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不同地区褐飞虱对五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国勇 陈祥盛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9期4725-4728,共4页
2011-2013年在贵州的东、南、西、北和中部5个地区(锦屏、盘县、三都、道真、花溪),以点滴法分别测定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覽l)]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变化。结果表明,三都县褐飞虱仅对阿维菌素表现抗性,对其余几种杀虫剂均未产... 2011-2013年在贵州的东、南、西、北和中部5个地区(锦屏、盘县、三都、道真、花溪),以点滴法分别测定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覽l)]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变化。结果表明,三都县褐飞虱仅对阿维菌素表现抗性,对其余几种杀虫剂均未产生抗性;锦屏县褐飞虱对阿维菌素和吡虫啉未产生抗性,对异丙威、毒死蜱和辛硫磷已开始产生抗性;花溪区褐飞虱对阿维菌素、毒死蜱和辛硫磷未产生抗性,对吡虫啉和异丙威表现出抗性,但抗性不明显;盘县褐飞虱对阿维菌素和毒死蜱没有产生抗性,对吡虫啉、异丙威和辛硫磷表现出一定的抗性,且有上升的趋势;道真县褐飞虱对阿维菌素没有产生抗药性,而对吡虫啉、异丙威和毒死蜱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覽l)) 杀虫剂 抗药性
下载PDF
斑蝥素、斑蝥素酸钾及斑蝥素酸钠作用胃癌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恒 李晓飞 陈祥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1年第1期52-55,共4页
采用MTT法,研究芫菁体内斑蝥素、斑蝥素酸钾及斑蝥素酸钠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抑制试验斑蝥素的浓度分别为10.20、20.41、30.61、40.82、51.02μmol/L,斑蝥素酸钾浓度分别为7.75、15.50、23.26、31.01、38.76μmol/L,斑蝥素酸... 采用MTT法,研究芫菁体内斑蝥素、斑蝥素酸钾及斑蝥素酸钠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抑制试验斑蝥素的浓度分别为10.20、20.41、30.61、40.82、51.02μmol/L,斑蝥素酸钾浓度分别为7.75、15.50、23.26、31.01、38.76μmol/L,斑蝥素酸钠浓度分别为8.85、17.70、26.55、35.40、44.25μmol/L。结果表明:斑蝥素浓度为10.20μmol/L时,对SGC7901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抑制中浓度为16.17μmol/L;斑蝥素酸钾浓度为15.50μmol/L时,对SGC7901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抑制中浓度为20.41μmol/L;斑蝥素酸钠浓度为17.70μmol/L时,对SGC7901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抑制中浓度为27.83μmol/L。斑蝥素酸钾和斑蝥素酸钠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作用比斑蝥素差,提示它们对胃癌的治疗效果可能不如斑蝥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素 斑蝥素酸钾 斑蝥素酸钠 胃癌 抑制中浓度
下载PDF
中国广颖蜡蝉属一新种记述(半翅目:蜡蝉总科:颖蜡蝉科)(英文)
3
作者 龙见坤 陈祥盛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5-221,共7页
记述颖蜡蝉科Achilidae广颖蜡蝉属Catonidia 1新种:周氏广颖蜡蝉C. choui sp. nov.,给出了该属物种的名录及分类检索表。模式标本存放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关键词 半翅目 颖蜡蝉科 广颖蜡蝉属 新种 中国
下载PDF
菱蜡蝉科昆虫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培 陈祥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1期82-86,共5页
全面回顾了世界菱蜡蝉科昆虫约170年的研究历史,介绍了分类研究的代表人物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对中国菱蜡蝉科的分类研究进行了回顾,对该类群的生物学特性、经济意义进行了概述,指出了该科昆虫分类研究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 全面回顾了世界菱蜡蝉科昆虫约170年的研究历史,介绍了分类研究的代表人物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对中国菱蜡蝉科的分类研究进行了回顾,对该类群的生物学特性、经济意义进行了概述,指出了该科昆虫分类研究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头喙亚目 蜡蝉总科 菱蜡蝉科 分类研究
下载PDF
中国额垠叶蝉族2新记录属和2新记录种记述(半翅目,叶蝉科,角顶叶蝉亚科)
5
作者 杨琳 罗强 +2 位作者 常志敏 龙见坤 陈祥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2年第6期1-5,共5页
