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文学史上的“新青年”--论张柠《三城记》中的顾明笛形象
1
作者 朱永富 《长江文艺评论》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张柠长篇小说《三城记》的文学史意义在于为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顾明笛这一新的青年形象。顾明笛作为“新青年”之所以“新”,体现在他自我实现的方式上。从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来看,青年个体生命意义的实现形式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第一种... 张柠长篇小说《三城记》的文学史意义在于为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顾明笛这一新的青年形象。顾明笛作为“新青年”之所以“新”,体现在他自我实现的方式上。从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来看,青年个体生命意义的实现形式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第一种是在人民伦理中实现自我,把个体生命意义编织进意识形态中,让个体生命融入一个更大的群体,主要表现在“十七年文学”中,代表性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和柳青的《创业史》,《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是把个体编织进革命意识形态,而《创业史》中的梁生宝是把自己编织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之歌》 《创业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革命意识形态 人民伦理 林道静 十七年文学 杨沫
下载PDF
何士光中国古典文学观研究
2
作者 肖丹 《艺术科技》 2023年第7期66-68,共3页
何士光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似水流年》,中篇小说《青砖的楼房》《草青青》,以及短篇小说集《梨花屯客店一夜》《故乡事》等。何士光作为贵州第二代作家的核心人物,是贵州文学的一面旗帜,在中国文坛上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何士光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似水流年》,中篇小说《青砖的楼房》《草青青》,以及短篇小说集《梨花屯客店一夜》《故乡事》等。何士光作为贵州第二代作家的核心人物,是贵州文学的一面旗帜,在中国文坛上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其文学创作受益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滋养。何士光前期的小说创作从儒家文学中汲取养分,秉持“哀而不伤”的美学观,敏锐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创作了一批现实主义风格的优秀作品。20世纪80年代中叶后,何士光受道家思想的滋养,通过恬淡自然的文字表达了对淡泊人生的追求。何士光具有中国传统士大夫气质,在文学创作上继承了中国古典儒道文学观,创造性地发展出独特的写作风格,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世纪90年代,学者赵德利对何士光受中国古典文学哺育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他指出《诗经》《离骚》《史记》等中国传统文学对何士光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对何士光中国古典文学观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士光 古典文学 儒道文学观 美学观
下载PDF
宋元明清时期湖南西部地区儒学教育的发展及影响——以湘黔滇古驿道湖南段碑记为考察中心
3
作者 谭德兴 《云梦学刊》 2024年第5期54-64,共11页
湘黔滇古驿道湖南段的碑记数量众多,其中儒学类碑记资料十分丰富。这些儒学碑记详实记录了湘黔滇古驿道湖南段各政区儒学教育的发生与发展历程,揭示了以驿道为中心的文化输入对驿道沿途政治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儒学传播对... 湘黔滇古驿道湖南段的碑记数量众多,其中儒学类碑记资料十分丰富。这些儒学碑记详实记录了湘黔滇古驿道湖南段各政区儒学教育的发生与发展历程,揭示了以驿道为中心的文化输入对驿道沿途政治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儒学传播对边徼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对丰富与拓展驿道文化、儒学南传以及边疆治理研究等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驿道 碑记 儒学教育 少数民族文化 边疆治理
下载PDF
