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咬合平面治疗控制在正畸牙合重建中的作用
1
作者 陈万霖(综述) 贾莹(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93-197,共5页
牙合平面随牙列建牙合完成而形成,其与磨牙位置、颌骨发育、面部美观及错牙合类型等密切相关,且在正畸矫治、颜面美学评估、正颌外科手术中起关键作用,是临床治疗的基础。口腔正畸治疗被认为是广义咬合重建治疗,其目的是将牙齿移动到功... 牙合平面随牙列建牙合完成而形成,其与磨牙位置、颌骨发育、面部美观及错牙合类型等密切相关,且在正畸矫治、颜面美学评估、正颌外科手术中起关键作用,是临床治疗的基础。口腔正畸治疗被认为是广义咬合重建治疗,其目的是将牙齿移动到功能及美学合适的位置,然而无论是局部还是全口牙列咬合的调整,都将改变原有的咬合关系,其中牙合平面的变化是考量要素之一。回顾正畸治疗带来的颜面美学变化,牙合平面生长引导及治疗控制可能是引起软组织侧貌变化的一个重要机制。牙合平面的变化还可能涉及牙弓间隙调整与重新分配,下颌功能运动协调,以及矫治重建和稳定等多个环节。基于此,本文对咬合平面与正畸治疗广义牙合重建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平面 咬合重建 口腔正畸 错牙合畸形 骨性错[牙合]
下载PDF
磨牙后间隙的生长、塑建与保持
2
作者 胡笳 贾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67-771,共5页
磨牙后间隙是实现正畸磨牙远移的生物学基础和空间基础,作为正畸常用且重要的矫治方法之一,磨牙远移的实现效果常具有不确定性。目前的研究多针对如何提高磨牙远移效率及优化磨牙后间隙的静态测算方法,但关于磨牙后间隙的动态塑建机制... 磨牙后间隙是实现正畸磨牙远移的生物学基础和空间基础,作为正畸常用且重要的矫治方法之一,磨牙远移的实现效果常具有不确定性。目前的研究多针对如何提高磨牙远移效率及优化磨牙后间隙的静态测算方法,但关于磨牙后间隙的动态塑建机制与正畸对其塑建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就磨牙后间隙的生长、塑建机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正确评估和利用磨牙后间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后间隙 生长 塑建 稳定 正畸
下载PDF
氟染毒SD大鼠不同阶段颌骨内部环境和抗剪切力力学特性的变化
3
作者 赖灵妍 贾莹 +2 位作者 丁雪 胡笳 陈波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0,共6页
[背景]目前关于氟骨症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四肢骨、躯干骨,有关颌骨损害的研究甚少。颌骨是口腔疾病发生和治疗不可避免的结构基础。[目的]通过慢性氟染毒观察大鼠颌骨内环境与最大抗剪切力载荷(LSF^(max))变化,初步探讨氟染毒对颌骨力... [背景]目前关于氟骨症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四肢骨、躯干骨,有关颌骨损害的研究甚少。颌骨是口腔疾病发生和治疗不可避免的结构基础。[目的]通过慢性氟染毒观察大鼠颌骨内环境与最大抗剪切力载荷(LSF^(max))变化,初步探讨氟染毒对颌骨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筛选实验:选取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及50、150、250 mg·L^(-1)染氟组,每组12只。染氟组通过喂饲不同浓度的氟化钠水溶液进行造模,对照组饮用贵州地区自来水。再根据饲氟周期(观察时间点0、2、4及6个月)分为4个亚组,每组3只。利用电子万能力学试验机测定颌骨LSF^(max),天狼星红染色及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I型胶原(Col1)、骨形成相关因子Runt转录因子2(Runx2)。正式实验:选取1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染氟组及对照组,染氟组大鼠以150 mg·L^(-1)氟化钠水溶液饲氟5个月,对照组饮用贵州地区自来水。利用电子万能力学测试仪测定颌骨LSF^(max),利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对破骨细胞计数,利用天狼星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半定量检测Col1、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碱性磷酸酶(ALP)、组织蛋白酶K(Cath k)表达,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 CT)观测骨小梁微结构。[结果]筛选实验:对照组及50 mg·L^(-1)染氟组LSF^(max)在第2个月达峰值,50 mg·L^(-1)染氟组LSF^(max)在第4个月达谷值;150 mg·L^(-1)染氟组在第4个月LSF^(max)高于第6个月(P<0.05);250 mg·L^(-1)染氟组在各时间点LSF^(max)波动均无统计学意义。同一时间点,各组间LSF^(max)比较未表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50 mg·L^(-1)、150 mg·L^(-1)及250 mg·L^(-1)染氟组Col1从第2个月开始均高于0时间点(P<0.05)。Runx2随浓度、时间变化未表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正式实验:以150 mg·L^(-1)氟浓度饲氟5个月后,大鼠LSF^(max)大于对照组(P<0.05);Col1、Runx2、BMP2、ALP、Cath K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破骨细胞计数和骨小梁微结构指标变化未表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慢性氟染毒能够增强颌骨抗剪切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颌骨 抗剪切力最大载荷 骨内环境 骨基质 骨微结构 破骨细胞
原文传递
骨微结构水平观察染氟对大鼠髁突软骨下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4
作者 刘纯 贾莹 +3 位作者 杨世榕 丁琪 杨桦 陈波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26-633,共8页
目的观察氟对大鼠髁突软骨下骨(RCSB)骨微结构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2只3周龄SD大鼠(雌雄各半),适应性喂养1周后,处死雌、雄大鼠各3只,记为0个月,根据体重(55~7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剩余大鼠分为对照组(n=18)和染氟组(n=18),雌雄各... 目的观察氟对大鼠髁突软骨下骨(RCSB)骨微结构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2只3周龄SD大鼠(雌雄各半),适应性喂养1周后,处死雌、雄大鼠各3只,记为0个月,根据体重(55~7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剩余大鼠分为对照组(n=18)和染氟组(n=18),雌雄各半。染氟组饮用含150 mg/L氟化钠(NaF)水溶液,对照组饮用自来水。两组实验动物连续饲养,分别在3、5、7个月后处死,每组6只,雌雄各半。分离截取右侧髁突,进行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 CT)扫描,检测RCSB骨微结构参数。结果3个月染氟组中,雌鼠骨面积密度(BS/TV)、骨表面积和骨体积的比例(BS/B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结构模式指数(SMI)、连通性、骨小梁连接密度(Conn.D)、总孔隙率,与雄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0、-5.58、4.52、-4.32、-4.03、-2.81、-6.71、-3.32,P均<0.05);5、7个月染氟组雌、雄鼠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慢性染氟环境下,雌、雄RCSB骨微结构随时间表现不同,总体呈雌鼠骨变化减缓、雄鼠骨变化活跃的氟损伤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髁突 软骨下骨 骨微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