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喀斯特山区的森林蓄积量遥感估算
1
作者 郑佳佳 周忠发 +4 位作者 朱孟 黄登红 吴小飘 刘荣萍 龙洋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6,共11页
[目的]通过森林蓄积量的遥感监测了解喀斯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态功能,为该地区碳汇监测与评估以及森林管理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典型喀斯特山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entinel-2A影像和样地调查数据,结合随机森... [目的]通过森林蓄积量的遥感监测了解喀斯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态功能,为该地区碳汇监测与评估以及森林管理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典型喀斯特山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entinel-2A影像和样地调查数据,结合随机森林(RF)、K近邻回归(KNN)和BP神经网络3种机器学习模型,在山地坡度条件约束下开展森林蓄积量反演研究。[结果]①单波段反射率、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等遥感因子在不同地形约束条件下的表现不同,建立模型的最优子集均不同,不同立地条件下建立蓄积量估测模型均有差异。②在喀斯特山区森林蓄积量估算中,RF相比KNN和BP模型鲁棒性和适应性最强。在缓坡、斜坡、陡坡立地条件下,RF模型精度分别达到80.1%,79.0%,80.5%。[结论]喀斯特山区空间异质性强,不同坡度立地条件下参与蓄积量遥感估测的建模自变量因子均不相同。坡度的划分可以细化复杂场景遥感估算模型,提高蓄积量遥感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蓄积量 遥感反演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 喀斯特山区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喀斯特山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以贵州北部一茶叶园区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尚梦佳 周忠发 +2 位作者 王小宇 黄登红 张珊珊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5-583,共9页
以贵州北部一茶叶园区80个表层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Hg、As、Cd、Pb、Cr和Cu含量进行测定,在MATLAB中应用支持向量机构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并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对比分析,探究支持向量机模型在喀... 以贵州北部一茶叶园区80个表层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Hg、As、Cd、Pb、Cr和Cu含量进行测定,在MATLAB中应用支持向量机构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并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对比分析,探究支持向量机模型在喀斯特山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质量Ⅰ类与Ⅱ类样品比例为33∶7,土壤环境质量大多数为I类;支持向量机方法的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结果的相同率分别达到82.5%和80.0%,并分析结果有差异的样品,发现支持向量机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这说明该模型适用于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土壤 支持向量机 环境评价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碳储量对土地利用模式的响应——以南北盘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罗丹 周忠发 +3 位作者 陈全 张露 吴岚 伍堂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00-3516,共17页
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空间异质性强,碳汇潜力大。喀斯特生态治理对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会导致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显著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深远影响。以喀斯特典型区南北盘江流域为例,运用I... 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空间异质性强,碳汇潜力大。喀斯特生态治理对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会导致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显著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深远影响。以喀斯特典型区南北盘江流域为例,运用InVEST模型和热点分析评估流域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时空分布的影响,根据碳储量集聚特征使用FLUS-Markov模型分区预测生态系统碳储量对不同土地利用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由高碳密度的地类转为较低碳密度的地类,致使生态系统碳储量呈减少趋势,累计损失90.36×10^(5)t C。(2)2000—2020年碳储量在空间上呈现“西低东高”的格局。热点区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冷点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弱显著区大多在北部。