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祭祀芦笙之考察与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德埙 《音乐探索》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2-38,共7页
受组织派遣和学会委托,笔者曾一度抽调省民委,参与了1990年贵州民族民间芦笙表演赛的筹备工作。三个月间跋涉近两千公里,对祭祀芦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将初步之考察与浅见呈教于列位专家。
关键词 花棍 生殖崇拜 洪水朝天 祖灵 母性崇拜 历时性 石寨山 祭鼓 黔北 巫教
下载PDF
浅议少数民族乐器芦笙及其改良 被引量:2
2
作者 范元祝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51-55,共5页
通过对芦笙历史沿革、传统形制以及改良革新情况的简述,分析、探索芦笙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及措施。
关键词 芦笙历史 传统形制 改良革新
下载PDF
贵州近现代音乐理论研究概述 被引量:4
3
作者 德埙 方刚 +1 位作者 中笑 伯龙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1年第3期1-17,共17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贵州的音乐理论工作者,在民族民间音乐的介绍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音乐史学、美学、演奏技术理论、音乐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是贵州近现代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概述 音乐理论研究 民间 贵州
下载PDF
水族民间剪纸艺术浅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先模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49-50,共2页
文章从内容、表现形式,创作风格等方面论述了水族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 水族 剪纸 审美情趣 表现形式 创作风格
下载PDF
中国手风琴学派的历史与展望 被引量:15
5
作者 殷琪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7-23,共7页
本文概述了手风琴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过程,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及人物,从教学、演奏、创作以及乐器制造等多角度、多方位地总结和阐明中国手风琴艺术以及中国手风琴学派的成就,并对其风格进行了论述。同时还深入地讨论了“自由低音”手... 本文概述了手风琴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过程,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及人物,从教学、演奏、创作以及乐器制造等多角度、多方位地总结和阐明中国手风琴艺术以及中国手风琴学派的成就,并对其风格进行了论述。同时还深入地讨论了“自由低音”手风琴和“巴杨”手风琴以及传统结构的键盘式手风琴在符合中国国情的条件下进行综合发展,主张“打开国门,借鉴西方,为我所用,并存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手风琴学派 传统键盘式手风琴 自由低音手风琴 “巴杨”式手风琴
下载PDF
手风琴教学专业化训练问题的几点讨论 被引量:10
6
作者 殷琪 《音乐探索》 1999年第4期74-77,共4页
关键词 手风琴艺术 手风琴教学 练习曲 专业化 手风琴演奏 手风琴练习 风箱 音乐作品 左手技术 车尔尼
下载PDF
熊朋来《瑟谱》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德埙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35,共6页
瑟谱是中国古代以瑟为主要伴奏乐器,用于歌唱《诗经》或孔庙雅乐的一种通用乐谱。探讨熊朋来在中国乐曲考古学领域的贡献,并将其《瑟谱》50曲评为线谱,订正其错误,随曲附注。熊氏建立了瑟学理论体系、考证了诗乐流变史、研究了瑟... 瑟谱是中国古代以瑟为主要伴奏乐器,用于歌唱《诗经》或孔庙雅乐的一种通用乐谱。探讨熊朋来在中国乐曲考古学领域的贡献,并将其《瑟谱》50曲评为线谱,订正其错误,随曲附注。熊氏建立了瑟学理论体系、考证了诗乐流变史、研究了瑟弦律并研制古瑟、制定乐谱、奏唱鉴定。关于宫调的宇宙浑一论。关于译谱的绝对音高。关于译谱的节拍节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朋来 瑟谱 诗乐流变 瑟弦律 谱字 宇宙浑一论
下载PDF
《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补遗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德埙 《音乐探索》 1999年第1期20-22,共3页
《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便利于学界参证。但《全唐诗》尚有可补之诗,中外学者对之作了大量艰辛的辑补,中华书局编为《全唐诗外编》,分上下册出版。笔者以此为据编成《<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补遗》,使无遗珠之憾。本文着眼于音乐史... 《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便利于学界参证。但《全唐诗》尚有可补之诗,中外学者对之作了大量艰辛的辑补,中华书局编为《全唐诗外编》,分上下册出版。笔者以此为据编成《<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补遗》,使无遗珠之憾。本文着眼于音乐史的学术研究以定取舍。计分歌曲、弹拨乐、吹奏乐、打击乐与宗教音乐和舞蹈等五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遗 音乐史 歌曲 弹拨乐 吹奏乐 打击乐 宗教音乐 舞蹈
