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开创傩学研究新局面——开拓奋进中的贵州民族学院西南傩文化研究院
1
《教育文化论坛》 2010年第3期83-85,共3页
关键词 贵州民族学院 傩文化研究 研究院 资源优势 西南 中国美术馆 研究机构 学术影响
下载PDF
贵州傩文化发展现状综述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玉平 何飞 《教育文化论坛》 2014年第1期111-115,129,共6页
2012-2013年,贵州傩文化在展览与表演、经营与开发、传承与保护、调查与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如经营与开发处于较低的层次,学术研究上没有国际性的傩文化学术研讨会和文化艺术节,相比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热闹景象... 2012-2013年,贵州傩文化在展览与表演、经营与开发、传承与保护、调查与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如经营与开发处于较低的层次,学术研究上没有国际性的傩文化学术研讨会和文化艺术节,相比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热闹景象显得有些冷清;保护方面有许多方法和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但从整体上看贵州傩文化仍呈现出向前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傩文化 展览 表演 研究 保护 开发
下载PDF
贵州傩戏文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庹修明 《教育文化论坛》 2010年第3期89-95,133-136,共11页
傩文化是以驱疫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的古文化现象。傩戏是傩文化的载体,是由傩祭、傩舞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古朴、原始、独特的戏曲样式。贵州民间傩戏系统,主要是两个系列,三个层次。汉、苗、... 傩文化是以驱疫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的古文化现象。傩戏是傩文化的载体,是由傩祭、傩舞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古朴、原始、独特的戏曲样式。贵州民间傩戏系统,主要是两个系列,三个层次。汉、苗、侗、土家、彝、仡佬等民族地区的傩戏,为一个系列,即民间傩系列。彝族傩戏"撮泰吉"完成了傩祭向傩戏的初步过渡,是傩戏的雏形,属低级层次;汉、苗、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的傩戏,是向单一的戏剧艺术过渡的中间层次;贵州地戏属于军傩系列,是傩戏发展的较高层次,是地道的"农民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戏 类型 分布 仪式 演出
下载PDF
萨满文化与黔北傩文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庹修明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6年第5期118-124,共7页
中国原始文化主要是巫术文化。中国民间的巫文化有两大系统:北方的萨满文化和南方的傩文化。考察和研究现存中国北方和南方某些地区以其独特的方式保存下来的巫文化的"活化石",打开远古文化的储存库,对神学、心理学、社会学... 中国原始文化主要是巫术文化。中国民间的巫文化有两大系统:北方的萨满文化和南方的傩文化。考察和研究现存中国北方和南方某些地区以其独特的方式保存下来的巫文化的"活化石",打开远古文化的储存库,对神学、心理学、社会学、结构学、宗教史学、哲学、医学、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都是有意义的。通过南北巫文化的比较,探讨它们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满文化 傩文化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区域内跨民族傩坛信仰试探——以重庆彭水、贵州道真两自治县傩坛班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陈玉平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11,29,共5页
本文以地域上相邻的彭水、道真两地傩坛班为考察对象,对由不同民族成员组成的傩坛班及其操作的仪式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区域内不同民族傩坛信仰的共通性及其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彭水 道真 傩坛班 跨民族
下载PDF
论贵州多民族傩信仰的社会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吴电雷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8年第2期20-25,共6页