崇高美学的当代形式--读欧阳黔森《莫道君行早》
4
作者 朱永富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5-90,共6页
欧阳黔森的《莫道君行早》从横向对比和纵向提纯两个维度建构反映脱贫攻坚的人物体系。这个丰富的人物体系既反映了脱贫攻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充分展现了脱贫攻坚的现实有效性。小说以轻喜剧的形式在解构中建构脱贫攻坚基层干部的崇... 欧阳黔森的《莫道君行早》从横向对比和纵向提纯两个维度建构反映脱贫攻坚的人物体系。这个丰富的人物体系既反映了脱贫攻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充分展现了脱贫攻坚的现实有效性。小说以轻喜剧的形式在解构中建构脱贫攻坚基层干部的崇高精神,并创造了一种契合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实践的、由农民语言、政策语言和知识分子语言有机融合的杂语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黔森 《莫道君行早》 乡村小说 轻喜剧
下载PDF
陈法《塞外纪程》稿本发现及史料价值
5
作者 张丙武 闫平凡 《贵州文史丛刊》 2024年第1期92-100,共9页
《塞外纪程》为清初贵州学者陈法往返军台时所撰,现有民国凌氏刻本和黔南丛书影印本刊行,尚有稿本藏于贵州省博物馆。《塞外纪程》稿本记录了陈法往返军台时的主要行程经历,内容包括其时之军台生活及沿途所见之山川地貌、村落布局、道... 《塞外纪程》为清初贵州学者陈法往返军台时所撰,现有民国凌氏刻本和黔南丛书影印本刊行,尚有稿本藏于贵州省博物馆。《塞外纪程》稿本记录了陈法往返军台时的主要行程经历,内容包括其时之军台生活及沿途所见之山川地貌、村落布局、道路交通、耕种习惯、商业贸易以及风土人情等,是研究清初军台地方有关情况及清代军台效力政策的重要史料。鉴于稿本与刻本之间存在的诸多差异,笔者查阅相关史料并将其进行比对,以期对《塞外纪程》稿本的流传脉络、版本变化、文献价值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法 《塞外纪程》 稿本 刻本
下载PDF
汉乐府诗《梁甫吟》本事、作者及创作时间考
6
作者 刘妍辛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5-79,共5页
过去多认为《梁甫吟》是诸葛亮之作,并多将该诗视为葬歌。通过《梁甫吟》之本事、作者及创作时间的考证可以发现,《梁甫吟》非诸葛亮所作。而且,该诗蕴含着对东汉末年董卓迫害皇甫嵩、朱儁以及卢植3位名将的恶行的强烈批判,由此可判定... 过去多认为《梁甫吟》是诸葛亮之作,并多将该诗视为葬歌。通过《梁甫吟》之本事、作者及创作时间的考证可以发现,《梁甫吟》非诸葛亮所作。而且,该诗蕴含着对东汉末年董卓迫害皇甫嵩、朱儁以及卢植3位名将的恶行的强烈批判,由此可判定其创作时间在公元191年到192年4月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甫吟》 诸葛亮 汉乐府诗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奥兰多》城市隐喻翻译的意义解读
7
作者 王鲜鲜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1期56-59,共4页
文学作品中的城市景观被视为可解读的“文本”,反映了作者对城市、社会和生活的理解,具有超越空间的隐喻力量。文学作品译者一般会以跨文化的视野解读这些城市景观,对其中涉及的文化差异进行处理,体现文化隐喻内涵。《奥兰多》通过城市... 文学作品中的城市景观被视为可解读的“文本”,反映了作者对城市、社会和生活的理解,具有超越空间的隐喻力量。文学作品译者一般会以跨文化的视野解读这些城市景观,对其中涉及的文化差异进行处理,体现文化隐喻内涵。《奥兰多》通过城市空间构建描绘了英国社会各阶层、性别、身份及族群的生存状态,突显伍尔夫对现代英国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对现代女性命运的深切关照。译者对该小说中的城市隐喻进行跨文化翻译,使读者深刻领悟文学作品超越时代与地域的艺术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兰多》 城市景观 隐喻功能 跨文化翻译
下载PDF
《逃离》中的三种动物意象与女性的三重困境
8
作者 袁嘉忆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9期79-83,共5页
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擅长通过书写动物的境况喻指女性的真实困境。在短篇小说集《逃离》中,她运用自然化的他者与被性别化的他者之间的同构性,探讨了女性的现实困境、精神困境和选择困境。门罗在小说集《逃离》中,运用日常、冷... 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擅长通过书写动物的境况喻指女性的真实困境。在短篇小说集《逃离》中,她运用自然化的他者与被性别化的他者之间的同构性,探讨了女性的现实困境、精神困境和选择困境。门罗在小说集《逃离》中,运用日常、冷静的文字赋予了动物隐喻意义,引导读者探寻隐喻背后暗藏的权力关系,进而揭示了传统社会中女性社会角色的局限性及其社会生活的有限性,以及传统社会对女性追寻自由和自我的忽视和压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离》 艾丽丝·门罗 动物 女性困境
