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娄清 谌红辉 +1 位作者 丁贵杰 安宁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9-145,163,共8页
为研究不同造林初植密度对马尾松林下植被与土壤变化特征的长期影响,以广西凭祥伏波实验场31 a生马尾松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不同造林密度(A:1667株/hm^(2);B:3333株/hm^(2);C:5000株/hm^(2);D:6667株/hm^(2))林下物种组成、物... 为研究不同造林初植密度对马尾松林下植被与土壤变化特征的长期影响,以广西凭祥伏波实验场31 a生马尾松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不同造林密度(A:1667株/hm^(2);B:3333株/hm^(2);C:5000株/hm^(2);D:6667株/hm^(2))林下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共记录到林下植物96种,隶属52科90属,灌木层物种种类多于草本层,不同密度下灌木、草本层中的优势种植物变化不显著。(2)林下植被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现随造林密度增大逐渐降低,各指数以A密度下最大。(3)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以及脲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全钾含量和蔗糖酶酶活性在A密度最大外,其余各项土壤养分指标均是B密度最大;土壤全钾含量和蔗糖酶活性与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最密切。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在3333株/hm^(2)及以下更有利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发展以及土壤肥力长期维持,可为合理造林密度确定及马尾松人工林长期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造林密度 林下植被特征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不同配比施肥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罗仙英 莫荣海 +1 位作者 丁贵杰 陈龙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8-616,共9页
为获得马尾松幼苗最佳施肥配方,该文以1年生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_(16)(4^(3))正交设计,并通过测定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片N、P、K含量,探讨不同N、P、K配比施肥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特征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配... 为获得马尾松幼苗最佳施肥配方,该文以1年生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_(16)(4^(3))正交设计,并通过测定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片N、P、K含量,探讨不同N、P、K配比施肥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特征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配比施肥处理间马尾松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质量指数、叶绿素和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处理12生物量、质量指数、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隶属值最高。(2)施N对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施K对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对叶绿素和针叶养分有极显著影响;施P对叶绿素a、叶绿素b、针叶N和P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对苗高、地下生物量、总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3)施N对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质量指数、叶绿素a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和针叶N含量的影响最大,K次之,P最小。各因素对地下生物量和针叶P含量的影响均表现为N>P>K。(4)N3水平利于幼苗苗高地径的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N4水平利于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及针叶N、P含量的积累,P4水平利于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养分P含量的积累。综合分析可知,马尾松幼苗前期应以施N为主,配施P和K相辅,配施N3P4K2营养液利于提升幼苗综合质量,即N、P、K浓度分别8.25、1.00、1.50 m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幼苗 配比施肥 生长 苗木质量
下载PDF
镁肥对马尾松幼苗生长与叶片元素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吴修蓉 周运超 余星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9年第1期11-16,共6页
为了探讨上杭种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叶营养与生长对不同镁肥水平的响应,以其优良种源1年生苗为材料,设置4个镁肥梯度(42 g·m^(-2)、85 g·m^(-2)、170 g·m^(-2)、339 g·m^(-2)),测定移栽1年后苗木生长指标及叶... 为了探讨上杭种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叶营养与生长对不同镁肥水平的响应,以其优良种源1年生苗为材料,设置4个镁肥梯度(42 g·m^(-2)、85 g·m^(-2)、170 g·m^(-2)、339 g·m^(-2)),测定移栽1年后苗木生长指标及叶内营养含量。结果表明,施镁能够促进元素P、K、Ca、Fe、Cu、Zn积累,抑制N、Mg、Mn积累;镁施肥量为85 g·m^(-2)时,对N、Mg、Mn积累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对P、K、Ca、Fe、Cu、Zn积累的促进作用最大,苗木生长最好,为最佳施肥量。施镁并不能促进苗木对镁的吸收,而是改变了营养供应的土壤环境,从而改变植物对其他营养的吸收比例,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苗木的生长与Fe、P、K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Mg、Mn、Ca、N、Cu、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镁肥 营养元素 相互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