(3)各热点分区在不同模式下固碳能力差异显著。热点区在不同模式下的平均碳密度均大于155.40t/hm^(2),显著高于2020年南北盘江流域的平均碳密度143.59t/hm^(2),整体固碳功能突出;弱显著区的碳汇能力与研究区平均水平相近,自然发展模式(NDP)和经济建设模式(ECP)下碳储量损失较少;冷点区在NDP、ECP下碳储量损失剧烈,但在生态保护模式(EPP)下碳汇增加速率为1.38×10^(5)t/a,明显高于弱显著区(0.30×10^(5)t/a),碳汇潜力较大。总体上,EPP影响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固碳能力优于NDP和ECP。该研究可为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碳储量 InVEST模型 FLUS-Markov模型 南北盘江流域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响应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岚 周忠发 +3 位作者 张露 陈全 罗丹 伍堂银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6-217,共12页
生境质量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重要体现,厘清喀斯特地区不同景观格局变化下的生境质量情况,对实现生态脆弱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双赢”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南北盘江流域为例,基于InVEST模型研究流域2000-2020... 生境质量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重要体现,厘清喀斯特地区不同景观格局变化下的生境质量情况,对实现生态脆弱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双赢”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南北盘江流域为例,基于InVEST模型研究流域2000-2020年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并以网格为分析单元,利用GeoDa、SPSS软件对二者的时空响应及关系进行分析,为喀斯特景观格局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2000-2020年,南北盘江流域景观转变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的相互转换及建设用地对耕地的挤占上。研究区景观格局整体向好发展,但除林地外的其他景观地类细碎化程度加深,局部地区景观格局破碎度增强并向着异质化、复杂化方向发展。(2)2000、2010、2020年流域生境质量均值分别为0.7287、0.7275、0.7266,生境处于良好水平,呈轻微下降趋势。空间上生境质量呈“东西低,中南高”的分布特征,低质量区主要集中在南盘江流域上游,北盘江流域生境质量较好,但生境退化度高。(3)景观格局变化是影响生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景观格局指数与生境质量的相关性及响应程度存在时空差异。该流域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均受到冲击,生境质量上升和下降同时存在,生境治理成果难以凸显,在构建环南北盘江流域生态经济协作圈的背景下,还需统筹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南北盘江流域 景观格局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喀斯特水库及入库河流TOC、TN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邹艳 周忠发 +4 位作者 孔杰 李永柳 王翠 温朝程 谢江婷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5-265,共11页
为探究岩溶地区筑坝水库水体碳氮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以平寨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月、5月、7月和9月对水库及入库河流水体进行采样监测。采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水体理化因子和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总... 为探究岩溶地区筑坝水库水体碳氮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以平寨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月、5月、7月和9月对水库及入库河流水体进行采样监测。采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水体理化因子和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总氮(Total Nitrogen)的表层和剖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河流间水化学指标差异大,时间上TOC和TN浓度秋季最高,丰水期低于枯水期。空间上浓度特征为:河流上游<汇水区<库区;(2)垂直剖面上TOC和TN浓度受夏秋季水库热分层期影响,均在夏秋季有较大波动;(3)水体TOC、TN浓度及变化有不同的控制因素。稀释作用造成TOC浓度丰水期低于枯水期,秋季陆源物质累积使其9月浓度显著升高,而岩溶水库特殊地质背景和库区较缓的水动力条件形成的生物固碳是河流汇入库区后浓度增加的原因;TN浓度变化主要受外来输入的影响。因此对平寨水库的保护必须控制人类活动的外来输入,加强对流域周围工农业生产生活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 总氮 剖面特征 影响机制 喀斯特水库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河流水化学季节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以平寨水库上游流域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永柳 周忠发 +3 位作者 孔杰 蒋翼 刘贤梅 李韶慧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8-486,共9页
