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7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舆论对公民思想观念的隐性教育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合娅 伍志燕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舆论对公民思想观念的影响正在加大。社会舆论对公民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隐性教育的作用,其可以成为公民思想观念教育的“正能量”,也具有情绪化、非理性一面的负面效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舆论对公民思想观念的影响正在加大。社会舆论对公民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隐性教育的作用,其可以成为公民思想观念教育的“正能量”,也具有情绪化、非理性一面的负面效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剖析社会舆论对公民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原因、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受教育者、以及发展动力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在方法论的指导下从四个方面拓展社会舆论有效发挥正向教育作用的路径:一是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四大基本原则共同作用;二是个人和国家作为社会舆论同一个方面的两个不同主体必须共同作用;三是直击舆论的矛盾根源;四是理性把握社会舆论传播的客观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舆论 思想观念 隐性教育
下载PDF
“四个之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认识论新话语
2
作者 韩玮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9-74,共16页
“四个之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前途、人类命运、人民诉求、时代使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的科学回答与现实观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认识论新话语的高度彰显,有着丰富的话语意涵。“四个之问”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 “四个之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前途、人类命运、人民诉求、时代使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的科学回答与现实观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认识论新话语的高度彰显,有着丰富的话语意涵。“四个之问”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有其自身的生成逻辑,它不仅是“两个结合”的产物,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高度凝练和新时代新征程实践要求的积极回应。“四个之问”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典范,也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价值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之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认识论
下载PDF
历史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
3
作者 陈伟宇 伍志燕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显而易见的历史现象学话语语境,它以人的存在来解读“存在”的社会:人的生存形式所具有的对象性关系,是基于“实践直观”搭建起的主客观同一规律,也是社会存在之所以“存在”的核心密码。实践直观形式的理论搭建,促...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显而易见的历史现象学话语语境,它以人的存在来解读“存在”的社会:人的生存形式所具有的对象性关系,是基于“实践直观”搭建起的主客观同一规律,也是社会存在之所以“存在”的核心密码。实践直观形式的理论搭建,促使“社会关系”这一抽象的理论标识成为了显现整个“社会存在”的同一性结构,发挥着辩证方法的基始性构境作用。从这一逻辑起点出发,“资本关系”的物化表象得以被解蔽,同时,也开创了历史现象还原机制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直观 现象 对象性 社会关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平等观探析
4
作者 赵敏凯 张荣军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08-117,333,334,共12页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对平等的追求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不断觉醒,经过“原始共同体内的实质平等一普遍的形式平等一普遍的实质平等”的历史沿革,最终发展为社会主义平等观,即无产阶级追求的、以消灭阶级为目的的、普遍的实质平等。社...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对平等的追求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不断觉醒,经过“原始共同体内的实质平等一普遍的形式平等一普遍的实质平等”的历史沿革,最终发展为社会主义平等观,即无产阶级追求的、以消灭阶级为目的的、普遍的实质平等。社会主义平等观,既指导着无产阶级吸收资本主义法权平等的合理因素,在物质生产逐步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劳动人民的普遍实质平等,又批判资本主义平等的片面性、折中性、抽象性,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社会主义平等观 资本主义平等观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转向
5
作者 杨静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87-97,共11页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中,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对他的影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德国古典哲学都是在纯粹的精神领域中兜圈子,把宗教幻想推崇为历史的动力,通过抽象的思维和观念去理解人与世界。之前人们从未逃出黑格尔思辨哲学...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中,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对他的影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德国古典哲学都是在纯粹的精神领域中兜圈子,把宗教幻想推崇为历史的动力,通过抽象的思维和观念去理解人与世界。之前人们从未逃出黑格尔思辨哲学方式的樊笼,费尔巴哈却揭露了“体系的秘密”,摧毁了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马克思强调要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从物质实践出发而非从观念出发。马克思颠覆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前提,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为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在实践中看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实践出发来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走向历史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 历史观
下载PDF
释义与建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革命”话语的新时代意蕴
6
作者 马闯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0-76,共7页
“革命”话语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的重要内容,现在却饱受误解与争论。“革命”话语语义内涵产生于一定的时代条件和历史运动过程中,随着时代环境变化而发生嬗变,从而表现出不同话语样态和内容。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把握现实... “革命”话语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的重要内容,现在却饱受误解与争论。“革命”话语语义内涵产生于一定的时代条件和历史运动过程中,随着时代环境变化而发生嬗变,从而表现出不同话语样态和内容。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把握现实解蔽“革命”话语,从狭隘性、广义性、实践性三个维度廓清“革命”话语的科学内涵和新时代意蕴。“革命”话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语境下不断升华,新时代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样态出场,既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密码”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经典文本 革命话语 时代意蕴
下载PDF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构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7
作者 龙定显 《新丝路》 2024年第3期80-82,共3页
文章在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构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条件即理论价值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从探索、创立到发展社会主义的整个过程是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构想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并总结了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 文章在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构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条件即理论价值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从探索、创立到发展社会主义的整个过程是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构想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并总结了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构想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坚持对外开放的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跨越卡夫丁峡谷”构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下载PDF
