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竹荪抑菌防腐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文力 黎璐 汤洪敏 《现代食品》 2017年第11期3-5,共3页
竹荪是著名的药食兼用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防腐功效。本文主要阐述了竹荪的抑菌、防腐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竹荪作为天然防腐剂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竹荪 防腐剂 抗菌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金荞麦芽尖开发为功能茶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翠莲 汤洪敏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2463-2465,共3页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植物资源,对金荞麦芽尖开发为黄酮型功能茶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研究。以时间、浸泡次数、料液比作为变量因子,探索各因素对金荞麦芽尖总黄酮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泡10 min内溶出速...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植物资源,对金荞麦芽尖开发为黄酮型功能茶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研究。以时间、浸泡次数、料液比作为变量因子,探索各因素对金荞麦芽尖总黄酮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泡10 min内溶出速率较快;料液比对总溶出率影响不大;第一次浸泡溶出量平均占5次浸泡总溶出率的50%左右;且溶出率随浸泡次数的增加而迅速降低,自然阴干的溶出率高于60℃烘干的,金荞麦芽尖具有开发为功能茶饮的潜力,可为金荞麦芽尖的功能性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 芽尖 功能茶 总黄酮 溶出率
下载PDF
白鬼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黎璐 李文力 汤洪敏 《广东经济》 2017年第4X期185-186,共2页
文章论述了白鬼笔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化学成分、食药用价值以及人工驯化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开发白鬼笔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鬼笔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黔产白鬼笔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成分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文力 黎璐 汤洪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2-76,共5页
目的:通过黔产白鬼笔子实体干品的菌盖、菌柄、菌托3个部位石油醚和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寻找并拓展白鬼笔的利用价值。方法:在常温条件下先后用石油醚和乙醇分别对白鬼笔的3个部位进行超声提取,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取物... 目的:通过黔产白鬼笔子实体干品的菌盖、菌柄、菌托3个部位石油醚和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寻找并拓展白鬼笔的利用价值。方法:在常温条件下先后用石油醚和乙醇分别对白鬼笔的3个部位进行超声提取,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气相色谱柱为HP-INNOWAX极性柱,程序升温条件为:60℃保持2 min,以10℃/min升至160℃,保持6 min,以3℃/min升至220℃,保持17 min,用NIST 08谱库进行成分比对。结果:2种提取物共检出67种成分,其中66种成分在白鬼笔的研究中尚未见报道。石油醚提取物共检出35种成分,菌盖、菌柄、菌托3个部分分别检测出24、18、18种成分。乙醇提取物共检出38种成分,菌盖、菌柄、菌托3个部位分别检测出26、28、12种成分。结论:从白鬼笔中检出的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二丁基羟基甲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异山梨醇、1,2-环戊二酮、α-吡咯烷酮、烟酰胺、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等具利用价值的成分可为白鬼笔3个部位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鬼笔 石油醚提取物 乙醇提取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长裙竹荪3部分石油醚提取物的对比 被引量:8
5
作者 黎璐 吕昱 汤洪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77,共5页
目的:通过黔产长裙竹荪鲜品的菌盖、子实体、菌托3部分石油醚提取物的比较研究,为寻找黔产长裙竹荪菌盖、菌托的利用价值、拓展黔产长裙竹荪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常温下用石油醚分别对黔产长裙竹荪的3部分进行萃取,应用气质联... 目的:通过黔产长裙竹荪鲜品的菌盖、子实体、菌托3部分石油醚提取物的比较研究,为寻找黔产长裙竹荪菌盖、菌托的利用价值、拓展黔产长裙竹荪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常温下用石油醚分别对黔产长裙竹荪的3部分进行萃取,应用气质联用仪对萃取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气相色谱柱为HP-Innowax极性柱分离。结果:3部分的石油醚提取物检出69种成分,其中32种成分从竹荪属中检出。菌盖、子实体、菌托3部分的石油醚提取物分别检测出了36、46、31种成分,脂肪酸分别占检出总量的86.15%、84.03%、86.42%,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检出量的56.00%、65.79%、63.40%。结论:从竹荪属菌盖、子实体的提取物中检出全顺式-10,12-十六碳二烯醛、从竹荪属菌盖的提取物中检出全顺式-9,12,15-十八碳三烯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裙竹荪 石油醚提取物 气质联用仪
下载PDF
黔产长裙竹荪菌盖部分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静 汤洪敏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7-31,共5页
