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时期西部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以贵州大学学生会为例
1
作者 毕玉亮 《科技创新导报》 2009年第26期200-200,共1页
新时期西部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作为西部重点发展高校之一的贵州大学的学生工作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在校党委的领导和校团委的指导下,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 学生工作 西部高校 贵州大学
下载PDF
哲人的告诫:良知与政治——王阳明心学思想的政治—哲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45,共5页
良知与政治之间有着紧张的矛盾和对立性。良知基于自身的本性根本否定现实政治和伦理架构,但现实又不可完全去除政治秩序和伦理架构。面对这一张力,王阳明提出告诫:切忌以纯粹的良知来改造现实政治和伦理架构。遗憾的是,后世往往遗忘了... 良知与政治之间有着紧张的矛盾和对立性。良知基于自身的本性根本否定现实政治和伦理架构,但现实又不可完全去除政治秩序和伦理架构。面对这一张力,王阳明提出告诫:切忌以纯粹的良知来改造现实政治和伦理架构。遗憾的是,后世往往遗忘了这一告诫,最终造成现实的诸多灾难。这一告诫显示出古典政治哲学的重大主题和深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良知 政治 告诫
下载PDF
西田哲学的儒学来源 被引量:7
3
作者 顺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9-24,共6页
以日本明治维新初期传统儒学在日本国民教育中的巨大作用为背景,通过分析明治人和大正人的不同,着重阐释西田早期的汉学素养在其建构西田哲学中的基础作用,并通过对王阳明在西田心灵内在转换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具体分析,展示中国儒学的心... 以日本明治维新初期传统儒学在日本国民教育中的巨大作用为背景,通过分析明治人和大正人的不同,着重阐释西田早期的汉学素养在其建构西田哲学中的基础作用,并通过对王阳明在西田心灵内在转换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具体分析,展示中国儒学的心学体系对西田哲学之产生的棒喝作用。文章的言外之义是说,在我们今天这样的时代,若想真正进入哲学真理的殿堂,对古典精义在体验层面的把握将是绝对必要的,同时当然也是完全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 经验 儒学 心学 哲学
下载PDF
布伦塔诺哲学与大乘佛教原理 被引量:2
4
作者 许为勤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2-19,共8页
通过对现象学之父布恰塔诺的哲学与大乘佛教原理的分析比较,揭示了这两种源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智慧体系的共同性,得出结论:所有文化和哲学的最后目的和最高境界,就是实现全人类每一个生命个体的道德至善。
关键词 布伦塔诺 现象学 内观 自明性 大乘佛教原理 唯识说 量论 意向性
下载PDF
“人法地”:《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及现代价值刍议——以钱锺书关于《老子》的“两副哲学”观点为中心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2-182,共11页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的"人"应该划分为两种人:"大人"(圣人)和"众人"(凡人)。前者属于政治的统治者,他们不仅可以法地,同时也应该法天、道、自然;后者则为被统治者,他们...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的"人"应该划分为两种人:"大人"(圣人)和"众人"(凡人)。前者属于政治的统治者,他们不仅可以法地,同时也应该法天、道、自然;后者则为被统治者,他们只能法地。政治的对象和基础是凡人,基于天、道和自然的品质特性与人有着巨大的质的差异,如人效法之,将使人抽象化,丧失人之"属地"特性,从而抽调了政治的基础,使政治走上"非政治"的道路。所以,"人法地"成为《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和基础。由此派生出《老子》政治哲学的清醒冷静的现实感。这样的特质使之在中国传统政治生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底色作用。现代政治要避免所造成的政治困难,借鉴和反思"人法地"的思想不失为一良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政治哲学 “人法地” “两副哲学” 冷静清醒的政治态度
下载PDF
从“天人合一”到“知行合一”——王学所实现的哲学转型及其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牟永生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12-17,共6页
“知行合一”作为王学颇具个性化的哲学理念 ,融同其他哲学命题与范畴一起走向了理学的深处 ,并进而实现了传统哲学的近现代转型 ,这不会有多少异议。问题仅在于 ,王学的“知行合一”与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是什么关系 ?二者之间是依... “知行合一”作为王学颇具个性化的哲学理念 ,融同其他哲学命题与范畴一起走向了理学的深处 ,并进而实现了传统哲学的近现代转型 ,这不会有多少异议。问题仅在于 ,王学的“知行合一”与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是什么关系 ?二者之间是依托什么中介来贯通的 ?从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到王学的“知行合一”能否堪称哲学转型 ?对这种哲学转型应当给予何种评价 ?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发表拙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知行合一 哲学转型 价值 王学 阳明心学
下载PDF
良知、秩序与管理——王阳明“致良知”思想与现代管理刍议兼论中国管理哲学学科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进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6-52,共7页
