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贵州民族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思路的探索
1
作者 王国超 胡启勇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87-189,共3页
贵州民族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存在规划缺失、管理不规范、网络教学资源标准化程度不高、特色不凸显以及共享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应在定位规划、团队建设、评价体系以及应用推广等方面探索新思路,从而切实实现精品课程建设的宗旨任务与可持... 贵州民族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存在规划缺失、管理不规范、网络教学资源标准化程度不高、特色不凸显以及共享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应在定位规划、团队建设、评价体系以及应用推广等方面探索新思路,从而切实实现精品课程建设的宗旨任务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民族学院 精品课程 思路
下载PDF
西南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及恢复模式浅谈 被引量:2
2
作者 彭艳 朱健 朱宇 《科技创新导报》 2010年第36期122-122,共1页
生态恢复是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已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积累了许多石漠化治理的成功经验,探索出了不同的生态恢复模... 生态恢复是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已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积累了许多石漠化治理的成功经验,探索出了不同的生态恢复模式,但相对于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类型而言,在石漠化地区实际的生态恢复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总体上石漠化仍趋于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模式
下载PDF
性恶与礼法——荀子礼法思想的人性根基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启勇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51-56,共6页
为了给礼法的生成与运行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荀子以人性统一为前提,以"性伪之分"为逻辑起点,以"性伪之合"为理论归属,论证了礼法产生的必要性、可能性,揭示了礼法运行的人性机制,彰显了先秦儒家礼法与人性关系... 为了给礼法的生成与运行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荀子以人性统一为前提,以"性伪之分"为逻辑起点,以"性伪之合"为理论归属,论证了礼法产生的必要性、可能性,揭示了礼法运行的人性机制,彰显了先秦儒家礼法与人性关系的内在逻辑,从而主张以礼法来节制人们的欲望、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建构相应的法制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性恶 情欲 犯罪 礼法
下载PDF
苗族传统婚恋伦理文化探析
4
作者 胡启勇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47-51,共5页
苗族在其长期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婚恋模式及其伦理文化。本文从自由与规则、自主与限制、生育与完美等三个方面,探讨苗族恋爱、婚姻生成、婚姻崩裂等过程中蕴含的伦理文化及伦理精神。
关键词 苗族婚恋 伦理文化 伦理精神
下载PDF
贵阳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对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彭艳 李心清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33-40,共8页
次生林是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未来的森林可能就是次生林。土壤有机碳(SOC)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其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土壤生物学活性有重要影响。为了解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对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在贵阳市郊设置... 次生林是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未来的森林可能就是次生林。土壤有机碳(SOC)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其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土壤生物学活性有重要影响。为了解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对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在贵阳市郊设置灌丛、女贞林、马尾松林3个样点,于2008年6月—2009年5月进行为期1a的采样,并与农田土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灌丛SOC含量最高,基于SOC/g来看,其含C底物的利用率却最低,土壤生化过程弱,植物和微生物可利用的营养物质较少;女贞林N转化速率较快,林下具有反硝化能力的菌群的酶丰富,气态N流失严重;马尾松林基于每克SOC的土壤有机残体分解的速度快、强度高,微生物活性、土壤酶活性高,土壤生化过程强烈,气态氮流失率最低。总的来说,研究区域土壤SOC含量限制了微生物群落规模,对灌丛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大,SOC含量也间接地影响了微生物体N转化速率和有机物的分解速率,但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不显著;建议在土壤恢复初期优先让草或灌木生长,改善立地条件,之后再选择适宜的树种按照针阔混交模式植树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生物学活性 反硝化作用 土壤酶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