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全育人”视角下民族学专业实践育人创新机制研究——以贵州M大学为例
1
作者 胡文兰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0-95,共6页
“三全育人”是新时期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民族学田野调查注重实践育人,是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抓手。贵州M大学民族学专业从宏观上加强学科建设,拓展实践基地,中观上加强课程设计,丰富实... “三全育人”是新时期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民族学田野调查注重实践育人,是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抓手。贵州M大学民族学专业从宏观上加强学科建设,拓展实践基地,中观上加强课程设计,丰富实践形式,微观上促进生生交流,赋能自我成长,多层面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促进“三全育人”效应,充实了育人主体,延伸了育人过程,扩展了育人领域。应在加强实践教学跟踪反馈机制、加大经费投入、推动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可持续推进民族学专业与时俱进,培养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质生产力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实践育人 民族学
下载PDF
中国影视民族学历史缘起、功能和分类
2
作者 李君怡 吴秋林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影视民族学在国际人类学民族学中已经是一个“显学”,是一个代表现代性的学科,中国的影视民族学也在百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但其学科地位与自己的贡献不符,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梳理现当代中国关于影视民族学的概... 影视民族学在国际人类学民族学中已经是一个“显学”,是一个代表现代性的学科,中国的影视民族学也在百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但其学科地位与自己的贡献不符,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梳理现当代中国关于影视民族学的概念,认为中国从概念起就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了影视民族学的概念,并且在其后追索了影视民族学的历史缘起。在中国百年的影视民族学实践中,还从拍摄原则、功能和作用认知、影视民族志影视片的分类等方面发展了自己具有特色的实践理性认知,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影视民族学的研究和拍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民族学概念 历史缘起 实践理性 中国影视民族学
下载PDF
新时代地方高校区域一流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以X大学民族学区域一流学科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乔杨 赵娜 杨雪亚 《凯里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3-91,共9页
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精神指导下,分析欧洲大陆传统高等教育体系、盎格鲁-撒克逊传统的高教体系之特点,结合G-local理论,归纳加州理工、约翰-霍普金斯两所大学成功经验,以X大学民族学区域一流学科建... 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精神指导下,分析欧洲大陆传统高等教育体系、盎格鲁-撒克逊传统的高教体系之特点,结合G-local理论,归纳加州理工、约翰-霍普金斯两所大学成功经验,以X大学民族学区域一流学科建设为例,对地方高校民族学区域一流学科建设与教学中所存在的学科建设特色不明显,缺乏领军人才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民族学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宜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区域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宜重视海外民族志及海外民族问题研究之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区域一流 学科建设
下载PDF
浓墨重彩书写“模范省”生动实践——评《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报告(2023)》
4
作者 董强 《当代贵州》 2024年第23期56-57,共2页
在新时代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推动贵州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都要向此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铸牢... 在新时代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推动贵州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都要向此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动实践 贵州省民族地区 浓墨重彩
下载PDF
三线建设下的民族交融与区域发展——以贵州六盘水地区为例
5
作者 段晨 《民族艺林》 2024年第3期18-31,共14页
当前国内关于三线建设的学术研究主要聚焦于国防及相关战略领域,对于民族融合的探讨相对较少。三线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推动了六盘水向现代化工业城市转型,使之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成为民族融合和区域发展的生动缩... 当前国内关于三线建设的学术研究主要聚焦于国防及相关战略领域,对于民族融合的探讨相对较少。三线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推动了六盘水向现代化工业城市转型,使之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成为民族融合和区域发展的生动缩影,展现了多元文化共生与经济共赢的可能性。六盘水三线建设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文章通过梳理六盘水三线建设概况,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层面分析三线建设期间当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证素材,从而得出六盘水三线建设在促进民族交融互嵌上具有丰富民族结构、促进民族交流、推动民族团结等表现,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民族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六盘水地区
下载PDF
农政转型视角下西南民族地区糯稻种植的当代变迁与启示——基于贵州省镇宁县一个布依族村寨的考察
6
作者 胡文兰 黄菡薇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1-89,共9页
糯稻种植与糯食文化是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糯之于布依族同样如此。以贵州省镇宁县一个布依族村寨为田野调查点,研究当地在传统农耕生计方式下,糯稻种植、糯食品制作以及人生礼仪、节日庆典、社会交往中形成一整套与糯相关... 糯稻种植与糯食文化是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糯之于布依族同样如此。以贵州省镇宁县一个布依族村寨为田野调查点,研究当地在传统农耕生计方式下,糯稻种植、糯食品制作以及人生礼仪、节日庆典、社会交往中形成一整套与糯相关的传统文化体系。在村寨近二十年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历程中,部分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导致传统农耕生计方式瓦解,糯稻种植消逝,与糯相关的社会文化事象改变,出现仪式简化、社会关系分化、糯稻种植技术与糯食品制作技艺文化濒危等现象。通过案例研究指出,在国际国内农政转型的大趋势下,西南民族地区乡村发展只有坚持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同时密切结合地方实际,充分尊重当地人主体性,兼顾生态与发展、经济与社会文化并重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镇宁 农政转型 布依族 糯文化
下载PDF
讲读会教学方式改革探析——基于贵州民族大学的实践
7
作者 贺源 唐洱 《高教论坛》 2021年第10期47-49,共3页
讲读会教学方式是基于民族高校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消解课堂沉默对教学效果不利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学实践模式。这一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从被动式提问向主动式分享的转变,召唤结构决定了其应对课堂沉默、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在民族类... 讲读会教学方式是基于民族高校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消解课堂沉默对教学效果不利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学实践模式。这一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从被动式提问向主动式分享的转变,召唤结构决定了其应对课堂沉默、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在民族类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对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的培育以及研究意识的树立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读会教学方式 课堂沉默 民族高校 召唤结构 参与观察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性研究述评 被引量:2