记述采自我国云南取食竹子的额垠叶蝉族2中国新记录属:匍匐叶蝉属Aalinga Viraktamath&Webb,2019和布罗叶蝉属Buloria Distant,1908,2中国新记录种:黄褐匍匐叶蝉A.brunoflava Viraktamath&Webb,2019和白条布罗叶蝉B.gyponinoide... 记述采自我国云南取食竹子的额垠叶蝉族2中国新记录属:匍匐叶蝉属Aalinga Viraktamath&Webb,2019和布罗叶蝉属Buloria Distant,1908,2中国新记录种:黄褐匍匐叶蝉A.brunoflava Viraktamath&Webb,2019和白条布罗叶蝉B.gyponinoides Distant,1908。简要回顾了我国额垠叶蝉族昆虫分类研究的历史,列出了2个属的鉴别特征,同时,提供2个种的主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蝉科 额垠叶蝉族 匍匐叶蝉属 布罗叶蝉属 中国新记录
下载PDF
慈竹叶蝉类害虫DNA条形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姚亚林 罗强 +2 位作者 董梦书 陈祥盛 杨琳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叶蝉类昆虫形态结构多样,在农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植物保护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物种的准确鉴定一直是农林植保工作中的难点。DNA条形码技术极大促进了农林生态系统物种的快速、准确鉴定。本研究经过连续2年的野外调查采集慈... 叶蝉类昆虫形态结构多样,在农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植物保护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物种的准确鉴定一直是农林植保工作中的难点。DNA条形码技术极大促进了农林生态系统物种的快速、准确鉴定。本研究经过连续2年的野外调查采集慈竹Bambusa emeiensis主要叶蝉种类,扩增了广泛分布于中国慈竹的12种主要叶蝉类害虫的线粒体基因COⅠ和16S rRNA序列片段,并进行了遗传距离、系统发育及矢量Klee-diagram图分析。结果显示:慈竹叶蝉昆虫COⅠ基因序列片段(590 bp)种内遗传距离为0.004,种间遗传距离为0.283;16S rRNA基因序列片段(463 bp)种内遗传距离为0.003,种间遗传距离为0.257;不同种间存在明显的条形码间隔。2个基因序列片段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与形态学研究谱系关系一致。Klee-diagram图分析结果和分子系统发育结果一致。上述结果表明,COⅠ和16S rRNA基因适用于慈竹叶蝉类昆虫的物种鉴定,可为竹林叶蝉类昆虫的准确快速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COⅠ 16S RRNA 物种鉴定 叶蝉 慈竹
下载PDF
贵阳地区竹子飞虱的发生及危害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明宏 陈祥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1期87-89,共3页
对贵阳地区危害竹子的飞虱种类、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15个月的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结果表明:贵阳地区竹子飞虱主要有花翅梯顶飞虱(Arcofacies maculatipennis Ding)、基褐异脉飞虱(Specinervures basifusca ChenetLi)、叉突竹飞虱... 对贵阳地区危害竹子的飞虱种类、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15个月的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结果表明:贵阳地区竹子飞虱主要有花翅梯顶飞虱(Arcofacies maculatipennis Ding)、基褐异脉飞虱(Specinervures basifusca ChenetLi)、叉突竹飞虱(Bambusiphaga furcaHuangetDing)、桔色竹飞虱(Bambusiphaga citricolorata Huanget Tian)和短头飞虱(Epeurysa nawaii Matsumura)5种,其中以花翅梯顶飞虱的危害期最长、数量最大、危害最重,基褐异脉飞虱、叉突竹飞虱的危害次之。5种飞虱均以卵越冬,周年发生。慈竹是受害最重的竹种之一。对5种飞虱在竹丛的取食部位进行了观察,并对竹子飞虱的危害习性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竹飞虱 发生危害 贵阳地区
下载PDF
竹飞虱属(Bambusiphaga)若虫分类研究(Ⅱ) 被引量:1
8
作者 郑维斌 陈祥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53,共4页
为了给农林生产中的害虫种类鉴定及害虫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对取食、危害竹子的竹飞虱属(Bambusiphaga)若虫进行了初步的分类研究,并对4种飞虱,即:罗甸竹飞虱(B.luodianensis)、橘色竹飞虱(B.citricolorata)、望谟竹飞虱(B.wangmoensis)... 为了给农林生产中的害虫种类鉴定及害虫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对取食、危害竹子的竹飞虱属(Bambusiphaga)若虫进行了初步的分类研究,并对4种飞虱,即:罗甸竹飞虱(B.luodianensis)、橘色竹飞虱(B.citricolorata)、望谟竹飞虱(B.wangmoensis)、带纹竹飞虱(B.fascia)的5龄若虫进行首次记述,编制了8种5龄若虫的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害虫 竹飞虱属 若虫 分类学 中国
下载PDF
基于COI基因序列片段的柔突叶蝉属部分近缘种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 被引量:3
9