为探究平寨水库上游水化学沿程变化情况,采用因子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及离子关系对比等经典地质化学分析方法,分析平寨水库上游水化学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型,沿程河段区-河库区-库区水化学呈现由SO... 为探究平寨水库上游水化学沿程变化情况,采用因子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及离子关系对比等经典地质化学分析方法,分析平寨水库上游水化学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型,沿程河段区-河库区-库区水化学呈现由SO_(4)·Cl^(-)Na·Ca·Mg型到HCO_(3)·NO_(3)-Ca·Mg再到HCO_(3)-Ca·Mg型的演变特征.离子浓度季节变化明显,冬季高于夏季;空间上,除Na+和SO_(4)^(2-)外,其余离子浓度整体表现为库区、河-库区大于各河段.Gibbs图表明水体水化学组成受岩石风化影响显著,离子关系对比图表明河段区水体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强,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四季水化学组分主要受自然盐岩风化以及较小程度的人类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平寨水库上游 水化学特征 土地利用 季节变化 因子分析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可见光影像对喀斯特地区植被信息提取与覆盖度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尹林江 周忠发 +1 位作者 李韶慧 黄登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64-1672,共9页
为准确快速获取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和植被覆盖度信息,本研究利用四旋翼无人机采集喀斯特石漠化区域的可见光影像,选择过绿指数(EXG,excess green)、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VDVI,visible-ban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x)、红绿蓝植... 为准确快速获取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和植被覆盖度信息,本研究利用四旋翼无人机采集喀斯特石漠化区域的可见光影像,选择过绿指数(EXG,excess green)、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VDVI,visible-ban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x)、红绿蓝植被指数(RGBRI,red green and blue vegetation index)、过绿减过红指数(ExG-ExR,excess green-excess red),利用植被指数时序图交点法和样本统计法思想,运用阈值分割法进行植被和植被覆盖度的信息提取,并以监督分类得到的植被和植被覆盖度信息为真实值,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在贵州省关岭贞丰花江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对于植被信息提取,ExG-ExR的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95.56%,Kappa系数为0.919;ExG-ExR得到的植被覆盖度精度最好,为99.174%,均方根误差RMSE为0.097,R2为0.977。由此可见,在喀斯特地区利用植被指数时序图交点法和样本统计法思想,适合该地区的植被信息提取和植被覆盖度的提取,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影像 喀斯特石漠化 植被信息 植被覆盖度 阈值提取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影像匹配点云数据的喀斯特峡谷区火龙果单株提取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尹林江 周忠发 +1 位作者 黄登红 尚梦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2-1102,共11页
针对无人机可见光影像对背景与目标地物混淆时提取识别难的问题,利用四旋翼无人机采集喀斯特峡谷区的火龙果影像匹配点云数据,对原始点云数据进行去噪、滤波和归一化等处理,通过建立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表面模型(DSM),进而... 针对无人机可见光影像对背景与目标地物混淆时提取识别难的问题,利用四旋翼无人机采集喀斯特峡谷区的火龙果影像匹配点云数据,对原始点云数据进行去噪、滤波和归一化等处理,通过建立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表面模型(DSM),进而建立高精度的冠层高度模型(CHM),并以目视解译的火龙果株数为参照,对火龙果株数进行识别提取验证。结果表明,运用无人机影像匹配点云数据,通过冠层高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植株下方杂草的影响;当样地内的基础设施或存在地物高度与火龙果冠层接近,导致误提,错提率最高为8.55%,漏提率最高为12.28%;在各样区中,运用种子点进行火龙果株数提取的精度均在92.38%以上;运用植被冠层进行火龙果株数提取的精度均在90.68%以上。由此表明,运用无人机影像匹配点云数据提取火龙果具有快速、简单有效、成本低、精度可靠的特点,适用于喀斯特山区作物株数的快速提取,可以与基于颜色指数的提取方法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影像匹配点云 冠层高度模型 单株提取 火龙果 喀斯特峡谷区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蒸散发的时空变异特征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蒋翼 周忠发 +1 位作者 张勇荣 李丹丹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3-61,共9页