8
作者 董强 沈富城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8-62,共15页
中华民族共同性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具有凝聚性、关联性、归属性、认同性以及一致性等多维特性。中华民族共同性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历史上自然生成的结果,也伴随时代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紧扣中华... 中华民族共同性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具有凝聚性、关联性、归属性、认同性以及一致性等多维特性。中华民族共同性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历史上自然生成的结果,也伴随时代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进一步深化了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内涵,中华民族共同性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理论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性理论内涵的研究,分别从“历史形成”说、“要素重叠”说、“认同”说、“类型”说、“发展”说和“原则”说等维度进行系统阐述。中华民族共同性兼具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中华民族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对中华民族共同性历史阐述高度定位和民族工作领域挑战的有效回应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究其理论渊源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指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以及对西方共同体理念的借鉴与超越。理论界对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探索,主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宏观维度,以及社会机制体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节日庆典活动、民族地区的具体实践等中微观维度展开。因此,要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性理论体系构建、深化学科交叉、加强具象化以及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研究述评
下载PDF
生态环境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演进中的作用
9
作者 崔璨 崔明昆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3,共11页
生态环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民族以及民族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中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发展兴盛得益于中国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和从更新世早期开始的... 生态环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民族以及民族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中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发展兴盛得益于中国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和从更新世早期开始的温暖气候,其发展则与更新世中期的“气候适宜期”密切相关:中国北方的旱作农业和南方稻作农业均起源于距今10 000年前后的全球气候变暖期,鼎盛于“气候适宜期”(如仰韶文化中期的庙底沟时期和良渚文化时期等),形成了“满天星斗”的格局;距今4000年左右的全球降温事件,不仅促进了夏王朝的建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也使得游牧业从种植养殖业中分裂出来;随后的四次寒冷期(西周寒冷期、东汉魏晋南北朝寒冷期、两宋寒冷期及明清寒冷期),大量人口向南向东迁徙,加速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尤其是极端的寒冷期使得北方游牧民族大举南下并建立新的王朝,这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华民族一体化格局的进程。寒冷期过后的温暖期改善了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得人口向西转移,这也促进了中华民族东西部的一体化格局;作为自然地理的“走廊”,不仅是众多民族人口迁徙的历史地理通道,也是连接中华民族多元区域之间的纽带,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文化因素,特别是“大一统”思想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延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因素与文化因素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生态环境 气候变迁 多元一体格局
下载PDF
鼓藏节:以节为媒,彰显中华民族大团结
10
作者 李天翼 《新西部》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苗族鼓藏节十三年过一次,不同苗寨过鼓藏节的轮回起始年份有所不同。2023年,黔东南雷山县共有黄里、陶尧、羊排、脚猛、开屯等十多个苗寨要过鼓藏节,村寨多、地域广、规模大,吸引不少人关注。
关键词 鼓藏节 雷山县 苗寨 十三年 黔东南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与现实路径——基于发挥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作用的视角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文元 《青海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69,共6页
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既突出反映了中国各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又集中诠释了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图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充分彰显了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物质性、精神性、符... 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既突出反映了中国各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又集中诠释了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图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充分彰显了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物质性、精神性、符号性、多元性、一体性、记忆性元素交织与共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当前,应加大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好故事、新素材,让“遗产”叙说“新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马克思需求理论视角下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析论
12
作者 商万里 张恒玮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2-40,共9页
马克思始终关注现实的人,人的需要则是马克思关注的重中之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方式。马克思需求理论认为交往交流交融是一个从低层次需要走向高层次需要的过程。自然需要... 马克思始终关注现实的人,人的需要则是马克思关注的重中之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方式。马克思需求理论认为交往交流交融是一个从低层次需要走向高层次需要的过程。自然需要构成了各民族交往的基础和雏形,社会需要开辟了各民族的交流社会路径,精神需要拓展了各民族交融的精神渠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马克思需求理论体系分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当下正确把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马克思需求理论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13