贵州较有特色的地理地貌和历史人文环境孕育了多样化的傩信仰形式。傩信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元且根深的社会性质,对域内外多民族的家庭社会、村寨社会、公众社会甚至国家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傩信仰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内质... 贵州较有特色的地理地貌和历史人文环境孕育了多样化的傩信仰形式。傩信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元且根深的社会性质,对域内外多民族的家庭社会、村寨社会、公众社会甚至国家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傩信仰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内质及其社会规约性,对感化提升民众的精神品格、整合增强农村社会凝聚力、维系多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服务新农村生态建设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地傩信仰 社会性 民族和谐 新价值
下载PDF
文化地理视域中的黔地傩文化形态研究
7
作者 吴电雷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10,共10页
黔地傩文化资源丰富,形态多样,典型类型有撮泰吉、傩堂戏、端公戏、阳戏、梓潼戏、庆坛、地戏、布依族面具戏等。多样化的傩文化形态在黔域的地理版图上构造出一幅条块清晰的傩文化地图,每类傩文化形态在一定区域内呈现独特性的同时又... 黔地傩文化资源丰富,形态多样,典型类型有撮泰吉、傩堂戏、端公戏、阳戏、梓潼戏、庆坛、地戏、布依族面具戏等。多样化的傩文化形态在黔域的地理版图上构造出一幅条块清晰的傩文化地图,每类傩文化形态在一定区域内呈现独特性的同时又与其他类型略有融合。黔地傩文化主要有域外文化源和域内文化源两大主流。域外文化源又分为"周边文化源"和"中原文化源",域内文化源则单指"本土生发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地 形态类型 傩文化地图 文化溯源
下载PDF
论贵州多民族傩信仰的社会性
8
作者 吴电雷 《群文天地(贵州)》 2018年第2期10-16,共7页
贵州较有特色的地理地貌和历史人丈环境孕育了多样化的傩信仰形式。傩信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元且根深的社会性质。对域内外多民族的家庭社会、村寨社会、公众社会甚至国家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傩信仰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内质... 贵州较有特色的地理地貌和历史人丈环境孕育了多样化的傩信仰形式。傩信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元且根深的社会性质。对域内外多民族的家庭社会、村寨社会、公众社会甚至国家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傩信仰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内质及其社会规约性,对感化提升民众的精神品格、整合增强农村社会凝聚力、维系多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服务新农村生态建设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地傩信仰 社会性 民族和谐 新价值
下载PDF
近三十年贵州地戏研究综述 被引量:3
9
作者 吴电雷 兰桂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9-14,共6页
自1983年至今,贵州地戏研究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问题:论述地戏的本体因素,如地戏的形成、剧目、面具、音乐、表演动作等;讨论地戏的形态;探究地戏的多种价值和"非遗"保护问题;由张艺谋《千里走单骑》涉及"安顺地戏"... 自1983年至今,贵州地戏研究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问题:论述地戏的本体因素,如地戏的形成、剧目、面具、音乐、表演动作等;讨论地戏的形态;探究地戏的多种价值和"非遗"保护问题;由张艺谋《千里走单骑》涉及"安顺地戏"署名权的官司之争而衍生的系列论题。新时期,要开新地戏社会价值和学术意义,使之既能充分发挥承载屯堡文化功能的作用,又能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地戏 三十年 研究综述 开新
下载PDF
论西南地区阳戏与傩的种属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电雷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6期182-183,共2页
西南地区阳戏符合"傩"的基本属性:驱鬼逐疫,祈福禳灾,酬神还愿。阳戏是傩戏的一个品种,处于傩戏向民间小戏过渡时期,其戏剧表演因素更趋完备。演出形态上,表现为祭祀娱神与演戏娱人、举行仪式与欣赏艺术相结合。因此可以说,... 西南地区阳戏符合"傩"的基本属性:驱鬼逐疫,祈福禳灾,酬神还愿。阳戏是傩戏的一个品种,处于傩戏向民间小戏过渡时期,其戏剧表演因素更趋完备。演出形态上,表现为祭祀娱神与演戏娱人、举行仪式与欣赏艺术相结合。因此可以说,阳戏从属于傩戏,或者说是傩戏的一个品种,是傩戏系统中戏剧表演因素更趋完备的剧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戏 “驱鬼逐疫” 种属关系
下载PDF
贵州筹建中国傩戏傩面具博物馆的评估与建议 被引量:3
11
作者 庹修明 《文化遗产》 CSSCI 2010年第4期18-23,157-158,共8页