下载PDF
《雌犬》中的意象研究
9
作者 张妹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6期55-59,共5页
20世纪60年代,拉美文学爆炸式出世,给予世界文坛巨大震撼,使得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成了影响力巨大的文学流派。在此之后,拉美作家不断在艺术技巧方面进行探索,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拉美文化特色的作品。哥伦比亚当代作家皮拉尔·金塔纳的... 20世纪60年代,拉美文学爆炸式出世,给予世界文坛巨大震撼,使得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成了影响力巨大的文学流派。在此之后,拉美作家不断在艺术技巧方面进行探索,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拉美文化特色的作品。哥伦比亚当代作家皮拉尔·金塔纳的《雌犬》便是这其中的优秀作品之一。金塔纳在《雌犬》中讲述了一个平常的故事,直面最普通的现实,用克制的、平静的话语叙述着最日常的生活,利用自然意象揭示了全人类最普遍的生存困境,写出了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恐惧与不安,传达了她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哲学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日常 孤独 困境
下载PDF
《情人》中的爱情书写研究
10
作者 李钦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2期76-79,共4页
生长于东西方文化交融时代下的法国作家杜拉斯,笔下涌现了大量以女性在乱世中颠沛的爱与恨、彷徨与挣扎为主题的经典作品。对女性主角的塑造、对爱情的私人化感悟与言说方式以及对文本内外“自我”与“他者”的取舍,共同构成了杜拉斯深... 生长于东西方文化交融时代下的法国作家杜拉斯,笔下涌现了大量以女性在乱世中颠沛的爱与恨、彷徨与挣扎为主题的经典作品。对女性主角的塑造、对爱情的私人化感悟与言说方式以及对文本内外“自我”与“他者”的取舍,共同构成了杜拉斯深具女性气质的文本的魅力源泉。本文从杜拉斯的以“爱”为主题的女性主义小说《情人》出发,探究女主人公在时代和家庭影响下的个人抉择、生存状况与自我心灵的隐晦,以揭示杜拉斯对女性在乱世中艰难生存境况的独特关注,分析其爱情书写背后的思想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人》 东西文化 爱情与生存 女性关怀
下载PDF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人物形象与爱情解读
11
作者 李钦 《艺术科技》 2024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文章从张爱玲1943年的小说《倾城之恋》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苏的人物形象出发,探索在以“爱”为主题的女性主义小说中,女主人公受到时代和家庭影响时的固守与觉醒,通过对其自我心灵之隐晦的深入剖析,了解20世纪女性作家融入文本的个... 目的:文章从张爱玲1943年的小说《倾城之恋》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苏的人物形象出发,探索在以“爱”为主题的女性主义小说中,女主人公受到时代和家庭影响时的固守与觉醒,通过对其自我心灵之隐晦的深入剖析,了解20世纪女性作家融入文本的个人自由意志及其对性别平等的呼唤,体会作品字里行间涌动的情感,感受女性主义文学永恒的艺术魅力。方法:结合《倾城之恋》中主角白流苏的人物形象及其对爱情与婚姻的探索与追求,考察女性主体“自恋”目光中表现出的极具先锋意味的新女性姿态,深入探究张爱玲的女性主义倾向和写作形态,发隐显微地明晰其成因,从而认识作家从文本延伸到现实的女性意识觉醒,进而观照自我命运的追寻。结果: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女性的反叛是近现代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生长于东西文化交融背景下的中国作家张爱玲,将目光聚焦乱世中女性的颠沛流离、爱与恨、彷徨与挣扎。其笔下以白流苏为代表的一系列女性角色体现了她对革新、反叛与平等的认知与追求,展现了其对欲望本原的回归、对自由和平等的呼唤、对爱和生命的意义的执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城之恋》 白流苏 爱情 人物形象 女性关怀
下载PDF
以接受美学探析东西小说《回响》魅力之源
12
作者 邓志连 《艺术科技》 2024年第4期25-27,共3页
