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屏县2021年5月10日——11日大暴雨及冰雹天气气象服务分析
1
作者 廖洪敏 何为 +2 位作者 石薇 吴增宇 邓若琳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12期70-71,共2页
对玉屏县2021年5月10日—11日大暴雨及冰雹天气气象服务全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此次过程服务提前,及时开展“三个叫应”服务工作,服务及时有效,无人员伤亡。
关键词 玉屏县 大暴雨 冰雹天气 气象服务
下载PDF
玉屏县近50a旱涝特征和旱涝急转及其响应因子浅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明 严小冬 +1 位作者 吴丽华 张东海 《贵州气象》 2015年第5期34-37,共4页
利用玉屏站1965—2014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大气环流指数资料,运用统计学及Morlet小波方法,分析玉屏县旱涝特征得出:玉屏县年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有2~3 a的震荡周期;玉屏县持续性干旱过程平均32个月发生1次,大多数持续时间为4~6... 利用玉屏站1965—2014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大气环流指数资料,运用统计学及Morlet小波方法,分析玉屏县旱涝特征得出:玉屏县年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有2~3 a的震荡周期;玉屏县持续性干旱过程平均32个月发生1次,大多数持续时间为4~6个月,属季度尺度的干旱,以夏秋干旱、秋冬干旱和冬春干旱发生频率高;玉屏县洪涝过程约35个月发生1次,持续时间1~3个月,开始时间集中发生在下半年,大多数过程并未发生在降水偏多年,阶段性特征明显;玉屏县典型旱涝急转事件有3次,均未发生在降水异常年;在旱涝急转事件中,气温、最高气温和日照的阶段性波动对本区域前旱后涝的响应程度强,而西太平洋副高脊线、西伸脊点和印缅槽指数的演变,单要素对玉屏县前旱后涝的响应不明显,但若综合考虑各指标的配置情况,对玉屏县旱涝急转事件前、后响应程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特征 持续性干旱过程 洪涝过程 旱涝急转 响应因子
下载PDF
印江县旅游气象服务现状与发展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喻义军 李小兰 +1 位作者 代瑞华 黎凌云 《贵州气象》 2017年第6期78-84,共7页
通过调查问卷,采用聚类分析、交叉统计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印江县旅游气象服务现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公众对气象信息感知和气象服务感知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气候资源论证、灾害风险评估、气象指数预报等特... 通过调查问卷,采用聚类分析、交叉统计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印江县旅游气象服务现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公众对气象信息感知和气象服务感知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气候资源论证、灾害风险评估、气象指数预报等特色气象服务产品的研究,丰富气象服务产品,深化部门合作共享,建立完善的旅游气象服务机制,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提高信息传输时效与载体的多样性、主动性,加强气象科普知识宣传与普及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气象服务 印江 对策
下载PDF
贵州省印江县暴雨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喻义军 李小兰 +1 位作者 陈军 刘丹丹 《贵州气象》 2016年第3期49-54,共6页
利用2010—2014年共5 a贵州省印江县17个自动站观测资料和Micaps实况资料,采用相关对比分析、汇总归类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印江县暴雨时空分布及天气环流形势特征。结果表明:近5 a来印江县暴雨次数和过程降水量均呈增长趋势,暴雨主要发生... 利用2010—2014年共5 a贵州省印江县17个自动站观测资料和Micaps实况资料,采用相关对比分析、汇总归类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印江县暴雨时空分布及天气环流形势特征。结果表明:近5 a来印江县暴雨次数和过程降水量均呈增长趋势,暴雨主要发生在4—7月,且7月最多,占全年累计总数的50%,大暴雨天气过程以2 d居多,最长持续3 d;印江多暴雨区主要集中在印江县中北部、东北部至梵净山西部一带;印江暴雨天气可分为3类环流型,即冷锋+高空槽+切变型、低涡切变+高空短波槽型、台风倒槽型;印江县暴雨与该区域的垂直速度、假相当位温、比湿、水汽通量散度、水汽通量、涡度、K指数、SI指数、LI指数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环流特征 物理量 相关性
下载PDF
玉屏县≥10℃积温的时间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小兰 陈军 +2 位作者 滕林 吴丽华 王丽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期221-223,共3页
本文选取1980—2015年玉屏县国家一般气象站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利用趋势分析法、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玉屏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期间的初终日、持续日数以及积温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6年玉屏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 本文选取1980—2015年玉屏县国家一般气象站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利用趋势分析法、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玉屏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期间的初终日、持续日数以及积温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6年玉屏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和持续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P<0.05),其变化率分别为50.26℃·d/10年和6.65 d/10年。1994年玉屏县的日均气温稳定≥10℃积温发生突变,1998年和2003年日均气温稳定≥10℃持续日数发生突变,持续日数的突变时间落后于积温的突变时间;玉屏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开始日期总体呈下降趋势,每10年提前3 d左右开始,结束日期总体呈上升趋势,每10年推后0.5 d左右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积温 时间变化 突变 贵州玉屏