"管理"的本义意味着管理就是对秩序的确立和追求。"良知"、"致良知"及现代权利观因其抽象、绝对、超越的特性使它与具体、相对、特殊的秩序之间存在着紧张对立关系。管理者必须对此有着充分的意识,从而... "管理"的本义意味着管理就是对秩序的确立和追求。"良知"、"致良知"及现代权利观因其抽象、绝对、超越的特性使它与具体、相对、特殊的秩序之间存在着紧张对立关系。管理者必须对此有着充分的意识,从而要努力寻求超越管理"知识"的管理"智慧"。现代思想降低了智慧的内涵,将"知识"等同于"智慧",从而更加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现代思想在价值上将古典文明智慧等同于落后,从而决定了对古典文明智慧的吸收只能是断章取义、残砖碎瓦似的利用。对中国古典文明智慧来说,这样的遭遇更加明显。要建立中国管理哲学学科,就必须超越现代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知 秩序 管理 中国管理哲学学科 现代管理
下载PDF
贵州反贫困的历程与文化变迁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国安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8,33,共5页
本文探讨了贵州省在解决贫困问题 ,脱贫致富的过程中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生变化的基本趋势 ;提出了在脱贫的同时 ,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路以及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
关键词 少数民族 贫困 返贫率 传统文化 文化变迁 贵州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贵州少数民族《古歌》中关于世界形成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司亚勤 王路平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11,共6页
贵州少数民族《古歌》中 ,不仅蕴含有丰富的人类早期社会文学艺术的资源 ,而且还蕴藏着早期人类朴素而又极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它在关于世界形成的问题上 ,认为“气”、“风”、“雾”之类的物质元素是世界的本原 ,由于这些物质元素自身... 贵州少数民族《古歌》中 ,不仅蕴含有丰富的人类早期社会文学艺术的资源 ,而且还蕴藏着早期人类朴素而又极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它在关于世界形成的问题上 ,认为“气”、“风”、“雾”之类的物质元素是世界的本原 ,由于这些物质元素自身固有的运动变化而造作产生天地万物。这种哲学思想 ,尽管还是自发的、粗糙的 ,但是却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 ,并且颇具民族特色和本土色彩。我们对之深入研究 ,甚至可以从中找到我国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各种“胚胎”和“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少数民族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古歌》 辩证法 哲学思想 社会文学艺术
下载PDF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习惯法及其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国安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10,共5页
本文概述了贵州少数民族习惯法存在的范围;总结了民族习惯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了在新的世纪,贵州少数民族习惯法所具有的价值,这些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社会保障;以及对于老龄社会的价值。
关键词 贵州 少数民族 习惯法 价值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超越性是哲学生命力的内在源泉
11
作者 徐圻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12-16,共5页
关键词 超越性 西方哲学史 生命力 理性主义 中国哲学 哲学问题 具体科学 文化类型 人生之谜 方法论
下载PDF
谈哲学的现实功能
12
作者 司亚勤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3期35-37,14,共4页
关键词 哲学素养 社会进步 人的现代化 价值观念 实践活动 理论思维 社会变革 解放思想 观念变革 社会的全面进步
下载PDF
试论基因技术对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与潜在价值
13
作者 张国安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55,共3页
分析了基因技术对发展贵州农村经济的现实意义与潜在经济价值,以及对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 基因技木 贵州 农村经济 潜在价值 农民收入
下载PDF
张之洞为什么排斥“哲学”?——以晚清学制改革为中心的考察
14
作者 王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40,共6页
在张之洞看来,哲学(西方哲学、佛教)具有否定政治秩序和伦理规范的作用,所以极力反对哲学。在古典政治哲学看来,哲学作为追求智慧的纯粹知性活动,对于任何政治社会都必然是危险的、颠覆性的。经学是中国这一特殊政治共同体得以形成和存... 在张之洞看来,哲学(西方哲学、佛教)具有否定政治秩序和伦理规范的作用,所以极力反对哲学。在古典政治哲学看来,哲学作为追求智慧的纯粹知性活动,对于任何政治社会都必然是危险的、颠覆性的。经学是中国这一特殊政治共同体得以形成和存在的根基。哲学在摧毁经学的同时,也摧毁了中国这一特殊政治共同体存在的根基。张之洞作为政治家,从秩序存立根基的角度反对哲学。它反映出张之洞作为一个政治家对哲学与政治之间紧张关系的深刻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哲学 经学 政治 古典政治哲学
下载PDF
科学交叉与大学图书馆
15
作者 周感芬 《贵图学刊》 1999年第2期3-4,共2页
