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蓟马取食、机械损伤以及外源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对菜豆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从春蕾 郅军锐 +1 位作者 廖启荣 莫利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4-571,共8页
【目的】探讨菜豆对昆虫取食防御反应的生化机制。【方法】研究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取食、机械损伤以及外源水杨酸甲酯(MeSA)和茉莉酸(JA)处理后菜豆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西花蓟马取食、机械损伤及MeSA和JA... 【目的】探讨菜豆对昆虫取食防御反应的生化机制。【方法】研究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取食、机械损伤以及外源水杨酸甲酯(MeSA)和茉莉酸(JA)处理后菜豆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西花蓟马取食、机械损伤及MeSA和JA处理均能明显提高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前2种处理POD活性在72 h上升到最高峰,而后2种处理则在48 h达到最高峰。蛋白酶抑制剂(PI)活性在西花蓟马取食后升高最明显。JA途径关键酶脂氧合酶(LOX)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在西花蓟马取食、机械损伤和JA诱导处理均升高,但外源MeSA诱导处理则不能诱导它们的活性(P>0.05)。SA途径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在西花蓟马取食和机械损伤后均有一个先升高后下降的过程,外源MeSA诱导只在24 h引起PAL活性升高,其余时间下和对照没有明显的区别,外源JA诱导未能引起PAL活性的显著变化(P>0.05)。西花蓟马取食、JA和MeSA诱导以及机械损伤均能诱导β-1,3-葡聚糖酶(PR-2)活性上升(P<0.05)。【结论】结果说明,不同处理可诱导菜豆植株产生明显的防御反应,但酶活性的变化与处理方式和处理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菜豆 昆虫取食 机械损伤 茉莉酸 水杨酸甲酯 防御酶 酶活性
下载PDF
西花蓟马为害对菜豆叶绿素及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从春蕾 郅军锐 +1 位作者 谢路飞 高杭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4,共5页
本文研究了西花蓟马不同虫口密度(0~40头/叶)为害菜豆叶片不同时间(2~8d)后,对菜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虫口密度的增加和为害时间的延长均能引起菜豆叶片内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其中叶绿素含... 本文研究了西花蓟马不同虫口密度(0~40头/叶)为害菜豆叶片不同时间(2~8d)后,对菜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虫口密度的增加和为害时间的延长均能引起菜豆叶片内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其中叶绿素含量随取食时间的延长和虫口密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趋势相同,不同虫口密度处理下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低于对照,在相同处理时间下均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同一虫口密度下均随取食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在为害前期(2~4d)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为害后期(6~8d)其含量在各虫口密度下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为害 叶绿素 营养物质
下载PDF
西花蓟马对二斑叶螨为害菜豆的选择性与挥发物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田甜 郅军锐 牟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7-83,共7页
研究了二斑叶螨雌成螨的密度分别为5、10、15头/株,为害时间分别为2、4、6d时,西花蓟马2龄若虫对上述处理菜豆的选择性,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了相应处理菜豆的挥发物。结果表明,在菜豆上二斑叶螨密度为10头/株和15头/株时... 研究了二斑叶螨雌成螨的密度分别为5、10、15头/株,为害时间分别为2、4、6d时,西花蓟马2龄若虫对上述处理菜豆的选择性,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了相应处理菜豆的挥发物。结果表明,在菜豆上二斑叶螨密度为10头/株和15头/株时,西花蓟马均趋向于选择二斑叶螨为害4d的植株,二斑叶螨密度为5头/株时,西花蓟马对不同为害时间菜豆的选择性差异不显著。在二斑叶螨为害的3个时间段下,西花蓟马2龄若虫均趋向于15头二斑叶螨为害的植株,对5头为害株的选择性最差,表明高密度的二斑叶螨为害株对西花蓟马有一定的吸引作用。挥发物的种类和含量在二斑叶螨不同密度不同时间为害下存在一定差异,推测1-庚烯-3-酮、新植二烯、(Z)-3-己烯-2-甲基-丁酸酯、2,6-二甲基-辛烷、3-甲基-壬烷、十三烷对西花蓟马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1,4-己二烯-3-醇、1-辛烯-3-醇、2-乙基-己醇、反式-2,4-二烯醛、β-环柠檬醛、顺式-3-己烯醇2-甲基-2-丁烯酸酯对西花蓟马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二斑叶螨 选择性 挥发物 菜豆
下载PDF
New and newly recorded species of the subgenus Flagellozetes(Cosmogalumna)(Acari:Oribatida:Galumnidae) from China 被引量:1
4
作者 Wenqin LIANG Maofa YANG Guoru REN 《Entomotaxonomia》 CSCD 2018年第2期104-111,共8页