下载PDF
玉屏县气候季节、雨季及不同量级降水日数等气候变化特征
6
作者 廖洪敏 石薇 +3 位作者 罗俊祎 张惠珠 吴增宇 邓若琳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4期95-97,102,共4页
利用玉屏县国家站1960—2020年气温、降水资料,统计分析该县1960—2020年气候季节、不同量级降水日数、雨季、秋绵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玉屏县常年入春日期为3月9日、入夏日期为5月23日、入秋日期为9月22日、入冬日期为11月27日。(2... 利用玉屏县国家站1960—2020年气温、降水资料,统计分析该县1960—2020年气候季节、不同量级降水日数、雨季、秋绵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玉屏县常年入春日期为3月9日、入夏日期为5月23日、入秋日期为9月22日、入冬日期为11月27日。(2)该县一年四季小雨量级日数最多,其中春季40.1%、夏季27.9%、秋季29.0%、冬季35.2%。特大暴雨及大暴雨最少,暴雨集中在5—9月,大暴雨集中在7月。(3)该县暴雨日有增加的趋势,呈现波动上升,以2.1 d/100 a的趋势增加,在1988年前暴雨日数变幅较大,1988年后变幅较小。在1960年日最大降水量达到226.2 mm,创历史极值;2007年日最大降水量达到191.9 mm,为次极值点;年最大日降水量在40.3~226.2 mm之间。该县雨季常年开始日期为4月5日,常年结束日期为9月16日。(4)该县秋绵雨常年开始时间为10月2日,常年结束时间为11月9日,平均出现秋绵雨次数为2.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季节 降水日数 雨季 秋绵雨 玉屏
下载PDF
低层偏东气流对贵州梵净山东侧强降水的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军 何为 +3 位作者 杨群 雷霆 李小兰 杜小玲 《暴雨灾害》 2020年第2期158-166,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雷达探测资料与NCEP 1°×1°再分析资料等,对低层偏东气流影响下贵州铜仁梵净山东侧4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在低层偏东气流与地形共同作用下的强降水形成机制,并...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雷达探测资料与NCEP 1°×1°再分析资料等,对低层偏东气流影响下贵州铜仁梵净山东侧4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在低层偏东气流与地形共同作用下的强降水形成机制,并归纳低层偏东气流影响下的梵净山东侧强降水概念模型。结果表明:(1)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影响梵净山东侧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2)低层浅薄偏东气流对梵净山东侧强降水起着关键作用,当低空气流u分量随高度减小时,地形迎风坡气流辐合上升,而气流v分量随高度增加时,地形迎风坡会产生与山脉垂直的水平涡管,在地形抬升作用下涡管向上凸起形成两个涡管环流圈,涡度垂直分量使山脚附近上升气流加强而有利于山脚产生强降水;(3)梵净山东侧强降水区的形成存在三种机制,即迎风坡山脚多次触发对流形成雨量叠加效应、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自身触发组织对流、回波沿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东移形成“列车效应”,三种机制产生的降水带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走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东气流 强降水 地形抬升 垂直环流 中尺度辐合线 梵净山
下载PDF
贵州铜仁地区一次罕见大范围冰雹过程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军 李小兰 +3 位作者 喻义军 滕林 方标 杨群 《干旱气象》 2016年第6期1047-1053,共7页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降水、雷达观测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4月2日发生在贵州省铜仁市多个县(区)的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大范围冰雹过程发生在中高层低涡槽后西北冷空气与低层西南暖湿气...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降水、雷达观测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4月2日发生在贵州省铜仁市多个县(区)的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大范围冰雹过程发生在中高层低涡槽后西北冷空气与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叠加的不稳定层结中;强垂直风切变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对流风暴的发展和维持;(2)中高层干冷空气和边界层弱冷空气入侵是激发强对流产生的有利条件;(3)当铜仁地区地面至400 hPa垂直风切变超过8×10^(-3)s^(-1)时,有利于大范围冰雹系统发展;(4)多个对流单体有组织地形成弓形回波,且强回波伸展至-20℃层高度之上;有界弱回波区、悬垂回波、三体散射现象表征了冰雹产生的典型特征;降雹点50dBZ以上的强回波顶高在8.1~9.8 km之间,VIL在38.4~66.8 kg·m^(-2)之间,这些可作为铜仁地区产生冰雹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干侵入 