肺出血患儿发生死亡56例,病死率为66.7%,以感染性疾病为主要病因,多以常见的临床症状(喘息、发热)及体征(肝大、肺部湿性啰音)首发起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ICU肺出血患儿并发休克、HGB≤70 g/L、PLT≤130×10^(9)/L、PCIS≤60分是PICU肺出血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ICU肺出血患儿发生死亡与并发休克及低水平PCIS、HGB、PLT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影响因素分析 儿童重症监护室 儿童肺出血 病因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