为进一步了解黔产长裙竹荪菌盖部分的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大孔树脂和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黔产长裙竹荪菌帽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其化合物。结果显示:从竹荪菌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 为进一步了解黔产长裙竹荪菌盖部分的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大孔树脂和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黔产长裙竹荪菌帽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其化合物。结果显示:从竹荪菌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六烷酸(16-Hexadecanoic acid)、2-呋喃甲酸(2-Furancarboxylic acid)、2-异丙基-5-甲基环己醇(5-methyl-2-(1-methyl)-)、5-氧代吡咯烷-2-甲酸甲酯(methyl 5-oxo-DL-prolinate)、邻苯二甲酸丁基异丁酯(Butyl isobutyl phthalate,BI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其中化合物2-呋喃甲酸和5-氧代吡咯烷-2-甲酸甲酯是首次在竹荪中被检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裙竹荪 菌盖 化学成分 气相-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金荞麦花茶开发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明健 汤洪敏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56,共4页
探讨金荞麦花茶的开发工艺。以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寻找金荞麦花茶的最优浸泡条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荞麦中总黄酮的含量。金荞麦花茶以液料比1∶50,90℃浸泡3次,每次30 min,为最佳浸泡工艺。
关键词 金荞麦 花茶 总黄酮
下载PDF
黔产香料三柰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冉坚强 金军 +1 位作者 李丽君 谭承建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114,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黔产香料三柰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明确其调香、防腐、药用的物质基础。从中鉴定出了66种化合物,占总精油的92.685%。化合物类型涉及萜类、有机酸、醛、酯、醇、烃类和多种苯的衍生物,其中萜类化合物...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黔产香料三柰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明确其调香、防腐、药用的物质基础。从中鉴定出了66种化合物,占总精油的92.685%。化合物类型涉及萜类、有机酸、醛、酯、醇、烃类和多种苯的衍生物,其中萜类化合物占7.225%;有机酸、醛、酯、醇类化合物分别占6.219%,0.019%,0.107%,0.164%;烯烃、烷烃类化合物分别占0.081%,1.272%,多种苯的衍生物占82.460%,草蒿脑、香叶醇、丁香酚等是其调香、防腐、药用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柰 气相色谱一质谱 化学成分 香料 草蒿脑
下载PDF
竹荪菌丝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丁邦菊 汤洪敏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28-131,共4页
测定不同生长时间竹荪菌丝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Dibutyl Phthalate)的含量,探讨竹荪菌丝对DBP是否存在富集作用。通过外标法,并做加标回收试验,以培养液及空白培养液作为对照,用乙酸乙酯为溶剂,超声波辅助提取溶剂法提取竹荪菌丝干... 测定不同生长时间竹荪菌丝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Dibutyl Phthalate)的含量,探讨竹荪菌丝对DBP是否存在富集作用。通过外标法,并做加标回收试验,以培养液及空白培养液作为对照,用乙酸乙酯为溶剂,超声波辅助提取溶剂法提取竹荪菌丝干品中的DBP,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DBP标准线性回归方程为y=26 021x-74 798,R^2=0.999 9,证明方法在5.0μg/mL^100.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4%~105.0%,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3.4%。(2)在空白培养液中检测出一定含量的DBP,其浓度为19.30μg/mL。不同培养时间的培养液中DBP的浓度在17.71μg/mL^20.50μg/mL范围,相应培养时间的竹荪菌丝中DBP的含量在28.86 mg/kg^33.52 mg/kg范围。竹荪菌丝在培养过程中,能产生和释放一定量的DBP,并也能一定程度地富集环境中的D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荪 菌丝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下载PDF
不同杀青工艺对金荞麦叶总黄酮溶出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艳荣 汤洪敏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6-239,共4页
为了拓展金荞麦的资源利用,以不同杀青工艺处理的金荞麦鲜叶为原料,测定其总黄酮的溶出率,且与自然阴干做比较,探讨微波、热风、蒸汽、锅炒杀青工艺处理的金荞麦茶叶中总黄酮溶出率的差异。结果表明:金荞麦叶中含有较为丰富的黄酮类化合... 为了拓展金荞麦的资源利用,以不同杀青工艺处理的金荞麦鲜叶为原料,测定其总黄酮的溶出率,且与自然阴干做比较,探讨微波、热风、蒸汽、锅炒杀青工艺处理的金荞麦茶叶中总黄酮溶出率的差异。结果表明:金荞麦叶中含有较为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与自然阴干金荞麦叶中总黄酮溶出率9.58%相比,4种杀青方法中,热风杀青中总黄酮溶出率最高,热风杀青时间10 min、温度120℃时,总黄酮溶出率是8.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叶 杀青工艺 总黄酮 溶出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