Material and methods Soil sample were collected by soil-corer and afterwards extracted using Tullgren funnels. Measurements and descriptions are based on specimens mounted in temporary cavity slides and studied using ... Material and methods Soil sample were collected by soil-corer and afterwards extracted using Tullgren funnels. Measurements and descriptions are based on specimens mounted in temporary cavity slides and studied using a light microscope equipped with a drawing tube. All body measurements are presented in micrometers. The body length was measured in lateral view, from the tip of the rostrum to the posterior edge of the ventral plate, to avoid discrepancies caused by different degrees of notogastral distension. Notogastral width refers to the maximum width in dorsal aspect. Lengths of body setae were measured in lateral aspect. Formulas for leg setation are given in parentheses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trochanter-femur-genu-tibia-tarsus (famulus inclu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mites TAXONOMY distribution
下载PDF
First record of Pionacercus Piersig(Acari:Hydrachnidia:Pionidae)from China with redescriptions of two species
5
作者 Caiyun LI Daochao JIN +1 位作者 Jianjun GUO Tianci YI 《Entomotaxonomia》 CSCD 2021年第1期65-80,共16页
The water mite genus Pionacercus Piersig,1894 with two species,Pionacercus anadyrensis Tuzovskij,1990 and Pionacercus leuckartii Piersig,1894,i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China.P.anadyrensis Tuzovskij,1990 and ... The water mite genus Pionacercus Piersig,1894 with two species,Pionacercus anadyrensis Tuzovskij,1990 and Pionacercus leuckartii Piersig,1894,i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China.P.anadyrensis Tuzovskij,1990 and P.leuckartii Piersig,1894 are re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mite TAXONOMY DISTRIBUTION
下载PDF
锈翅蚁蛉头部附器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颖娟 李子忠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36-1642,共7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锈翅蚁蛉Myrmeleon ferrugineipennis Bao&Wang雌雄成虫头部触角及口器感器的形态进行观察,描述了感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以期解析其取食机制。结果表明:锈翅蚁蛉触角上存在10种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 利用扫描电镜对锈翅蚁蛉Myrmeleon ferrugineipennis Bao&Wang雌雄成虫头部触角及口器感器的形态进行观察,描述了感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以期解析其取食机制。结果表明:锈翅蚁蛉触角上存在10种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腔形感器、钟状感器、鳃形感器、耳形感器、盘形感器、舌形感器和B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有3种亚型,数量最多;耳形感器、腔形感器和钟状感器仅在雌成虫触角上发现,而舌形感器和鳃形感器仅在雄成虫触角上发现;在锈翅蚁蛉触角鞭节近末端扁平匙状处各有1枚盘形感器,其形状和位置在雌雄虫上有差异。鳃形感器和盘形感器在已有的昆虫感器研究中未见报道,是新发现的昆虫触角感器。下颚须、下唇须上均发现锥形感器,下唇须上的数量多于下颚须;此外,下颚须上还存在钟状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翅蚁蛉 触角 下唇须 下颚须 感器
原文传递
危害猕猴桃的新害虫--端齿材小蠹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猷 张斌 +3 位作者 万宇轩 王志良 陈慧龙 李晓龙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86-1390,共5页
【目的】本文描述了首次在贵州猕猴桃上发生的一种害虫——端齿材小蠹Anisandrus apicalis(Blandford)。【方法】通过对当地修文县谷堡乡平滩村猕猴桃病树上小蠹的观察和形态研究,进行分类和鉴定。【结果】此次发现的端齿材小蠹是贵州... 【目的】本文描述了首次在贵州猕猴桃上发生的一种害虫——端齿材小蠹Anisandrus apicalis(Blandford)。【方法】通过对当地修文县谷堡乡平滩村猕猴桃病树上小蠹的观察和形态研究,进行分类和鉴定。【结果】此次发现的端齿材小蠹是贵州省境内第一次报道,也是首次发现在猕猴桃病枝上发生。本文提供了该小蠹的分类和鉴别,附有相关近缘种的形态特征图和检索表,并介绍了其寄主和分布,以及在贵阳修文猕猴桃的危害和发生等情况。【结论】此次发生在猕猴桃上的端齿材小蠹是贵州省境内的首例,本文结果可以为当地植物检疫和猕猴桃种植管理提供参考。虽然此次端齿材小蠹在猕猴桃上发生,但是未发现其会直接为害猕猴桃健康植株,需要在将来进行深入的实验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属 毛胸材小蠹属 检索表 贵州 新寄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