作者 姚亚林 陈祥盛 杨琳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8年第2期46-53,共8页
本文针对取食危害竹子的柔突叶蝉属Abrus Dai et Zhang,2002的5个近似种:锥尾柔突叶蝉A.coneus Dai Zhang,2002、道真柔突叶蝉A.daozhenensis Chen,Yang Li,2012、习水柔突叶蝉A.xishuiensis Yang et Chen,2012、安龙柔突叶蝉A.anlongen... 本文针对取食危害竹子的柔突叶蝉属Abrus Dai et Zhang,2002的5个近似种:锥尾柔突叶蝉A.coneus Dai Zhang,2002、道真柔突叶蝉A.daozhenensis Chen,Yang Li,2012、习水柔突叶蝉A.xishuiensis Yang et Chen,2012、安龙柔突叶蝉A.anlongensis Chen,Yang Li,2012和短茎柔突叶蝉A.brecis Dai et Zhang,2002,通过PCR扩增首次获得了COI序列;使用MEGA 6.06软件,分析了其序列组成及变异,计算了遗传距离,以平额叶蝉属Flatfronta Chen et Li,1997的叉突平额叶蝉F.pronga为外群,利用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Abrus五种的COI序列比对、碱基组成成分存在差异;5种柔突叶蝉COI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11~0.095,属间遗传距离为0.069~0.096,表明COI基因序列可作为DNA条形码候选基因片段,但基于遗传距离方法用于柔突叶蝉近似属、种的分子鉴定时其效率并不高。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显示,5个近似种的亲缘关系基本一致,各自聚为一支,且置信值均达96%以上。本文结合系统发育树和BPP及MCMCTREE对其近缘种物种分化时间估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蝉科 柔突叶蝉属 COI 分子鉴定
下载PDF
高、低温胁迫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及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洁 母银林 +4 位作者 杨灿 黄秀东 王玉川 喻会平 陈祥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2年第4期18-25,共8页
为探究短时高、低温胁迫对草地贪夜蛾的影响,将其3龄幼虫置于36℃和13℃下分别处理8、16、24、32 h,处理结束后观察其各龄生长发育及死亡情况,并比较其于-7℃胁迫下的耐寒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27℃)相比,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经高温... 为探究短时高、低温胁迫对草地贪夜蛾的影响,将其3龄幼虫置于36℃和13℃下分别处理8、16、24、32 h,处理结束后观察其各龄生长发育及死亡情况,并比较其于-7℃胁迫下的耐寒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27℃)相比,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经高温不同时长处理后,其3~6龄幼虫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处理32 h组延长至13.496 d;处理8 h组蛹期缩短为8.428 d;处理24、32 h后化蛹率极显著降低。低温处理16、24、32 h后3龄幼虫发育历期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其中处理32 h组是对照组的1.543倍;3~6龄幼虫累计发育历期均显著延长;各处理蛹期显著缩短,蛹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高、低温处理后3、4龄幼虫死亡率均显著增大。3龄幼虫经高、低温处理8 h于-7℃下胁迫的耐寒性显著提高。表明一定程度下短时高、低温处理可提高草地贪夜蛾耐寒性,但对其生长发育有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温度处理 生长发育 死亡率 耐寒性
下载PDF
狭翅大刀螳生物学特性及饲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勇强 陈祥盛 +3 位作者 李玲玲 杨琳 王英鉴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年第6期37-41,46,共6页
狭翅大刀螳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集药食用、生物防治和观赏价值于一体,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亟需人工养殖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本文通过室内饲养观察研究狭翅大刀螳室内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死亡率... 狭翅大刀螳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集药食用、生物防治和观赏价值于一体,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亟需人工养殖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本文通过室内饲养观察研究狭翅大刀螳室内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死亡率。结果表明在三种温度(22℃、26℃、30℃)下螳螂的龄期相同,若虫期皆为7龄,22℃条件下螳螂若虫历期与26℃及30℃存在显著差异;狭翅大刀螳在3种不同温度下(22℃、26℃、30℃)累积死亡率分别为68.00%、54.00%、78.00%;产卵率分别为0.00%、50.00%、50.00%;孵化率分别为0.00%、96.77%、100.00%。表明温度为26℃时适宜饲养狭翅大刀螳,此外本文对狭翅大刀螳卵及成虫形态进行描述,为野外识别和鉴定狭翅大刀螳及卵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翅大刀螳 发育历期 形态学 死亡率