目的:文章探析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东西小说《回响》的魅力,找出其获得文化界认可与获得广大读者青睐的原因,并思考这一成功例子能否给当下的小说创作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文本细读,结合审美研究理论,对东西小说《回响》中的叙... 目的:文章探析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东西小说《回响》的魅力,找出其获得文化界认可与获得广大读者青睐的原因,并思考这一成功例子能否给当下的小说创作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文本细读,结合审美研究理论,对东西小说《回响》中的叙述策略进行分析,挖掘其成功的原因。《回响》以刑侦和情侦两条线交叉进行叙述,既带有推理和悬疑色彩,又极具生活气息,满足了绝大部分读者的“期待视野”。小说文本的“召唤结构”极具吸引力,激发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填补受害人夏冰清和刑警冉咚咚所留下的缝隙。结果:《回响》成功结合了精英阅读和大众阅读的需求,融合了推理、悬疑、心理、谋杀、探案、婚姻、出轨等众多元素,既深刻地剖析人性,又不失趣味性。《回响》满足了大众的“期待视野”,合理使用“召唤结构”引导读者参与,激发了读者的思考。同时,对人性、社会心理的关注符合社会现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和价值。结论:从接受美学角度探析东西小说《回响》的魅力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并非背道而驰,同时考虑到精英和大众的小说创作更容易获得成功。现代作家在作品中表达深刻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的同时,可以把当下读者的阅读审美习惯考虑到创作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视野” “召唤结构” 小说 《回响》
下载PDF
浅析爱玛及其婚恋观
13
作者 莫才红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4期51-54,共4页
《爱玛》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描写婚恋的经典小说,细腻地叙述了爱玛、奈特利、哈里特等人的爱情故事。本文先分析正在成长中的爱玛,再进一步探索爱玛男女平等、反叛世俗的婚恋观念,最后从作者简·奥斯汀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 《爱玛》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描写婚恋的经典小说,细腻地叙述了爱玛、奈特利、哈里特等人的爱情故事。本文先分析正在成长中的爱玛,再进一步探索爱玛男女平等、反叛世俗的婚恋观念,最后从作者简·奥斯汀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个人经历溯源小说中的婚恋观。本文意在分析独具魅力的爱玛人物形象,层层剖析简·奥斯汀渗透在爱玛身上的婚恋观,以此参与当代女性关于婚恋观、独立性、自主性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玛》 婚恋观 简·奥斯汀
下载PDF
康拉德小说《台风》中的空间书写研究
14
作者 刘美廷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1期57-60,共4页
约瑟夫·康拉德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他有二十余年的海上生涯,在此期间,他曾周游世界各地,积累了丰富的海上航行经验,并以此为创作中心,写下许多海洋冒险小说,《台风》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小说《台风》的空间书写入手,解读了社会空间... 约瑟夫·康拉德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他有二十余年的海上生涯,在此期间,他曾周游世界各地,积累了丰富的海上航行经验,并以此为创作中心,写下许多海洋冒险小说,《台风》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小说《台风》的空间书写入手,解读了社会空间的对立关系以及身处不同空间中的人的内心世界,并分析了作者的空间书写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拉德 《台风》 空间书写
下载PDF
人性的复归——《末日逼近》中的瘟疫书写
15
作者 徐楠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1期53-56,共4页
本文以斯蒂芬·金作品《末日逼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中的瘟疫隐喻、新型代际关系,以及人性之美进行剖析,展现斯蒂芬·金对美国现实社会问题的揭示与批判,以及他对于人性的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 瘟疫隐喻 代际关系 人性之美
下载PDF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的城市观
16
作者 胡家敬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8期45-48,共4页