概述了科学交叉是科学发展的必然,是社会现实的需要;对高校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活动所采用的基本方法进行了初探;对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
关键词 大学 图书馆 科研服务 科学交叉 科学研究 类比法 移植法 综合法 复合型人才
下载PDF
张之洞为什么排斥“哲学”
16
作者 王进 《教育科学文摘》 2014年第2期63-65,共3页
光绪三十年(1903年),晚清政府颁布由张之洞审定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堂内设分科大学堂”,分别为(按《奏定学堂章程》自有之先后顺序):经学、政法、文学、医、格致、农、工、商。此即为著名的“八科大学”。在张之洞设... 光绪三十年(1903年),晚清政府颁布由张之洞审定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堂内设分科大学堂”,分别为(按《奏定学堂章程》自有之先后顺序):经学、政法、文学、医、格致、农、工、商。此即为著名的“八科大学”。在张之洞设计的这个新学制之中,“经学”被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不仅单独开辟了“经学科大学”,而且设置了十一个门类(周易、尚书、毛诗、春秋左传、春秋三传、周礼、仪礼、礼记、论语、孟子、理学)以具体强化之。值得关注的是,这个学制根本没有“哲学”之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奏定学堂章程》 哲学 晚清政府 春秋左传 春秋三传 新学制 三十年
下载PDF
西西弗的意义——加缪存在哲学述评 被引量:2
17
作者 颜鹤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28-31,共4页
加缪的存在哲学揭示了人与世界的惟一联系是荒谬的关系,荒谬的人进行着荒谬的推理和荒谬的创造,真正荒谬的人在生活中不会沉沦———选择自杀或哲学性的自杀,而是在生活中尽力的去经历、去体验、去反抗,从而获得自由和激情。这就是西西... 加缪的存在哲学揭示了人与世界的惟一联系是荒谬的关系,荒谬的人进行着荒谬的推理和荒谬的创造,真正荒谬的人在生活中不会沉沦———选择自杀或哲学性的自杀,而是在生活中尽力的去经历、去体验、去反抗,从而获得自由和激情。这就是西西弗对于生活在现代语境中的那些希望建立超越精神的人的哲学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谬 存在主义 西西弗 意义 加缪
下载PDF
简帛《五行》篇的结构及哲学意义
18
作者 甘伟 冯雪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5-38,共4页
简帛《五行》篇的结构可分为外在篇章结构和内在意许结构。外在篇章结构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帛书有《经》有《说》,而竹简只有《经》。《五行》篇的结构重点在内容分类上,分为德行论、圣智观和成德进路三个部分。"德行论"是整个... 简帛《五行》篇的结构可分为外在篇章结构和内在意许结构。外在篇章结构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帛书有《经》有《说》,而竹简只有《经》。《五行》篇的结构重点在内容分类上,分为德行论、圣智观和成德进路三个部分。"德行论"是整个《五行》篇认识论的发端,对"形于内"与"形于外"之"形"进行了哲学意义的界定。"圣智观"对关于圣智与"思"、圣智与"聪明"等问题进行了宗教意义的阐释。"成德进路"或言"四知成圣",旨在从逻辑的角度论证先秦儒家的成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 《五行》 结构 哲学意义
下载PDF
浅谈“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以及启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山 《魅力中国》 2010年第7X期119-119,共1页
卡尔雅斯贝斯曾经说过"若非哲学关涉人自身,则它必须也能保持通俗易懂,虽然并非哲学体系的艰难发挥,但可能若干基本观念也可简明传达,我想让哲学的某些东西可以感觉到它关涉每个人。"哲学以其本身高度抽象性和思辨性的特点给... 卡尔雅斯贝斯曾经说过"若非哲学关涉人自身,则它必须也能保持通俗易懂,虽然并非哲学体系的艰难发挥,但可能若干基本观念也可简明传达,我想让哲学的某些东西可以感觉到它关涉每个人。"哲学以其本身高度抽象性和思辨性的特点给人一种不可接近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抽象性 雅斯贝斯 混合政体 自然法学说 人类政治 社会公共权力 思辨性 《理想国》 公民道德素质
下载PDF
二十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关于科学划界的思想及其演变
20
作者 朱霖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1-5,69,共6页
科学划界是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一个首要而基本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各流派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其思想演变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 :一是从逻辑实证主义到批判理性主义 ;二是从奎因、库恩经费耶阿本德到后现代主... 科学划界是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一个首要而基本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各流派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其思想演变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 :一是从逻辑实证主义到批判理性主义 ;二是从奎因、库恩经费耶阿本德到后现代主义 ;三是从拉卡托斯到科学实在论者邦格等。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并未结束对科学划界问题的探讨 ,但却深化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这种认识必将影响到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非科学 划界 科学哲学 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