下载PDF
取食危害粉单竹的额垠叶蝉属一新种(半翅目:叶蝉科:角顶叶蝉亚科:额垠叶蝉族)(英文)
12
作者 姚亚林 陈祥盛 杨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5-110,共6页
记述采自海南省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取食危害竹子的额垠叶蝉属( Mukaria Distant)1新种:海南额垠叶蝉( M. hainanensis Yao, Yang & Chen, sp. nov.)。新种与危害慈竹的白斑额垠叶蝉( M. ablinotata Cai & Ge, 1996)相似,... 记述采自海南省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取食危害竹子的额垠叶蝉属( Mukaria Distant)1新种:海南额垠叶蝉( M. hainanensis Yao, Yang & Chen, sp. nov.)。新种与危害慈竹的白斑额垠叶蝉( M. ablinotata Cai & Ge, 1996)相似,但新种的前翅为黄褐色;雄虫尾节侧瓣腹面突起长而波曲,腹面观其端部明显外弯;阳茎基部中央分叉处无突起,亚端部内侧突起粗而直。文中详细描记了新种的外部形态特征,编制了额垠叶蝉属中国种类检索表,绘制了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图,提供了新种的生态照片,以及新种和近缘种白斑额垠叶蝉的整体与局部特征照片。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叶蝉科 角顶叶蝉亚科 额垠叶蝉属 新种 竹子
下载PDF
竹飞虱属(Bambusiphaga)若虫的分类研究(Ⅰ)
13
作者 郑维斌 陈祥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7-90,共4页
为了给农林生产中的害虫种类鉴定及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对取食、危害竹子的竹飞虱属(Bambusiphaga)4种飞虱,即:黑斑竹飞虱(B.nigripunctata)、翅斑竹飞虱(B.maculata)、叉突竹飞虱(B.furca)、台湾竹飞虱(B.taiwanensis)的5龄若虫进行了初... 为了给农林生产中的害虫种类鉴定及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对取食、危害竹子的竹飞虱属(Bambusiphaga)4种飞虱,即:黑斑竹飞虱(B.nigripunctata)、翅斑竹飞虱(B.maculata)、叉突竹飞虱(B.furca)、台湾竹飞虱(B.taiwanensis)的5龄若虫进行了初步分类研究和记述。结论:除了台湾竹飞虱外,其余3种飞虱的5龄若虫均为首次记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害虫 竹飞虱属 若虫 分类学 中国
下载PDF
勇斧螳室内生物学习性及饲养研究
14
作者 王勇强 王英鉴 +1 位作者 杨琳 陈祥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9-184,192,共7页
勇斧螳Hierodula membranacea(Burmeister)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具有生防价值、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勇斧螳资源,对其进行室内饲养和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勇斧螳的发育历期随着龄期的增加而逐渐增长,其中雌成虫阶... 勇斧螳Hierodula membranacea(Burmeister)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具有生防价值、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勇斧螳资源,对其进行室内饲养和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勇斧螳的发育历期随着龄期的增加而逐渐增长,其中雌成虫阶段发育历期最长,最长需要98 d,雄虫最长需要72 d;3龄若虫存活率最低,为83.33%,7龄若虫和成虫的成活率分别为97.5%和97.44%,第4~6龄若虫存活率最高,为100.00%,此外,本文介绍了勇斧螳各个龄期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勇斧螳 发育历期 形态学 生物学习性 存活率
下载PDF
中华大刀螳形态学、生物学特性及饲养观察
15
作者 王勇强 李玲玲 +2 位作者 王英鉴 杨琳 陈祥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5-321,共7页
中华大刀螳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既是传统的中药材,又是重要的天敌昆虫,因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华大刀螳资源,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对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大刀螳为渐变态昆虫,... 中华大刀螳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既是传统的中药材,又是重要的天敌昆虫,因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华大刀螳资源,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对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大刀螳为渐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若虫和成虫3个虫态。室内1年完成1个世代,且无越冬现象。若虫共8龄,以1龄若虫发育历期最短,平均为11.73 d,8龄若虫发育历期最长,平均为24.75 d;3龄若虫存活率最低,为81.08%,5龄若虫存活率最高,为100%;雌、雄成虫阶段的平均历期为99.36 d和72.86 d。此外,本文介绍了中华大刀螳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大刀螳 生物学特性 形态学 发育历期 存活率