弓形回波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贵州旱涝变化特征及其与西太平洋副高和海温的联系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军 李小兰 +1 位作者 喻义军 滕林 《干旱气象》 2016年第3期440-447,共8页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全国753站中贵州省16站逐日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的贵州省旱涝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全国753站中贵州省16站逐日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的贵州省旱涝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贵州旱涝异常时的环流特征及与全球海表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贵州SPI的各季节主模态空间分布均为全区一致型,春秋两季还表现出一定的干旱化趋势;春季和秋季的旱涝分布存在2 a、10 a左右的振荡周期,而夏季和冬季的振荡周期则以2 a、3 a及5 a左右为主;(2)春秋两季,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体强度偏强(弱)、位置偏西(东)时,贵州地区降水偏少(多),易发生干旱(洪涝);而冬夏两季,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体偏北(南)、位置偏东(西)时,贵州地区降水偏少(多),易发生干旱(洪涝);(3)贵州秋季SPI与前期、同期东印度洋—西太平洋区域的海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旱涝分布 西太平洋副高 海表温度 相关性
下载PDF
贵州高原北侧锢囚锋上一次低涡形成过程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小兰 陈军 +6 位作者 滕林 方标 周长志 陈超 王丽丽 胡萍 鲁颖 《干旱气象》 2018年第1期44-49,共6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5月22—25日一次偏北路径冷空气影响下贵州高原北侧低涡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地形导致冷空气回流形成地形锢...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5月22—25日一次偏北路径冷空气影响下贵州高原北侧低涡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地形导致冷空气回流形成地形锢囚,锢囚锋上有低涡产生,位于地面至850 h Pa的大气低层,属于暖性浅薄中-β尺度系统;(2)低涡维持2 d,降水产生在低涡中心附近,雨强不大;(3)中高层波动强迫低层涡度发展而使低涡维持;当中高层转为西北气流时,涡度发展受抑制且冷空气侵入低涡而使其减弱消亡;(4)低涡形成过程可分为地形回流、锢囚发展和减弱消亡3个阶段,与西南低涡及锋面气旋在形成机制、降水落区和强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作用 冷空气回流 锢囚锋 低涡降水
下载PDF
贵州铜仁一次大范围高架雷暴降雹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军 李小兰 +3 位作者 喻义军 方标 滕林 胡萍 《干旱气象》 2017年第4期649-656,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降水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和探空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4月15日夜间发生在贵州省铜仁市多个县的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与当地通常的地面发展雷暴降雹过程进行对比,探...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降水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和探空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4月15日夜间发生在贵州省铜仁市多个县的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与当地通常的地面发展雷暴降雹过程进行对比,探寻铜仁市冰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指标。结果表明:(1)"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和较强的垂直风切变是冰雹产生的有利环境条件;(2)地面冷空气侵入,迫使暖湿气流沿"冷垫"爬升,且与850 h Pa切变线共同作用在边界层顶触发了强对流天气,冰雹产生在冷垫北侧、850 h Pa切变线附近,具有明显的高架雷暴特征;(3)多个对流单体发展成多单体风暴,维持时间较长,强回波柱密实而深厚,回波悬于空中,质心在6 km左右;(4)降雹区VIL集中在30~45 kg·m-2之间,50 d BZ以上的强回波顶高在8 km以上,强回波底高小于3.5 km,VIL和强回波顶高整体小于当地的由地面发展雷暴产生的雹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雷暴 冰雹 干侵入 冷垫 垂直风切变 VIL
下载PDF
贵州一次暖区持续性区域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军 李小兰 +1 位作者 喻义军 滕林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5年第4期21-27,I0001,共8页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及雷达卫星资料等对2015年6月1日至3日发生在贵州的一次暖区持续性区域大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低层高湿高能环境和上干下湿的大气层结有利于暖区降水效率的提高和强对流...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及雷达卫星资料等对2015年6月1日至3日发生在贵州的一次暖区持续性区域大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低层高湿高能环境和上干下湿的大气层结有利于暖区降水效率的提高和强对流天气的产生;降水易发生在低空急流左侧和热低压东部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叠加区内,而强雷暴易发生在地面辐合线和850h Pa切变线之间的热低压第一象限里;垂直速度和涡度剖面图说明了暖区上升气流的强盛发展及其倾斜性,副高西伸北抬的同时地面辐合线却有所南压,二者反位相进退有利于斜升气流的维持;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表明低层风速风向的辐合触发局地对流单体不断发生发展,降水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列车效应",而回波剖面显示该暖区降水回波具有热带降水回波的特征;卫星云图显示对流云团发展成长条状,整个过程表现出对流云团发展具有后向传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高湿高能 地面辐合线
