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导化疗不同给药方式治疗鼻咽癌的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毕婷 金风 +7 位作者 吴伟莉 龙金华 李媛媛 龚修云 罗秀玲 李卓玲 贺前勇 瞿波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76-681,共6页
目的比较TPF方案[多西他赛(DOC)+顺铂(DDP)和氟尿嘧啶(5-Fu)]诱导时间调节化疗与诱导常规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0例局部晚期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 目的比较TPF方案[多西他赛(DOC)+顺铂(DDP)和氟尿嘧啶(5-Fu)]诱导时间调节化疗与诱导常规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0例局部晚期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时间调节化疗组(38例)和常规化疗组(3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两周期TPF方案诱导化疗,21~28d为1个周期。时间调节化疗组患者应用电子化疗全自动注药泵静脉输入,DOC: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03:30—04:30);DDP:75mg/m^2,10:00~22:00,持续静脉滴注,第1~5天;氟尿嘧啶(5-Fu):750mg·m^-2·d^-1,22:00-次日10:00,持续静脉滴注,第1-5天。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静脉输液,DOC: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DDP: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5-Fu:750mg·m^-2~·d^-1,持续静脉滴注,第1—5天,共120h。诱导化疗后采用调强放射治疗,T1~T2期鼻咽部病灶剂量为69.96Gy,分33次完成;T3~T4期鼻咽部病灶剂量为73.92Gy,分33次完成;淋巴结肿瘤剂量为69.96Gy,分33次完成。同步化疗采用DDP,100mg/m。,静脉滴注,第1~2天,21d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结果诱导化疗后,可评估病例66例,其中时间调节化疗组36例,常规化疗组30例。诱导化疗后,无完全缓解(CR)患者。时间调节化疗组和常规化疗组患者的部分缓解(PR)率分别为80.6%和50.0%,有效率分别为80.6%和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期放化疗结束后,可评估病例62例。时间调节化疗组患者的CR率为45.5%,明显高于常规化疗组(20.7%,P=0.040)。诱导化疗结束后,时间调节化疗组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腹泻、便秘、乏力、厌食、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较常规化疗组明显减低(均P〈0.05)。诱导化疗结束后,时间调节化疗组和常规化疗组CD4^+/CD8^+细胞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时间调节化疗组患者的CD19^+、CD4^+/CD8^+细胞下降,而CD3^+、CD4^+、CD8^+、CD16^++CD56^+细胞上升;常规化疗组患者化疗后仅CD3^+和CD8^+细胞上升。结论与常规化疗比较,采用时间调节化疗方式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低,患者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药物疗法 药物毒性 治疗结果 免疫
原文传递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媛媛 金风 +8 位作者 吴伟莉 龙金华 龚修云 罗秀玲 陈潇潇 陈国焱 贺前勇 靳骏腾 罗孟亚男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4-268,共5页
目的 比较鼻咽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参数的变化,评价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化疗的抗血管生成作用,评估其治疗疗效的早期反应.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1年12月30日至2013年3月31日,2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诱导化... 目的 比较鼻咽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参数的变化,评价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化疗的抗血管生成作用,评估其治疗疗效的早期反应.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1年12月30日至2013年3月31日,2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试验组),选取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的25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入对照组.诱导化疗前后、同步放化疗后行鼻咽部灌注核磁共振扫描(PWI)得出相关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 试验组中,在诱导化疗后及放疗后鼻咽部病灶区域的BV、BF值较诱导化疗前均有明显下降(F=3.05、3.85,P<0.05),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鼻咽部病灶区域相关参数BV、BF、MTT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鼻咽部病灶区域的BF在放疗后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0.72 ±0.56 vs 1.92 ±1.26,t=-3.056,P =0.012).结论 血管内皮抑素在改变肿瘤血液动力学变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磁共振灌注成像有可能更早、更敏感地评估抗血管生成治疗减少肿瘤的疗效.临床试验注册号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RT-ONRC-120023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鼻咽癌 诱导化疗 同步放化疗 磁共振灌注成像
原文传递
ERCC1的表达水平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春李 吴伟莉 +2 位作者 金风 张芒 赵洪韬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9年第1期78-85,共8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估ERCC1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数据库中ERCC1与鼻咽癌关系的相关中英文文献,检索日期截止至2017年9月30日,提取符合...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估ERCC1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数据库中ERCC1与鼻咽癌关系的相关中英文文献,检索日期截止至2017年9月30日,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的相关资料,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RR)和风险比(hazard ratio,HR)作为合并效应量,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包括2 209例鼻咽癌患者,8项研究为ERCC1表达水平阳/阴性二分类对比,10项研究为ERCC1表达水平高/低二分类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ERCC1蛋白阳性的鼻咽癌患者比阴性患者的总生存率低(Positive vs Negative,HR=2.618,95%CI:1.657~4.136,P=0.000);ERCC1相对高表达组鼻咽癌患者比低表达组的总生存率低(High vs Low,HR=1.812,95%CI:1.276~2.573,P=0.001);ERCC1高表达鼻咽癌患者组的无病生存率比低表达患者组低(High vs Low,HR=1.566,95%CI:1.395~1.758,P=0.000);ERCC1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浸润、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等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CC1阳性/高表达鼻咽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差,ERCC1有望成为鼻咽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预后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ERCC1 临床病理特征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