掌握喀斯特山区蒸散发的时空变异特征,为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利用MODIS16遥感数据,在数据精度验证的基础上,运用GIS统计法、变异系数法和线性趋势法,探讨2000-2014年贵州省蒸散发的空间格局、年际和年内变化规律及... 掌握喀斯特山区蒸散发的时空变异特征,为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利用MODIS16遥感数据,在数据精度验证的基础上,运用GIS统计法、变异系数法和线性趋势法,探讨2000-2014年贵州省蒸散发的空间格局、年际和年内变化规律及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的蒸散发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4年,贵州省实际蒸散发(ET)多年平均值为850.36 mm,呈西低东高,南高北低态势;潜在蒸散发(PET)多年平均值为1 473.58 mm,呈东北向西南递增态势.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ET最大的是林地,而林地的PET最小.(2)PET年际变化率为3.88 mm/a,呈弱增加趋势;ET年际变化率为0.39 mm/a,基本保持稳定,表明贵州省水资源呈减少趋势,具有干旱化倾向.ET空间上呈东、西部减少、中部增加趋势,PET呈东、南和西三面减少、北部增加趋势.(3)ET和PET均呈单峰型.ET在7月最大,PET在6月最大,二者均在12月最小.二者在3-6月差距最大,为贵州省春旱和夏旱时期.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ET和PET均呈单峰型,植被生长季节ET差距大,林地增长速度最快,植被成熟期PET差距最大.(4)ET和PET具有较强的季节性.ET季节性空间差异非常显著,在于林地的植被蒸腾作用对全年ET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蒸散量 MOD16 土地覆盖类型 贵州省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及土地利用变化的地貌分异特征--以贵州省关岭贞丰花江石漠化综合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尹林江 周忠发 +1 位作者 朱昌丽 尚梦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46,共10页
[目的]探讨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地貌分异特征,揭示不同地貌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特征和规律,为石漠化地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照。[方法]以贵州省关岭贞丰花江石漠化综合示范区为例,运用GIS和RS技术,基于2005,2010和201... [目的]探讨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地貌分异特征,揭示不同地貌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特征和规律,为石漠化地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照。[方法]以贵州省关岭贞丰花江石漠化综合示范区为例,运用GIS和RS技术,基于2005,2010和2013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石漠化数据和地貌数据,运用地形分布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地貌分异进行研究。[结果]①在2005-2013年间,喀斯特地区草地、建设用地、林地、未利用地和水域的面积有所增加,耕地、园地的面积在减少;石漠化的面积有所减少,石漠化程度正在逐渐减轻。②不同地貌条件下,每一个土地利用类型都有其存在的优势分布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貌分异基本稳定。③土地利用程度的地貌分异特征趋于稳定;2005-2013年,土地利用程度大小表现为:侵蚀台地>峰丛洼地>丘峰台地>Ⅴ型峡谷>溶蚀-侵蚀陡坡。④不同地貌条件下不同石漠化等级在各土地类型中的分布方面,由侵蚀台地、峰丛洼地、丘峰台地、Ⅴ型峡谷、溶蚀-侵蚀陡坡地貌的石漠化土地类型分布来看,石漠化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园地和未利用地4种土地利用上,水域不存在石漠化现象;2005-2013年,石漠化在不同地貌条件的地类中总体呈较好转变。[结论]每一土地利用类型都有其分布的优势地貌区;不同地貌条件下,石漠化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分布存在差异,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园地和未利用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石漠化 地貌 贵州省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地形起伏度及其对水土流失敏感性的影响——以贵州省荔波县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谭玮颐 周忠发 +1 位作者 朱昌丽 马国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83,共7页
[目的]探究喀斯特高原山区水土流失的特征与空间变化规律,为制定符合喀斯特山地环境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典型喀斯特山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贵州省荔波县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确定提取地形起伏度最佳的... [目的]探究喀斯特高原山区水土流失的特征与空间变化规律,为制定符合喀斯特山地环境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典型喀斯特山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贵州省荔波县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确定提取地形起伏度最佳的分析单元,结合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分析地形起伏度与水土流失敏感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基于10 m空间分辨率DEM数据,提取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网格大小为54×54,地形起伏度(RDLS)在0.32~2.12之间;荔波县水土流失敏感主要为微度侵蚀,占县域总面积达88.40%;水土流失敏感性区域主要集中在RDLS为0.7~1.7的分级范围内,RDLS在1~1.5区间对水土流失的响应最敏感,为水土流失敏感性的优势因子区间。