下载PDF
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气象报表预审质量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蓉 邓岑 《贵州气象》 2010年第B09期216-217,共2页
该文根据地面气象报表预审工作经验,归纳出要确保地面气象月报表审核质量,必须正确、合理设置审核规则库;必须综合使用浙江报表审核软件和安徽报表审核软件,并与人工审核相结合;必须把好日清旬结关。
关键词 审核规则库 尺度优化调整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审核质量
下载PDF
低空暖式切变线引发局地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小兰 陈军 +2 位作者 喻义军 滕林 胡蓉 《贵州气象》 2016年第4期16-22,共7页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站降水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结合铜仁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对2015年7月14日夜间发生在贵州省松桃县的一次局地特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此次局地特大暴雨是发生在中层500 h Pa中低纬“ω”环...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站降水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结合铜仁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对2015年7月14日夜间发生在贵州省松桃县的一次局地特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此次局地特大暴雨是发生在中层500 h Pa中低纬“ω”环流型稳定形势下;低层高湿高能环境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地面弱冷空气入侵激发了对流的产生,是产生强降水的触发条件;梵净山地形对气流既有抬升又有增强气流辐合的作用,对流单体不断在其迎风坡产生;雷达回波显示对流回波单体沿着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生成、发展、合并、移动和消亡,出现了明显的列车效应,地面辐合线对对流单体起着组织、加强和引导作用;暴雨区位于850 h Pa暖式切变线南侧、地面冷锋前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北侧,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北侧1~1.5个纬距内是强降水的主要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式切变 暴雨落区 中尺度辐合线 地形作用 列车效应
下载PDF
近40a贵定县可利用降水资源特征及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晓俊 夏恒 +1 位作者 杨明 付定常 《贵州气象》 2010年第4期18-20,共3页
利用贵定县1969—2008年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讨论了该县40 a来可利用的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年中,贵定5、6月可利用的降水资源是最多的,而12月的可利用降水则为最小。贵定降水和可利用的降水资源主要集中于夏季,各自分... 利用贵定县1969—2008年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讨论了该县40 a来可利用的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年中,贵定5、6月可利用的降水资源是最多的,而12月的可利用降水则为最小。贵定降水和可利用的降水资源主要集中于夏季,各自分别占全年比例的46%和52%。可利用降水系数全年平均为0.4,其中春季最大,为0.46,冬季最小,为0.12。40 a来,贵定平均可利用降水资源的总体趋势以0.5mm/a的线性倾向减少,这与40 a来贵定降水量总体趋势以0.5mm/a线性倾向减少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定 可利用降水 特征 变化
下载PDF
贵州一次台风暴雨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滕林 贺德军 +1 位作者 李小兰 陈军 《贵州气象》 2017年第1期53-58,共6页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1°×1°)等对2013年8月23—24日贵州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是副高西伸北抬,台风"潭美"减弱为低压西移,贵州受台风倒槽影响...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1°×1°)等对2013年8月23—24日贵州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是副高西伸北抬,台风"潭美"减弱为低压西移,贵州受台风倒槽影响而产生的;暴雨区域上空的水汽通量较大,水汽辐合明显;暴雨落区与中低层正的垂直螺旋度大值区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卫星云图显示台风外围涡旋云系长时间维持发展并不断经过贵州上空造成强降雨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倒槽 水汽通量 垂直螺旋度 外围涡旋云系
下载PDF
浅析区域自动气象站的管理及维护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岑 方标 《贵州气象》 2016年第4期86-88,共3页
