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与周边省区科技创新、经济实力差异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洪名勇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年第1期49-53,共5页
构建了一个评价区域经济实力的EPI指数和科技创新能力指数,并对贵州与周边省区(区域)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EPI最高的广西与EPI最低的贵州相比,广西的EPI是贵州的2.90倍,贵州省的EPI仅为广西的34.43%;科技创... 构建了一个评价区域经济实力的EPI指数和科技创新能力指数,并对贵州与周边省区(区域)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EPI最高的广西与EPI最低的贵州相比,广西的EPI是贵州的2.90倍,贵州省的EPI仅为广西的34.43%;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是四川,其科技创新能力指数达1.1640,科技创新能力最弱的是贵州,其科技创新指数仅为0.4277,四川的科技创新能力指数是贵州的2.72倍,贵州的科技创新能力指数仅相当于四川的36.74%。因此,贵州既是经济实力最弱的省区,同时也是科技创新能力最弱的省区。所以,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是科技创新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西部大开发 科技创新指数 区域经济 经济实力指数 四川 重庆 云南 广西
下载PDF
浅谈平衡计分卡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平衡作用
2
作者 宋国强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29-30,34,共3页
平衡计分卡因引入“平衡”概念而由绩效考核工具上升为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把企业战略转变为可衡量的目标和方法 ,包括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以及进一步分别细分 ,由此形成一个关系框架。在这个框架内 ,这些因... 平衡计分卡因引入“平衡”概念而由绩效考核工具上升为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把企业战略转变为可衡量的目标和方法 ,包括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以及进一步分别细分 ,由此形成一个关系框架。在这个框架内 ,这些因素应处于平衡状态 ,即因素平衡和互补平衡。这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 战略管理 管理平衡
下载PDF
贵州省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曾以禹 王厚俊 +1 位作者 张成才 陈卫洪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年第3期242-247,272,共7页
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根据实地调研资料,运用生产函数计算手段研究指出,在贵州省较为贫困的落后山区,外出打工是对摆脱资源限制和收入硬约束的一种合理选择,能够改善农户资源配置状况;同时,运用基尼系数计算方法剔除"背篼"... 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根据实地调研资料,运用生产函数计算手段研究指出,在贵州省较为贫困的落后山区,外出打工是对摆脱资源限制和收入硬约束的一种合理选择,能够改善农户资源配置状况;同时,运用基尼系数计算方法剔除"背篼"家庭当"背篼"所得收入致使基尼系数由0 33125提高到0 36052,说明当"背篼"取得打工收入后的年总收入使与对照户构成的总体计算而得的基尼系数降低了0 02927。因此,"背篼"外出打工在东、西部地区已形成"收入分配较大差距"状况的宏观背景下,有助于改善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农村劳动力 外流 农民收入分配 收入硬约束
下载PDF
培育农村核心竞争力 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磊 罗蓉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年第1期60-65,共6页
鉴于近年来农民收入出现增长趋缓的势头,笔者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借鉴了当前企业界讨论的热点———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培育农村核心竞争力的观点,认为目前农民增收减缓且各地区农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是各个地区内部没有形... 鉴于近年来农民收入出现增长趋缓的势头,笔者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借鉴了当前企业界讨论的热点———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培育农村核心竞争力的观点,认为目前农民增收减缓且各地区农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是各个地区内部没有形成其核心竞争力。农村核心竞争力是农业生产部门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独特技术,开发独特产品或劳务并利用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它包括要素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要素,具有独特性、关联性、价值可变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培育农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及培育农村核心竞争力的4个阶段,此外,还就农村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核心竞争力 经济发展 农民增收 制度变迁 农民收入 政府职能 资源开发利用 科技 营销手段
下载PDF
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洪名勇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年第6期524-531,543,共9页
按照实证研究的范式,借鉴新制度经济学有关成果进行评述,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说,并构建了一个包含市场化改革在内的经济增长模型,在用中国1981~1999年的有关资料对假说进行计量检验的基础上,运用中国省区之间的横向资料进行了经验检验... 按照实证研究的范式,借鉴新制度经济学有关成果进行评述,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说,并构建了一个包含市场化改革在内的经济增长模型,在用中国1981~1999年的有关资料对假说进行计量检验的基础上,运用中国省区之间的横向资料进行了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影响,模型中的系数达0 262,且各项系数均通过了相应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 998。同时,市场化改革的快慢与区域经济状况有极强的相关性,市场化改革排前10名的省区大多是东部地区,人均GDP排前10名的全部位于东部地区;市场化改革排后10名的省区大多是西部地区,而人均GDP排后10名的省区也大多是西部地区,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因此,要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继续推进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这一点对于市场化改革滞后的西部地区来讲更加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市场化改革 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差异 区域经济增长