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9
8
作者 张荣军 杨娜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8,共8页
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略和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不断在时空进程中回答马克思主义如何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考题,探索在“两个结合”中坚... 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略和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不断在时空进程中回答马克思主义如何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考题,探索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两个结合”的命题,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推向新高度。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内在逻辑,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诉求,还是增进历史自信的必然要求。在“两个结合”中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首先要加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用能力;其次要立足于“两个结合”的丰富性与创新性,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最后要基于“两个结合”的历史经验,在回答时代问题中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 时空进程 时代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对资本“幻相逻辑”的揭示及批判——基于《资本论》的文本考释
9
作者 邓雄雁 《理论与评论》 2024年第2期36-48,共13页
以《资本论》为考察中心,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既有“资本逻辑”叙事,又有“幻相逻辑”揭示,后者是当前需要拓展研究的新视域。资本幻相具有独特的认识论结构,表现为一种“僭越—似真—划界”的逻辑构序。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幻相“必然... 以《资本论》为考察中心,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既有“资本逻辑”叙事,又有“幻相逻辑”揭示,后者是当前需要拓展研究的新视域。资本幻相具有独特的认识论结构,表现为一种“僭越—似真—划界”的逻辑构序。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幻相“必然”产生,即资本在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虚体空间的僭越性扩张,产生出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符号拜物教。此外,资本僭越性扩张衍生“似真”意识形态,表现为“钱生钱”的神话、资本永恒的迷思和抽象人性论假设,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当然,若要最终消除资本幻相,需要对资本的扩张特性、僭越性地位及发展导向进行“划界”,以凸显资本的二重性,为我国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提供认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资本幻相 僭越 划界 资本特性
下载PDF
人本、革命与信仰:马克思宗教批判的内在逻辑与当代价值
10
作者 岳家斌 李银兵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7-54,共8页
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建立在费尔巴哈宗教人本化批判的基础上,遵循宗教人本化、人本革命化、革命信仰化的内在逻辑,其中宗教人本化是马克思宗教批判的逻辑起点,人本革命化是马克思宗教批判的逻辑运演,而革命信仰化是马克思宗教批判的逻辑... 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建立在费尔巴哈宗教人本化批判的基础上,遵循宗教人本化、人本革命化、革命信仰化的内在逻辑,其中宗教人本化是马克思宗教批判的逻辑起点,人本革命化是马克思宗教批判的逻辑运演,而革命信仰化是马克思宗教批判的逻辑归旨,其宗教批判以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为最终目的。马克思指明宗教形态的消亡遵循物质生产的自然规律,但信仰本身会伴随人类历史而长存,其关于宗教本质、宗教功能及宗教未来发展的批判性认知对新时代进一步科学把握宗教信仰与政治国家的伦理关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助力科学的宗教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宗教中国化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 革命 信仰 人类解放 文化 中国化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类存在物”的抽象人性论基础
11
作者 雷东东 吕敬美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青年马克思阐述了“人是类存在物”的命题。他批驳了从抽象的宗教观点来谈犹太人的解放问题,以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从批判性的角度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他对费尔巴哈的看法进行了超越和深化,并...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青年马克思阐述了“人是类存在物”的命题。他批驳了从抽象的宗教观点来谈犹太人的解放问题,以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从批判性的角度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他对费尔巴哈的看法进行了超越和深化,并以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理论为基础,形成了一种以其为核心的政治异化观念,进而阐释了“人的本质是类存在物”。从根本而言,青年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理解依旧留在经验层面的“类”的层次,而这个问题在他引入历史唯物主义视野和政治经济学分析之后才得以最终克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宗教异化 政治异化 人类解放
下载PDF
现实的个人:早期马克思主体性思想探析——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分析
12
作者 李孟星 李银兵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0-75,共6页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现实的个人”的论述,一直是学术界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人的本质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马克思立足科学的实践观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施蒂纳等人关于人的本质的探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超越。也正是在...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现实的个人”的论述,一直是学术界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人的本质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马克思立足科学的实践观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施蒂纳等人关于人的本质的探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超越。也正是在这种批判和超越的过程中,马克思勾勒出了“现实的个人”的多维镜像。在新时代,深入研究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不仅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指引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现实的个人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下载PDF
贵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状况探究——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任胜洪 胡安徽 《教育文化论坛》 2017年第5期26-30,35,共6页
文章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依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对贵州高校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状况、教学的改进、学生思想品德影响最大的工作等三方面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贵州高校大学生对思政课课程设置和师资水平的满意度低于全国平均水... 文章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依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对贵州高校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状况、教学的改进、学生思想品德影响最大的工作等三方面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贵州高校大学生对思政课课程设置和师资水平的满意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思政课学习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持肯定态度的比例较全国平均数;大学生认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学科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改进重点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密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积极回应社会热点问题";教学方法改进的重点在于"重视实践教学"和"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对贵州高校大学生思想品德影响最大的工作是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给出了相应的评价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高校 思政课 学习状况 贵州师范大学 问卷调查
下载PDF