自动气象站是无人操作的,能够定时对周围气象要素进行观察、记录,并且能够向控制中心发送观测数据和预测结果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天气监测和气象服务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贵州省江口县64个区域自动站运行状况中存在的问... 自动气象站是无人操作的,能够定时对周围气象要素进行观察、记录,并且能够向控制中心发送观测数据和预测结果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天气监测和气象服务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贵州省江口县64个区域自动站运行状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区域站管理和维护方法的建议与思考,以便更好地保障区域自动站的稳定、可靠运行,从而更好地利用区域自动站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自动站 管理 维护
下载PDF
贵州夏季降水特征及其与Wang and Fan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廖洪敏 何为 +3 位作者 武金霖 石薇 王丽丽 胡蓉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9年第2期24-28,共5页
该文通过对贵州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场EOF的分解、贵州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与WF指数的相关性和合成分析,以及850hPa纬向风距平场合成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贵州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场EOF的分解,所得出对应的基本分布型,即东北—西南向为负... 该文通过对贵州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场EOF的分解、贵州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与WF指数的相关性和合成分析,以及850hPa纬向风距平场合成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贵州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场EOF的分解,所得出对应的基本分布型,即东北—西南向为负值中心,整个贵州省均为同一符号,贵州夏季降水降水距平百分率场具有相当高的一致性,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的典型性变化与WF指数的变化是对应的。②标准化WF指数的线性趋势每百年以0.79的趋势减小,标准化WF指数5点平滑变化曲线呈现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周期9~10a。③与贵州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的相关中,通过信度(t=0.05)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贵州省北部、黔东南与黔南交界。且除黔西南的西南角为正相关外,其余省大部地区都是负相关。④850hPa纬向风距平场在WF指数在强、弱季风年合成中,在WF指数强季风年,关键区Ⅰ、Ⅱ主要盛行西风,在这种环流形势下贵州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场是偏少;当关键区Ⅰ盛行东风,关键区Ⅱ北部是西风,南部是东风,贵州夏季降水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ngandFan指数 贵州夏季降水
下载PDF
余庆县黔地水乡大酒店1号楼防雷工程设计
19
作者 涂仁忠 冉国辉 杨明 《贵州气象》 2012年第C00期34-37,共4页
余庆县黔地水乡大酒店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电子设备也比较多,一旦遭受雷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该文参照GB50057-2010规范,根据酒店所处的地理位置、土质、气象等自然环境的特点,确定了防雷等级,从接闪器、均压环、引下线、地网、电... 余庆县黔地水乡大酒店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电子设备也比较多,一旦遭受雷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该文参照GB50057-2010规范,根据酒店所处的地理位置、土质、气象等自然环境的特点,确定了防雷等级,从接闪器、均压环、引下线、地网、电缆以及电源系统与信号系统等方面,详细描述了余庆黔地水乡大酒店1号楼的防雷设计,达到了综合防雷设计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闪器 接地网 屏蔽 防雷工程设计 信息系统防雷
下载PDF
玉屏1960-2020年冷暖冬及低温气候变化特征
20
作者 廖洪敏 何为 +2 位作者 石薇 吴增宇 邓若琳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5期120-121,共2页
使用玉屏县国家站1960—2020年逐日平均及最低气温资料,在分析玉屏冬季冷暖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气温≤0℃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为冬季气候决策服务及农业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玉屏1960—2020年冬季平均气温最低为4.5℃,最高为8.6℃... 使用玉屏县国家站1960—2020年逐日平均及最低气温资料,在分析玉屏冬季冷暖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气温≤0℃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为冬季气候决策服务及农业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玉屏1960—2020年冬季平均气温最低为4.5℃,最高为8.6℃,常年气候值为6.8℃;冷冬年数为30年(49.2%),暖冬年数为14年(23.0%),常冬年数为17年(27.9%),且冬季平均气温呈现波动上升趋势;1980—2009年的气候倾向率通过了α=0.02的显著性检验;气温≤0℃日数在1989年开始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暖冬 低温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