下载PDF
长江中上游林业经济活动的外部性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洪名勇 《林业经济问题》 2003年第4期200-203,共4页
对于微观经济主体和区域经济来讲,林业经济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作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微观经济主体和区域来讲,一般的选择是使自己的经济行为产生负的外部性,而让他人或者其他区域去承担相应的外部性成本。这是长江中上游多年以来水土流... 对于微观经济主体和区域经济来讲,林业经济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作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微观经济主体和区域来讲,一般的选择是使自己的经济行为产生负的外部性,而让他人或者其他区域去承担相应的外部性成本。这是长江中上游多年以来水土流失加剧,生态不断恶化的深层原因,因此长江流域的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必须使外部性内部化。其背后的政策是不仅要对产生正外部性的微观经济主体进行补贴,而且要实行区域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同时还要创新产权制度,使区域内的微观经济主体的外部性得以内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上游 林业经济活动 外部性 区域可持续发展 微观主体 产权制度 区域财政转移支付
下载PDF
贵州工业所有制结构调整中资源配置效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洪名勇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4年第2期147-152,共6页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资源配置之间具有重要的联系,其联系可以通过资源配置效应来反映。为探讨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以贵州工业所有制结构与资源配置效应变化为个案所进行的研究表明,资源的总体再配置效应是随着所有制经济结构的调...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资源配置之间具有重要的联系,其联系可以通过资源配置效应来反映。为探讨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以贵州工业所有制结构与资源配置效应变化为个案所进行的研究表明,资源的总体再配置效应是随着所有制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不断变化的,1978~1984年为0 43%,1985~1990年期间上升为0 96%,1990~1995年期间下降为0 54%,1995~2000年期间又上升为3 06%;1980~1990年期间为1 08%,1990~2000年期间上升为1 47%,这说明所有制经济结构的调整使资源的总体配置更加有效。从总体上看,1985~2000年期间,工业资源总配置效应为2 50%。对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为25 91%,对工业产出增长的贡献为17 99%。因此,推动贵州工业化进程和促进贵州工业的发展,应积极调整所有制结构,不断提高资源的配置效应和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工业 所有制 经济结构调整 资源配置
下载PDF
国有经济规模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洪名勇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7,共7页
国有经济规模不是人为设定的 ,而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等内生决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 ,国有经济规模先上升后下降 ;同时 ,市场机制越完善 ,国有经济规模越小 ,反之 ,国有经济规模越大。对我国国有经济规模变化的横向分析和纵... 国有经济规模不是人为设定的 ,而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等内生决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 ,国有经济规模先上升后下降 ;同时 ,市场机制越完善 ,国有经济规模越小 ,反之 ,国有经济规模越大。对我国国有经济规模变化的横向分析和纵向比较表明 ,我国国有经济规模的变化与这一趋势是基本吻合的。对西部大开发的启示是 :国家在西部大开中首先要加大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入 ,将国有资产更多地配置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行业中去 ;西部要积极调整其所有制结构和国有经济规模 ,在大力发展效率高的非国有经济的同时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存量结构和规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经济规模 经济发展 市场机制 西部开发
下载PDF
对农村税费的经济学分析
9
作者 杨增旭 罗敏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年第5期444-449,共6页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过重的农业税费对农民、农村经济的影响。首先从理论上阐明了税收与供需弹性、投资、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农村过重税费的负面影响:(1)在农产品的需求弹性高于其供给弹性的情况下,过重的农村...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过重的农业税费对农民、农村经济的影响。首先从理论上阐明了税收与供需弹性、投资、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农村过重税费的负面影响:(1)在农产品的需求弹性高于其供给弹性的情况下,过重的农村税费导致农民生产者剩余的严重减少。(2)在国家对农村税收额大于投资额的情况下,过重的农村税费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3)在城乡依然存在二元经济结构的情况下,过重的农村税费不能在城乡之间进行合理的转移,不能实现城乡的税负公平。为此提出农村减负的政策建议:一是减税,二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三是逐步消除二元经济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税费 经济学分析 农产品供需弹性 农业投资 生产要素流动性 改革 农民负担 政策
下载PDF