下载PDF
略论笙的统一规范 被引量:2
9
作者 范元祝 《乐器》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22,共2页
笙,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族吹管乐器,有3000多年的历史。笙的声学结构科学而独特,音色优美,和声丰满,技巧多样,极富表现力。因此,它在中国乃至世界乐器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吹管乐器 民族器乐 结构科学 中乐寻源 民族乐器 音孔 高音区 方笙 音级 传统控制
下载PDF
论文字记谱法的内在矛盾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德埙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1-14,共4页
中国文字记谱法的内在矛盾就是实记与所记的矛盾。汉初为何出现“声曲折”乐符体系?一为乐府音乐的客观需求,二为节省字符量,且取“图十释文”的格式为战国汉初文化时尚。到一弦多音的定制琴阶段,乐符渐不合时宜。三条路子,一是寻... 中国文字记谱法的内在矛盾就是实记与所记的矛盾。汉初为何出现“声曲折”乐符体系?一为乐府音乐的客观需求,二为节省字符量,且取“图十释文”的格式为战国汉初文化时尚。到一弦多音的定制琴阶段,乐符渐不合时宜。三条路子,一是寻求新的乐符,二是重走先汉字谱之路。分析《碣石调?幽兰》的字词关系。琴叙谱的特点是庞大的字词量和低微的汉字量并存,通用字量与汉字量成反比。三是创造古琴减字谱。曹植首创减字的贡献。分析琴叙谱与减字谱的内在矛盾性。减字谱的构成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字记谱法 实记 所记 琴谱 减字谱
下载PDF
“和”、“穆”再考——兼与吴钊先生商兑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德埙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5-15,共11页
和、穆二阶名是当今宫调理论研究者手中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黄翔鹏对《淮南子·天文训》之仲吕说有半截遗憾,其由“角生姑洗”切入的校勘点不宜否定。吴钊发现了仲吕说的遗憾,又因误解“比”义而步入误区。阮元拓本之“商商穆”之... 和、穆二阶名是当今宫调理论研究者手中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黄翔鹏对《淮南子·天文训》之仲吕说有半截遗憾,其由“角生姑洗”切入的校勘点不宜否定。吴钊发现了仲吕说的遗憾,又因误解“比”义而步入误区。阮元拓本之“商商穆”之“商商”表示~#fa,“穆”为清羽~#la。吴钊“镶嵌说”应否定。重申王德埙对《天文训》的校勘,其“和穆”之“比”应从古琴五度下生关系去解释,此即“和穆阴阳”之关系。因而“和”为fa,“穆”为~bSi乃是唯一的结论.侧调音阶即do.re.mi.fa.so.la.~bSi.据琴通黄、仲、无三均,可将公孙崇仲吕宫弦式之上限定为公元46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天文训》 商商穆 侧调和穆音阶
下载PDF
论《碣石调·幽兰第五》文字谱乐曲考古框架网络图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德埙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10-11,共8页
本框架网络图将百余年间《幽兰》学术研究的纵向材料作了横比压缩,以利于把握七个部类的学术结构,即1.卷子文物考古研究,为乐曲考古的根基;2.指法、乐符研究,为演奏技法基础;3.释读基础,标点文字谱为古籍整理的前期工序;... 本框架网络图将百余年间《幽兰》学术研究的纵向材料作了横比压缩,以利于把握七个部类的学术结构,即1.卷子文物考古研究,为乐曲考古的根基;2.指法、乐符研究,为演奏技法基础;3.释读基础,标点文字谱为古籍整理的前期工序;4.打谱、译谱、演出与音像,宜暂停急于求成的打谱;5.评论与反馈,应加强负反馈以构成完整的系统;6.相关考证,为最薄弱的环节;7.专题学术史论。附图一,信息反馈框图;附图二,循环加速机制图;附图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曲考古 框架网络 文字谱 幽兰 星海音乐学院 碣石 爱因斯坦 信息反馈 乐律学 循环加速
下载PDF
中国音乐美学史举要(上)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德埙 《音乐探索》 1988年第3期52-58,共7页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研究有关美和艺术的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问题,一般都是从哲学的高度提出根本的问题。而从哲学的高度探讨音乐的本质,就形成了音乐美学,或曰音乐哲学。由于音乐有着非语义性的特殊性,音乐美学...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研究有关美和艺术的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问题,一般都是从哲学的高度提出根本的问题。而从哲学的高度探讨音乐的本质,就形成了音乐美学,或曰音乐哲学。由于音乐有着非语义性的特殊性,音乐美学面临着三大难题: 1.音乐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2.音乐审美感受的性质是什么? 3.音乐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作曲家 美学思想 审美感受 舒曼 美的本质 中国音乐美学 社会功能 美学史 无怠之声 《乐记》
下载PDF
中国音乐美学史举要(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德埙 《音乐探索》 1988年第4期9-18,共10页