[结论]研究区内RDLS与不同敏感度的水土流失分布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总体上水土流失受地形起伏度变化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地形起伏度 最佳分析窗口 水土流失敏感性 荔波县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乡村性空间分异及发展类型——以贵州省盘州市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牛子浩 周忠发 +2 位作者 朱昌丽 陈全 马国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6-324,共9页
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乡村经济发展缓慢,对其乡村性进行评价,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盘州市为例,构建村域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盘州市474个村域单元的乡村性进行定量评价,分析了其空间分异特征,基于生态与经济状况划分... 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乡村经济发展缓慢,对其乡村性进行评价,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盘州市为例,构建村域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盘州市474个村域单元的乡村性进行定量评价,分析了其空间分异特征,基于生态与经济状况划分乡村发展类型,探究不同发展类型下的乡村性差异。结果表明:(1)盘州市乡村性空间分异明显,总体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2)从全局分析,乡村性指数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从局部分析,冷点区总体分布于市域西部,热点区集中分布于市域南部;次冷点区与次热点区分别分布于冷点区与热点区的周围。(3)将乡村发展类型划分为生态保育优先型、经济发展优先型、生态保育与经济发展并重I型和生态保育与经济发展并重Ⅱ型4种类型,各类型村域单元分别占盘州市总面积的34.0%,18.1%,17.6%和30.3%;(4)不同发展类型的乡村性差异明显,生态保育优先型与并重Ⅱ型的乡村性等级总体为:弱、较弱与中等;经济发展优先型与并重I型的乡村性等级总体为:中等、较强与强。从微观视角分析盘州市乡村性分异状况与发展类型,明晰乡村发展的潜在条件与发展路径,可为区域乡村的脱贫致富和振兴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乡村性 村域 乡村发展类型 盘州市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以贵州省荔波县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霞 周忠发 +2 位作者 朱昌丽 马国璇 陈全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7-233,共7页
[目的]对贵州省荔波县的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荔波县为例,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采用敏感性—恢复力—压力度(SRP)的概念模型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 [目的]对贵州省荔波县的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荔波县为例,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采用敏感性—恢复力—压力度(SRP)的概念模型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从经济和社会两个维度,构建村级尺度上的经济贫困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荔波县生态脆弱性和经济贫困耦合模型,由此分析生态脆弱性和经济贫困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分布。[结果](1)荔波县的轻度脆弱和中度脆弱行政村比例较大,中部和南部的生态脆弱性相对较高,东北部的生态脆弱性相对较低。(2)荔波县中度贫困所占的行政村比例最大,较重度和重度贫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南部。(3)将荔波县的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分为6种类型,协调同步型的行政村比例仅占10.6%,协调环境滞后型行政村比例最多,主要分布在西部。[结论]荔波县的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协调度整体较低,未来发展中,要协调好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经济贫困 耦合协调度 熵权法 荔波县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石漠化耕地遥感精准提取与分析——以贵州省北盘江镇与花江镇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馨 周忠发 +4 位作者 王玲玉 骆剑承 孙营伟 刘巍 吴田军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9-302,共14页