贵州农业发展的现实矛盾及对策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俊祥 王秀峰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从贵州当前农业发展的现实矛盾即二元结构矛盾分析入手,揭示了巨大的农业人口数量及高农业人口比重是贵州农业发展的突出障碍,农业生产呈现出"两紧一松"的格局。进而从理论上分析了高度农业人口压力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冲突表... 从贵州当前农业发展的现实矛盾即二元结构矛盾分析入手,揭示了巨大的农业人口数量及高农业人口比重是贵州农业发展的突出障碍,农业生产呈现出"两紧一松"的格局。进而从理论上分析了高度农业人口压力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冲突表现,提出要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和加速贵州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是必须进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缓解巨大的农业人口压力。结合贵州劳动力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化建议:纵深第一产业内部发展;积极引导乡镇企业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加速提升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功能;组织和引导有序化的劳务输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农业发展 剩余劳动力 边际收益率 机会成本 失业率
下载PDF
对我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方法的述评 被引量:15
11
作者 雷睿勇 罗敏 邹吉鸿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4年第5期448-453,共6页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作为“第一资源”的科技资源 ,其配置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 ,从探讨科技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入手 ,重点分析了配置效率的评价方法 ,将其归为比较分析法、机制分析法、结构优化法、配置能力分...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作为“第一资源”的科技资源 ,其配置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 ,从探讨科技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入手 ,重点分析了配置效率的评价方法 ,将其归为比较分析法、机制分析法、结构优化法、配置能力分析法、DEA分析法、模型评估法、边际分析法、区域分析法几大类 ,并对其逐一进行了比较 ,同时就配置中存在的投入不足、调控不力、结构失衡、效益不高等问题进行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科技资源 资源配置 配置效率 评价方法
下载PDF
促使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以禹 王厚俊 陈卫洪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年第5期432-443,共12页
从探究“在贵州,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一群人流动而另一群没有发生流动?”这一问题出发,运用计量经济方法,根据实地调研资料,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得出正反两类因素影响着农村劳动力的向外流动,并且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家庭资源和经济条件... 从探究“在贵州,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一群人流动而另一群没有发生流动?”这一问题出发,运用计量经济方法,根据实地调研资料,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得出正反两类因素影响着农村劳动力的向外流动,并且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家庭资源和经济条件的结论。同时,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认为内外国的作用使“背篼军”的流动表现出独有的特征,即决定其流动的因素影响其群体的流动特征,从而指出其群体的流动特征、影响流动的因素与流动的意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农村劳动力转移 家庭资源 家庭经济条件 流动特征 流动因素 “背篼军”
下载PDF
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明华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4年第1期60-64,共5页
农地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地既是生产手段,又是劳动对象,由此可把农地利用分为纯生产性活动和投资性活动。前一种活动旨在追求单位农地的产出量;后一种活动在于改善农地质量,提高农地的生产能力。本文基于"... 农地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地既是生产手段,又是劳动对象,由此可把农地利用分为纯生产性活动和投资性活动。前一种活动旨在追求单位农地的产出量;后一种活动在于改善农地质量,提高农地的生产能力。本文基于"农地可持续性是农民合理使用农地的结果"这一观点,分析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缺陷,即农地可持续利用缺乏制度保障。对我国农地可持续利用制度提出建议:建立和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建立农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市场机制;建立公正、公开的农地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农地可持续利用资金支持和政策激励制度;建立农地保护的群众性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农民 土地 制度 可持续发展 投资 肥力 创新 市场机制 质量评估体系
下载PDF
西部烟草工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关键
14
作者 张志明 洪名勇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4年第1期70-73,89,共5页
西部地区烟草工业在全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西部地区的烟草工业出现了下滑的趋势。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了西部烟草工业的现状、优势及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说明西部地区今后发展烟草工... 西部地区烟草工业在全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西部地区的烟草工业出现了下滑的趋势。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了西部烟草工业的现状、优势及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说明西部地区今后发展烟草工业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发展烟草工业具有明显的优势,2000年西部烟草工业的产值占全国烟草工业总产值的38 84%,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占全国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且在专业化程度和硬件设施上也具有优势,2000年西部地区烟草工业的固定资产占全国的比例达到44 84%。但是西部地区烟草工业也存在增长质量不高、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因此,今后西部发展烟草工业的关键就是要实施产业化经营,通过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增长质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烟草工业 中国 产业化 资源优势 质量 劳动生产率 政策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区域分流与产业分流
