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质组学在研究植物响应逆境机理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刚 姚银安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2-376,412,共6页
逆境条件下植物可以通过改变其基因表达和相关代谢活动来适应,探讨植物基因和蛋白表达谱的变化就成为植物逆境响应机制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蛋白质表达谱反映了植物细胞和组织的实际状态,是植物基因表达和最终代谢的关键环节。随着蛋白质... 逆境条件下植物可以通过改变其基因表达和相关代谢活动来适应,探讨植物基因和蛋白表达谱的变化就成为植物逆境响应机制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蛋白质表达谱反映了植物细胞和组织的实际状态,是植物基因表达和最终代谢的关键环节。随着蛋白质分离技术、质谱鉴定技术和植物生物信息学的迅速发展,蛋白质组学在植物响应逆境方面的研究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成功,加深了人们对植物响应逆境机制的认识,并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维。本文主要对蛋白质组学在植物响应非生物逆境(干旱、盐胁迫、低温胁迫、高温胁迫等)和生物逆境(病虫害)的机制研究的应用上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逆境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对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萌发种子的生理效应 被引量:7
2
作者 徐刚 尹春英 牟东岭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9-53,共5页
分析了不同甲基磺酸乙酯(EMS)浓度(0、0.1%、0.5%、1.0%、1.5%和2.0%)和在浓度为1.2%时不同处理时间(0、8、12、16h和20h)对麻疯树萌发种子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EMS对麻疯树种子的半致死浓度为1.2%,当浓度达到2.0%时,种子受到严重伤害... 分析了不同甲基磺酸乙酯(EMS)浓度(0、0.1%、0.5%、1.0%、1.5%和2.0%)和在浓度为1.2%时不同处理时间(0、8、12、16h和20h)对麻疯树萌发种子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EMS对麻疯树种子的半致死浓度为1.2%,当浓度达到2.0%时,种子受到严重伤害,成苗率为1.67%。用1.2%浓度诱变麻疯树种子,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受到的伤害也随之加重,并且产生的矮化植株率也随之大幅度升高,在处理时间大于12h时,得到的植株都是矮化植株,但当处理时间达到20h时种子成苗率为0。由此看来,用EMS诱变麻疯树种子的合适浓度为1.2%,处理时间应选在8~12h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种子 甲基磺酸乙酯(EMS) 萌发和生长 生理效应
下载PDF
气相色谱同时测定环氧氯丙烷及其中间体 被引量:3
3
作者 贾朝辉 胡德禹 +5 位作者 陈默然 孙岗 石霞 杨松 薛伟 宋宝安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08年第3期68-70,共3页
采用HP-INNOWax(30m×0.32mm,0.5μm)毛细管柱,建立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外标法,同时测定由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制备环氧氯丙烷反应体系中环氧氯丙烷、1,3-二氯丙醇和2,3-二氯丙醇的含量。通过对环氧氯丙烷、1,3-二... 采用HP-INNOWax(30m×0.32mm,0.5μm)毛细管柱,建立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外标法,同时测定由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制备环氧氯丙烷反应体系中环氧氯丙烷、1,3-二氯丙醇和2,3-二氯丙醇的含量。通过对环氧氯丙烷、1,3-二氯丙醇和2,3-二氯丙醇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环氧氯丙烷0.9999、1,3-二氯丙醇0.9999、2,3-二氯丙醇0.9999;平均回收率:环氧氯丙烷99.86%、1,3-二氯丙醇98.24%、2,3-二氯丙醇102.26%。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率高、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环氧氯丙烷 1 3-二氯丙醇 2 3-二氯丙醇
下载PDF
喔草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石霞 胡德禹 +3 位作者 宋宝安 卢平 张钰萍 胡奎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99-400,共2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喔草酯的质量分数。以外标法对喔草酯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并考察了该方法的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法相对标准偏差为0.16%,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回收率在98.9%~103.5%之间。由测定结果可知,HPL...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喔草酯的质量分数。以外标法对喔草酯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并考察了该方法的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法相对标准偏差为0.16%,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回收率在98.9%~103.5%之间。由测定结果可知,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率高、重现性好,能准确测定喔草酯试样的质量分数,可作为喔草酯产品质量监控,并为喔草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喔草酯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喹唑啉环的合成方法改进 被引量:1
5
作者 严和平 欧阳贵平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10年第5期40-42,共3页
以2-氨基-4-(3-氯丙氧基)-5-甲氧基苯腈和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为原料,乙醇作溶剂,回流120 min,合成了喹唑啉环,反应收率达94.3%。
关键词 喹唑啉 N 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 合成
下载PDF
魔芋白绢病症状特点及药剂防治筛选 被引量:4
6
作者 严凯 黄荣茂 张海鸥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5年第2期71-73,共3页
经调查鉴定魔芋白绢病由半知菌亚门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对从染病魔芋植株上分离纯化的病原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筛选,试验表明,药剂浓度大于500 mg/L时,3%广枯灵AS和70%甲基硫菌灵WP的抑菌率均较高,均达到96%以上... 经调查鉴定魔芋白绢病由半知菌亚门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对从染病魔芋植株上分离纯化的病原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筛选,试验表明,药剂浓度大于500 mg/L时,3%广枯灵AS和70%甲基硫菌灵WP的抑菌率均较高,均达到96%以上,建议作为魔芋白绢病的防治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白绢病 药剂防治