下载PDF
水葱新害虫——黑粒脉蜡蝉形态及DNA条形码研究
16
作者 吕莎莎 陈祥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本文报道发生在贵州省威宁县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上的1种新害虫——黑粒脉蜡蝉Nisia fuliginosa的形态及其DNA条形码。详细描述了黑粒脉蜡蝉卵、若虫及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同时通过PCR获取黑粒脉蜡... 本文报道发生在贵州省威宁县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上的1种新害虫——黑粒脉蜡蝉Nisia fuliginosa的形态及其DNA条形码。详细描述了黑粒脉蜡蝉卵、若虫及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同时通过PCR获取黑粒脉蜡蝉的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运用MEGA 6.0分析其序列组成及遗传距离,以Nisia sp.和Phaconeura sp.2种粒脉蜡蝉科Meenoplidae昆虫为外群,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树显示,黑粒脉蜡蝉6个样品(卵、若虫及成虫)的COⅠ基因序列能较好地聚为一支,且可明显与其他种类区分开来;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黑粒脉蜡蝉种内遗传距离为0,3种粒脉蜡蝉科昆虫种间遗传距离为0.1668~0.2361,种内遗传距离与种间遗传距离不存在重叠现象。初步证实了COⅠ基因序列可作为DNA条形码片段,从而实现黑粒脉蜡蝉卵、若虫及成虫快速而准确的物种鉴定。此外,本文还报道了黑粒脉蜡蝉在水葱上的危害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葱 黑粒脉蜡蝉 形态特征 DNA条形码 危害状况
下载PDF
温度对蠋蝽成虫捕食草地贪夜蛾功能反应的影响
17
作者 汪洁 母银林 +9 位作者 杨灿 杨琳 王玉川 陈俊竹 常志敏 龙见坤 胡朝兴 张长华 陈祥盛 喻会平 《应用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5-1206,共12页
【目的】为明确不同温度条件下蠋蝽Arma custos成虫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4龄和5龄幼虫的生物防控潜能。【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温度为18、22、26和30℃处理,测定蠋蝽雌成虫和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4龄和5龄幼虫的捕食... 【目的】为明确不同温度条件下蠋蝽Arma custos成虫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4龄和5龄幼虫的生物防控潜能。【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温度为18、22、26和30℃处理,测定蠋蝽雌成虫和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4龄和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其中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的密度设为5、10、15、20、25和30头/盒;5龄幼虫密度设为5、8、10、15、20和25头/盒。【结果】不同温度条件下,蠋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4龄和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随着温度的升高,蠋蝽雌成虫和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4龄和5龄幼虫的捕食量增加,且不同温度间捕食量差异显著(F_(3,16)=8.69,P<0.05)。同一温度下,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捕食量明显上升(F_(5,24)=5.53,P<0.05),蠋蝽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在30℃下达到最大值,为0.812,雄成虫在26℃下达到最大值,为0.721;蠋蝽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在26℃下最大,为0.937,雄成虫在30℃下达到最大值,为1.233。在26℃下,雌成虫和雄成虫对4龄和5龄幼虫的最大捕食量均达到最大值,且该温度下雌成虫和雄成虫对4龄和5龄幼虫处理时间均最短。【结论】较高温度下蠋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4龄和5龄幼虫有较强的捕食能力,而低温会抑制其捕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 草地贪夜蛾 温度 生物防治 功能反应
原文传递