15
作者 曾以禹 涂炜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年第1期54-59,共6页
21世纪我国将继续面临来自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如何解决好来自农村并在城市中游离的弱势农民的就业问题更是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本文通过众多的数据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供给现状与需求现状,认为... 21世纪我国将继续面临来自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如何解决好来自农村并在城市中游离的弱势农民的就业问题更是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本文通过众多的数据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供给现状与需求现状,认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量很大且有大量剩余,而需求由于农业资本加速、乡镇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增速减缓、布局分散、城市二、三产业需吸纳大量下岗职工等因素而不够强烈,因此我国就业形势在新的世纪仍很严峻。为缓解这一形势,笔者通过对比分析、数量分析、定性研究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以向小城镇和第三产业转移为主渠道,适当控制流向大、中城市的农村人口数量,充分发挥产业聚集与小城镇聚集的规模经济效应,以小城镇为纽带在城市和农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而产生产业与城乡整合效应,同时解决农民的收入与就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 第三产业 区域分流 产业分流
下载PDF
西部食品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建红 赵润华 洪名勇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年第6期532-536,564,共6页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西部食品工业的发展状况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总资产贡献率等4个经济效益指标,构建了一个东、中、西部食品工业经济效益的比较体系,通过分析该体系看出,西部饮...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西部食品工业的发展状况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总资产贡献率等4个经济效益指标,构建了一个东、中、西部食品工业经济效益的比较体系,通过分析该体系看出,西部饮料制造业的经济效益较好。同时通过分析区域集中度系数和区位商,建议西部各省(市、区)应壮大"五粮液"等大型企业集团,以此带动本省(市、区)、本地区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能积极发展在本省(市、区)整个工业中最具有比较优势的食品工业;西部应大力发展有机食品工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业 经济效益 资源优势 西部开发 总资产贡献率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因素分析
17
作者 孙小燕 王厚俊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4年第3期249-255,共7页
从经济和体制两个方面,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指出了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城镇化发展的4个主要因素:... 从经济和体制两个方面,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指出了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城镇化发展的4个主要因素:社保制度不健全、户籍制度的约束、农业产业化发展不足以及乡镇企业的促进作用不够等,以便各地区在发展城镇化过程中,认清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适当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镇化 工业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社会保障制度 户籍制度 农业产业化 乡镇企业
下载PDF
城市下岗失业与城市贫困的探究
18
作者 金莲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8-31,共4页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在我国城市中形成了一批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体的城市贫困群体。本文描述了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现状 ,再从传统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和个人角度两个方面分析了城市贫困产生的主导因素 ,即城市下...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在我国城市中形成了一批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体的城市贫困群体。本文描述了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现状 ,再从传统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和个人角度两个方面分析了城市贫困产生的主导因素 ,即城市下岗失业。并具体地描述了城市贫困人口在吃、穿、住等方面所处的困境以及他们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由于城市贫困人口收入低下而给社会带来的威胁 ;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对企业的影响等。从而提出了要从扩大就业面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两方面来缓解和控制城市贫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岗失业 城市贫困 主导因素 困境 负面影响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