元宇宙的本质规定、作用机制和实践指引--基于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的视角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洁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47,共8页
元宇宙作为前沿技术的集成阵地,受到了行业热捧,引发了学术热议,在打开关于未来世界巨大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拓展出技术哲学思考的新领域。以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为指导对元宇宙进行考察,首先要在“自然—人—社会”的三维结构中厘清其自... 元宇宙作为前沿技术的集成阵地,受到了行业热捧,引发了学术热议,在打开关于未来世界巨大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拓展出技术哲学思考的新领域。以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为指导对元宇宙进行考察,首先要在“自然—人—社会”的三维结构中厘清其自然属性、个体属性和社会属性;其次,要在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以及人与社会的三重关系中剖析其作为互化新空间与异化新领域、同一桥梁与斗争舞台以及互嵌契机与脱嵌危机的辩证本性;最后,要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身虚实共同体以及人与社会价值共同体的三维引导中防范异化可能、化解斗争风险并消除脱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 元宇宙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数字化 虚拟空间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资本扩张问题的范导性探析——基于马克思资本二重性理论
15
作者 闫博 张挺玺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0-97,共8页
正确认识资本的本质属性,把握资本的行为规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重要探索。马克思基于《资本论》的线索,揭示了资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二重性。随着时代的演变,资本二重性的扩张规律有了新的表现,先后出现了产... 正确认识资本的本质属性,把握资本的行为规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重要探索。马克思基于《资本论》的线索,揭示了资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二重性。随着时代的演变,资本二重性的扩张规律有了新的表现,先后出现了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全球资本-数字资本,并且表现出雇佣关系-资本中介-空间再生产-资本符号化等多重关系属性。新时代,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的健康发展,需要在雇佣关系-资本中介-空间再生产-资本符号化等多重关系,以社会主义原则来规范调整,才符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 二重性 扩张规律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人民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以贯之的鲜明品格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旭阳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6-82,共7页
马克思主义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立场为前提、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指导人民实现自身解放,引领人民实现自身价值提升的科学真理。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更是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显著主题。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 马克思主义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立场为前提、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指导人民实现自身解放,引领人民实现自身价值提升的科学真理。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更是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显著主题。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一不体现着人民性的独特特征,彰显出人民群众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入探究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本质,领悟其内在的连续性,进而赋予其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 人民性
下载PDF
理解现实的个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思想的批判
17
作者 雷东东 陈杰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35-38,共4页
自从思辨哲学革命之后,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具有独特的重要性。他们都将人的完整本质作为他们一生哲学追求的核心,并从整体的角度来探索人的完整本质。《德意志意识形态》展现了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的人... 自从思辨哲学革命之后,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具有独特的重要性。他们都将人的完整本质作为他们一生哲学追求的核心,并从整体的角度来探索人的完整本质。《德意志意识形态》展现了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的人学思想进行了批判,并重新阐释了人的存在、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费尔巴哈 马克思 “现实的个人”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协同推进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智春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02-110,共9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协同关系。就基础条件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协同推进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就内在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协同关系。就基础条件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协同推进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就内在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时空的共生性、主体的同一性、理论的同质性、目标的统一性。基于二者协同推进的基础条件与内在逻辑,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强化价值引领、锤炼精神品格、重视思维方法,在实践中自觉推进二者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协同推进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域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探析
19
作者 胡哲 《巢湖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资本与劳动关系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一对基本矛盾,始终贯穿于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与分配过程中,表征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立足于大历史观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轴线,对劳动价值论与资本的辩证关系进行较... 资本与劳动关系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一对基本矛盾,始终贯穿于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与分配过程中,表征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立足于大历史观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轴线,对劳动价值论与资本的辩证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的空间探析。时间与空间相交织,不仅能充分彰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理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特征,也能实现对资本进行全面而科学的批判与超越。正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中,科学社会主义才能得以最终确立。在新时代,合理运用马克思科学劳动价值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劳动价值论 真理性 实践性 发展性
下载PDF
重读阿尔都塞的《保卫马克思》探析认识论的断裂
20
作者 詹瑾涵 《哲学进展》 2024年第4期647-651,共5页
理论总是时代的产物。二战后,斯大林教条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大误解和冲击,阿尔都赛出于保卫马克思的目的提出马克思认识论断裂学说,却不想这在无意之间造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阉割和肢解。对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学... 理论总是时代的产物。二战后,斯大林教条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大误解和冲击,阿尔都赛出于保卫马克思的目的提出马克思认识论断裂学说,却不想这在无意之间造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阉割和肢解。对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学说进行细致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到马克思各阶段的、杂糅的、碎片的思想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为着全人类的解放。而我们要对其进行准确的解读和把握就要坚持历史分析法,把它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意识形态环境下。同时,我们要坚持用整体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而不能把青年马克思踢出马克思主义大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都塞 认识论断裂 保卫马克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