选取北盘江镇与花江镇作为研究区,利用谷歌高精度遥感影像,结合分区分层分级思想,基于深度学习与传统约束方法对研究区耕地进行精准提取。结果表明:1)在数量精度上,以视觉形态差异对研究区进行分区并选取不同模型训练获得的精细地块,面... 选取北盘江镇与花江镇作为研究区,利用谷歌高精度遥感影像,结合分区分层分级思想,基于深度学习与传统约束方法对研究区耕地进行精准提取。结果表明:1)在数量精度上,以视觉形态差异对研究区进行分区并选取不同模型训练获得的精细地块,面积约为9867 hm2,与实际数量基本一致,F-Measure主要分布在[0.82,0.98]之间,受到地形和岩石裸露率的影响,石漠化严重地区耕地提取精度较低。2)在形态精度上,预测耕地与实际耕地的GIOU主要分布在[0.7,1]之间,分割正确率>0.85,表明预测耕地边界与实际地块边界吻合度高,提取结果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3)利用地貌坡度等约束条件对耕地进行划分发现,研究区以喀斯特耕地为主,占比74%,并且石漠化程度较严重,其中轻度石漠化耕地与中度石漠化耕地占总耕地的32%。在石漠化地区,耕地的狭长程度、破碎程度受人类影响较大;距离居民地越近、可达性越高的地区,其土地利用率越高,斑块越破碎。文章所提出方法可用于耕地破碎、地形复杂地区的耕地提取,能够为地区的发展、耕地治理与研究、环境保护与决策等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石漠化耕地 深度学习 耕地制图 耕地提取
下载PDF
喀斯特关键带洞穴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忠发 石亮星 +2 位作者 范宝祥 汤云涛 薛冰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0-207,共8页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重要的一环,喀斯特关键带洞穴系统碳循环是不可忽视的。岩溶区地上地下二元三维结构使洞穴系统碳循环复杂且不可知,为了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失汇现象,对洞穴系统这一次级碳库碳循环路径及机理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重要的一环,喀斯特关键带洞穴系统碳循环是不可忽视的。岩溶区地上地下二元三维结构使洞穴系统碳循环复杂且不可知,为了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失汇现象,对洞穴系统这一次级碳库碳循环路径及机理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洞穴系统碳循环的研究成果,包括CO2迁移和以同位素为媒介来揭示碳循环过程的经典案例研究,将洞穴系统碳循环路径分为4个部分:垂直"黑箱"的碳循环、水气交换中的碳循环、通风效应(烟囱效应)中的碳循环与其他碳源。喀斯特关键带洞穴系统碳循环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未来研究中应注重人类活动与洞穴系统之间碳贡献比较、洞穴上覆至洞内的碳转移转换机制的研究、碳转移过程中的量化以及碳储量计算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系统 喀斯特关键带 碳循环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区域马铃薯种薯生产重金属安全性初探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颖苹 曹绍书 +2 位作者 粟彩芸 王瑶 罗充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2-126,共5页
西南地区是重要的马铃薯产区,同时喀斯特密集分布,其中部分地区为重金属高地质背景区域。本研究以三个马铃薯品种为材料,检验其种薯生产中试管苗培养和商品种薯生产阶段Pb-Cd-Cr对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管苗对高浓度Pb-Cd-Cr复合胁... 西南地区是重要的马铃薯产区,同时喀斯特密集分布,其中部分地区为重金属高地质背景区域。本研究以三个马铃薯品种为材料,检验其种薯生产中试管苗培养和商品种薯生产阶段Pb-Cd-Cr对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管苗对高浓度Pb-Cd-Cr复合胁迫有较好的耐受性,半致死剂量高于国标筛选值限值20%,低浓度复合胁迫不易识别,构成一定安全隐患;脱毒商品种薯生产阶段,以Cd富集率最高,根、茎叶和块茎分别达到环境浓度的550.82%,124.92%,和32.03%。以Pb最低,根、茎叶和块茎分别为14.41%,1.55%,0.31%;土壤类型、施肥种类等对种薯安全存在显著影响。总体表现红壤比黄壤安全,化合复合肥比商品羊粪有机肥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种薯生产 重金属 安全性
下载PDF
贵州省五千亩以上耕地坝区人口时空演变分析
17
作者 唐天君 周忠发 +2 位作者 张付显梅 黄登红 邓芳芳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68-274,F0003,共8页
运用GIS空间统计工具,将贵州省内五千亩以上耕地坝区2000—2020年共计21期WorldPop人口数据进行分析,定量揭示了贵州省五千亩以上耕地坝区21年来的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省耕地坝区人口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按人口... 运用GIS空间统计工具,将贵州省内五千亩以上耕地坝区2000—2020年共计21期WorldPop人口数据进行分析,定量揭示了贵州省五千亩以上耕地坝区21年来的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省耕地坝区人口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按人口增长曲线特征可以划分为稳定增长期(2000—2006年)、快速波动增长期(2006—2010年)、快速负增长期(2010—2015年)以及缓慢下降期(2015—2020年)4个阶段,总体下降了0.99万人,其中五千亩耕地坝区上升了0.94万人,万亩耕地坝区下降了1.93万人;五千亩以上耕地坝区人口分布以较低密度聚集区与低密度聚集区为主,人口分布差异较明显;人口密度的空间相关性总体上表现为无明显差异,在局部表现为HH集聚、LL集聚和HL集聚;坝区人口重心迁移幅度较小,经向变化和纬向变化均呈往复移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坝区 人口分布 时空演变 空间自相关 贵州省
下载PDF
