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黄秉义日记》的史学价值
1
作者 周兴禄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23-47,共25页
《黄秉义日记》的作者黄秉义是台州葭沚人,曾于清末考取詹事府供事,民国后为第二届国会众议员。此日记记于1902~1918年,现存共六十三册,对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及民国初年的时政大事、浙东社会生活、官场商界人物轶事、诗联书画品评等有... 《黄秉义日记》的作者黄秉义是台州葭沚人,曾于清末考取詹事府供事,民国后为第二届国会众议员。此日记记于1902~1918年,现存共六十三册,对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及民国初年的时政大事、浙东社会生活、官场商界人物轶事、诗联书画品评等有较多记载,是这一重要历史时期不可多得的士人亲历所记,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秉义 日记 辛亥革命
下载PDF
德里达论宽恕:作为“不可能”的“可能” 被引量:3
2
作者 龚晓康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77,共7页
德里达认为,真正的宽恕应该是宽恕那些"不可宽恕的事情"和"不请求宽恕的人"。如果一种罪行可以轻易被"补救"与"原谅",这是人们永远都可能做到的;严格意义上的宽恕不能出于"同情",不... 德里达认为,真正的宽恕应该是宽恕那些"不可宽恕的事情"和"不请求宽恕的人"。如果一种罪行可以轻易被"补救"与"原谅",这是人们永远都可能做到的;严格意义上的宽恕不能出于"同情",不能出于"交换",也不能出于特定"目的",因而属于"不可能"的绝境性体验。但宽恕的"不可能"中蕴含着"可能",他者的"相异性"是其得以可能的本体论依据;人类正是经由宽恕,方能实现对自我有限性的超越,并获得自身的最终解脱。在此意义上,"解构"并非"摧毁"了宽恕,而恰恰是对宽恕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恕 解构 他者 无限性
下载PDF
米芾书学理论自然观辨析
3
作者 周兴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6-134,共9页
米芾书学理论的核心是他在变化与创新基础上提出并推崇的自然观,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落笔随意自然、结字布局自然、气韵生动自然。在书法批评实践中,其实现方式有崇晋卑唐、重墨迹轻碑刻、大小字写法互相借鉴、用语"入人"等。... 米芾书学理论的核心是他在变化与创新基础上提出并推崇的自然观,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落笔随意自然、结字布局自然、气韵生动自然。在书法批评实践中,其实现方式有崇晋卑唐、重墨迹轻碑刻、大小字写法互相借鉴、用语"入人"等。米芾的自然观是对立面的辩证统一,所谓自然,是在各种要素的多样性强烈对比中,及各种笔法、结字、章法的创新与变化之中的自然。其临池实践与理论追求方向基本一致,亦可视作其理论的具体实现形式。米芾的自然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缺乏一种对"异量之美"的包容。就其书法实践论,则是劲利有余,而在含蓄、淡雅及内涵方面欠缺一些,或可以说是已得"自然",稍欠"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观 书学理论 米芾 批评实践 气韵生动 辩证统一 主要表现 “自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