危害竹子的飞虱类昆虫区系及生物地理学初探(半翅目,蜡蝉总科,飞虱科)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红荣 杨琳 陈祥盛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06-818,共13页
对世界取食、危害竹子的飞虱类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区系成分和分布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该类昆虫的分布格局及可能的起源与演化路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截至目前全世界共记录竹子飞虱20属105种,均隶属于飞虱亚科,以凹距飞虱... 对世界取食、危害竹子的飞虱类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区系成分和分布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该类昆虫的分布格局及可能的起源与演化路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截至目前全世界共记录竹子飞虱20属105种,均隶属于飞虱亚科,以凹距飞虱族为优势类群,有18属95种,分别占竹子飞虱属、种数的90%和90.5%,余下的为飞虱族的类群;竹子飞虱主要分布于东洋界(16属96种,占91.4%)和新热带界(6属13种,占12.4%),少数属种可渗透分布至古北界;竹子飞虱的特有属、种极为丰富,特有属13个,占竹子飞虱总属数的65%,特有种89个,比例高达84.8%;竹子飞虱可能起源于新生代第三纪的冈瓦纳古陆,东洋界的中国南部和南亚诸岛是竹子飞虱的现代分布和分化中心,新热带界的厄瓜多尔可能是竹子飞虱的又一现代分布和分化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害虫 飞虱科 物种多样性 生物地理 分布
原文传递
中国云南危害竹子的东洋区梯顶飞虱属一新种记述(半翅目,蜡蝉总科,飞虱科)(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晓晖 陈祥盛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6,共5页
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省瑞丽市莫里热带雨林景区竹子上的东洋区梯顶飞虱属Arcofacies Muir 1新种,即莫里梯顶飞虱Arcofacies moliensis sp.nov.。文中提供了新种的鉴别特征图和中国现有种类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莫里... 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省瑞丽市莫里热带雨林景区竹子上的东洋区梯顶飞虱属Arcofacies Muir 1新种,即莫里梯顶飞虱Arcofacies moliensis sp.nov.。文中提供了新种的鉴别特征图和中国现有种类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莫里梯顶飞虱,新种Arcofacies moliensis sp.nov.(图1~17)新种与悬竹梯顶飞虱Arcofaciesa mpelocalamus Chen,2007十分近缘,区别在于:额侧脊黄褐色,无白色带纹(后者额侧脊内侧镶有白色带纹);臀节刺突较短,侧面观仅伸达尾节后开口的1/3,后面观刺突斜指向两侧(后者臀节刺突较长,侧面观伸达尾节后开口的1/2,后面观刺突弯向腹面);尾节侧面观后缘凹入,后面观腹缘中央弧圆凹入,无突起(后者尾节侧面观后缘直,后面观腹缘中央具片状突起);阳基侧突端部分叉(后者阳基侧突端部不分叉);阳茎端向渐细,末端较尖(后者阳茎端1/3处明显缢缩,端部膨大,末端钝圆)。正模♂,云南省瑞丽市莫里热带雨林景区,竹子,2009-06-15。杨再华采,副模2♂♂,余同正模。词源:新种以模式标本产地云南莫里(Moli)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虱科 梯顶飞虱属 新种 中国云南 竹子害虫
原文传递
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母银林 龙婷婷 +1 位作者 陈祥盛 梅世能 《生物资源》 CAS 2022年第3期296-305,共10页
为明确烟田节肢动物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特点,给烟田害虫绿色防控及天敌保育提供基础资料,2019-2020年对贵州省惠水县代表性烟田节肢动物物种组成及其群落结构开展调查分析。田间调查采用目测法、网捕法和陷阱法,数据分析采用物种累积曲... 为明确烟田节肢动物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特点,给烟田害虫绿色防控及天敌保育提供基础资料,2019-2020年对贵州省惠水县代表性烟田节肢动物物种组成及其群落结构开展调查分析。田间调查采用目测法、网捕法和陷阱法,数据分析采用物种累积曲线法,并比较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的差异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惠水县烟田有节肢动物83种,分属于2纲13目55科83种(昆虫纲12目50科77种,蛛形纲1目5科6种);其中烟草害虫19种,天敌18种,中性昆虫46种。烟草整个生长期中,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烟蚜(Myzus persicae)危害严重,其他害虫零星发生。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3种主要天敌昆虫,且在田间的发生数量表现出明显的跟随效应。多样性指数变化与烟田节肢动物种群的实际变化保持一致。在烟草旺长期至成熟初期,群落多样性最高,群落结构最稳定,是抵御外来干扰最强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田 害虫 天敌昆虫 节肢动物 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