喀斯特洞穴软探险旅游开发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文磊 周忠发 +2 位作者 高礼安 傅良同 石亮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50-59,共10页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利用德尔菲法初步确定了喀斯特洞穴软探险开发评价因子层次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设计问卷,选择相关行业专家进行调查,用MATLAB软件分析确定了影响因子的权重并对之进行了阐释,据此对影响因子进行了再提炼,...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利用德尔菲法初步确定了喀斯特洞穴软探险开发评价因子层次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设计问卷,选择相关行业专家进行调查,用MATLAB软件分析确定了影响因子的权重并对之进行了阐释,据此对影响因子进行了再提炼,赋予了评价分值。进而用德尔菲法初步确定了三级评价因子的4个档次评价指标的量化评价分值,并通过贵州喀斯特洞穴的实地调查进行了相关验证与修正,确定了喀斯特洞穴软探险旅游开发量化评分表和评价等级的分值区间,并提出了喀斯特洞穴软探险开发应遵循的5个要点:1)如果距离洞口1公里范围内沉积物与水体景观数量很少,且洞腔大小无变化,洞腔明暗程度无变化的洞穴,或人工改造痕迹过重的洞穴属于不适宜软探险的洞穴;2)洞内景观评分值达到满分的洞穴属于严格保护洞穴,只能供洞穴科研者开展硬探险活动;3)洞内CO_(2)的浓度大于700 ppm的洞穴,或地灾、水灾、生物灾害严重的洞穴只能供洞穴科研者开展硬探险活动;4)洞内地灾、水灾、生物灾害较为严重的洞穴只能供洞穴科研者、专业的洞穴探险爱好者开展硬探险活动;5)洞口所在村和洞口可进入性不好的洞穴只能供洞穴科研者、专业的洞穴探险爱好者开展硬探险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洞穴 软探险 影响因子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基于遥感计算云平台高原山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19
19
作者 吴跃 周忠发 +2 位作者 赵馨 但雨生 黄登红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6-205,共10页
为揭示喀斯特山区植被时空变化规律,选取2000-2018年间1748景30 m分辨率Landsat-NDVI影像,结合35个气象站点数据,辅以像元二分模型、线性趋势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贵州省19年间年植被覆盖度进行定量估算,分析其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 为揭示喀斯特山区植被时空变化规律,选取2000-2018年间1748景30 m分辨率Landsat-NDVI影像,结合35个气象站点数据,辅以像元二分模型、线性趋势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贵州省19年间年植被覆盖度进行定量估算,分析其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贵州省中、高植被覆盖度以上的区域面积占比约63%,其中高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占21.16%,主要集中分布于碎屑岩地区。(2)近19年来,贵州省植被覆盖度总体缓慢趋好,年均增长速率为0.4%,严重石漠化样区多年最大植被覆盖度均值始终低于整体植被覆盖度均值。(3)研究期间贵州省植被覆盖度以轻微改善、基本不变两个等级为主,两者面积比重之和约为95.4%,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城镇周边,面积比重约为3.8%。(4)气象因素、地理区位各因子间交互作用对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影响大于单因子作用。综上所述,城镇面积扩展、石漠化治理工程、地理区位及气象因素等是影响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重建的关键要素,研究植被覆盖度多年动态特征力求为相关部门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及石漠化治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及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Landsat-NDVI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水稻多时相植被指数特征及覆盖度提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林江 李威 +3 位作者 赵卫权 赵祖伦 吕思思 孙小琼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3-98,共16页
为准确快速获取水稻的植被指数特征和植被覆盖度信息,利用无人机采集水稻分蘖期、抽穗期和结实期的多光谱影像数据,选择不同类型的植被指数,利用样本统计法和植被指数交点法,提取并探究水稻3个生长期在地块和像元尺度下的植被指数特征,... 为准确快速获取水稻的植被指数特征和植被覆盖度信息,利用无人机采集水稻分蘖期、抽穗期和结实期的多光谱影像数据,选择不同类型的植被指数,利用样本统计法和植被指数交点法,提取并探究水稻3个生长期在地块和像元尺度下的植被指数特征,并运用阈值分割法提取水稻植被信息及覆盖度信息。结果表明,水稻3个生长期内,在像元和地块尺度下均表现出明显的物候特征,且与杂草和树木存在明显区别;多光谱植被指数的植被覆盖度提取精度整体高于可见光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对水稻3个时期植被覆盖度提取精度最高,提取误差分别为0.40%、0.43%和0.81%,R2为0.77、0.92和0.98,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9.09%、2.97%和0.38%;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visible-ban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VDVI)提取精度高于超绿红蓝差分指数(excess green-red-blue difference index,EGEBDI)和过绿减过红指数(excess green-excess red index,ExG-ExR),提取误差分别为4.30%、1.36%和1.60%,R^(2)分别为0.53、0.77和0.80,RMSE分别为14.62%、3.70%和5.50%。该研究成果可为作物长势监测及其植被覆盖度提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时相 植被指数特征 无人机多光谱影像 植被覆盖度 植被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