汉魏六朝的音乐美学和嵇康的贡献 一、刘安一花独秀与董儒独霸乐坛(汉代) 汉初,统治者奉行“黄老”之术,“无为而治”。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批判地吸取了儒家思想,杂用道家、阴阳家理论,构成刘氏音乐美学。在战国百家争鸣之后就... 汉魏六朝的音乐美学和嵇康的贡献 一、刘安一花独秀与董儒独霸乐坛(汉代) 汉初,统治者奉行“黄老”之术,“无为而治”。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批判地吸取了儒家思想,杂用道家、阴阳家理论,构成刘氏音乐美学。在战国百家争鸣之后就剩刘安一花独秀了。 刘安思想的核心是道家的“无音者,声之大宗也。”(《淮南鸿烈·原道训》),因此,他得以摆脱《乐记》编篡的影响,另劈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乐记》 原道训 淮南鸿烈 琴赋 儒家思想 王光祈 美学史 乐以象德 汉魏六朝
下载PDF
笙的音位排列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元祝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38-41,共4页
本文叙述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笙的音位排列形式 ,并根据笙的音列及和音在其音位图中所形成的音位线路 ,探索分析其音位排列的特征及规律。
关键词 音位排列 音位线路 音乐特征 民族乐器
下载PDF
中国乐曲考古学学科命名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德埙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30-33,共4页
综述中国乐曲考古学在学科命名问题上的学术历程。追溯中国古谱研究史。中国传统的考古学即今之中国音乐考古学 ,后融入金石学。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命名。“古谱学”命名之不当。“曲调考古”命名之不足。“古曲钩沉”命名之错误 ,“曲调... 综述中国乐曲考古学在学科命名问题上的学术历程。追溯中国古谱研究史。中国传统的考古学即今之中国音乐考古学 ,后融入金石学。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命名。“古谱学”命名之不当。“曲调考古”命名之不足。“古曲钩沉”命名之错误 ,“曲调考证”困难。必须划清中国乐曲考古学“曲调考证” (古乐“活化石”)的学科界限。中国乐曲考古学的“考古学”特征及其定义。中国乐曲考古加上中国乐器考古学才是中国音乐考古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乐曲考古学 学科命名 学术研究 综述
下载PDF
再论中国乐曲考古学的学科命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德埙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6-20,共5页
中国乐曲考古学的学科问题自1990年提出来后,学界关注,需要澄清一些认识.“考古”的命名来自三国时代的“考会古乐”(音乐考古).中国近代考古学借用了传统音乐考古学的“考古”命名并蔚为大国.乐曲考古学学料与中国近代考古学为同源同... 中国乐曲考古学的学科问题自1990年提出来后,学界关注,需要澄清一些认识.“考古”的命名来自三国时代的“考会古乐”(音乐考古).中国近代考古学借用了传统音乐考古学的“考古”命名并蔚为大国.乐曲考古学学料与中国近代考古学为同源同宗的关系.敦煌谱研究为敦煌学的一部分.学科基本理论之“移植“.本学科以“实物”为基点.古谱学为乐曲考古学的子学科.中国乐曲考古学加上中国乐器考古学才是中国音乐考古学.年代学问题.本学科不同于古文字学等,属边缘学科性质.一般传统乐种中古乐“活化石”不属于乐曲考古学的对象,而是“曲调考证”的对象.提倡实事求是的研究,不赞成以主观愿望取代学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命名 思想“移植” 实物 乐器谱本质
下载PDF
中国乐曲考古学大事记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德埙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8-30,共13页
将中国乐曲考古学的大事系以编年 ,从先秦到 1998年 10月。
关键词 乐曲 考古学 大事记 中国
下载PDF
唢呐吹奏中的弱音控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小明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91-92,共2页
唢呐最擅长的是表现热烈欢快的场面,在合奏中,它常以铿锵豪放的激情、高亢宏亮的音响为乐队营造一派气势磅礴的气氛。然而唢呐也常以全然相反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优美细腻、缠绵伤感之情。当然这并不是唢呐最擅长表现的情绪,所以在实际演... 唢呐最擅长的是表现热烈欢快的场面,在合奏中,它常以铿锵豪放的激情、高亢宏亮的音响为乐队营造一派气势磅礴的气氛。然而唢呐也常以全然相反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优美细腻、缠绵伤感之情。当然这并不是唢呐最擅长表现的情绪,所以在实际演奏中便有较大的难度。要做到这一点,很自然的要求就是必须控制音量。可是,唢呐的宏大音量象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要控制它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唢呐使用的是很短小的苇草制成的双簧哨片,它对气息力度的变化以及嘴唇对它的控制力度是非常敏感的,它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的变化是非常灵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幅度 哨片 振动频率 气息力度 控制力度 唢呐 弱音 吹管乐器 表现手法 初学者
下载PDF
简述建国以来唢呐音乐的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小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02-107,共6页
本文将建国以来唢呐艺术的发展与演变,进行了粗略地梳理,论述了唢呐音乐艺术在不同时代环境下 所表现的不同艺术特征,客现地从演奏、教育、学术等不同的角度回顾了唢呐艺术的发展概况,并对一 些艺术潮流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唢呐 继承发展 创新探索 新潮民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