卡尔维诺的城市文化批评思想主要集中在《看不见的城市》中。他在《看不见的城市》中批评了前人对城市的科学性分析与体验性感受,因为两者都无法到达剧场真实的城市。卡尔维诺提出自己的形式主义城市观,认为一种形式、一种话语对应着一... 卡尔维诺的城市文化批评思想主要集中在《看不见的城市》中。他在《看不见的城市》中批评了前人对城市的科学性分析与体验性感受,因为两者都无法到达剧场真实的城市。卡尔维诺提出自己的形式主义城市观,认为一种形式、一种话语对应着一座城市。在《看不见的城市》中的比喻性故事里,卡尔维诺暗藏着他对形式主义城市观的解构。他认为所有的城市话语与城市研究实际上都指向了同一座城市,是那座看不见的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维诺 城市文化 《看不见的城市》
下载PDF
论路朝霖《洛阳龙门志》的编纂思想
17
作者 胡代银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路朝霖编纂的《洛阳龙门志》为龙门第一部有著者之名的地方志,再现了千年以来龙门史貌和文化生态。路朝霖在征引文献时坚持要取精核、汰俗取雅之原则,采录有关精核典要、经世致用之诗文,兼之弘扬国史采诗观风之传统,录感物风雅之诗篇,... 路朝霖编纂的《洛阳龙门志》为龙门第一部有著者之名的地方志,再现了千年以来龙门史貌和文化生态。路朝霖在征引文献时坚持要取精核、汰俗取雅之原则,采录有关精核典要、经世致用之诗文,兼之弘扬国史采诗观风之传统,录感物风雅之诗篇,且对所引材料多有考证,兼注按语,反映了路朝霖《洛阳龙门志》之编纂思想。《洛阳龙门志》是清代考据之风自经学扩展到史学领域的一次尝试,体现了晚清经学与史学之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龙门志》 路朝霖 编纂思想
下载PDF
论西方早期比较文学研究论著的理论贡献
18
作者 李滟波 龙超云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660-664,共5页
通过对比较文学学科中诸如"世界文学""影响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关键词的梳理,反视和评介西方早期比较文学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理论贡献、其论著的特点及其不足,探讨后来的比较文学... 通过对比较文学学科中诸如"世界文学""影响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关键词的梳理,反视和评介西方早期比较文学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理论贡献、其论著的特点及其不足,探讨后来的比较文学研究者对前人的继承、借鉴与发展。西方早期比较文学学者对当今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均产生过间接或直接的理论影响,对其理论贡献的客观评价有助于当今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 影响研究 跨学科研究
下载PDF
金泠泠《琴仙诗》的创作题材、艺术特色及价值
19
作者 刘振宁 李亚林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97,共7页
朝鲜女性诗人的汉诗创作是东亚汉诗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金泠泠是朝鲜李氏王朝初期的著名女性诗人,虽为身份低微的勾栏之人,但多情多才,擅琴通文,品性高洁。其所作《琴仙诗》题材多样、风格独特,语言清新自然、格调高雅,是众多女性诗... 朝鲜女性诗人的汉诗创作是东亚汉诗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金泠泠是朝鲜李氏王朝初期的著名女性诗人,虽为身份低微的勾栏之人,但多情多才,擅琴通文,品性高洁。其所作《琴仙诗》题材多样、风格独特,语言清新自然、格调高雅,是众多女性诗集中较为出色的诗作。《琴仙诗》具有一定的域外汉籍价值,其所追求之不慕名利、崇尚高雅的情操,特别是作为域外邻邦的女子,能够深明大义,对中华文化表现出强烈的认同感,难能可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仙诗》 创作题材 艺术特色 域外汉籍
下载PDF
贵州左翼文学先驱段雪笙
20
作者 彭兴滔 张妹 《文史天地》 2024年第5期78-82,共5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版图中,贵州是一个遥远之地。诚如鲁迅评价贵州最知名的现代作家赛先艾及其作品时所言:“但如《水葬》却对我们展示了‘老远的贵州’乡间习俗的冷酷……”(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正是因为“远”,导... 在中国现代文学版图中,贵州是一个遥远之地。诚如鲁迅评价贵州最知名的现代作家赛先艾及其作品时所言:“但如《水葬》却对我们展示了‘老远的贵州’乡间习俗的冷酷……”(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正是因为“远”,导致如今提到贵州现代作家,大多数人仅知道赛先艾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大系 现代作家 左翼文学 《水葬》 中国现代文学 冷酷 鲁迅 乡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