下载PDF
农用多抗霉素对不同地域莱氏野村菌的抑制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龙亚飞 王啸 +1 位作者 邱树毅 王嘉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4-146,共3页
为研究农用多抗霉素对来自山东、安徽、河南的3株莱氏野村菌的抑菌效果。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多抗霉素对莱氏野村菌的EC50值,并通过EC50值进行抑菌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多抗霉素对3株莱氏野村菌都有抑制效果,其中对来自山东的莱氏野村菌N... 为研究农用多抗霉素对来自山东、安徽、河南的3株莱氏野村菌的抑菌效果。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多抗霉素对莱氏野村菌的EC50值,并通过EC50值进行抑菌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多抗霉素对3株莱氏野村菌都有抑制效果,其中对来自山东的莱氏野村菌Nr13的抑制效果最佳,EC50值为0.437 7 m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莱氏野村菌 多抗霉素 生长速率法 抑菌效果 耐药性
下载PDF
噬菌体生物防治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赵贵丽 柏松 +2 位作者 李向阳 罗永高 刘仕琴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81-788,794,共9页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由丁香假单胞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引起,严重制约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该病常用含铜杀菌剂或抗生素进行防治,然而易导致细菌对铜制剂、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且含铜杀菌剂有毒性。因此...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由丁香假单胞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引起,严重制约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该病常用含铜杀菌剂或抗生素进行防治,然而易导致细菌对铜制剂、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且含铜杀菌剂有毒性。因此,发展新的防治方法至关重要。目前,使用对细菌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噬菌体防治Psa,提供了一种新的防治思路。综述了Psa的致病机制、传播途径,噬菌体生物防治特点及优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 丁香假单胞猕猴桃致病变种 致病机制 噬菌体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5-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杀虫活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杰 谢化鹏 +6 位作者 宋宝安 胡德禹 杨松 金林红 薛伟 吴剑 徐维明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47-1353,共7页
采用活性基团拼接法,以2,3-二氯吡啶和马来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由胺基化合物与中间体6合成了10个新的5-吡唑酰胺类化合物,通过IR,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100μg/mL浓度下,化合物7a~7j... 采用活性基团拼接法,以2,3-二氯吡啶和马来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由胺基化合物与中间体6合成了10个新的5-吡唑酰胺类化合物,通过IR,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100μg/mL浓度下,化合物7a~7j具有一定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7a和7d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7.6%和64.4%,与对照药剂噻嗪酮杀虫活性基本相当.作用机制测试结果表明7d对褐飞虱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率为75.21%,高于噻嗪酮对褐飞虱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52.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酰胺衍生物 乙酰胆碱酯酶 合成 杀虫活性
原文传递
氮离子注入对麻疯树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刚 甘彩玲 +1 位作者 方艳琼 张萌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91-1095,共5页
本文分析了能量为25kev的不同剂量N^+对麻疯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N^+注入降低了麻疯树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以及幼苗的SOD和APX活性和MDA含量,增强了CAT活性。6×10^16-9×10^16N^+·cm^2的剂... 本文分析了能量为25kev的不同剂量N^+对麻疯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N^+注入降低了麻疯树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以及幼苗的SOD和APX活性和MDA含量,增强了CAT活性。6×10^16-9×10^16N^+·cm^2的剂量增加了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12×10^16-15×10^16N^+·cm^2的剂量降低了总抗氧化能力,但增强了POD活性。18×10^16N^+·cm^2可能是能量为25kev的N^+诱变麻疯树干种子的合适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低能氮离子注入 种子萌发 抗氧化能力
原文传递
不同施肥处理对麻疯树雌雄花比例和挂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刚 王定川 《林业实用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11,共2页
通过不同施肥配方处理麻疯树,探索能够增加雌雄花比例的和产量的施肥配比。结果表明,施用NPK复合肥100 g+微量元素肥100 g/株,能在促进生长开花、增加雌雄花比例效果最好,同时还能降低油脂的酸值;加硫NPK复合肥100 g/株在促进开花结果... 通过不同施肥配方处理麻疯树,探索能够增加雌雄花比例的和产量的施肥配比。结果表明,施用NPK复合肥100 g+微量元素肥100 g/株,能在促进生长开花、增加雌雄花比例效果最好,同时还能降低油脂的酸值;加硫NPK复合肥100 g/株在促进开花结果方面表现最好,同时还显著提高了麻疯树种子的含油量。在麻疯树栽培生产实践中,可考虑施用含硫肥料和含硼的微量元素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复合肥 雌雄花比例 挂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