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傩戏傩面具,是民族民间艺术多因子的复合体。西南地区傩戏、傩面具,具有不同类型、层次和形态,在中国傩文化中最具学术和审美价值,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在当前社会大变迁、经济大转型之际,傩文... 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傩戏傩面具,是民族民间艺术多因子的复合体。西南地区傩戏、傩面具,具有不同类型、层次和形态,在中国傩文化中最具学术和审美价值,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在当前社会大变迁、经济大转型之际,傩文化正面临随风而逝的挑战,再不抢救、保护、创新,就永远都来不及了。建立中国傩戏、傩面具主题博物馆,条件已经成熟,机不可失。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就在贵州省贵阳市建馆提出十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戏 傩面具 保护 开发 博物馆
下载PDF
刍议傩文化的现代教育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玉平 龚德全 《教育文化论坛》 2010年第3期96-100,共5页
傩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区域文化体系中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其表现形式亦多种多样。概括而言,傩文化的教育价值结构可分为三个层面:一为傩文化的宗教信仰体系;二为傩文化的知识价值再现;三为作为文化消费品的自在教育价值。现代... 傩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区域文化体系中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其表现形式亦多种多样。概括而言,傩文化的教育价值结构可分为三个层面:一为傩文化的宗教信仰体系;二为傩文化的知识价值再现;三为作为文化消费品的自在教育价值。现代传媒的深刻介入,导致了傩文化的教育价值强化与弱化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文化 教育价值 信仰体系 知识价值 文化消费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阳戏剧目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电雷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5-73,共9页
阳戏主要流布于黔、渝、川北和湘西。辑录西南各地阳戏剧目发现:川北阳戏剧目较少,内容多为颂神词和有简单情节的神话故事戏;湘西、黔东南阳戏剧目较多,内容多为世俗性民间小戏,是与古典戏曲以及其他地方曲艺形式积极融合的结晶;黔、渝... 阳戏主要流布于黔、渝、川北和湘西。辑录西南各地阳戏剧目发现:川北阳戏剧目较少,内容多为颂神词和有简单情节的神话故事戏;湘西、黔东南阳戏剧目较多,内容多为世俗性民间小戏,是与古典戏曲以及其他地方曲艺形式积极融合的结晶;黔、渝阳戏流播范围广,剧目丰富且多样,既有包括颂神词和神话故事戏的仪式戏,也有极具区域特色的世俗戏。不论从阳戏流播区域,还是从其演出形态、剧目数量和内容来看,贵州地区都是阳戏文化传播的主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戏 剧目 仪式性 世俗性 剧目特点
下载PDF
道教文化与中国傩文化资源之现代开发 被引量:12
14
作者 庹修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5-10,共6页
傩坛与道教同源合流,是农村流传最广的民间信仰与宗教。傩坛科仪斋醮化,傩坛神系道教化;傩坛掌坛师道士化,使傩坛与道坛难分难解。傩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傩文化资源之现代开发,为道教文化研究提供鲜活、形象生动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 傩坛 道教 同源合流 发掘研究 资源开发
下载PDF
贵州屯堡傩面具产业化升级发展路径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电雷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6-20,共5页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贵州屯堡傩面具生产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并逐步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以来,当地政府给予了贵州屯堡傩面具生产以多项扶持措施,使贵州屯堡傩面具生产蓬勃发展。目前,贵州屯堡傩面具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贵州屯堡傩面具生产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并逐步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以来,当地政府给予了贵州屯堡傩面具生产以多项扶持措施,使贵州屯堡傩面具生产蓬勃发展。目前,贵州屯堡傩面具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导致贵州屯堡傩面具生产长时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贵州屯堡傩面具生产亟须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重点要做好产品宣传、拓宽销售渠道、加快品牌创新三个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屯堡傩面具 产业化 升级发展 品牌创新