作者 赵旭 吕超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而教育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CiteSpace和Co-Occorrence软件,绘制相关知识图谱并进行可视化分析,厘清铸牢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而教育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CiteSpace和Co-Occorrence软件,绘制相关知识图谱并进行可视化分析,厘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阐释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和演进特点。近年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主要经过了理论探索、实践探索和全面深入三个研究阶段,研究热点内容聚焦于内涵界定、对象主体、价值意蕴和路径选择四个方面,但已有研究目前在研究内容、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研究群体及其合作等方面仍有不足,在后续研究中应不断丰富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育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下载PDF
推进“三交”元素融入大学思政教育的方式及意义
14
作者 陈文元 《大学教育》 2024年第19期122-125,共4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其不仅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构建的中心,而且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工作的指引。高校应积极挖掘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元素,实现大学思政教育“旧路径”中的“新突破”。应结合大学思...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其不仅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构建的中心,而且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工作的指引。高校应积极挖掘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元素,实现大学思政教育“旧路径”中的“新突破”。应结合大学思政教育的问题与现实,抓住特色和亮点,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元素融入大学思政教育,从而促进民族团结、凝聚共识和强化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大学思政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贵州黎平侗果的饮食人类学探析
15
作者 朱捷然 吴传艳 《中国食品》 2024年第10期121-123,共3页
饮食文化是黎平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黎平侗果更是黎平人民数千年来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民族特色食品。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饮食人类学理论为抓手,从黎平侗果的产生、制作方法、饮食习俗等方面着手考察侗果在侗... 饮食文化是黎平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黎平侗果更是黎平人民数千年来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民族特色食品。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饮食人类学理论为抓手,从黎平侗果的产生、制作方法、饮食习俗等方面着手考察侗果在侗族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人类学 特色食品 饮食习俗 饮食文化 黎平侗族 发挥的作用 制作方法 田野调查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哲学思想文化融通同构的逻辑理路——基于贵州世居民族研究视域
16
作者 刘勇 刘春燕 杨昌佳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88-208,共21页
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实践中,各民族哲学思想文化交互涵合,形成表象上多元诠释、内质上融通同构的哲学思想文化体系,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深化。贵州世居民族哲学思想文化共性特征印证了以上逻辑理路。在统一的多民族国... 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实践中,各民族哲学思想文化交互涵合,形成表象上多元诠释、内质上融通同构的哲学思想文化体系,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深化。贵州世居民族哲学思想文化共性特征印证了以上逻辑理路。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中,贵州世居民族在想象与实践中体悟,不断勾勒出认知客观世界,认知祖先历史,认知社会存在以及认知主观自我等思想脉络,其内容触及了从宇宙万物到族群人伦,从生命本体到社会载体的通俗哲学性认知。特别是其中天地起源观念、自然崇拜观念、祖先崇拜观念、社会规范观念、精神价值观念、民族互助观念等哲学思想文化,其内含的生命逻辑、关系逻辑、存在逻辑、伦理逻辑、审美逻辑与共生逻辑,照应的是中华民族哲学认知的融通同构体系,对新时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哲学思想文化 逻辑理路 贵州世居民族
下载PDF
承前启后,创新贵州民族特色村落传统建筑文化
17
作者 白平院 田正国 肖云 《炎黄地理》 2023年第12期71-73,共3页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建筑风格。然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建筑的传承面临着一定的困难。现以贵州民族特色村落为例,分析传统建筑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传统建筑文化 建筑风格 城镇化 解决策略 工业化 外来文化 传承与创新 承前启后
下载PDF
论民族地区大学“立体课堂”的构建及其意义
18
作者 陈文元 《科教导刊》 2021年第9期19-21,共3页
民族地区大学是培养民族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培养着民族人才的重任。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环节,应积极构建民族地区大学"立体课堂",加深纵向,拓宽横向,营造多维课堂空间,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不断改进和创... 民族地区大学是培养民族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培养着民族人才的重任。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环节,应积极构建民族地区大学"立体课堂",加深纵向,拓宽横向,营造多维课堂空间,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不断改进和创新,形成"立体性"结构,以实现课堂有效性,促进教学完善性,增强学生能动性,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培养新型民族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课堂” 大学教育 民族地区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民族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洁 杨刚 《山西农经》 2021年第13期55-56,共2页
在贵州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进程当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激活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活力、转变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贵州民族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 在贵州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进程当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激活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活力、转变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贵州民族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从产业融合理论的视角,分析了目前贵州民族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有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发展模式
下载PDF
贵州汉族移民史研究述评
20
作者 周永健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8-35,52,共9页
学术界关于贵州移民史之阶段划分颇有争论,四阶段说、五阶段说、六次迁移说是主流。关于汉族移民入黔之原因、类型与特点分析,普遍认为与中央王朝经营贵州之政策走向有关,一些学者详细分析了历代入黔汉族移民类型、方式及特点,进而关注... 学术界关于贵州移民史之阶段划分颇有争论,四阶段说、五阶段说、六次迁移说是主流。关于汉族移民入黔之原因、类型与特点分析,普遍认为与中央王朝经营贵州之政策走向有关,一些学者详细分析了历代入黔汉族移民类型、方式及特点,进而关注汉族移民入黔人口数量、分布等问题。入黔汉族移民与土著民族交往与文化互渗、汉族少数民族化、认同贵州文化等,是学者比较关注的话题。由此,一些学者分析汉族移民给贵州带来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诸多积极影响,以及因此触发的一些族群之间的矛盾冲突与调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移民史 汉族移民 移民文化 文化交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