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月直到夜郎西:传统诗文里的“贵州记忆”
1
作者 蒋云洋 曹明菊 《贵州教育》 2023年第8期34-46,共13页
唐诗宋词,穿越千年已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呀呀学语的幼童也能背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的李白仰望的那一轮明月,不仅烛照过孔子、屈原、杜甫、白居易、杜牧、王维、孟浩然、苏轼、李清照、李商隐、陆游、辛弃... 唐诗宋词,穿越千年已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呀呀学语的幼童也能背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的李白仰望的那一轮明月,不仅烛照过孔子、屈原、杜甫、白居易、杜牧、王维、孟浩然、苏轼、李清照、李商隐、陆游、辛弃疾的人生,今天仍将朗朗清辉洒向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辛弃疾 李清照 孟浩然 唐诗宋词 白居易 举头望明月 陆游
原文传递
木铎传声:贵州国学非遗传承人群像
2
作者 冯尧 彭蕊蕊 《贵州教育》 2023年第8期111-132,共22页
滥觞贵州的青山绿水间,各世居民族,依山傍水为居,纺纱织布为衣,锤银刺绣为饰,能歌善舞为娱,热情好客为礼;遂为“多彩贵州风”而风行天下十余载,外界很关注贵州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指国学)在贵州这片... 滥觞贵州的青山绿水间,各世居民族,依山傍水为居,纺纱织布为衣,锤银刺绣为饰,能歌善舞为娱,热情好客为礼;遂为“多彩贵州风”而风行天下十余载,外界很关注贵州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指国学)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的传承和发展,不经意间被世人忽略。中华传统文化与黔山贵水的相互浸润交融从“汉三贤”(汉代的尹珍、舍人、盛览三位贵州文化名人)至今,传薪继火、从未中断,一直在黔中大地传承、发展、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非遗传承人 世居民族 国学 风行天下 纺纱织布 多彩贵州 文化名人
原文传递
华夏遗音存贵州,听得见的千年吟诵传承
3
作者 彭蕊蕊 《贵州教育》 2023年第8期97-109,共13页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自古以来,中国传统诗词文赋都是有旋律、有节奏、有音韵地诵读出来,这是最拨动心弦的读书法,诗词文赋一半的生命力便在发之声口的吟诵里了。19世纪之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逐渐式微...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自古以来,中国传统诗词文赋都是有旋律、有节奏、有音韵地诵读出来,这是最拨动心弦的读书法,诗词文赋一半的生命力便在发之声口的吟诵里了。19世纪之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逐渐式微,吟诵悄悄退出课堂、淡出人们视野。但是,吟诵作为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衰而不绝,深水静流。近年来得以重回大众视野,回归校园和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永言 诗言志 声依永 诗词文赋 读书法 吟诵 《尚书》
原文传递
一吟千年 诵贯古今——新时代贵州传统吟诵的传承与实践
4
作者 张星 熊乃柱 《贵州教育》 2023年第8期7-18,共12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总书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开物成务 优秀传统思想文化 知常达变 修齐治平 传统吟诵 孔子诞辰
原文传递
弦歌不辍在黔地:贵州基础教育的吟诵实践
5
作者 王安义 陈宇双 《贵州教育》 2023年第8期70-79,共10页
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国民素质教育,其根本宗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终身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教育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 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国民素质教育,其根本宗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终身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教育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多年来,国家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予以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 终身学习 基础设施 教育事业发展 教育适度超前发展 优先地位 适龄儿童
原文传递
古音绕梁:贵州国学教育巡礼
6
作者 付华丽 罗松华 《贵州教育》 2023年第8期48-68,共21页
地僻西南的贵州,地理空间上远离汉文化的核心区域,曾被误认为化外之地,而黔中文化的璀璨光芒犹如深藏明珠长期没在历史烟尘之中,令人扼腕。光阴茬,莫不静好,洗尽铅华始见金。苍山如海、出世卓立的贵州不仅从未废弃中华文明、文学礼仪、... 地僻西南的贵州,地理空间上远离汉文化的核心区域,曾被误认为化外之地,而黔中文化的璀璨光芒犹如深藏明珠长期没在历史烟尘之中,令人扼腕。光阴茬,莫不静好,洗尽铅华始见金。苍山如海、出世卓立的贵州不仅从未废弃中华文明、文学礼仪、情怀担当;甚至由于独特的历史机缘,贵州在国学教育和传承上还发挥了独特的“文化孤岛”作用;山外风云激荡、思潮起伏,山里风清云淡、恬然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教育 洗尽铅华 苍山如海 地理空间 风云激荡 历史机缘 核心区域 文化孤岛
原文传递
“美的教育”声声呼唤——让吟诵回归语文课堂刍议
7
作者 赵珈艺 代继霞 《贵州教育》 2023年第8期20-32,共13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朗朗吟诵声从曾经的私塾坊间传承到今天的菁菁校园,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通过吟诵而识文解字、发蒙读书、修身立业、齐家治国。吟诵,自古便是中华民族的读书声,是中华文化一个古老弥新、生生不息的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朗朗吟诵声从曾经的私塾坊间传承到今天的菁菁校园,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通过吟诵而识文解字、发蒙读书、修身立业、齐家治国。吟诵,自古便是中华民族的读书声,是中华文化一个古老弥新、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涵养的天籁之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天籁之音 吟诵 齐家治国 性本善 习相远 美的教育 读书声
原文传递
琅琅书声 悠悠古韵——吟诵与中国传统诗教
8
作者 毛薆松 《贵州教育》 2023年第8期81-88,共8页
“诗教”是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文教传统,是美育更是德育。吟诵是诗教的实施方式,是中国人特有的读书法、吟诗法,它承载了中国诗歌的悠悠古韵,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琅琅书声。回归诗教传统,理清诗教源流... “诗教”是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文教传统,是美育更是德育。吟诵是诗教的实施方式,是中国人特有的读书法、吟诗法,它承载了中国诗歌的悠悠古韵,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琅琅书声。回归诗教传统,理清诗教源流,指明吟诵与诗教的共生共情关系,对于挖掘和丰富国学教育的深厚底蕴,促进吟诵与诗教的复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教育 读书法 琅琅书声 诗教 吟诵 古韵 德育
原文传递
养情启智:中华古典诗词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功用
9
作者 王建明 《贵州教育》 2023年第8期90-95,共6页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教育始终是一个全民关注的永恒话题。对青少年进行义务教育是终生学习的起步阶段,这一关键时期对青少年情操的培养、思维的拓展和眼界的开阔将影响其一生,值得社会、家庭和个人高度重视。而中华古典诗教夙于此擅名...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教育始终是一个全民关注的永恒话题。对青少年进行义务教育是终生学习的起步阶段,这一关键时期对青少年情操的培养、思维的拓展和眼界的开阔将影响其一生,值得社会、家庭和个人高度重视。而中华古典诗教夙于此擅名,至于当下是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阶段 终生学习 启智 有效途径 永恒话题 古典诗 青少年 中华古典诗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