下载PDF
傩戏美学特质探微——以贵州傩戏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龚德全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9-25,共7页
作为一种原始演剧形态,傩戏所呈现出来的美学景观与美学想像同现代戏剧有着诸多不同之处。文章以贵州省各种类型的傩戏为分析文本,论析了其美学特质的几个层面:傩戏的戏剧结构体现了碎片与连贯的辩证法则;张扬着生命本质力量与生命觉醒... 作为一种原始演剧形态,傩戏所呈现出来的美学景观与美学想像同现代戏剧有着诸多不同之处。文章以贵州省各种类型的傩戏为分析文本,论析了其美学特质的几个层面:傩戏的戏剧结构体现了碎片与连贯的辩证法则;张扬着生命本质力量与生命觉醒意识的群体美是傩戏的审美本性;用大量象征符号建构的傩戏面具蕴孕了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中和、气韵和意境。富蕴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符码,熟谙中国民众深层审美心理习惯的傩戏表演,将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戏 美学特质 戏剧结构 群体审美 傩面造型
下载PDF
思南傩文化的特殊地位及其旅游开发模式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玉平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24-128,共5页
思南傩堂戏历史悠久,形态独特,内涵丰富。20世纪80年代末,思南开始发掘整理傩文化资料,并于90年代初公开出版了《思南傩堂戏》一书。但之后未进一步开展发掘和研究工作。文章从不同层面分析思南傩文化在贵州乃至全国傩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思南傩堂戏历史悠久,形态独特,内涵丰富。20世纪80年代末,思南开始发掘整理傩文化资料,并于90年代初公开出版了《思南傩堂戏》一书。但之后未进一步开展发掘和研究工作。文章从不同层面分析思南傩文化在贵州乃至全国傩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并结合中、日、韩几种傩戏(假面剧)开发模式,探讨如何在思南旅游开发中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傩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南傩文化 假面剧 旅游 模式
下载PDF
语言人类学视野下的壮侗语民族文化特征
18
作者 龚德全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32-36,共5页
以语言人类学为视角,运用壮侗语族语言材料,诠释壮侗语民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基本特征。由此感受到壮侗语民族文化对其语言的制约和影响,以及语言人类学视角对于民族文化研究的有效性与真实性。
关键词 语言人类学 壮侗语族 文化特征
下载PDF
从抽象到具象:西南端公崇奉神祇的文化表现形态
19
作者 龚德全 《晋中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7-32,共6页
作为古巫在后世的存续与发展,端公所崇奉的神灵系统体现出驳杂繁冗之特点。众多神祇不仅存在于端公的观念世界中,更在其法事行为中具象化为四种文化形态:神案形态、偶像形态、面具形态、话语形态。这些具象化的文化表现形态,不仅为众多... 作为古巫在后世的存续与发展,端公所崇奉的神灵系统体现出驳杂繁冗之特点。众多神祇不仅存在于端公的观念世界中,更在其法事行为中具象化为四种文化形态:神案形态、偶像形态、面具形态、话语形态。这些具象化的文化表现形态,不仅为众多神祇赋予了一种可感性,而且对增强仪式效力及民众信仰度也起着重要作用。端公崇奉神祇的四种文化形态在西南各地具有共通性,这充分表征了西南端公文化作为一个系统存在的文化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公 神祇 文化形态
下载PDF
屯堡地戏的文化变迁与保护开发 被引量:13
20
作者 庹修明 《文化遗产》 2009年第1期30-37,共8页
屯堡地戏及其面具的文化变迁与旅游开发,是屯堡地戏及面具研究的薄弱环节。传统地戏及面具,与旅游市场的开发,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急功近利中走出来,把地戏演出、面具雕刻传统当财富来规划、保... 屯堡地戏及其面具的文化变迁与旅游开发,是屯堡地戏及面具研究的薄弱环节。传统地戏及面具,与旅游市场的开发,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急功近利中走出来,把地戏演出、面具雕刻传统当财富来规划、保护、经营,在传统艺术和市场之间找到新的结合点。一方面要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有所创新、开拓,另一方面要保持特色、个性,这是屯堡人几百年来创造的文化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屯堡 地戏 文化变迁 保护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